高中政治复习提纲(全)

上传人:w****7 文档编号:145843442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复习提纲(全)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中政治复习提纲(全)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复习提纲(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复习提纲(全)(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础知识天天背 必修1 经济生活知识梳理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1.商品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其他有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职能。3.纸币是国家(或者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的本质是价值符号。4.我国为什么要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1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1)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商

2、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2)供求影响价格。 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2价格变动会产生哪些影响?(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一般说来,价格上升,人们对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人们对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互为替代品:一种商品价格上涨,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该商品的替代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则相反。互补商品:一种商品价格上涨,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其互补品商品的需

3、求量也减少;反之相反。(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价格变动促使商品生产者调节生产规模:商品价格上涨,扩大生产规模;反之缩小生产规模。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给自己的产品提供降价空间,获得价格竞争优势。促使商品生产者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4.(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1、影响消费的因素:主要是居民收入和物价水平,其次消费心

4、理消费观,以及产品质量、性能和售后服务等。(1)收入因素:居民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居民收入越多,消费水平越高。所以要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居民的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预期收入的影响。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人们收入差距扩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2)物价因素。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力。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物价下跌,人们购买力提高。(3)影响人们消费行为的消费心理: 从众心理。求异心理 攀比心理引 求实心理等引发的消费。 (4)国家政策的影响:国家补贴农资、补贴家电下乡

5、。(5)产品的质量、性能和售后服务等2、怎样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树立正确消费观,遵循正确的消费原则:(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3、消费的类型:(1)按照交易方式: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2)按照消费对象不同:有形商品消费、劳务消费。(3)按照消费目的: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4、消费结构:(1)含义:消费结构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2)影响因素:是经济的发展

6、和收入的变化。(3)变化的趋势:遵循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5、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1、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消费为生产创造动力。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2、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原因(1)必要性: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我国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

7、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决定的,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重要性意义: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才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怎样发展生产力:(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2)必须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既要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又要加快科技发展,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3)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3、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

8、度的基础。(1)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是公有资产,不是国有资产;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2)如何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必须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1)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

9、展。(2)为什么: 适合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3)怎么办: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第五课 企业和劳动者1、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最大区别是能否把全部资本分成等额股份,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筹资。2、为什么对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革?: (1)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2)公司制优点:独

10、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管理结构。(3)公司制企业各个机构之间权责明确、互相制衡,可以提高公司运行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使公司的发展充满活力。(4)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革,焕发了企业活力,增强了企业竞争力,更好地发挥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3、如何使公司不断发展壮大(经营成功要素)?(1)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2)公司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提高劳动者素质等手段,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的产品,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3) 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是公司的无形资产,是否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成败。4、为什么要高度关注就业问题? 劳动是民生之

11、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生产使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的财富,通过就业实现社会劳动力不断再生产。劳动有利于劳动者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和维护劳动者的就业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要求。劳动者的各项权利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形势严峻: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5.如何解决就业问题?(1)党和政府的就业政策: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

12、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2)劳动者:每个劳动者都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和尝试自主创业。要努力学习提高劳动技能和素质,积极主动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3)企业:要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尽力不裁员不减薪,积极参与促进就业。要大力发展吸收劳动力多的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外资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形式。6、劳动者有哪些权益?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权;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权;享受社会保险福利权;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怎样维护劳动者权益?履行义务是享受权利的前提,劳动

13、者必须自觉履行劳动者的义务。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劳动者要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以合法手段维权。 第六课 投资理财(略) 储蓄 股票 债 券 保险 各自特点 商业银行的三大业务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1、我国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什么?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为什么要坚持这样的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制度,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的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我国的分配制度从根本上来说是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

14、多层次的状况决定的。3、我国的非按劳分配包括那些分配方式?其各自的适用范围是什么?按生产要素分配有何意义?(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适用于个体经济。注:我国农村农民承包集体土地经营所得属于按劳分配。(2)按生产要素分配。生产要素包括:劳动、科技、资本、管理等要素。(3)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合理性和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各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注:公有制企业劳动者的工资奖金收入属按劳分配。4、收入分配公平是指什么: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

15、收入差距不能过分悬殊。(1)收入分配公平有何意义: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2)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注:初次分配是指企业单位内部的分配;再分配是指政府通过税收、政策、法律等措施实施的分配过程。国民收入是指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所新创造的价值。从社会总产值中扣除物质消耗后的剩余部分就是国民收入。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要加强国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税收调节整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