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行业 宜川县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5805471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PDF 页数:85 大小:786.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冶金行业 宜川县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冶金行业 宜川县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冶金行业 宜川县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冶金行业 宜川县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冶金行业 宜川县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冶金行业 宜川县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冶金行业 宜川县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冶金行业 宜川县县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 要 冶金行业 宜川县县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 要 - 2 - 序言序言 “十一五”时期,是宜川县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 标,承上启下、跨跃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 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是深化重要领域和 关键环节改革的攻坚时期,也是宜川县经济社会发展上台阶、 提高水平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国内外发展环境错综复杂、不 确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科学编制和实施好宜川县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以下简称规划 )具有重要 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规划 提出未来五年全县国民 经济和社会

2、发展思路、发展重点和重大项目,作为组织和动员 全县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 根据“十二五”国家将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规划发 展陕甘宁革命老区,陕甘宁蒙“能源金山角”战略规划,加大 解决资源约束力度,沿海地区产业和生产要素加速转移的发展 趋势,陕西省统筹城乡经济,延安率先发展及我县经济环境变 化的新特点, 规划 按照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的要求,力求突出宏观性、战略性、政策性、预测性和指导性。 规划 主要提出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 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确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和政策措施,为我县实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目标找到新的工 作着力点和

3、发展突破口。 规划 始终围绕经济与社会、 城市与 农村、强县与富民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这一主线,在经济 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 提出目标和任务, 注重年度发展的衔接, 保持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连续性,提高规划对我县经济工 作的指导作用,为构建和谐宜川描绘了美好蓝图。 - 4 - 第一章“十一五”发展回顾第一章“十一五”发展回顾 “十一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 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机遇, 解放思想, 开拓创新, “十一 五”规划确定的目标超额完成,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4、,生态治理、环 境保护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宜川“十二五”期间又好又快发展 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 “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成就一、 “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成就 第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第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十一五”期间,全县国民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010 年, 预计实现生产总值(GDP)11 亿元, 按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增长 13%,是 2005 年的 2.3 倍,年均增长 14.1%,预计全县财政总收入 8497 万元,同比增长 39.34%,地 方财政收入 6180 万元,同比增长 53.43%;其中税收收入完成 2629 万元,增长 24.95%,非税收收入完成 35

5、51 万元,增长 84.56%,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第二,产业结构调整成绩显著。第二,产业结构调整成绩显著。 “十一五”期间,坚持把经 济结构调整作为发展的主线,形成了以苹果为主导,林果、草 畜、 棚栽共同发展的农业产业格局, 农业产业化水平显著提高, 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油煤工业稳步推进,石油产量 9.2 万吨, 探明煤炭储量 9.7 亿吨;旅游产业势头良好,旅游业的带动作 用明显增强,2010 年预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1.88 亿元,全县 一、二、三产业产值比例为 40.8:7:52.2,对经济的贡献率 分别为 17.8%、4%、78.2%。 第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第三,基础

6、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水、路、气等基础设施明 显改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牢固树立经营城镇理念,以扩 大城镇规模,完善城镇功能,提高城镇品位为目标,不断拉大 县城骨架, 县城规划区面积由原来的 6 平方公里扩大到 17.5 平 方公里,绿化覆盖率达到 25.8%。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 1513.2 公里,其中干线公路 185.4 公里,等级公路 1117.9 公里。城乡 用电、邮电通讯业务平稳发展,固定电话用户达到 14686 户, 国际互联网用户(含广电网络)达到 3726 户,增长 41.7%。城 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后建成了石沟坪广场、凤翅 - 6 - 山二期、文化广场、夜月中桥等项

7、目,突出对城市道路、空地、 山川和城区主要出入口的绿化,绿化覆盖率达到 65%以上,提 高了城镇居民的生活环境。 第四,生态环境得到明显优化。第四,生态环境得到明显优化。 “十一五”期间,将生态建 设作为一项战略任务,长抓不懈,退耕还林工程效果显著,年 退耕还林量超过 1 万亩,使宜川整体森林覆盖率达到 48.6%, 局部区域达到 80%。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坝系工程的修建以及 农田的高标准化都使得我县的生态环境得到巨大改善,自然环 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建立了生态评估制度与补偿机制,实行了 绿色政绩核算,并从县域、石油井场和水源地等多方面入手, 抓住水资源保护区、旅游景区等重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8、, 科学设计生态建设方案,生态建设水平显著提高。 第五,社会事业稳步协调发展。第五,社会事业稳步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改善, 2010 年,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6300 元;农民人均纯 收入 5980 元,是 2005 年的 3.4 倍,年均增长 27.7%。社会保 障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建成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 等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覆盖面为 100%,城 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为 90%,基本实现城区低保家庭保 障对象应保尽保。 教育事业发展成效显著。 “两基” 成果巩固提 高,高中教育跨越式发展,幼儿教育稳步推进,职业教育显露 生机,民办教育得到加

