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晨读晚背材料第十周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45805533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6.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三晨读晚背材料第十周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0届高三晨读晚背材料第十周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0届高三晨读晚背材料第十周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0届高三晨读晚背材料第十周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0届高三晨读晚背材料第十周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高三晨读晚背材料第十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三晨读晚背材料第十周(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届高三晨读晚背材料第十周 编写人 董营涛周一早读模块一高频语言近义词积累(早上必背上课必提问作文必运用)出现 涌现“出现”运用范围比“涌现”“,它可指人,如出现好人好事;也可以指抽象事物,如出现好现象。“涌现”指大量出现,多指具体的,好的,大量的,如涌现大批积极分子。出生(sheng) 出身(shen)“出生”指胎儿从母体中分离出来。如:甲子年出生。“出身”指个人早期的经历或身份。如:工人出身。欢欣鼓舞:形容非常高兴振奋。喜气洋洋:洋洋:得意的样子。充满了欢喜的神色或气氛。欢天喜地:形容非常高兴。模块二经典名言语言素材积累(早读必背上课必提问作文必运用)重教好学3原文博学而不穷,笃行而

2、不倦。(先秦)礼记儒行译文学问渊博而不知满足,脚踏实地而不知疲倦。4原文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先秦)礼记儒行译文广泛地学习,周详地询问,缜密地思考,清晰地思辩,坚定地履行。5原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春秋)论语述而译文不到学生急着要弄明白而不能之时,不去点拨他们;不到学生力图说清而做不到之时,不去启发他们。6原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战国)荀况荀子劝学译文如果不积累起每一小步,就到达不好遥远的目的地;如果不聚集起每一细流,就不能汇成汪洋大海。模块三时代经典人物事件素材积累(概括人物事件积累分析观点启迪思路拓展)从袁隆平的担忧说起2019年10月18日

3、 08:06:11来源:光明日报不久前,获得“共和国勋章”的袁隆平院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大家都有梦想,但是理想要高雅一点,要向前看,不要专门向钱看。现在有些年轻人有不太好的倾向,理想是赚大钱,当然可以赚钱,但要赚对社会、对老百姓有益的钱。袁隆平还表示,他“最担忧”的是“年轻人不搞农业”。“向前看”意味着志趣高雅、胸怀远大。“向钱看”意味着一门心思赚钱发财,物质利益至上。一个社会要进步,一个民族要振兴,需要年轻人将个人理想和时代需要紧密联系起来,以理想主义的精神努力“向前看”。然而,一段时期以来,相当一部分年轻人在职业选择、事业追求上热衷于“向钱看”。研究了半辈子杂交水稻的袁隆平老先生担忧年轻人

4、不搞农业,寄语年轻人:“要向前看,不要专门向钱看。”这又何尝不是对当下社会现实的一种深切提醒。如果年轻人都不搞农业,以后粮食安全怎么保证?如果年轻人不肯问津农林渔牧等行业,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起打底作用的第一产业将何去何从?如果考古挖掘、文物修复、非遗传承这些领域出现更严重的人才断层,我们今后靠谁去寻根溯源?如果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拼命往互联网、金融等行业涌,中国制造业的未来靠谁支撑?把许许多多类似的“如果”联系起来看,不难发现,袁隆平老先生的担忧绝非杞人忧天,他实则引出了一个关于如何科学进行人才引流的大问题。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年轻人应该以造福社会为己任,结合自身特点向各行各业分散流动,适应社

5、会方方面面发展的需要。教育引导年轻人立鸿鹄之志,择利民之业,向老一辈科学家学习,甘守清贫、坐得住冷板凳,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则应从社会分配的角度审视社会上出现的“热门职业”和“冷门职业”。一个职业“热”,往往对应着收入高、待遇好、赚钱多。一个岗位“冷”往往对应着工作条件艰苦,收入和付出不匹配。怎么办?整体提高冷门职业、艰苦岗位的薪酬待遇,让岗位的艰苦程度与薪酬分配正相关,以此吸引更多年轻人的脚步。如此,“向钱看”与“向前看”的冲突就能得到一定缓解。事实上,历史上我们也出现过“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的冲突,也是用优化社会分配的办法解决的。“向前看”是我们必须固守的价值追求。但市场

6、经济条件下,只要合法合规,“向钱看”本身也无可厚非,相反,合法赚更多的钱,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的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又何尝不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从社会现实来看,这一代年轻人经济压力比较大,赚对社会、对老百姓有益的钱,这样的“向钱看”亦符合“向前看”的大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只要分配机制足够科学灵活,让更艰苦的工作匹配更高的收入,“向钱看”与“向前看”就并非决然对立。相反,还可能达到统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分配的调整有时难免出现滞后。对于一些短期内无法以收入、待遇的提升来缓解“人才荒”的职业和岗位,则不妨给予更大的荣誉倾斜。政府、社会和媒体应该对一些社会急需的特殊行业、艰苦岗位、冷门

