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小说阅读二轮复习:民生百态专练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45838463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小说阅读二轮复习:民生百态专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年小说阅读二轮复习:民生百态专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年小说阅读二轮复习:民生百态专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0年小说阅读二轮复习:民生百态专练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0年小说阅读二轮复习:民生百态专练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小说阅读二轮复习:民生百态专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小说阅读二轮复习:民生百态专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说阅读二轮复习:民生百态专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5分)安乐居(节选)汪曾祺安乐居是一家小饭馆,挨着安乐林。安乐林围墙上开了个月亮门,门头砖额上刻着三个经石峪体的大字,像那么回事。走进去,只有巴掌大的一块地方,有几十棵杨树。当中种了两棵丁香花,一棵白丁香,一棵紫丁香,这就是仅有的观赏植物了。这个林是没有什么逛头的,在林子里走一圈,五分钟就够了。附近一带养鸟的爱到这里来挂鸟。他们养的都是小鸟,红子居多,也有黄雀。大个的鸟,画眉、百灵是极少的。他们不像那些以养鸟为生活中第一大事的行家,照他们的说法是“瞎玩儿”。他们不养大鸟,觉得那太费事,“是它玩我,还是我玩它呀?”把鸟一挂,他们

2、就蹲在地下说话儿,也有自己带个马扎儿来坐着的。安乐居其实叫个小酒铺更合适些。到这儿来的喝酒比吃饭的多。这家的酒只有一毛三分一两的。一毛三他们喝“服”了,觉得喝起来“顺”。酒菜不少。煮花生豆、炸花生豆。暴腌鸡子。拌粉皮。猪头肉,单要耳朵也成,都是熟人了!猪蹄,偶有猪尾巴,一忽的工夫就卖完了。也有时卖烧鸡、酱鸭,切块。最受欢迎的是兔头。一个酱兔头,三四毛钱,至大也就是五毛多钱,喝二两酒,够了。这还是一年多以前的事,现在如果还有兔头也该涨价了。这些酒客们吃兔头是有一定章法的,先掰哪儿,后掰哪儿,最后磕开脑绷骨,把兔脑掏出来吃掉。没有抓起来乱啃的,吃得非常干净,连一丝肉都不剩。安乐居每年卖出的兔头真不

3、老少。这个小饭馆大可另挂一块招牌:“兔头酒家”。酒客进门,都有准时候。头一个进来的总是老吕。安乐居十点半开门。一开门,老吕就进来。他总是坐在靠窗户一张桌子的东头的座位。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这成了他的专座。他不是像一般人似的“垂足而坐”,而是一条腿盘着,一条腿曲着,像老太太坐炕似的踞坐在一张方凳上,脱了鞋。他不喝安乐居的一毛三,总是自己带了酒来,用一个扁长的瓶子,一瓶子装三两。酒杯也是自备的。他是喝慢酒的,三两酒从十点半一直喝到十二点差一刻:“我喝不来急酒。有人结婚,他们闹酒,我就一口也不喝,回家自己再喝!”一边喝酒,吃兔头,一边慢条斯理地抽关东烟。这人整个儿是个慢性子。说话也慢。他也爱

4、说话,但是他说一个什么事都只是客观地叙述,不大参加自己的意见,不动感情。一块喝酒的买了兔头,常要发一点感慨:“那会儿,兔头,五分钱一个,还带俩耳朵!”老吕说:“那是多会儿?说那个,没用!有兔头,就不错。”西头有一家姓屠的,一家子都很浑愣,爱打架。屠老头儿到永春饭馆去喝酒,和服务员吵起来了,伸手就揪人家脖领子。服务员一胳臂把他搡开了。他憋了一肚子气。回去跟儿子一说。他儿子二话没说,捡了块砖头,到了永春,一砖头就把服务员脑袋开了!结果:儿子抓进去了,屠老头还得负责人家的医药费。这件事老吕目睹。一块喝酒的问起,他详详细细叙述了全过程。坐在他对面的老聂听了,说:“该!”坐在里面犄角的老王说:“这是什么

5、买卖!”老吕只是很平静地说:“这回大概得老实两天。”老聂原是做小买卖的。现在退休在家。电话局看中他家所在的“点”,在他家安公用电话,每月贴给他三十块钱。老聂的日子比过去“滋润”了,但是他每顿还是只喝一两半酒,多一口也不喝。画家来了。画家风度翩翩,梳着长长的背发,永远一丝不乱。衣着入时而且合体。春秋天人造革猎服,冬天羽绒服。他从来不戴帽子。这样的一表人才,安乐居少见。他在文化馆工作,算个知识分子,但对人很客气,彬彬有礼。他这喝酒真是别具一格:二两酒,一扬脖子,一口气,下去了。这种喝法,叫作“大车酒”,过去赶大车的这么喝。西直门外还管这叫“骆驼酒”,赶骆驼的这么喝。文墨人,这样喝法的,少有。他和老

