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2编号统计学知识点全归纳__全面、准确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5839988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02编号统计学知识点全归纳__全面、准确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502编号统计学知识点全归纳__全面、准确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502编号统计学知识点全归纳__全面、准确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502编号统计学知识点全归纳__全面、准确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502编号统计学知识点全归纳__全面、准确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502编号统计学知识点全归纳__全面、准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02编号统计学知识点全归纳__全面、准确(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统计学知识点汇总 一、统计学一、统计学 统计学是一门关于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推断的科学。统计学是一门关于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推断的科学。 二、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二、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 (1)政治算术学派)政治算术学派 最早的统计学源于最早的统计学源于 17 世纪英国。其代表人物是威廉配第,代表作政治算术 。政治 算术学派主张用大量观察和数量分析等方法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研究的主张,为统计学的发 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其被称为 世纪英国。其代表人物是威廉配第,代表作政治算术 。政治 算术学派主张用大量观察和数量分析等方法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研究的主张,为统计学的发 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2、其被称为“无统计学之名,有统计学之实无统计学之名,有统计学之实”。 (2)记述学派)记述学派 亦称国势学派,创始人和代表人物是德国康令和阿亨瓦尔,主要使用文字记述方法对国 情国力进行研究,其学科内容与现代统计学有较大差别。因此被称为 亦称国势学派,创始人和代表人物是德国康令和阿亨瓦尔,主要使用文字记述方法对国 情国力进行研究,其学科内容与现代统计学有较大差别。因此被称为“有统计学之名,无统计 学之实 有统计学之名,无统计 学之实”。 (3)社会统计学派)社会统计学派 创始人和代表人物,德国恩格尔和梅尔。该学派主张统计是实质性的研究社会现象的社 会科学,认为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现象,目的在于明

3、确社会现象内部的联系联系和相互 关系。 创始人和代表人物,德国恩格尔和梅尔。该学派主张统计是实质性的研究社会现象的社 会科学,认为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现象,目的在于明确社会现象内部的联系联系和相互 关系。 (4)数理统计学派)数理统计学派 创始人是比利时统计学家凯特勒,他所著的代表作社会物理学等将概率论和统计方 法引入社会经济方面的研究,其认为统计学是一门通用的方法论科学。 创始人是比利时统计学家凯特勒,他所著的代表作社会物理学等将概率论和统计方 法引入社会经济方面的研究,其认为统计学是一门通用的方法论科学。 从从 19 世纪中叶到世纪中叶到 20 世纪中叶,数理统计学得到迅速发展。到世纪中

4、叶,数理统计学得到迅速发展。到 20 世纪中期,数理统计学 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数理统计学派成为英美等国统计学界的主流。 世纪中期,数理统计学 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数理统计学派成为英美等国统计学界的主流。 三、统计的特点三、统计的特点 (1)数量性:)数量性: 社会经济统计的认识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包括现象的数量表现、现象之间 的数量关系和质量互变的数量界限。 社会经济统计的认识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包括现象的数量表现、现象之间 的数量关系和质量互变的数量界限。 (2)总体性:)总体性: 社会经济统计的认识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的数量方面。例如,国民经济总体的数 量方面、社

5、会总体的数量方面、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总体的数量方面、各企事业单位总体数 量方面等等。 社会经济统计的认识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的数量方面。例如,国民经济总体的数 量方面、社会总体的数量方面、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总体的数量方面、各企事业单位总体数 量方面等等。 (3)具体性:)具体性: 社会经济统计的认识对象是具体事物的数量方面,而不是抽象的量。这是统计与数学的 区别。 社会经济统计的认识对象是具体事物的数量方面,而不是抽象的量。这是统计与数学的 区别。 (4)社会性:)社会性: 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条件、过程和结果,社会经 济统计以社会经济现象作为研究对象,自然

