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安徽省滁州市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45818627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73.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安徽省滁州市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20年安徽省滁州市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20年安徽省滁州市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20年安徽省滁州市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20年安徽省滁州市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安徽省滁州市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安徽省滁州市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期中语文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荆轲刺秦王中表现送别人受荆轲“慷慨羽声”感染的句子是 _ , _ 。真的猛士, _ , _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鲁迅记念刘和珍君)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指出,上天要将重任交给一个人时,会在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进行磨炼,文中表明上天磨炼人的目的的两句是“ _ , _ ”。【答案】【小题1】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小题2】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小题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解析】故答案为: (1)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重点字:瞋) (2)敢

2、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重点字:淋、漓) (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重点字:曾)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荆轲刺秦王理解性默写 1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通过众宾客的穿戴来表现出送行的气氛的两句是: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3通过音乐来渲染凄凉悲怆气氛的句子是: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4通过音乐来渲染慷慨悲壮氛围的句子

3、是:复为慷慨羽声。 5表现宾客同仇敌忾的画面的句子是: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6通过动作描写,表现荆轲义无反顾精神的句子是: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二、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019猪年到了。现在很多人认为猪代表着好吃懒做,其实在古代,。 我国主要文化遗址中几乎均有猪骨出土,这是因为占人常以牲畜的多寡来标度地位和富裕程度,猪作为最常见的家畜,以猪做祭品显得十分重要。?这与猪有关,古人家祭即以猪为之,“陈豕(猪)于室,合家而祭”,这正是“家”字的本意。猪在十二生肖中排

4、行最后一位,故一天十二时辰的“亥时”-晚上九点至十一点称“猪时”。_【答案】猪代表着权势和财富 “家”字的本意是什么呢 对应的是十二地支中的“亥”【解析】段意:解释猪在古代的含义。承接“现在很多人认为猪代表着好吃懒做,其实在古代”,联系后句,应是猪代表着权势和财富;问号提示应提出问题,根据后句的回答“这正是家字的本意”,应是“家”字的本意是什么呢(或:“家”字中为什么有个“豕”字);承接“猪在十二生肖中排行最后一位”,联系后句“故一天十二时辰的亥时-晚上九点至十一点称猪时”,应是对应的是十二地支中的“亥”。故答案为:猪代表着权势和财富“家”字的本意是什么呢(或:“家”字中为什么有个“豕”字)对

5、应的是十二地支中的“亥”考查补充句子,要通读语段,整体把握大意。答好语句补写题的关键词:1阅读:语句补写题虽说考的主要是语言连贯能力,但首先应是阅读能力。2推导: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3检查: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三、其他(本大题共2小题,共15.0分)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2

6、019年4月,巴黎圣母院起火的消息掀起了一阵波澜。一场大火来势汹汹,有800多年历史的巴黎圣母院遭严重损毁。2018年9月,一场持续整晩的大火使巴西国家博物馆几乎毀于一旦。这些_的教训提醒我们,人类历史中的文化古迹有可能会消逝。文化保护是一场同时间的赛跑,因为随着时间推移,那些_的文物都不可避免地日渐老化。保护,意味着老与新的巧妙结合。(),使文化记忆得以传承,这是历史的使命,每一代人_文化保护工作要凝聚社会共识,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形成合力。有些损毁或许无法避免,但有没有对保护工作_,结果会大不一样。如果巴黎圣母院在翻新工程伊始,就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火情有所警惕、建立預案,或许我们今天目睹

7、的结果又会是另一番场面。 虽然文化保护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限制文物损毁和文物我老,为文化延续活力注入源源不竭。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_ A沉痛留传责无旁贷全力以赴 B沉痛流传义不容辞全神贯注 C沉重流传责无旁贷全神贯注 D沉重留传义不容辞全力以赴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_ A我们应最大可能地重新激活文物,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 B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我们应最大可能地重新激活文物 C在未来与过去的往复行进中,文物应最大可能地被我们重新激活 D文物应最大可能地被我们重新激活,在未来与过去的往复行进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

8、当的一项是 _ A虽然文化保护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延缓文物损毁和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注入源源不竭的活力。 B文化保护虽然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文物损毁和文物衰老,使文化延续的活力源源不竭。 C文化保护虽然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文物损毁和延缓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注入源源不竭的活力。 D虽然文化保护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文物损毁和延缓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的活力注人源源不竭。【答案】【小题1】A【小题2】B【小题3】C【解析】(1)第一处,沉痛:深深的悲痛;深刻而令人痛心的。沉重:分量大,程度深;(心情)忧郁,不愉快。这里形容这些教训是令人痛心的,应

