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行业 丹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5817233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PDF 页数:65 大小:706.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冶金行业 丹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冶金行业 丹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冶金行业 丹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冶金行业 丹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冶金行业 丹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冶金行业 丹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冶金行业 丹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冶金行业 丹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冶金行业 丹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丹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丹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丹阳市发展改革和经济信息化委员会丹阳市发展改革和经济信息化委员会 2011 年 3 月2011 年 3 月 目录目录 目 录 序 言 1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2 第一节 “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成就 2 发展经验 8 存在问题 9 第二节 “十二五”发展环境 11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3 第一节 指导思想 13 第二节 发展战略 14 第三节 发展定位 15 第四节 发展目

2、标 16 第三章 经济发展与对外开放 19 第一节 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19 第二节 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 23 第三节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动高效特色农业发展 26 第四节 积极推进企业上市,打造股市“丹阳板块”26 第五节 提高经济国际化水平,增强区域竞争能力 29 第四章 创新型城市建设 31 第一节 优化创新环境 31 第二节 强化科技创新载体建设 32 第三节 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 33 第四节 加快农业和社会事业领域科技发展 34 第五章 城市化与基础设施建设 35 第一节 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 35 第二节 优化城市功能布局 37 第三节 构建

3、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 38 第四节 加快旧城改造步伐 41 第五节 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41 第六节 加强社会公共管理 43 第六章 社会发展与民生保障 46 第一节 推进教育现代化 46 第二节 推进卫生事业发展 47 第三节 推进文化体育事业发展 49 第四节 促进居民就业提高居民收入 50 第五节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51 第六节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52 第七节 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53 第八节 加强国防动员和力量建设 54 第九节 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54 第七章 节能减排与低碳城市 54 第一节 加大节能减排力度 54 第二节 继续发展循环经济 55 第三节 着力建设低碳城市

4、 55 第八章 规划保障与实施 57 第一节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增强发展活力 61 第二节 完善规划体系,落实保障措施 58 第三节 健全规划组织实施和考核落实机制 59 丹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丹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序言序言 “十二五”期间(2011-2015 年),是我市在“十一五”取 得辉煌成果的基础上,有更大更多作为更好更快发展的时期;是 我市积极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 实现更高水平小康社会, 率先迈向基本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是行政区划调整基本到位、进 一步拉开城市新框架、加速实施城市现代化战略的重要时期;是 抓住转型升级机遇,实现跨越

5、发展、跻身现代化苏南强市之林的 攻坚时期。 丹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江苏省委省政府、镇江市委市政府以及丹 阳市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有关会议精神编制,旨在准确把 握未来五年丹阳市的宏观发展趋势, 明确政府工作重点, 阐明 “十 二五”期间丹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发展重点和政 策取向。 本规划是指导丹阳市 2011 年至 2015 年乃至更长一段时 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和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重 要依据。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第一章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第一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成就第一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成就 “十一

6、五”期间,面对国内外发展环境的重大变化,全市人 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 紧围绕“两个率先” 、 “双超越、双突破”和建设富裕和谐的现代 化苏南强市目标,大力实施科教兴市、经济国际化、区域共同发 展等发展战略,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求真务实、 开拓开放、克难奋进,国民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工业化进程明 显加快,社会事业不断进步,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顺利 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 “十一五”时期是我 市发展史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五年, 是发展理念不断创新的五 年,是转型升级取得重大突破的五年,是城乡面貌变化最快的五 年,也是人民生活水平

7、显著提高的五年, “十一五”期间取得的 辉煌成果为我市“十二五”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1、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十一五”期间,我市经济始终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2010 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均较 2005 年翻一番以上,地区生产总值 总量达 607.7 亿元(预计数,下同)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 1 万美元,分别比 2005 年增长 138.3%、138%,年均增长 18.9%、 18.8%; 财政总收入突破 80 亿元,较 2005 年增长 2.15 倍,年均 增长 25.8%,占 GDP 比重提高到 13.2%,五年提高 3.

8、3 个百分点 ; 一般预算收入突破 30 亿元,增长 1.83 倍,年均增长 23.1%。固 定资产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 产投资总额 846 亿元,年均增长 30.6%,是“十五”期间投资的 3.2 倍。经济结构趋向合理,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三次产业比重 由 2005 年的 5.9:59:35.1 调整为 5.2:56.8:38,第三产业 比重五年上升 2.9 个百分点。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农业产业 化水平进一步提升,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和设施农业迅速发展, 2010 年全市拥有镇江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 29 家,其中国家级 2 家,省级 5 家。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9、取得重大突破,新兴产业和特 色产业成为助推工业转型升级的双引擎,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 新能源、新型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五大新兴产业加 快发展,逐步形成新亮点。产业聚集效应进一步显现,经济规模 不断扩大。全市工业销售收入达 1386.7 亿元,较 2005 年增长 2.28 倍,年均增长 26.8%,五年新增亿元企业 55 家,超 10 亿元 的企业 7 家,超百亿元企业 3 家。服务业总量不断扩大,社会消 费品零售总额由 2005 年的 65.37 亿元增加到 2010 年的 147.8 亿 元,年均增长 17.7%,现代物流、旅游等新兴服务业发展势头良 好。全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大大

