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同源幻灯片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5837498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2.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食同源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药食同源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药食同源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药食同源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药食同源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食同源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食同源幻灯片(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药食同源,1,何为药食同源?,药食同源: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 “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 “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果为助”,2,药食同源历史源远流长,“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淮南子修务训 “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黄帝内经,3,中药与食物的关系药食同源,药物与食物,都来源于自然界。只能用来治病的就称为药物,只能作

2、饮食之用,就称为饮食物。但其中的大部分东西,既有治病的作用,同样也能当作饮食之用,叫做药食两用。,药物,食物,药食两用,4,中医食疗与健康养生的理论基础,食药一体的营养观,药物和食物均来源与自然界, 医药从食物中分化而来,二者相辅相成,药食 同 源,食物除了具有营养价值, 同药物一样也具有药用价值以防治疾病。,药 食 同功,食物疗法与药物疗法的施用原则相同。,药食 同理,5,天人相应的整体食疗观 内经中的天人相应观认为,人与自然界是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 人体的组织结构及生命活动都与自然界有相适应的关系;自然界的变化对人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都有影响。因此,人类必须利用自然万物及根据自然界的变化

3、规律进行医疗保健活动,即中医所说的养生疗疾。 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6,药功食补论 凡是药物,其性味之偏较大,多有毒,作用猛烈,所以一般用来攻邪。而食物性味之偏较小,平和无毒,一般用来补精益气,强身健体。表明虽然药食一体,但二者仍有区别,7,调理阴阳的营养观 人体是一个有机联系的对立统一体。在正常情况下,这个统一体中的脏和腑、血和气、物质和功能、气的降和升、入和出以及相对的静止和运动等等,都处于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协调状态,从而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即人体处于“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如果这些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一旦遭到破坏,就会出现阴阳的偏盛偏衰和脏腑的功能紊乱,从而产生疾病。

4、 “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素问 骨空论篇,8,辨证施膳 辨证施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药学基本理论的精髓。采用药物疗法称作施药,采用食物疗法称作施膳。,“调气之方,必别阴阳,定其中外.寒热温凉,衰之以属,随其攸利,谨道如法。 ” 素问 至真要大论篇,9,中医食疗,中医食疗就是通过辨证,结合体质,有目的用食物或药物的性能和功效来调整身体阴阳,达到保健强身目的。 食疗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对人体基本上无毒副作用。食疗是利用食物性味方面的特性,有针对性地用于某些病证的治疗或辅助治疗,调整阴阳,使之趋于平衡,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身心的康复。,10,中医食

5、疗的三大原则,辩证施膳是中医的辨证论治在药膳中的具体应用, 包括因证施膳、因时施膳、因人施膳和因地施膳,全面膳食要求在饮食内容上尽可能做到多样化,讲 究荤素食、主副食、正餐和零食等之间的合理搭配,辩证施膳,全面膳食,饮食有节,饮食有节是指每天进食 宜定时,定量,不偏食,不挑食。,11,辩证施膳,辩证施膳就是中医的辨证论治在药膳中的具体应用,要根据病情的寒热虚实,结合病人的体质等情况施以相应的治疗。只有在正确辨证的基础上进行选食配膳,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2,虚者补之 实者泻之 寒者热之 热者寒之,我国地域广 阔,各地的自 然条件人文情况 均不一样。 因而人们的饮 食习惯、体质以 至所患疾

6、 病亦各有异。,春季,万物始 动,适宜升补。 夏季,炎热多 雨,适宜清补 秋季,万物收 敛,适宜平补。 冬季,万物伏 藏,适宜温补。,因时 施膳,因地 施膳,因人 施膳,13,全面膳食,现代营养学认为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水和纤维素七大类物质。其实,在中医食疗学中也早有类似认识,如我国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曾经明确提出膳食配伍的原则:“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14,饮食有节,食量有度,定时,营养合理,人体对饮食物的消 化、吸收和利用 主要靠脾胃的功 能正常,若饮食 过量,势必加重胃 肠负担;进食过少, 则脾胃

