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调试方案及故障解决(用户指南)

上传人:丽*** 文档编号:145827046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1.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污水处理厂调试方案及故障解决(用户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污水处理厂调试方案及故障解决(用户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污水处理厂调试方案及故障解决(用户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污水处理厂调试方案及故障解决(用户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污水处理厂调试方案及故障解决(用户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污水处理厂调试方案及故障解决(用户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水处理厂调试方案及故障解决(用户指南)(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目 录第一部分 启动污泥的驯化和培养2第二部分 运行运行工艺指标的控制4第三部分 运行中异常问题的处理6第四部分 停运参考方案13第五部分 处理站化验室的配置14第六部分 人员及设备操作规程17第七部分 附录20一、化验项目和频率20二、化验方法及药品配置20三、日常运行记录表格34四、指示微生物的运用及微生物照片35第一部分 启动污泥的驯化和培养一、调试启动基本流程系统启动主要分3个阶段闷曝培养连续进水驯化稳定进水试运行具体操作方案如下:1、投加菌种 将曝气池注满有机废水(或用清水混合桔水至COD300mg/L),按曝气池蓄水量的0.5%0.8%向曝气池中投加脱水活性污泥,尽量在2天内投加

2、完毕。2、培菌步骤 当有菌种进入曝气池时,无论菌种是否投加完毕,必须立即开始培菌步骤。 (1)闷曝:所有曝气机的搅拌都开启,各转角的曝气机风机开启,剩余风机暂不开。根据自控仪表显示的溶解氧变化调整曝气机风机的开停数量使溶解氧保持在1.52.5mg/L之间。在污泥量少,供氧有富余时闷曝35小时后进入静沉步骤。 (2)静沉:将所有曝气机停止0.51小时。需要注意的是开始静沉前,应将溶解氧提高到2.53mg/L之间。 (3)间歇补充废水:按(1)(2)(1)的顺序不断反复上述步骤,当监测到的COD值较最初降低了50%时,向曝气池补充设计处理量50%的有机废水。以前2次进水时间间隔为基准安排进水时间,

3、并且每天将此间隔缩短1半。 (4)完成培菌:经过5-7天的培养,曝气池污泥浓度(MLSS)达到1500mg/L左右时,可以进入驯化步骤。3、驯化步骤:按设计处理量的30%左右连续进水,溶解氧控制在1.53mg/L之间,在系统正常运行前提下每天按现有处理量的10%递增进水,直到达到设计处理量。4、试运行:控制方法参看运行管理相关章节二、多系统调试步骤:如果为多曝气池的并联系统则应该先在其中1个池子中进行培菌,当污泥浓度达到1000mg/L以上时将一半污泥放至另一个池培养,如此反复直到所有池子都达到设计浓度时培菌完成。三、溶解氧控制方法说明 闷曝期间的溶解氧控制是较为灵活的。在污泥浓度较低的调试阶

4、段设备的充氧效率非常高,设备全开可以在短短1小时内将曝气池溶解氧从0提高到4mg/L。因此,此阶段需要调试人员密切监控溶解氧的变化,建议每30分1小时测定一次溶解氧值,根据实际变化调整曝气机的开停和开机数量。四、剩余污泥排放的控制当污泥的浓度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时(理论值20004000,实际运行时可适当放宽,最佳控制点由系统处理量及出水水质状况决定),需要进行排泥,以便系统正常运行。在运行初期由于未能掌握系统污泥的繁殖情况,应采取间歇排泥方式,每日排泥量应控制设计日处理水量的1%以内,然后根据污泥浓度变化情况逐步调整。 第二部分 运行运行工艺指标的控制一、运行控制参数表编号监测项目 监测点进水

