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污染物扩散模型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742268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8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壤中污染物扩散模型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土壤中污染物扩散模型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土壤中污染物扩散模型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土壤中污染物扩散模型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土壤中污染物扩散模型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壤中污染物扩散模型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中污染物扩散模型课件(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大气污染物扩散模式,1.湍流扩散的基本理论 2.高斯扩散模式 3.污染物浓度的估算方法 4.特殊气象条件下的扩散模式 5.城市及山区的扩散模式 6.烟囱高度设计,第一节 湍流扩散的基本理论,湍流的基本概念 湍流大气的无规则运动 风速的脉动 风向的摆动 湍流扩散比分子扩散快105106倍 两种形式湍流的起因 热力湍流:温度垂直分布不均 机械湍流:垂直方向风速分布不均匀及地面粗糙度,湍流扩散理论,主要阐述湍流与烟流传播及物质浓度衰减的关系 1.梯度输送理论 类比于分子扩散,污染物的扩散速率与负浓度梯度成正比 2.湍流统计理论 泰勒图4-1,正态分布 萨顿实用模式 高斯模式,第二节 高斯扩散

2、模式,1. 高斯模式的有关假定 坐标系 坐标系取排放点(无界源、地面源或高架源排放点)在地面的投影点为原点,主风向为x轴,y轴在水平面内垂直于x轴,正方向在x轴的左侧,z轴垂直于水平面,向上为正,即右手坐标系。 四点假设 a污染物浓度在y、z风向上分布为正态分布 b全部高度风速均匀稳定 c源强是连续均匀稳定的 d扩散中污染物的质量是守恒的(不考虑转化),高斯扩散模式,高斯扩散模式的坐标系,2. 无界空间连续点源扩散模式,由正态分布假定,得下风向任一点的浓度分布 方差的表达式 由假定4 源强积分式 (单位时间物料守恒),(4-1),(4-2),(4-3),3.高架连续点源扩散模式,镜像全反射-像

3、源法 实源: 像源:,z-H,z+H,污染物在x轴的某一点会达到最大值,称为地面轴线最大浓度。,3.高架连续点源扩散模式,(常数),3.高架连续点源扩散模式,4.地面连续点源扩散模式,高架连续点源浓度,5颗粒物扩散模式,粒径小于15m的颗粒物可按气体扩散模式计算 大于15m的颗粒物具有重力沉降作用:倾斜烟流模式,地面反射系数,颗粒的重力沉降速度,第三节 污染物浓度的估算,q 源强 计算或实测 平均风速 多年的风速资料 H 有效烟囱高度 、 扩散参数,初始动量: 速度、烟囱内径 烟温度大于环境温度产生浮力,烟气抬升原因:,1烟气抬升高度的计算,抬升高度计算式 (1) Holland公式:适用于中

4、性大气条件(稳定时减小,不稳时增加1020),Holland公式比较保守,特别在烟囱高、热释放率比较强的情况下偏差较大。,1烟气抬升高度的计算,(2)Briggs公式:适用不稳定及中性大气条件,1烟气抬升高度的计算,(3)我国“制订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中的公式,(4-22),H2根据4-22计算,为排放源高度以上气温直减率,92页例4-1,2.扩散参数的确定,(1)PG曲线法 PG曲线:Pasquill常规气象资料估算;Gifford制成图表,y和z随下风距离x的变化曲线,扩散参数的确定PG曲线法,PG曲线的应用 根据常规资料确定稳定度级别,A为强不稳

5、定,B为不稳定,C为弱不稳定,D为中性,E为弱稳定,F为稳定。AB表示按A、B级的数据内插。,扩散参数的确定PG曲线法,PG曲线的应用 利用扩散曲线确定 和,另外,英国气象局给出了表4-4,用内插法可求出 和,扩散参数的确定PG曲线法,PG曲线的应用 地面最大浓度估算,例题:某火电厂的有效烟囱高度198m,烟囱口处平均风速5m/s,SO2排放速率180g/s,试计算: (1)白天阴天SO2的地面轴线最大浓度及其出现的距离; (2)在x= xcmax ,y500m处地面浓度。,4-11,4-3得,4-4,4-4,4-10,扩散参数的确定(2)中国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稳定度分类方法 改进的PT法