6、具有明显的社会性。 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条件、过程和结果,社会经 济统计以社会经济现象作为研究对象,自然具有明显的社会性。 四、统计工作过程四、统计工作过程 (1)统计设计)统计设计 根据所要研究问题的性质,在有关学科理论的指导下,制定统计指标、指标体系和统计 分类,给出统一的定义、标准。同时提出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案和工作进度等。 根据所要研究问题的性质,在有关学科理论的指导下,制定统计指标、指标体系和统计 分类,给出统一的定义、标准。同时提出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案和工作进度等。 (2)收集数据)收集数据 统计数据的收集有两种基本方法,实验法和调查法。

7、统计数据的收集有两种基本方法,实验法和调查法。 (3)整理与分析)整理与分析 描述统计是指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登记、审核、整理、归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计算出各 种能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综合指标,并用图表的形式表示经过归纳分析而得到的各种有用的 描述统计是指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登记、审核、整理、归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计算出各 种能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综合指标,并用图表的形式表示经过归纳分析而得到的各种有用的 统计信息。统计信息。 推断统计是在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利用一定的方法根据样本数据去估计或检 验总体的数量特征。 推断统计是在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利用一定的方法根据样本数据去估计或检 验总

8、体的数量特征。 (4)统计资料的积累、开发与应用)统计资料的积累、开发与应用 对于已经公布的统计资料需要加以积累,同时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加工,结合相关的实 质性学科的理论知识去进行分析和利用。 对于已经公布的统计资料需要加以积累,同时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加工,结合相关的实 质性学科的理论知识去进行分析和利用。 五、统计总体的特点五、统计总体的特点 (1)大量性)大量性 大量性是指构成总体的总体单位数要足够的多,总体应由大量的总体单位所构成,大量 性是对统计总体的基本要求; 大量性是指构成总体的总体单位数要足够的多,总体应由大量的总体单位所构成,大量 性是对统计总体的基本要求; (2)同质性)同质

9、性 同质性是指总体中各单位至少有一个或一个以上不变标志,即至少有一个具有某一共同 标志表现的标志,使它们可以结合起来构成总体,同质性是构成统计总体的前提条件; 同质性是指总体中各单位至少有一个或一个以上不变标志,即至少有一个具有某一共同 标志表现的标志,使它们可以结合起来构成总体,同质性是构成统计总体的前提条件; (3)变异性)变异性 变异性就是指总体中各单位至少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变异标志,即至少有一个不同标志表 现的标志,作为所要研究问题的对象。变异性是统计研究的重点。 变异性就是指总体中各单位至少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变异标志,即至少有一个不同标志表 现的标志,作为所要研究问题的对象。变异性是统计

10、研究的重点。 六、标志与指标的区别与联系 六、标志与指标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区别: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 标志中的品质标志不能用数量表示;而所有的指标都能用数量表示。标志中的品质标志不能用数量表示;而所有的指标都能用数量表示。 标志标志(指数量标志指数量标志)不一定经过汇总,可直接取得;而指标不一定经过汇总,可直接取得;而指标(指数量指标指数量指标)一定要经过汇总 才能取得。 一定要经过汇总 才能取得。 标志一般不具备时间、地点等条件;但完整的统计指标一定要讲明时间、地点、范围。标志一般不具备时间、地点等条件;但完整的

11、统计指标一定要讲明时间、地点、范围。 联系:联系: 有些数量标志值汇总可以得到指标的数值。既可指总体各单位标志量的总和,也可指总 体单位数的总和。 有些数量标志值汇总可以得到指标的数值。既可指总体各单位标志量的总和,也可指总 体单位数的总和。 数量标志与指标之间存在变换关系。随着统计目的的改变,如果原来的总体单位变成 了统计总体,则与之相对应的数量标志就成了统计指标。 数量标志与指标之间存在变换关系。随着统计目的的改变,如果原来的总体单位变成 了统计总体,则与之相对应的数量标志就成了统计指标。 七、统计指标体系七、统计指标体系 统计指标体系是各种互相联系的指标群构成的整体,用以说明所研究的社会

