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韩愈《马说》教学课件

上传人:D****n 文档编号:145762952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PPTX 页数:26 大小:3.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韩愈《马说》教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韩愈《马说》教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韩愈《马说》教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韩愈《马说》教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韩愈《马说》教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韩愈《马说》教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韩愈《马说》教学课件(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说,九年级语文课件,韩 愈,目录,壹,背景知识,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背景知识,伯乐相马,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

2、家。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有韩昌黎集传世。,韩愈 (768年824年),作者简介,韩愈25岁中进士后,长期得不到任用,他曾三次上书宰相,都没有得到赏识。加上当时政治黑暗,有才之士不受重用。这些都让他感到明主难遇,在这种悲愤心情下,写下了马说,有“伯乐不常有”之叹。,创作背景,“说”: 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是一些文人志士对事对物有感而发,宣泄心中郁闷,托物

3、寓意的一种体裁。“马说”即谈马、论马。,文体知识,贰,认字识词,祗,zh,骈,pin,策,c,槽枥,co l,食,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石,dn,sh,s,s,生字学习,叁,课文赏析,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 说,韩 愈,课文原文,伯乐

4、:春秋时期秦穆公时人,本名孙阳,擅长相马。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 祗:只是。辱: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的才能。 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 骈(pin)死:并列而死。骈:两马并驾。 槽(co)枥(l):喂牲口用的食器。 枥:马棚、马厩。 不以千里称也:不以千里马被称道。以,按照,介词。称,称颂,称道。 马之千里者:马(当中)能行千里的。之,助词。此句“马”和“千里者”是部分复指关系。 一食(sh):吃一次食物。或:有时。 尽粟(s)一石(dn):吃尽一石粟。尽,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石,十斗为一石,一石约为120斤。 食(s):通“饲”,喂养。以下除“食不饱”的“食”念sh,

5、其余的“食”都念s。 其:指千里马,代词。能千里:能走千里。 是:这,指示代词。 能:才能。,字词释意,才美不外见(xin):才能和长处不能表现在外。见,同“现”,表露。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犹,尚且。欲:想要,要。等:相当。不可得:不可能。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策之不以其道:策:鞭打。之,指千里马,代词。以其道:用(对待)它的办法。 尽其材:发挥它的全部才能。材,同“才”,此指行千里的才能。 鸣之:(马)嘶鸣。通其意:跟它的心意相通。 执策:拿着马鞭。策,赶马的鞭子,名词。临之:临视着马。临,从高处往下看。 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其:难道,表示

6、推测。 邪(y):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其:其实。 知:懂得。,字词释意,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但,连词,表转折,即使,称号,仆役,译文: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不会经常有。所以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的里面,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不因为日行千里而出名。),只是;埋没,两马并驾,课文赏析,1、本段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3、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作用。,2、没有伯乐,千里马命运

7、如何呢?,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课文探究,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 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粮食,才能;优点,相等,疑问副词,怎么,喂,喂,这,况且,顿;有时;,译文: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吃完粮食一石。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够日行千里,而没有喂养。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优点不能从外面表现。尚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课文赏析,1、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食不饱,2、本段文字从侧面讽刺了喂马者?

8、,无能、无知、目光短浅。,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对千里马命运的惋惜,对食马者的讽刺。,课文探究,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 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听它鸣叫,拿鞭子,面对,唉,语气副词,表猜测,语气词,表疑问,其实,喂,课文赏析,2、本段哪句话能体现作者的写作目的?,“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3、本段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1、哪些语言能体现食马者的无知和浅薄?,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 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对人才埋没的愤懑之情,课文探究,1、本文用“伯乐” “千里马”“食马者”分别比喻什么?,2、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课文探究,托物寓意,千里马,人才,伯乐,赏识人才的人,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意。,课文探究,肆,拓展学习,“千里马的命运”在现实社会中是否存在呢?请同学们结合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的感受。,课后作业,我来写一写: 作者认为“伯乐”决定了千里马的命运,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以假如我是千里马或我也是千里马为题,写出你心中的想法。,课后作业,初中语文教学课件,同学们下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