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礼仪与风格 新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740900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PPT 页数:117 大小:7.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交礼仪与风格 新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外交礼仪与风格 新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外交礼仪与风格 新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17页
外交礼仪与风格 新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17页
外交礼仪与风格 新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交礼仪与风格 新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交礼仪与风格 新课件(1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Diplomatic ProtocolBy Zhang Xiaomin,Something about Etiquette 1.What is Etiquette The word “礼”in Chinese and in ancient China The word etiquette in English,Etiquette is the code that governs the expectations of social behavior, the conventional norm. It is an unwritten code, which evolves from writt

2、en rules, for the Greek equivalent of etiquette is protocol, the written formula for ceremonial. It usually reflects a theory of conduct that society or tradition has invested heavily in. Like “culture, it is a word that has gradually grown plural, especially in a multi-ethnic society with many clas

3、hing expectations. Thus, it is now possible to refer to an etiquette or a culture, realizing that these may not be universal.,2. Diplomatic Etiquette or Protocol words concerned in Chinese 礼仪、礼节和礼宾 礼仪指各种规范准则,具有更抽象的含义 礼节指在规范和准则指导下的各种具体规定 礼宾更带官方性质,尤指外交交往和国家典礼中的合乎礼仪的程序,不同地位和职衔官员的位次以及对这些礼仪的指导和安排。礼宾是一项外交

4、职能。各国外交部一般都设有礼宾司。,definition Protocol is the etiquette of diplomacy and affairs of state. It is the forms of ceremony and etiquette observed by diplomats and heads of state. A protocol is a rule which guides how an activity should be performed, especially in the field of diplomacy. In the diplomatic

5、 and government fields of endeavor protocols are often unwritten guidelines. Protocols specify the proper and generally-accepted behavior in matters of state and diplomacy, such as showing appropriate respect to a head of state, ranking diplomats in chronological order of their accreditation at cour

6、t, and so on.,3. Origin of modern etiquette 18th century, Europe,4. Characteristics Hierachical protocols of early Qing Dynasty .doc National India, Pakistan, Cambodia, Burma Based on mutual respect and equality of sovereignty. Enrichment of contents Substantial effect, diversification of activities

7、, flexible arrangements simplification of etiquette in modern diplomacy,II. The importance of protocol It serves for the foreign policy, therefore it is political. example of the US and China in 1970s 2006年2月16日,纽约联合国总部。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开始就下届联合国秘书长人选展开了第一次的非正式磋商。这意味着有关下届联合国秘书长人选的遴选战已经提前开打。谁将会成为下届联合国秘书长从

8、而接替即将于年底卸职的现任秘书长科菲安南?而围绕新的秘书长人选,五大常任理事国之间又会有哪些角力? 2月17日,法国总统希拉克首次访问了泰国。 泰国方面从国王、王后到政府高级官员全部到机场迎接,以最高的外交礼仪来欢迎法国贵宾。敏感的舆论意识到这样的安排自然而然让人联想到了泰国的拉票举动因为泰国副总理已经被提名为联合国秘书长人选。舆论分析认为,在“下届联合国秘书长应从何产生”这一主题还没有完全被确定之前,亚洲国家内部的人选之争便已经开始,并呈现白热化的趋势。,A designation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countries. example as the Sino-

9、Japanese relationship exampl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S and Japan,日本媒体称小泉言行导致吴仪提前结束访日_新闻中心_新浪网.htm 吴仪对日本说不将成为中国新世纪外交标志事件_雅虎新闻.htm,3. Influencing the reputation of a state, or ev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countries. Satow,要使自己显得愚蠢,最有效的办法是在位次和礼仪问题上大吵大闹。,作为最高规格的国宴,客人都被要求穿着白色燕尾服打白色领结。13张绸缎装饰的桌

10、上摆放着镶金边的象牙瓷器和闪亮的镀金银质烛台。白宫的这次国宴共邀请了名贵宾级人物,其中包括副总统迪克切尼、国务卿赖斯、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彼得佩斯等。,5月7日,美国总统布什在国宴上向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敬酒。,5月7日,美国总统布什(右一)与夫人劳拉(右三)在首都华盛顿的白宫与来访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右二)及丈夫菲利普亲王合影留念,对女王应该称“陛下”,而对女王的丈夫菲利浦亲王应该称“殿下”。如果女王没有先伸出手,那么出于礼貌不得主动和女王握手。当用餐时,如果女王放下了刀叉,那么不管你是否吃饱,都得立刻放下刀叉,正襟危坐。,“英国王室的礼仪数百年来几乎从未改变,而会见过