9、选“沉痛”; 第二处,留传:遗留下来传给后代。流传:传下来或传播开。这里形容“文物”,是“遗留”下来的,应选“留传”; 第三处,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这里强调这是每一代人的责任,应选“责无旁贷”; 第四处,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投人进去。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这里强调对保护工作要竭尽全力,应用“全力以赴”。故选A。 (2)“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与上文“意味着老与新的巧妙结合”衔接并照应;下文“使文化记忆得以传承”的主语应是“我们”,故选B。 (3)A语序不当,“文化保护”应移到“虽然”前面;搭配不当,“延缓”与“损毁”不搭配。B搭配不当,“减

10、少”与“衰老”不搭配。D语序不当。“文化保护”应移到“虽然”前面;“为文化延续的活力注入源源不竭”句式杂糅。故选C。 答案: (1)A (2)B (3)C(1)本题考查理解和辨析近义成语(词语)的能力。要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看是否使用合适。 (2)本题考查句子归位,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要注意结合语境进行探究,注意表述的先后对应与叙述对象的一致性。 (3)本题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辨别错误类型的句子,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结构

11、来辨明错误类型,同时结合语感以及一些常见语病的特征进行判断。语段综合考查立足于段,主要关注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性考查。一是通过一段文字考查包括拼音、汉字、词语、句子等在内的各项基础知识;二是不仅考查语文知识,还考查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试题主要涉及这几个方面: 在语段内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汉字注音或改正句子中的错别字; 理解和运用语段内的词语、成语和熟语; 判断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 在语段中调整句子顺序或把从语段中抽出的句子归位; 改正语段中的病句; 分析语段的基本内容归纳语段主旨。考查考生在一个语段中掌握基础知识的状况,试题材料可以来自于考生所学教材,也可来自于课外生活。4. 请仿照画线句子,

12、续写两句话,构成一组排比句。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重在善于发现。小草拱破硬土顽强生长,是一种生命的美;_,_;_,_。美,其实无处不在。【答案】雄鹰划破长空奋力翱翔 是一种力量的美 科学家不惧失败勇敢探索 是一种智慧的美【解析】所仿写的句子基本句式为“是一种的美”,第一处应该用主谓短语,谓语部分应该用两个四字动宾短语;内容上,应着眼于能够“在我们的身边”发现的美的事物或事情。 答案: 雄鹰划破长空奋力翱翔是一种力量的美 科学家不惧失败勇敢探索是一种智慧的美本题考查学生仿写能力,能力层级表达运用E级。目的是考查学生灵活使用各种句式、表情达意的能力。仿句要仿形式,句式结构一致,手法修辞相同。仿句要仿写

13、内容,语意切合语境,情感色彩统一。需要联想寻找相关材料,语言得体简明连贯。本题要求按照例句仿写,注意排比和反问的修辞。做好仿句需要做到下面几点:(1)理解原句的意义,特别是隐含意义,保证仿写的句子与原句的句意一样。(2)注意原句的句式特点,特别是分句间的关系,要注意关联词的使用。有时原句在标点中也有暗示,如分号表示要写并列关系复句,冒号表示要总括。(3)注意原句的修辞方法,仿句要与之相同。(4)注意原句的用词特点,如词语的褒贬雅俗等,仿句用词越像越好。(5)注意例句的感情基调,如忧伤、喜悦、沉重、明快等,仿句要一致。四、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5.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

14、完成问题。 苏秀道中(南宋)曾几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注】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令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下列对这首宋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_ A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久已的甘霖突然降下,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得复苏了。 B“不愁屋漏床床湿”引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床头屋漏无干处”;“且喜溪流岸岸深”引用杜甫春日江村五首“春流岸岸深”。 C“千里稻花应秀色”用了虚写,想象

15、千里稻花应是一派青绿,生机勃勃,抒发了诗人久旱逢甘霖,秋天将以苏的欣喜之情。 D尾联用了衬托手法,写无田者尚且欣舞,况有田者乎,将喜渲染到极致,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答案】【小题1】B【小题2】【解析】(1)B不是“引用”,而是“化用”。 (2)第一问是针对形象的考查,可以根据原诗歌内容考虑,如诗中的“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可以看出秋雨是很大的;根据“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两句可以分析出这场秋雨是非常及时的。第二问“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要从手法的角度考虑。诗人半夜感到“凉冷”,看到“屋漏床床湿”,是视觉和触觉相结合,表现雨大;“床床”、“岸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