6、王过去是街坊。喝了酒,总要走过去说几句话。“我给您添点儿?”老王摆摆手,画家直起身来,向在座的酒友又都点了点头,走了。他的画怎么样?没见过。这天,安乐居来了三个小伙子:长头发,小胡子、大花衬衫、苹果牌牛仔裤、尖头高跟大盖鞋,变色眼镜。进门一看:“嗨,有兔头!”他们是冲着兔头来了。这三位要了十个兔头、三个猪蹄、一只鸭子、三盘包子,自己带来八瓶青岛啤酒,一边抽着“万宝路”,一边吃喝起来。安乐林喝酒的老酒座都瞟了他们一眼。三位吃喝了一阵,把筷子一挥,走了。都骑的是亚马哈。嘟嘟嘟桌子上一堆碎骨头、咬了一口的包子皮,还有一盘没动过的包子。老王看着那盘包子,撇了撇嘴:“这是什么买卖!”安乐居已经没有了。房

7、子翻盖过了。现在那儿是一个什么贸易中心。一九八六年七月五日晨写完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描写的是安乐林,在文章开始前插入这段风景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场所,给全文也奠定了悠闲自在的抒情基调。B.在安乐居这个小说里有太多的美好温情,弥散着生活的温情。汪曾祺用淡淡的笔调细说着老酒客们的闲适的日常,这些形形色色的老酒客体现了老北京升斗小民身上的传统文化的印记和人情味儿。C.安乐居的老酒客喝酒都有一个度,喝得自在舒心。小说人物去中心化,通过人物在小酒馆依次登场表演刻画人物的性格,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D.这篇小说呈现出“散文化

8、”、“笔记小说”的特点,记录民俗风情,叙写市井人生,作者淡化矛盾淡化情节,不强调情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2.小说以“安乐居已经没有了。房子翻盖过了。现在那儿是一个什么贸易中心”结尾,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6分)3.汪曾祺是一位语言大师,对于语言魅力,他是着力追求的。请举例分析这篇小说的语言特色。(6分)【答案】1、A。【解析】A项“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场所”错误,故事发生的地点和人物活动的主要场所都是安乐居酒馆。“遛鸟”属于社会环境环境描写。2.首尾照应。结尾“安乐居的消失”和开头照应,结构紧凑。(2)揭示主题。安乐居在第一段出现,在最后一段消失,这种淡淡的失落和前文淡

9、淡的悠然的乐在其中的感觉形成反差,增添小说的张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安乐居的消失意味着传统文明在现代文明冲击下的退让。(3)感伤式结尾。安乐居没有了,这样的令人伤感的结尾,令人回味,促人思考。(4)叙述语言平静克制,蕴含着淡淡的感伤。叙述者平淡的笔调,更加剧了传统文化、传统气息消失的伤感。【解析】本题考查关键句(段)的作用分析。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创作意图和写作技巧。能力层级为探究F。关键句段的作用可以从情节结构、形象塑造、主旨表达、语言特色和审美效果等方面回答,本文的人物是群像,所以主要从情节结构、主旨表达、语言特色、阅读效果等方面作答。3.【答案】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老吕的话 “这回大概得老

10、实两天”缓缓地,和他的性格一致。口语化,京味浓,贴近生活。“很浑愣”“一砖头就把服务员脑袋开了”等京味口语的运用很地道。语言幽默风趣。如“他们不养大鸟,觉得那太费事,是它玩我,还是我玩它呀?”。再如提到画家的画,作者写道“他的画怎么样?没见过。”。语言简洁平淡自然素朴雅致。多用短句,不加修饰,自然朴素而有韵味。【评分标准】答出3点并举例分析即可。每点2分,共6分。【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文学类作品的语言考查可以从三个方面人物语言、文本叙述语言(以上两者属于局部)和语言风格(整体)作答。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15分)道长阎连科道长有媳妇。她带着孩子和女人的意暖来

11、看他。道长和徒弟寒在观房里。溪平岭这地方,一年里的春夏秋,是游脚旺至的圣地儿,可时入冬季后,风狂了,人就息歇了,路闲得寂出叽叽声。加之到了走雪天,庙观就闲得比路还要闲,十天半月一炷香火都没有,神座下的功德箱,也饿得前胸贴后背,箱腰上裂开的木板缝,像从饥饿里逃跳岀的肋骨般。道长摸出一把钥匙塞到媳妇手里边。媳妇开了锁,将一大把的碎钱丢在桌央里,像牡丹花开样,五十的,二十的,还有十元、五元和元、二无、毛角的纸币和硬币;也还有三张大额的百元钞票夹在那中间,如花冠中最大的几瓣花片儿。所有的钱都是折皱着,还有的被揉成污因儿。媳妇砌整着钱,把百元的展平砌成一沓儿,将五十元的展平砌在百元上,然后再去钱堆里挑拣