6、(Turner),扩散参数的确定中国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扩散参数的选取 扩散参数的表达式为(取样时间为0.5h,按表4-8查算) 平原地区和城市远郊区,D、E、F向不稳定方向提半级 工业区和城市中心区,C提至B级,D、E、F向不稳定方向提一级 丘陵山区的农村或城市,同工业区 取样时间大于0.5h, 不变,,位于北纬40、东经120的某城市远郊区(丘陵)有一火力发电厂,烟囱高度120m, 烟囱口径3.0m,排放SO2的源强为800kgh,排气温度413K,烟气出口速度18ms。当地大气压为990hPa。8月中旬某日17点(北京时间)云量54,气温303K,地面10m高处风速2.8ms。试计算有效

7、源高。,表4-7,4-29,表4-5,表4-6,表3-3,3-23,第四节 特殊气象条件下的扩散模式,主要指气象条件与高斯模式不一样(温度层结构均一,实际中难以实现) 封闭型扩散模式(上层逆温) 相当于两镜面之间无穷次全反射 实源和无穷多个虚源贡献之和 n为反射次数,在地面和逆面 实源在两个镜子里分别形成n个像,C(x,0,0,H),封闭型扩散模式,计算简化:,查有关图表,y向浓度分布仍为正态分布,4-36,熏烟型扩散模式,假设: D 换成hf(垂向均匀分布);q只包括进入混合层部分, 则仍可用上面公式4-36,熏烟型扩散模式,hf=H,可认为烟流一半向下混合,可认为烟流全部向下混合,4-36

8、,第五节 城市及山区扩散模式,城市大气扩散模式 1.线源扩散模式,风向和线源垂直时,,考虑线源范围y1 y2,城市大气扩散模式,2.面源扩散模式,城市大气扩散模式,简化为点源的面源扩散模式(续) 面源单元上风向距x0处有一虚拟点源,其烟流扩散至面源单元中心处宽度正好与面源单元宽度相等,相当于在点源公式中增加了一个初始扩散参数。,W面源单元宽度 面源单元平均高度,城市大气扩散模式,窄烟流模式 某点的污染物浓度主要取决于上风向面单元的源强,上风向两侧单元对其影响很小 某点的污染物浓度主要由它所在的面单元的源强决定,q0:所在面源源强 g/m2/s,x:计算点至上风向城市边缘的距离,山区扩散模式,山

9、区流场由于受到复杂地形的热力和动力因子影响,流场均匀和定常的假定难以成立 对风向稳定、研究尺度不大、地形较为开阔及起伏不大的地区,浓度基本上遵循正态分布规律,只是扩散参数比平原地区大很多,第六节 烟囱高度的设计,烟囱高度的计算 要求: (1)达到稀释扩散的作用 (2)造价最低 (3)地面浓度不超标 按地面最大浓度计算,烟囱高度的计算,按地面绝对最大浓度计算,烟囱设计中的几个问题,上述计算公式按锥形高斯模式导出,在逆温较强的地区,需要用封闭型或熏烟型模式校核 烟气抬升高度的选取 优先采用国家标准中的推荐公式 周围建筑影响产生烟流下洗、下沉现象 烟囱高度从属建筑物高度的2倍 出口烟气流速一般在2030m/s,大于该高度处平均风速1.5倍,排烟温度100度 采用集合多管烟囱增大抬升高度,练习 4.5,由霍兰德公式求得 烟囱有效高度为 由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89 (410)、(411) 取稳定度为D级,由表44查得与之相应的x=745.6m。,作业,4.5 4.9,4.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