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地理全国I卷试题评及复习策略指导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45838301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1.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地理全国I卷试题评及复习策略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0年高考地理全国I卷试题评及复习策略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0年高考地理全国I卷试题评及复习策略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20年高考地理全国I卷试题评及复习策略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20年高考地理全国I卷试题评及复习策略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高考地理全国I卷试题评及复习策略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考地理全国I卷试题评及复习策略指导(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高考地理全国一卷试题分析及学法指导稳中有“变”,变中求“新”2020年高考地理全国卷试题分析2020年文综地理全国卷坚持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接高中育人方式的改革,落实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试题整体难度比去年大,保持了稳中有“变”,变中求“新”。一、立足学科特点,强化立德树人落实力度1呈现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人地协调”是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全国I卷第13题,考查黄土高原不同土地综合整治模式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帮助学生认识生产集约高效、生活宜居适度、生态山清水秀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实现途径,重在引导学生形成绿色生产生活理念。2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国I卷第43题,要求学生分析国家

2、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制作技艺作为旅游资源所具有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主动保护、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3探究农事活动的地理原理。全国I卷第36题,选择西欧顺坡垄设计为情境,反映农业生产特征是一定地域人类与地理环境长期协调的结果,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二、发挥考试积极导向作用,助力地理教育教学1地理内容生活化学习。全国I卷第46题,通过对当地冬夏季盛行风的判断、不同建筑布局对风的阻挡和疏导效应的认知,展示如何通过居住区内建筑布局达到对气候环境的趋利避害。将生活中的地理引入试题,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2地理过程理解强化。全国卷第37题,提供区域地貌结

3、构,要求学生据此反演地貌形成过程,充分体现地貌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目前的区域地貌特征只是地貌过程瞬间表现的理念。此题目也考查了考生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三、创设了新的情境形式,增加自然部分的考查1.试题情境创设方面有所改变,部分设问方式进行了大胆创新,注重地理过程推理及地理要素关联分析。2.题目中的治沟造地生态建设、居住区规划、葡萄种植及景泰蓝旅游,侧重人文地理考查;人工岛建设、岳桦林带变化、玄武岩地貌演变、高原鼠兔,侧重自然地理考查。但在人文地理题目中,也融入了自然地理内容,如第6题和36题,所以总体上自然比例较大,这也导致学生普遍反应题目难度大。四、区域图及等值线图减少,示意图及景观图增

4、加整套试题中常规图较少,选择题三幅图均为示意图,36题为景观图,37题为示意图,44题为坐标图。对读图能力分析图像信息能力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考生需在有限的时间内结合材料信息迅速做出整合判断,理解把握并运用图像信息。五、试题分析:选择题(11小题每题4分,共44分)治沟造地是山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在传统的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图1),据此完成1-3题。1.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A.耕地面积增加 B.防止水土流失C.改善人居环境 D.提高作物产量2.治沟造地对

5、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A.优化农业结构 B.方便田间耕作C.健全公共服务 D.提高耕地肥力3.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居住用地紧张生态环境脆弱坡耕地比例大农业生产精细耕作A. B. C. D.【答案】1.C 2.B 3.C【解题思路分析】1打坝淤地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增加耕地面积,提高作物产量,选项A、B、D的内容是打坝淤地与治沟造地共有的内容,因此错误;根据材料“复垦空废宅基、易地移民搬迁、健全公共服务”得出可以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宜居度,选项C正确。2治沟造地使当地平地面积增加,有利于农业生产中的机械化,有利田间耕作,选项B正确;优化农业结构、健全公共服务不属于生产条件的改善,A、C选项错

6、误;打坝淤地工程形成的耕地肥力较高,而治沟造地是在打坝淤地的基础上进行的,并未明显提高耕地肥力,D排除,因此选项D错误。3结合山西省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特征,及图文当中“治沟造地”本身包括沟道覆土造地、坡面退耕还林等语言提示,可知当地坡耕地过多,也是为了防止水土流失、生态环境脆弱,因此正确的选项是C。居住用地紧张,农业精耕细作并没有明确的暗示。为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的效果,我国东北平原的某城市对一居住区进行了相应的建筑布局规划,规划建筑物为高层(7层以上)和多层(7层或以下),图2示意在该居住区内规划的两个居住片区、道路,出入口及当地盛行风向,据此完成4-6题。4. 下列建筑布局中,适合居住片区

7、II的是A. B. C. D.5.相对居住片区II,居住片区I的建筑布局宜建筑密度大 建筑密度小 以高层建筑为主 以多层建筑为主A. B. C. D.6.该居住区出入口的设计主要是为了避开A.春季盛行风 B.夏季盛行风 C.秋季盛行风 D.冬季盛行风【答案】4.B 5.A 6.D【解题思路分析】4从当地风频分布图,结合我国东北地区的实际情况,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以此确定居住片区II面对夏季风,建筑要求为“通风”,建筑高度不能太高,应以多层建筑为主,从布局方面考虑一是对西南风减少阻挡,让西及南两个方向的风都能很好的通过建筑区;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建筑采光的需求,前后建筑间不能产生明显对光

8、照的阻挡。综合以上两个方面,选项B中的“横向错列分布”基本能满足要求,为正确选项。其他两种布局对南向风阻挡明显,且后楼采光条件较差,夏季通风效果和冬季防风效果都差。5. 因为区在西南方向,位于夏季风上风向,由材料知夏季为了获得通风效果,所以区建筑密度应较小,以低层建筑为主,而区是为了阻挡冬季风,应规划为高层建筑,建筑密度应较大,故选A。6.两个出入口分别位于居住区的西和南两个方向,说明是为了避开东北向风(冬季风),同时也可进一步考虑我国东北地区冬季气候寒冷,避风处相对温暖,更适合人们的出入,因此正确选项为D。利用大型挖泥船将海地岩石搅碎,并将碎石和泥沙一起吹填造地,成为在海中建设人工岛的主要方