12、二十元的票,让人想到秋后的乡媳在席上、筐里捡粮食。孩子五岁半,能识许多字,也从炕上跳下为钱作劳着,把一元的叠在一块儿,把二元的摆在一块儿。媳妇不来时,香火旺季间,道长也常和徒弟玄明摆整功徳箱里的钱。可后来,他成紫云观的正式道长了,整清钱的事儿就都由徒弟去做了。不是懒,是警觉道长就应该圣一些,关于钱的事,应该让徒弟从他身上嗅出一股淡远味。观门外的岭道上,正有一个老婆儿走过去,她是寒瘸膝,在雪地上一瘸一拐走,每一步都要倒下去,每一步也都没有倒下去。道长望那婆婆时,心里恻隐了,知道她是去观那边更小的只有一间房的庙里为菩萨上香去,追着她的寒影唤“三婶你过来,我给你的病腿扎扎针。”老婆儿立下了,回身望了

13、道长一会儿,用脆干卑视的声音道“我信的是菩萨,不是吕洞宾!”又走了,一瘸接一拐,像用力跳在雪路上的冬蚱蜢。媳妇和儿子已经把那碎钱整好了,五十元和一百元的结成一户垒在一起。其余二十、十元、五元和更卑微的按身价结为一户垒在一块儿。码价大的在下面,码价小的在上面;最顶上的是角票和硬币。道长进来望着那两摞钱,像望着一高一矮、一塌一立的两柱道塔样,共六百多。“接济一点给三婶吧,她到隔壁菩萨那里了。”“给多少”。道长想了想:“零的都给她。堆儿大,好看些。”一顿饭工夫,出了一点节外的事,小桌上放的两沓钱少了一沓儿,丢的那一沓,是矮矮塌塌的五十和百元票。留着的,是那一柱高的多的二十元、十元、五元和二元、一元及

14、角票、硬币塔,且道长的儿子还把那十几个硬币由大到小,齐高高地竖起来。他为能把这币塔竖起而高兴,一脸笑地指着币塔说:看看,看看我摆的”。母亲问:“那钱哪?”“给了三奶啦。”儿子兴奋着,“刚儿看见三奶从门口过,我就拿去给了三奶啦。”母亲起身一耳光打在儿子后脑上,“谁让你给!谁让你给!”呵斥着,又一连声地抱怨道,“给也给这少的啊,谁让你把那五百给人家,把这一百多块留下来!”孩子就哭了。“哇”的一声如天顶炸了洞,一屋子泄满五岁孩子的委屈和枉冤。“不是给的少的吗?”他哭着辩申着,“那一摞钱那么低,这一摞钱这么高,我不是把那低的、少的给了吗?”道长媳妇无语了,盯着留下的一摞多的、高的碎票儿。纸币上的银塔倒

15、下了,满地滚的都是一分、二分的钱,在透窗的日色里,如夜穹空顶闪的光。孩子的哭,也如星夜生的风,一野都是呜呜声。在那呜声里,有人觉到凉爽有人觉到冷。道长忽然就笑了,摸抚摸抚孩子的头。“你做得对,做得好!”媳妇就怒了,闭着嘴在地上跺了一下脚,不说话,冷着目光冰道长。道长不笑了,也用半冷的目光回冰媳妇一会儿,忽然转身将炕边柜的抽屉拉开来,数出十张百元票塞到媳妇怀里去,用风清韵寒的声音问:“这是一千,够了吧?”媳妇没有答,只是用耳光样的目光掴在道长的举止上。孩子也不再哭闹了,异惊讶讶地看着父亲和母亲。孩子妤像明白钱的大小多少了,把母亲怀里的十张百元票子拿起来,笑着朝母亲脸上伸,像他送出去了五百收回了一千样。母亲把那一千接夺了。她前走几步,和道长面对面,逼着问了一句话“你今夜回家吗?”“不”“为啥?”“神不让”媳妇又盯着道长冰寒一会儿,将舌头在嘴里裹一下,突然把一口痰吐在道长脸上就走了。道长直站在那儿没有动,也没有去脸上擦那挂着垂流的一口痰,只是在那痰要从眼角流到嘴角时,他用手坝着痰,对着门外唤。玄明一下山把你师娘和侄儿送回去。又过了吃顿饭的工夫,玄明回来了。他仰头自语似的对着师父说:“师娘真奇怪,路过那异教三婶家里时,她拐进去把那一千块钱也送给三婶了。”(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第二段对自然环境的交代和对功德箱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