12、经济现象各 方面互相依从和互相制约的关系。 统计指标体系是各种互相联系的指标群构成的整体,用以说明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各 方面互相依从和互相制约的关系。 八、相对指标八、相对指标 相对指标又称统计相对数。它是两个有联系的现象数值的比率,用以反映现象的发展程 度、结构、强度、普遍程度或比例关系。 相对指标又称统计相对数。它是两个有联系的现象数值的比率,用以反映现象的发展程 度、结构、强度、普遍程度或比例关系。 ()结构相对指标()结构相对指标 结构相对指标是在对总体分组的基础上,以总体总量作为比较标准,求出各组总量 占总体总量的比重,来反映总体内部组成情况的综合指标。 结构相对指标是在对总体分组

13、的基础上,以总体总量作为比较标准,求出各组总量 占总体总量的比重,来反映总体内部组成情况的综合指标。 ()比例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 比例相对指标是总体中不同部分数量对比的相对指标, 用以分析总体范围内各个局 部、各个分组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协调平衡状况。 比例相对指标是总体中不同部分数量对比的相对指标, 用以分析总体范围内各个局 部、各个分组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协调平衡状况。 ()比较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 比较相对指标是不同单位的同类现象数量对比而确定的相对指标, 用以说明某一同 类现象在同一时间内各单位发展的不平衡程度,以表明同类实物在不同条件下的数量对 比关系。 比较相对指标是不同单位的同

14、类现象数量对比而确定的相对指标, 用以说明某一同 类现象在同一时间内各单位发展的不平衡程度,以表明同类实物在不同条件下的数量对 比关系。 ()强度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 强度相对指标是两个性质不同但有一定联系的总量指标之间的对比, 用来表明某一 现象在另一现象中发展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 强度相对指标是两个性质不同但有一定联系的总量指标之间的对比, 用来表明某一 现象在另一现象中发展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是用来检查、监督计划执行情况的相对指标。它以现象在某 一段时间内的实际完成数与计划数对比,来观察计划完成程度。 计

15、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是用来检查、监督计划执行情况的相对指标。它以现象在某 一段时间内的实际完成数与计划数对比,来观察计划完成程度。 九、权数九、权数 指变量数列中各组标志值出现的次数,是变量值的承担者,反映了各组的标志值对平均 数的影响程度 指变量数列中各组标志值出现的次数,是变量值的承担者,反映了各组的标志值对平均 数的影响程度 十、中位数十、中位数 将总体各单位标志值按大小顺序排列后,指处于数列中间位置的标志值,用将总体各单位标志值按大小顺序排列后,指处于数列中间位置的标志值,用 表示表示 十一、众数十一、众数 指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用指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用 表示表示,它不

16、受极端数值的影响,用来说明总体中 大多数单位所达到的一般水平。 它不受极端数值的影响,用来说明总体中 大多数单位所达到的一般水平。 十二、标志变异指标十二、标志变异指标 统计上用来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之间差异程度大小的综合指标,也称做标志变动度。统计上用来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之间差异程度大小的综合指标,也称做标志变动度。 十三、标准差十三、标准差 标准差是各个数据与其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的开平方根,用标准差是各个数据与其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的开平方根,用 来 表示;标准差的平方又叫作方差,用 来 表示;标准差的平方又叫作方差,用 来表示。来表示。 【例【例 A】某售货小组】某售货小组 5 个人,某天的销售额分别为个人,某天的销售额分别为 440 元、元、480 元、元、520 元、元、600 元、元、750 元, 求该售货小组销售额的标准差。 元, 求该售货小组销售额的标准差。 解:解: 即该售货小组销售额的标准差为 109.62 元。 十四、变异系数十四、变异系数 各种变指标与其算术平均数之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