7、气血化生乏源,进食时间与食物在胃 中停留和传递的时间 有关,按照相对固定 的时间,有规律地 进食,可以保证消化、 吸收功能有节奏 地进行活动, 脾胃协调配合, 肠胃虚实交替,,早餐好,午餐饱, 晚饭少。早上经 过一夜的休息, 胃中处于相对空虚状 态,亟需补充营养; 中午处于一日当中, 消耗较多;晚饭后, 一般活动较少, 故宜少食,,15,食物的性能,食物的性能,又简称食性、食气、食味等,是指食物的性质和功能,是认识和使用食物的重要依据。各种食物由于所含的成分及其含量多少的不同,因此对人体的保健作用也就不同,从而表现出各自的性能。食物的性能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方面,16,食物的四

8、气,【食物的四气】食物的四气,是指食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性质,也称四性。 寒凉性质的食物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平肝安神、通利二便等作用。 温热性质的食物,有温中散寒、助阳益气、通经活血等作用。,17,食物的五味,有敛汗、止泻、涩精等作用,如梅子等, 合理食用,可用于多汗、久泻、遗精滑精等病证,有发汗解表、行气、活血、化湿、开胃等作用, 如葱、生姜、胡椒等,对于感冒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咳嗽,以及 肝胃气滞饮食不香、胃脘不适、有很好的作用,有清热泻火、止咳平喘、泻下等作用,如苦瓜、 青果、枸杞苗等,用于热性病发热、烦渴、 气逆咳嗽喘气、呕哕诸症,有补虚、和中、缓急止痛等作用,如栗子、大枣等

9、, 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引起的神疲乏力、 饮食减少、脘腹疼痛等症,主要有化痰软坚散结作用,如海带、紫菜等, 用于痰瘀互结引起的病证,18,食物的升降浮沉,食物的升降浮沉,是指食物的作用趋向而言。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功能活动有升有降,有浮有沉。升与降、浮与沉相互失调或不平衡,可导致机体发生病理变化。如脾气当升不升,则浊气下降,表现为脱肛、子宫脱垂等下陷的病证;胃气当降不降,则可表现为呕吐、呃逆等气逆病证。利用食物本身升降浮沉的特性,可以纠正机体的升降浮沉的失调。,19,常见中医食疗方,金针菇 功效:补肝、益肠胃,增智,抗癌、降血压、降低胆固醇 主治:气血不足、肝 脏病及胃、肠道溃疡、心脑血管疾

10、病 性味归经:性寒、味甘咸,入肝、胃经 用法:凉拌、炒、炝、熘、烧、炖、煮、蒸、做汤均可, 亦可作为荤素菜的配料使用。 注意:禁食不熟金针菇,20,大枣,功效: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 主治:脾虚食少便溏,倦怠乏力;血虚萎黄及 妇女脏燥,神志不安。 性味归经: 甘、温。归脾、胃经。 用法: 煮或蒸熟食,生食或研末服。 注意: 生吃时,枣皮易滞留在肠道中不易排出, 应细细咀嚼,不吃腐烂的大枣,21,枸杞,功效:补肝肾,明目。 主治:治肝肾阴亏,益精明目。用于虚劳精亏, 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痿遗精, 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 性味归经:甘、平。归肝、肾经。,22,金银花,功效:清热解毒

11、、清咽消炎。 主治:发热、热毒血痢、喉痹、急性炎症及多种感染性疾病。 性味归经:味甘;寒。归肺;胃经。 1 金银花常与胖大海、桔梗、腊梅花、薄荷、麦冬等合用具有清咽 利喉的功效。 2 金银花、甘草水煎含漱可治疗咽喉炎。 3 金银花、山楂可治疗感冒发热、头痛咽痛。 4 金银花、蒲公英、甘草可治疗腮腺炎。 5 金银花加没药,水煎擦涂患部,急性湿疹、慢性湿疹、 接触性皮炎、 手足藓。,23,情志养生,24,产生疾病的原因,自然,社会,风寒暑湿燥火,喜怒忧思悲恐惊,25,产生疾病的原因,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邪毒侵入人体而引发的疾病; 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所伤所引