9、式。图3示意人工岛地下淡水分布。据此完成7-8题。7.参照图3,在造岛物质满足水渗透的前提下,人工岛形成并保持相对稳定的地下淡水区的条件是降水充沛并季节分配均匀 降水充沛且季节集中人工岛足够长 人工岛足够宽A. B. C. D.8.人工岛的地下淡水一般不作为日常生产生活水源,主要因为其A.取水难度大 B.开采周期长C.水质较差 D.储量较少【答案】7.B 8.D【解题思路分析】7“保持相对稳定的地下淡水区”对应选项中降水充沛、季节分配均匀,结合图中信息,人工岛足够宽。8以前接触过的地下水“透镜体”的题目,与该问有相似之处。人工岛的面积较小,淡水存留的时间也短,因此岛屿地区一般缺乏淡水资源。如果

10、以此为生活水源,过多的开采地下水,破坏地下淡水与海水之间的平衡,会引起海水入侵,甚至地表下沉等生态问题。选项D正确。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岳桦林带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岳桦结实的海拔上限成为岳桦结实线,岳桦林分布上限即长白山林线。监测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趋于稳定,据此完成9-11题。9.目前,长白山北坡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A.幼树 B.中龄结实树 C.老树 D.各树龄组混生10.推测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岳桦林带A.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稳定 B.冬季升温

11、幅度大,生长季延长C.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稳定 D.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延长11.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长白山北坡林线近年趋于稳定,原因可能是A.降水稳定 B.水土流失量稳定 C.土壤肥力稳定 D.岳桦结实线稳定【答案】9.A 10.C 11.D【解题思路分析】9气候变暖,使北坡热量上升,林线海拔快速上升,所以林线附近树龄较小。应以近年来形成的为主,多为幼树,选项A正确。10北坡林线的快速上升,是由于冬季气温明显(大幅度)上升导致的结果,而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并没有长到林线部位,所以相比以前生长季稳定,因此选项C正确。11气候不断变暖,在材料中明确指出,人们观察到岳桦结实线的稳定,可能是由于缺

12、乏种子来源,而导致林线的高度趋于稳定不能继续上张,因此选项D正确。非选择题(一)必考题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葡萄喜光、耐旱,图5为某坡度较大的地方采用顺坡垄方式种植葡萄的景观,该地位于52N附近,气候湿润。(1)当地采用顺坡垄种植葡萄,据此分析该地的降水特点。(8分)(2)指出该地种植葡萄宜选择的坡向,并分析与梯田相比,顺坡垄利用光照的优势。(8分)(3)说明温带半干旱地区坡地耕作不宜采用顺坡垄的理由。(6分)【答案】(1)顺坡垄不利于保水保土(灌溉不便)。因此,该地区降水应具有以下特点:降水频率高(经常降雨),强度小(少暴雨或每次降雨量较小),降水量季节分配较均匀。(2

13、)葡萄喜光。种植葡萄宜选择向阳坡(或用方位表示的阳坡,如南坡)。该地纬度高,太阳低(正午太阳高度小)。与梯田相比,顺坡垄接受阳光照射的角度较大,植株和垄接受光照的面积较大。(3)温带半干旱地区偶有暴雨,种植作物需要灌溉,而坡地顺坡垄不利于保水保土。【解题思路分析】(1)此小题为反演式题目,知道结果,追溯原因。我们在课堂中很少提及顺坡垄种植,但是我们很熟悉梯田耕作、沿等高线耕作等方式,他们都有保持水土的功能,同时梯田还有增加耕地面积的功效,这个原理清楚后便可以灵活运用了。当地采用顺坡垄种植,则说明当地不用担心水土流失,也就可以推出当地降雨强度较小;降水强度小则就需要灌溉,但顺坡垄又不利于灌溉,那

14、就需要当地降水频率大,且降水的季节分配均匀。该地位于北纬52度附近,且气候湿润,可推断当地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可能性大。葡萄耐旱,所在当地采用顺坡垄这一生产方式,可以更好的排水。(2)根据题目材料“葡萄喜光”很容易推断葡萄种植宜选择阳坡。再结合当地的区域特征分析光照条件好的各种角度。北纬52度,纬度较高,太阳高度角较小。梯田以平行等高线的方式修建,目的是在局部形成平坦的地形,因此在每一块平地上种植的葡萄,比在向阳坡面上直接种植的葡萄获得的太阳辐射要少,如果采用向阳坡面顺坡垄种植,一是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大,光照充足;二是获得的光照均匀,同样的光照情况下,梯田前部植株对后部植株、土地的遮挡光照大于

15、顺坡垄,故从受光来看顺垄坡更利于每一株葡萄的生长。(3)该问衔接着第一问,通过第一问推断出当地的气候可能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强度小、频率高且均匀,则不需要灌溉。温带半干旱地区,降水较少,所以需要引水灌溉,顺坡垄一浇水全部流到了下面,上面的葡萄浇不到。温带半干旱地区降水偶有暴雨,更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如果在这种条件下采用顺坡垄种植,不仅不利于蓄水灌溉,也易导致水土流失。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较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如图6所示,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调查发现,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1)指出玄武岩台地形成以来因流水侵蚀而发生的变化。(6分)(2)根据侵蚀程度,指出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的先后次序,并说明判断理由。(12分)(3)说明玄武岩台地上有平顶山、尖顶山分布的原因。(6分)【答案】(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