7、职业给予更多关注,提升社会评价,增强其职业荣誉感,缓解“向钱看”与“向前看”的冲突,引导天下英才为我所用。模块四古典诗歌积累(早读必背作文必用点亮诗意人生)月夜忆舍弟唐代:杜甫 作者介绍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边秋 一作:秋边)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鉴赏这首诗首联即突兀不平。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

8、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点明“月夜”的背景。颔联点题。“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质

9、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使人觉得合乎情理,这是因为它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这两句在炼句上也很见功力,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只是将词序这么一换,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上两联信手挥写,若不经意,看似与忆弟无关,其实不然。不仅望月怀乡写出“忆”,就是闻戍鼓,听雁声,见寒露,也无不使作者感物伤怀,引起思念之情。所以是字字忆弟,句句有情。颈联由望月转入抒情,过渡十分自然。月光常会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乡之念。诗人今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他的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语气也分外沉痛。“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

10、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感人至深。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尾联紧承颈联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含蓄蕴藉,一结无限深情。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怀乡思亲之情凄楚哀感,沉郁顿挫。模块五文化常识(考试必考,知识点必掌握)伶官传序1.从事:官名,源于汉武帝时期,有刺史属吏之称,分为别驾从事史、治中从事史等,主要职责是主管文书、察举

11、非法,到宋代时被废除。2.太牢:即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牺牲(古代祭典用的猪、牛、羊等),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牢”本为养牲畜的圈,在这里指祭祀用的牲畜;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古人又把牛叫“太牢”,羊叫“少牢”。3.告庙:天子或诸侯出巡、遇兵戎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4.忽微:微小的事。忽,一寸的十万分之一;微,一寸的百万分十一。5.俳优:以乐舞谐戏为业的

12、人即古代演滑稽戏杂耍的艺人。6.杂戏:古代娱乐形式之一,包括百戏、杂乐、歌舞戏、傀儡戏等。周三早读模块一高频语言近义词积累(早上必背上课必提问作文必运用)除草锄草“除草”指除去杂草,所用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王大爷承包的责任田,全靠用化学药品除草”。“锄草”指用锄头松土除草,如“王大爷把锄头往孙子手里一递说:不好好上学,就锄草去!”处事处世“处事”指处理事务,如“他处事严肃,态度却十分和蔼”。“处世”指在社会上活动,跟人来往,如“他闯荡江湖多年,有着丰富的处世经验”。绘声绘色:描写、叙述生动逼真。活龙活现:形容神情生动逼真,好像就在眼前一样有声有色:表现、描绘得非常生动。模块二经典名言语言素

13、材积累(早读必背上课必提问作文必运用)7原文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学不成。(明)郑心材郑敬中摘语译文没有才能,宏伟的志向就不能实现;不学习,就不能培养大才能。8原文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译文不学习便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难以取得学业上的成功。9原文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南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译文古人做学问不遗力余力,少年时下的功夫到了老年就有成果了。但是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究是不透彻的,必须要亲身实践。10原文不师者,废学之渐也。吕衡州文集与族兄皋请学春秋书译文不向老师学习,这等于开始渐渐地放弃对学问的追求。模块三时代

14、经典人物事件素材积累(概括人物事件积累分析观点启迪思路拓展)友谊的交响 和平的乐章来源:新华社作者:新华社评论员责任编辑:于雅倩2019-10-18 22:350新华社评论员创军人荣耀,筑世界和平!10月18日晚,五星红旗与国际军事体育理事会会旗在武汉迎风飘扬,熊熊燃烧的火炬照亮江城夜空。武汉体育中心欢声雷动,气氛激昂,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宣布: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开幕!体育又一次架起友谊与和平的桥梁,世界军人运动会在中国开启全新篇章。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军人与体育有着天然联系,射击、马拉松等许多项目都起源于军事。军事体育是军队建设的基础工程,世界军人运

15、动会为纪念和平而诞生,因传播友谊而发展,享有“军人奥运会”的美誉。中国军队一贯重视军事体育,特别是1978年加入国际军事体育理事会以来,同各成员国一道参加体育赛事、承办军事体育活动、开展合作交流,成为国际军事体育事业的主动参与者、积极建设者和重要贡献者。今朝五洲相聚,共享军运荣光。自2015年5月成功申办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以来,中国政府和军队秉持“体育传友谊”宗旨,坚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理念,按照世界眼光、奥运思维、中国特色,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赛会筹备的各项工作。第一次所有比赛全部安排在一座城市进行,第一次集中新建运动员村,竞赛项目设置数量历届第一作为中国首次承办的国际军体综合性运动会,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创造了新的历史。中国正兑现自己的承诺,为世界奉献一届国际水准、中国气派、精彩纷呈、非凡卓越的国际军事体育盛会。体育是展示拼搏奋斗精神的舞台,也是人文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军运会在中国举办,为促进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搭建了新的平台。本届军运会设置了27个大项329个小项,共有109个国家的9308名军人报名参加。在10天时间里,世界各地的军人运动员们将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