12、起的疾病; 饮食劳伤,是指饮食不节,起居不慎等引起的病变。,26,喜伤心 怒伤肝 忧伤肺 思伤脾 悲伤肺 恐伤肾 惊伤肾,27,喜,心主喜,喜则气缓,不可过度:突然的狂喜,心气涣散,血运无力而瘀滞,便出现心悸、心痛、失眠、健忘等一类病症。,28,怒,肝主怒,怒则气上;怒,指暴怒或怒气太盛。轻者会肝气郁滞,食欲减退;重者便会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发抖,甚至昏厥死亡。,29,忧,忧,是指忧愁、苦闷、担心。表现在情绪上,失去欢乐,悲伤恸哭,气怯神弱。轻者,闷闷不乐,忧郁寡欢;重者,难以入眠、精神萎颓或紧张,心中烦躁,并会导致咳喘、噎逆、呕吐、食呆、失眠、便秘、阳痿、癫痫等症,甚至诱发癌症或其他疑难重症。

13、,30,思,脾主思,思是集中精神考虑问题,但思虑过度伤脾胃,脾胃运化失职,则食欲大减,饮食不化。 思虑损伤心脾:长期从事脑力劳动,大脑高度紧张的知识分子,易患心脑血管疾病和消化道溃疡病。忧思伤脾,思则气结。,31,悲,肺主悲,过悲则伤肺;悲,是指悲伤、悲痛、悲哀。如幼年丧母、中年丧偶、老年丧子;或者是失恋;或者是丢失了心爱的珍贵物品,或者是遭劫受灾等等,伤心到极点便会变成沮丧和绝望。 悲则气消,悲哀太甚,可致心肺郁结,意志消沉,32,恐,肾主恐,恐则肾气散;恐,是指恐惧不安、心中害怕、精神过分紧张。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等 ,恐惧过度则消耗肾气,使精气下陷不能上升,升降失调而出现大小便失禁、遗精、

14、滑泄等症,严重的会发生精神错乱,癫病或疼厥。,33,惊,惊,是指突然遇到意外、非常事变,心理上骤然紧张。如耳闻巨响、目睹怪物、夜做噩梦等都会受惊。 恐与惊密切相关,略有不同,多先有惊而继则生恐,故常惊恐并提。然惊多自外来,恐常由内生。,34,七情太过可致病,一种是情绪波动太大过于激烈,如狂喜、盛怒、骤惊、大恐等突发性激烈情绪,往往很快致病伤人; 另一种情况是七情持续时间太长、过久,如久悲、过于思虑、时常处于不良的心境,皆可积而成病 。,35,损伤脏腑,喜怒不节则伤脏 肝主怒怒伤肝 心主喜喜伤心 脾主思思伤脾 肾主恐恐伤肾 肺主悲忧伤肺,36,影响气机,百病生于气也。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

15、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37,阴阳失调,“暴喜伤阳,暴怒伤阴”,说明情志过激,可损阴伤阳。 “大惊卒恐,则气血分离,阴阳破散。” 阴阳协调,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 “阴平阳秘,精神乃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38,精血亏损,“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 “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时自下”,即恐惧太过,五脏所藏之阴精失去统摄,耗散不止。 医学入门指出:“暴喜动心不能主血”,过喜则使气血涣散,血行不畅。过分思虑,既可耗伤心血,又能影响食欲,造成气血生化不足,皆可使精血亏损。,39,先伤神 后伤形,“积怵不已,则魂神伤矣;愤怒不已,则魄神散矣,喜怒过多,神不归定;憎爱无定,神不守形;汲取而欲,神则烦;切切所思,神则败”。 情志太激不仅伤神,亦能伤形。 “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40,现代医学对精神因素致病的认识,情绪与心脑血管疾病 情绪持续紧张和精神过度疲劳是高血压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在日常生活中,常有些人由于暴怒、恐惧、紧张或过于激动而引起心血管病,甚至导致死亡。 在愤怒的情绪下,由于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可导致舒张压的显著增高。在恐惧的情绪下,由于心输出量的增加,可引起收缩压的上升。,41,情绪与神经系统,七情太过,导致神经系统的严重失调,就会引起各种神经官能症,包括神经衰弱、癔病和强迫症。 极为严重的,还可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