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工测(15水利工程测量)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811163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9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用工测(15水利工程测量)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实用工测(15水利工程测量)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实用工测(15水利工程测量)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实用工测(15水利工程测量)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实用工测(15水利工程测量)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用工测(15水利工程测量)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工测(15水利工程测量)课件(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5章 水利工程测量,15.1 概述 15.2 土坝施工测量 15.3 混凝土重力坝施工测量,在农业水利工程中,主要的测设工作是河道、大坝的施工放样。河道、渠道施工测量步骤和方法与道路测量大致相同,在此主要介绍大坝的测设。 拦河大坝按功能可将大坝分为以农田灌溉、防洪蓄洪为主的土石大坝和以水力发电为主的混凝土重力坝。 修建大坝的测量工作: 布置平面和高程基本控制网 确定坝轴线和布设控制坝体细部的定线控制网 清基开挖的放样 坝体细部的放样等,15.1 概述,15.2 土坝施工测量,15.2.1 坝轴线的定位,坝轴线即坝顶中心线,一般先由设计图纸量得轴线两端点的坐标值,反算出它们与附近施工控制网中

2、的已知点的方位角,用角度(方向)交会法,测设其地面位置。 对于中、小型土坝的坝轴线,一般由工程设计人员根据地形和地质情况,经过方案比较,直接在现场选定轴线两端点的位置。 轴线两端点在现场标定后,应用永久性标志标明。还需沿轴线方向在山坡上设立埋石点(轴线控制桩),以便检查。,为放样方便,应测设若干条垂直(或平行)于坝轴线的坝身控制线。 用于土坝施工放样的高程控制,可由若干永久性水准点组成基本网和临时作业水准点两级布设。,基本网布设在施工范围以外,用三等或四等水准施测方法,以闭合或附和水准路线形式测设,这些点必须和国家水准点连测。为了便于施工,还须在坝体工作面附近不同高程的位置测设临时性的水准点,

3、并做到安置一、两次仪器就可放样高程。,15.2.2 清基开挖线放样,为使坝体与岩基很好结合,在坝体施工前,必须对基础进行清理。为此,应放出清基开挖线,即坝体与原地面的交线。 清基开挖线的放样精度要求不高,可用图解法求得放样数据在现场放样。为此,先沿坝轴线测量纵断面。即测定轴线上各里程桩的高程,绘出纵断面图,求出各里程桩的中心填土高度,再在每一里程桩进行横断面测量,绘出横断面图,最后根据里程桩的高程、中心填土高度与坝面坡度,在横断面图上套绘大坝的设计断面。,清基时,位于坝轴线上的里程桩将被毁掉,为了以后放样工作的需要,应在清基开挖线以外放出各里程桩的横断面桩。,A,B,A,B,根据横断面图上套绘

4、的大坝设计断面,如左上图为某一横断面处的情况,由坝轴线分别向上、下游量取d1、d2得A、B为清基开挖点, 量d3、d4得C、D为心墙开挖点。因清基有一定的深度,开挖时要有一定的边坡,故实际开挖线应根据地面情况和深度向外适当放宽12m,用白灰连接相邻的开挖点,即为清基开挖线。,清基工作结束后,应标出填土范围,即找出坝体和清基后地面的交线坡脚线。 首先做两个与上、下游坝脚坡度一致的三角形坡度放样板。然后在上、下游清基开挖点上各钉一木桩(如图中A),用水准仪测量其高程,使桩顶高程等于清基开挖前地面高程。,将坡度放样板的斜边放在桩顶,左右移动,使圆水准气泡居中,则斜边延长线与地面的交点即为土坝坡脚点,

5、相邻坡脚点的连线,即为坡脚线。,15.2.3 坡脚线的放样,上料桩的轴距是根据上料层的高程计算出来的。例如,某土坝的高程为102.5m,顶宽为8m,上游边坡为13.0,上料层的高程为80.0m,则上料桩的轴距:,由于坡面需要压实,所以应根据不同的土质,在填土时将计算的轴距外加12m,即为上料桩位置。随着土坝筑高,应随时修定上料桩。,放样时,在填土处以外预先埋设轴距杆,轴距杆距坝轴线的距离主要考虑便于量距、放样,如图中为80m。此时,从坝轴杆向坝轴线方向量取 80-(71.50+2)=6.50(m) 即为上料桩的位置。,15.2.4 坝坡面的放样,15.3 混凝土重力坝施工测量,用混凝土浇筑,主

6、要依靠坝体自重来抵抗上游水压力及其它外荷载并保持稳定的坝,叫做混凝土重力坝。 我国的三峡工程混凝土重力坝,坝顶高程185米,最大坝高181米(坝基开挖最低高程为4米);坝顶宽度(亦称坝顶厚度)15米,底部宽度(亦称底部厚度)一般为124米;从右岸非溢流坝段起点至左岸非溢流坝段终点,大坝轴线全长2310米。 混凝土重力坝的放样精度比土坝要求高。一般在浇筑混凝土坝时,整个坝体是沿轴线方向划分成许多坝段的,而每一坝段在横向上又分成若干个坝块。 浇筑时按高程分层进行,每一层的厚度一般为1.53m。混凝土坝施工放样的工作包括:坝轴线的测设、坝体控制测量、清基开挖放样和坝体立模等。,15.3.1 坝体控制