9、强,宜川中学高考六项指标连续五年排 名全市各县区第一,职业中学单招考试四项指标连续三年排名 全市第一,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达到 99.8%、98%,高中毛入 学率达到 75%以上,高中教师合格率提高到 100%。文化事业繁 荣活跃,建成了文化活动中心和文化广场及综合楼建设,新建 英旺、集义、牛家佃、阁楼、交里、壶口 6 个文化站,完成了 秋林二战区长官司令部旧址恢复。科技、计划生育、广电、金 融、审计、环保、文化、军民共建等各项工作均有新发展,综 治、司法、信访等工作成绩明显,安定团结、加快发展的良好 局面得到进一步巩固。 “十一五” 期间是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 发展的五年,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10、最大、城乡面貌变化最快的 五年。 “十一五”取得的成就,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构建和宜 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在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农业主导产业开 发规模小、效益低,科技对农业的贡献不高,城乡居民贫富差 距逐渐拉大;工业企业大多处于初级加工阶段,质量效益增幅 不明显;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旅游资源缺乏深度发掘;劳动 者的整体素质不高,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严重缺 乏;资源短缺和浪费现象严重;就业矛盾依然十分突出,构建 和谐社会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需要付出更 - 8 - 大的努力。 未来五年,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形势,紧紧抓住省委、省政 府支持延安实现城乡统筹率先发

11、展的机遇,充分利用一切有利 条件,发挥资源优势,按照“立足科学发展,城乡统筹发展、 推进跨越发展、构建和谐宜川”的要求,正确处理和下大力气 解决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带领 全县人民,同心同德、奋力攻坚,努力使“十二五”成为全县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 第二章发展环境第二章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根据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扩大内需, 发展现代农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统筹城乡 经济社会,突出关注民生成为主要任务,我们必须审视我县经 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环境,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实现全县经 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二、 “十二五”面临的机遇二、 “十二五”面

12、临的机遇 第一,国家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第一,国家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 “十二五”期间,国家 将把西部大开发放在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的优先位置,进一 步加大投入、强化支持,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主线,以改善 民生为核心,以科技进步和人才开发为支撑,更加注重基础设 施建设,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和自 主创新,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发展,更加注重优化区域布局,更 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这些都有利于推动宜川经济又好又快发 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第二,国家实施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第二,国家实施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陕甘宁革命老 区振兴规划将在包括延安市在

13、内的三个省十一个市建立国家级 生态示范区、国家级能源化工和循环经济示范区、国家级新农 村建设示范区和革命老区合作发展示范区,有利于促进我县新 农村建设、生态建设和能源化工产业发展,为能源工业提供了 新的发展空间。 第三,国家进一步加强能源建设。第三,国家进一步加强能源建设。国家加快发展新兴支柱 产业,为宜川县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有利于做 大做强能源产业。全球性的能源紧缺,为我县的资源开发,特 别是煤炭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吸引力,我县可以紧紧抓住 市场机遇,在煤炭开采采矿权上大做文章,加快培育新的经济 增长点,形成一批经济效益显著、区域经济竞争优势明显、产 品附加值高、产业关联度高

14、和渗透力强的能源产业。 第四,国家支持现代农业的发展。第四,国家支持现代农业的发展。国家对农业产业化的支 - 10 - 持,将推出一系列科技创新项目,为宜川县优势特色产业发展 提供了新的空间。宜川地处渭北高原、黄河沿岸,形成了独具 特色的农业产业结构,产品具有相当的知名度,有利于宜川做 大做强特色农业,为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一体化,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步伐打下坚实的基 础。 第五,省上支持延安率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第五,省上支持延安率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省委、省政 府决定把延安作为全省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城市,率先实现城乡 统筹发展,为改变宜川县农村面貌、缩小城乡差距创

15、造了历史 性的发展机遇。延安“十二五”实施“能源化工强市、绿色产 业富民、红色旅游兴业”三大战略,建设陕北能源化工基地, 世界优质苹果生产营销研发加工基地, 全国红色旅游首选之地, 有助于宜川发展能源化工产业,做强以苹果为主的特色农业, 提升以文化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 三、“十二五”面临的挑战三、“十二五”面临的挑战 第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第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经济的全球化使跨越国界的商 品流、资本流、信息流和人力流等急剧加速,国际上的金融危 机、股市危机、石油价格骤升骤降等,对我国的经济安全和社 会稳定、对宜川能源产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经济运行的 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另外宜川位于陕北

16、能源化工基地和关中 高科技产业基地两个增长极交接地带,既具有区位优势,又有 被边缘化的可能。 第二,加快发展的压力增大。第二,加快发展的压力增大。延安各县区你追我赶、竞相 发展、奋力争先的势头越来越强,而我县经济总量小、总体实 力弱、工业经济基础薄弱,在今后一个时期内仍将严重制约着 宜川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滞后,潜在的资 源和区位优势尚未充分发挥,财政增收缓慢,收支矛盾十分尖 锐,保工资、保运转、保项目建设压力较大。 第三,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第三,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势必要按照比 较优势进行调整和重组。宜川国民经济总量小,起步低,劳动 力层次低,人口素质和人口结构性矛盾对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巨 大压力,使就业长期处于高压状态,社会保障工作面临严峻挑 战。这些因素将导致宜川在产业承接过程中处于比较劣势,不 利于实现快速发展。 第四,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保护问题。第四,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保护问题。经济快速发展与保 护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突出。在“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出台 比 “十一五” 期间更为严格的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的监管政策。 宜川的快速发展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