5、曝气池出水1流量设计值2COD(mg/L)设计值1001003PH值5.59.56 8.5694溶解氧(mg/L)0.82.5 15SV3030%55%6SVI2007SS(mg/L)3000708氨氮(mg/L)5159BOD5(mg/L)1505002010水温()40353335二、日常运行控制内容及方法(1)进水负荷:进水负荷的控制包括对进水流量、COD浓度两方面的控制,按公式进水负荷=CODcrQ 式中:CODcr进水COD浓度值(mg/L) Q进水流量(L/h) 运行时进水负荷主要通过控制进水流量进行控制,正常情况应以设计进水负荷为基准控制;为应付波动改变负荷时,应控制在设计进水负

6、荷上下浮动30%以内。(2)pH值:运行中控制pH值主要从调节池入手,当pH值接近5.5时可操作加药设备以最小流量缓慢加入碱液。当发生pH值冲击加药系统不能在短时间中和水质时,应加大现有回流污泥流量1倍,待进水pH值恢复再调整回来。(3)温度:当调节池温度高于35时,需要留意的是溶解氧的变化,若表现出供氧能力下降,溶解氧值降低则应减少30%的进水缓解供氧压力。当调节池高于40时,需要考虑引入低温清水降低系统温度。(4)溶解氧(DO):这里的溶解氧是指,自控仪表安装位置的溶解氧情况。当溶解氧高于2.5mg/L时,应关停一台曝气机的风机,如仍然偏高继续关停,需要注意优先关靠出水一端的机器。当溶解氧

7、低于0.8时,首先确定机器是否故障,若非机器故障减少进水30%。(5)活性污泥浓度(MLSS):MLSS主要通过排除剩余污泥进行控制,理论设计值为:3000mg/L,各处理站应以调试完成阶段的日污排泥量为基准确定小时排泥量并连续排泥。调整方法是:当污泥浓度偏离基准时,增加(减少)小时排泥量15%,仍然偏离就按每次10%逐步改变排泥量,直到找到合适的排泥量保持污泥浓度稳定。(6)回流比(%): 回流比=回流污泥流量/进水流量通常控制在30%80%,应急情况则可能高于100%。正常运行时,回流比设置为50%,则进水的小范围波动情况下均不需要调整。系统出现异常时根据现场情况调整,方法将在异常对策的章

8、节中叙述。 (7)营养投加:对于营养的投加主要是针对氮的补充,磷通常是充足的。调试阶段首次投加营养按COD:N:P=200:5:1,运行时按300:5:1投加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营养投加计算示例:进水条件COD=500mg/L,流量=20000t/d;选择营养比例:COD:N:P=200:5:1每日需投加氮量为=20000500/10005/300=167kg使用尿素作为氮源则,投加的尿素量为:167/46%=363kg/d由于进水含有一定量的氨氮,因此需要减去这部分氮才是最终的投药量。设进水氨氮浓度为:5mg/L,则进水含氮=200005/1000=100kg实际需要投药量=363-10

9、0=263kg配制5%的尿素溶液进行投加,则 每日需要溶液量=263/5%=5260L加药设备的流量=5260/24/60=3.65L/min运行时,进水氨氮浓度取日常监测的周或月平均值计算。 实际上正常运行时,可逐步减少投药量,通过观察系统变化,确定是否缺乏营养;如系统正常,表明污泥将进水中含有的氮元素完全利用起来,不再需要投加尿素。(8)SV30、SVI:这2项指标主要用于诊断系统故障,判断系统运行状态,详细分析控制方法将在异常问题的处理相关章节叙述。第三部分 运行中异常问题的处理一、物理性质异常的分析控制方法1、在运行过程中如果发现污泥发白 产生原因:1.缺少营养,丝状菌或固着型纤毛虫大

10、量繁殖,菌胶团生长不良; 2.PH值高或过低,引起丝状菌大量生长,污泥松散,体积偏大;解决办法:1.按营养配比调整进水负荷,氨氮滴加量,保持数日污泥颜色可以恢复。 2.调整进水pH值,保持曝气池pH值在68之间,长期保持PH值范围才能有效防止污泥膨胀。2、在运行过程中如果发现污泥发黑产生原因:曝气池溶解氧过低,有机物厌氧分解释放出H2S,其与Fe作用生成FeS解决办法:增加供氧量或加大回流污泥,只要提高曝气池溶解氧,10多小时左右污泥将逐渐恢复正常。3、化验过程中污泥过滤困难或出水色度升高产生原因:缺乏营养或水温过低,污泥生长不良,大量污泥解絮解决办法:增加负荷均衡营养,提高水温,改善污泥生长