7、测量,混凝土坝采用分层施工,每层中还分跨分仓(或分段分块)进行浇筑,因此每层每块都必须进行放样,建立施工控制网,作为坝体放样的定线依据是十分必要的。 混凝土重力坝施工平面控制网一般按两级布设,首级基本控制多布置成三角网,且按三等以上三角测量的要求施测。,建立坝体施工控制网作为坝体放样的定线网,一般有矩形和三角网两种,其精度要求点位中误差不超过10mm。坝体细部常用方向线交会法和前方交会法放样。 如图为直线型混凝土重力坝分层分块的示意图,测设矩形网时,先将经纬仪置在A点,照准B点,根据坝顶设计高程,在坝轴线上找出坝顶与地面的交点Q、Q。自Q点起,根据分段长度在坝轴线上定出2、3、4、等各点。,图

8、为以坝轴线为基准布设的施工矩形网。AB是坝轴线,矩形网是由平行和垂直于坝轴线的控制线组成,矩形网格的尺寸按施工分段分块的大小来决定。,经纬仪安置A点瞄B点旋转90,在与坝轴线垂直方向上,以分块宽度定出、等放样控制点。然后将经纬仪移到B点,以同样的方法定出、等放样控制点。再通过2、3等点测设出与坝轴线相垂直的方向线,并延长到上、下游围堰上或开挖线以外,设置1、2、 3、和1、2、3、等放样控制点。,在矩形网测设过程中,方向线测设必须采用盘左、盘右两个盘位测设,取其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距离丈量也应往返丈量,以免发生差错。 混凝土重力坝的高程控制也分两级布设,基本网是整个水利枢纽的高程控制。作业水准

9、点或施工水准点,随施工进程布设,尽可能布设成闭合或附合水准路线。,清基开挖线是大坝基础进行清除基岩表层松散物的范围,它的位置根据坝两侧坡脚线、开挖深度和坡度决定。 清基工作是在围堰修好、坝体控制测量结束后进行。分别在1、2、3、等放样控制点上安置经纬仪,瞄准对应的控制点l”、2”、3”、等点,在方向线上定出该断面的基坑开挖点。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就是基坑开挖线。,开挖点的位置在设计图上用图解的方法求得,实际测定时采用逐渐接近法,测设步骤如下:,15.3.2 清基开挖线放样,右图是某一坝基点的设计断面图,由图上可求得坝轴线到坡脚点A的距离S0。在地面由坝轴线量出S0得地面点A,测得A点的高程后,就可

10、求得AA的高差h1。如果基坑开挖设计坡度为1m,则Slmh1,自 A点沿横断面方向线量出S1得B点,实测B点高程,得h2HB-HA,同样可以计算出S2mh2,。,若S2与S1相接近,则该点即为基坑开挖点;若Sl与S2相差较大,则按上述方法继续进行。直到量出的距离与计算值相接近为止。,开挖点定出后,还应在开挖范围外的该断面上设立两个以上的保护桩,以备校核。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定出各断面上的开挖点,将这些开挖点连接起来即为清基开挖线。 在清基开挖过程中,还应控制开挖深度,在每次爆破后及时在基坑内选择较低的岩面测定高程(精确到cm即可),并用红漆标明,以便施工人员和地质人员掌握开挖情况。,15.3.3

11、坝体立模放样 立模前首先找出上、下游坝坡面与岩基的接触点,即分跨线上下游坡脚点,然后按设计坝坡面立模。,右图是大坝横断面图,欲放出坡脚点A,可先从设计图上查得坝坡顶B的高程HB,坡顶距坝轴线的距离为D,设计的上游坡度为1n,为了在基础面上标出A点,可依据坡面上某一点C的设计高程为HC,计算距离S1:,求得距离S1后,可由坝轴线沿该断面量一段距离S1得C1点,用水准仪实测C1点的高程H C1,若H C1与设计高程HC相等,则C1点即为坡脚点A。否则应根据实测的C1点的高程,再求距离得:,坝体中间部分分块立模时,可根据与坝轴线平行和垂直的分块线控制点,将分块线投影到已浇好的坝体上。,若要测设分块n

12、的c点,可在点和6点同时安置经纬仪,分别照准和6点,两台仪器视线的交点即为c点位置。同法可以测出分块的其余三点位置。模板立在分块线上,因此,分块线也称立模线,立模板后分块线被覆盖,所以在分块线确定后,还要在分块线内侧0.2m处弹出平行线,用来检查和校正模扳的位置(图中虚线),称为放样线。,模板立的是否垂直,可用一小钢尺在模板的顶都垂直量出0.2m,并悬挂一垂球,待垂球自由静止后,检查其尖端是否指向立模线,如果不通过,应校正模板,直到通过立模线为止。 模板立好后,还要在模板上标出浇筑高度。其步骤一般在立模前先由最近的作业水准点(或邻近已浇好坝块上所设的临时水准点)在仓内测设两个临时水准点,待模板立好后,由临时水准点按设计高度在模板上标出若干点,并以规定的符号标明,以控制浇筑高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