10、增强,2009 年,在全国县域经济 基本竞争力百强县中位居 16 位,比 2005 年提高了 8 位。 2、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2、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 2010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 达到 23015 元和 11446 元,年均增长 13.4%和 12.8%。居民储蓄 余额 280 亿元,增长 1.15 倍。2007 年即已完成全面小康社会达 标工作,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2010 年城镇居民和农村 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 45 平方米、50 平方米,百户家庭拥有 私家车和电脑分别达 15 辆、51 台。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

11、,城镇 劳动保障三大保险参保率达到 99%以上,全面实行养老金社会化 发放,确保 100%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新农保制度 已实现全覆盖。城乡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 在 3.2%以下。 3、发展软环境明显改善,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3、发展软环境明显改善,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 “十一五”期间,我市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努力建设服务 型政府,提高行政效率,努力打造“沪宁线上服务效能最高、创 业环境最优、 投资回报最好” 经济发展软环境。 发展环境的改善、 体制机制的创新和外部生产要素的大量流入, 有效增强了我市的 发展活力,拓宽了发展空间。企业上市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全 市新增上

12、市企业 6 家,其中国内 3 家,美国、新加坡、香港各 1 家,募集资金折合人民币 54.3 亿元。开放型经济取得突破。外 经、外贸主要指标进入全省十强,利用外资量质并举。 “十一五” 期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达 11.83 亿美元,是“十五”期间总和的 2.4 倍,五年新批利用外资项目 248 个,其中高科技项目明显增 多,美国 AIG、德国汉高、法国欧尚、德国贺利氏等一批世界 500 强企业成功落户丹阳;对外贸易快速增长,2010 年进出口总额 达 18.1 亿美元,比 2005 年增长 1.8 倍。 4、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基础设施日臻完善4、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十一五”

13、 期间, 以 “万顷良田” 工程建设为突破口, 以 “三 新” (新市区、新市镇、新社区)工程建设为抓手,城乡一体化 进程取得重大突破, 涌现了走在全省前列的城乡一体化界牌模式 和新桥模式,开启了丹阳统筹城乡发展新篇章。城镇化率由 48% 提高到 56%,城市建成区面积由 28.2 平方公里扩大到 35 平方公 里。 城乡面貌得到显著改善, 城市配套设施日趋完善。 新区公园、 小东门桥广场、南环路等城市景观全面建成,整治出新新民路、 齐梁路、市门第一路、城河路等一批城区主次干道。城市功能日 趋完善,行政中心、沪宁高铁、川气东送、长江引水、区域供水、 垃圾填埋场和污水集中处理厂等一大批公共基础设

14、施投入使用。 市域路网基本构成,初步形成了以国省干线公路为骨架、市镇公 路为依托、镇村公路为补充的公路网络。312 国道、122 省道等 国省级干线得到改建,新建了通港公路、延茅公路、北二环大桥 等工程。新设高速公路河阳互通。实现了乡镇半小时通达,行政 村 100%通等级公路。公路总里程较“十五”期末翻了一番多。 持续开展“三创三清”活动,全面开展疏浚城乡河道和河塘疏浚 整治工程,五年共完成水利建设总投资近 8000 万元。“江南水 乡、现代气息”的城市特色彰显。 “十一五”期间所有镇通过国 家级生态镇省级考核,2010 年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 42%,环 保投入占 GDP4%以上,国家级生

15、态市创建工作稳步推进。 5、科技创新成绩卓著,社会事业全面发展5、科技创新成绩卓著,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十一五” 期间我市全力打造创新型城市, 以 “引领、 培育、 支撑” 三大计划为抓手, 着力实施 “双百工程” 。 引进高新项目 226 个,与 300 多家高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引进科 技成果 350 余项。创新科技与金融合作方式,形成了“科技型企 业、科研院所、风险投资机构”三者强强联合的“金三角”模式。 大力引进高科技人才,引进海归团队 55 个,高层次创业创新人 才突破 108 名。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 50%,全社会研发 投入占 GDP 比重提高到 2.1%,高

16、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 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 35%以上,新增 50 个以上国家级、省级 品牌。五年共组织申报镇江市级以上各类科技项目 1200 余项, 完成专利申请近万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超过 100 家,高新技术 新产品近 150 项。连续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县市,授予国家 火炬计划新材料产业基地和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2009 年通 过全国“知识产权试点市”验收,2010 年被评为全国科技示范 市。卫生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医疗水平显著提升,人民医院、中 医院、市二院等医院改扩建工程加快实施,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健 全。教育影响进一步扩大,学前教育入园率达到 99.7%,义务教 育阶段入学率 100%,巩固率达到 99.8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 97.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58%以上。我市被评为江苏省教育现 代化建设先进市、江苏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市。群众文化活 跃繁荣,文化产业不断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转变,文化氛围日 益浓郁。完成城市光网建设,3D 移动通信网络实现全覆盖。体 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 “平安丹阳” 、 “法治丹阳” 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