11、环境。4、曝气池内产生大量气泡产生原因:进水负荷过高,冲击负荷较大,造成部分污泥分解并附着于气泡上使气泡发粘不易碎,因此水面积存大量气泡。解决办法:减少进水,稍微加大回流污泥量,稳定一段时间后气泡减少系统逐渐正常。5、曝气池产生茶色或灰色泡沫产生原因:污泥老化,泥龄过高,解絮后的污泥附于泡沫上解决办法:增加排泥,逐渐更新系统中的新生污泥,污泥的更新过程需要持续几天时间,期间要控制好运行环境,保证新生污泥有较强的活性(保证溶解氧在1.33.0内的稳定水平,营养物质比例要均衡,适当投加营养盐)。6、沉淀池有大块黑色污泥上浮产生原因:1.沉淀池有死角,局部积泥厌氧,产生CH4、CO2,气泡附于污泥粒

12、使之上浮,出水氨氮往往较高;2.回流比过小,污泥回流不及时使之厌氧解决办法:1.若沉淀池有死角,可以保持系统处于较高的溶解氧状态问题可以得到缓解,根本解决需要对死角进行构造上的改造才能实现。 2.加大回流比,防止污泥在沉淀池停留时间太长。7、沉淀池泥面过高,并且出水悬浮物升高产生原因:1、负荷过高,有机物分解不完全影响污泥沉淀性能,沉降效果变差。 2、负荷过低,污泥缺乏营养,耐低营养细菌增多絮凝性能变差。3、污泥龄较长,系统中污泥浓度过高并且污泥结构松散不易沉降。 4、水温过高使小分子糖类增多,菌胶团吸附过多糖类造成污泥解絮。解决办法:1、降低负荷减少进水COD总量,提高溶解氧使污泥性能逐渐恢

13、复。 2、增加进水量控制在合适的范围,保持较高溶解氧状态一段时间抑制低营养细菌继续增加。 3、加大剩余污泥排放量,将系统污泥浓度控制到合理范围内。 4、降低曝气池中的水温,控制好溶解氧水平,一段时间后污泥可恢复正常。8、污泥膨胀在活性污泥系统中,有时污泥的沉降性能转差、比重减轻、体积增大,污泥在沉淀池沉降困难,严重时污泥外溢、流失,处理效果急剧下降,这种现象就是污泥膨胀。污泥膨胀是活性污泥系统最难解决的问题,至今仍未有较好的解决办法。(1)下表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总结出来的运行对策一览表:序号膨胀种类现象原因解决对策1丝状菌膨胀通过镜检发现大量丝状菌,其他种类偏少;曝气池泥水不分离,出水悬浮物多

14、;曝气池颜色发黑,产生大量泡沫;1、进水有机质少,F/M太低加大进水量,提高进水有机负荷2、进水N、P等营养物质不足适当调节营养比例COD:N:P=200:5:13、pH值太低调整PH值694、曝气池溶解氧太低35 oC,并影响到溶解氧的提高增加水温调节设施(如喷淋冷却塔),或通过加强预曝气促进水气蒸发来降低温度2非丝状菌膨胀污泥絮凝沉降性能差,泥水不分离进水含有大量溶解性糖类有机物,使污泥负荷F/M太高,而进水有缺乏足够的N、P或DO,污泥结水率高达400%以上,远大于100%的正常水平1、 控制进水稳定,通过投加N、P等营养物质氏营养均衡,提高曝气池溶解氧浓度。2、 投加絮凝剂助凝(聚铝、聚铁、或聚丙烯酰胺)污泥不絮凝,不沉降进水中含有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