11、女王的各国首脑都难免为这些礼仪弄得尴尬不已。比如,如果女王和你握手时,你不要把小手指碰触到她的手掌;即使你是一个漂亮的女孩,你也千万别冒昧地去问她孙子的电话;尤其是记住不能硬塞给女王现金,这是很不礼貌的;如果你是第一次觐见女王,不能首先开口讲话,要等女王讲话后才能说。而且,要先称呼她陛下之后,才能称呼她夫人。俄罗斯总统普京在2003年接待女王前也曾出现过失误,他主动搀扶了女王手臂,但实际上女王是不容触碰的,这几乎成了英国的一个禁忌。”,同样担心在小节上失态的还有劳拉。每日邮报说,劳拉准备身着一件著名时装品牌“奥斯卡德拉伦塔”晚礼服出席国宴。为此,劳拉的助手还特意事先与女王的服饰顾问联系,以排除

12、在国宴上出现“撞衫”的可能。就在去年的一次白宫晚宴上,劳拉准备穿一件“奥斯卡德拉伦塔”红色晚礼服,但在晚宴上突然发现名女宾客与她穿着同样款式的礼服,随后不得不匆忙改穿另一件。,如我国大使被打一事, 瓦努阿图总理殴打我国驻瓦大使鲍树生.htm 日本外务省高官批评韩国总理不懂外交礼仪 一个中国 www_1zg_cn.htm 日本外务省高官批评韩国总理不懂外交礼仪.htm 对于位次的争夺,就是为了享有一定的优先礼遇。1661年,西班牙驻英大使的“马车事件”: 当时欧洲外交礼仪中有一个习惯 1661年9月13日,瑞典新任大使抵达伦敦一个码头,西班牙大使和法国大使都参加迎接。 争端及其结果,如我国大使被

13、打一事, 瓦努阿图总理殴打我国驻瓦大使鲍树生.htm 日本外务省高官批评韩国总理不懂外交礼仪 一个中国 www_1zg_cn.htm 日本外务省高官批评韩国总理不懂外交礼仪.htm 对于位次的争夺,就是为了享有一定的优先礼遇。1661年,西班牙驻英大使的“马车事件”: 当时欧洲外交礼仪中有一个习惯 1661年9月13日,瑞典新任大使抵达伦敦一个码头,西班牙大使和法国大使都参加迎接。 争端及其结果,4. Protocols in ancient China 我国古代华夏族很早就建立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夏朝、商朝、周朝在当时东亚所有民族中处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领先地位。历代统治者把所有与之交往的异民族小

14、国称之为藩属,附庸,长时期没有形成过与外国平等交往的概念。一直到乾隆年间,由于英国特使马戛尔尼坚持拒绝在觐(jin,朝见君主)见清帝时下跪而代之以屈膝礼,才打破了这种明显不平等的局而。,周朝的礼节 在周礼中有“阵方氏”一职,相当于今天的礼宾司专门负责接待周朝各邦国的诸侯、使臣与边远蛮夷小国的首领、使者等。 “怀方氏的职责就是接待这耻“远方之民,帮助他们办理向周王朝纳贡的事务,并对来宾迎送、发给用于通行的旌节、供给来宾日用物品、安排住宿、饮食等。 周礼中与怀方氏同职的还有方氏、训方氏等,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负责“外交事务的官员。,主要程序: 一、郊劳。无论是邦国诸侯、藩国首领或其使臣到达王畿(ji

15、,我国古代称靠近国都的地方)的边境时,周王都要派官员前去迎接,互赠礼品(玉帛),表示尊重和友好。 二、赐舍。就是派人将来宾迎入城内的宾馆下榻,这时,由一些有关官员出面设宴款待来宾,了解来客的希望和要求。 三,朝觏。先由周王确定接见日期,是日,来宾先乘车至周王室祖庙门外等待,经通报于周王后,周王说:“我很高兴,我将接见来宾。”于是来宾进入门右,向周王献上圭(gui,古代帝王、诸侯在举行典礼时拿的一种玉器,上圆下方)玉,同时行跪拜拱手低头礼。,四、享献。行觐礼后,来宾以玉帛和马匹献给周王。五、请罪。这是在诸侯或藩主觐见时的一个礼节,即诸侯或藩主享献后,要露出右臂,表示“有罪”,而周王安抚道:“你没

16、事,回去好好治国吧!”六、赐车服等礼品。觐见后,周王派人向来宾赠送车马、服装和食品等。另外继续由官员出面宴请来宾,直至送山境外。,后世的藩国朝觏及外藩遣使来聘之礼的程序大体上脱胎于先秦。如宋徽宗政和中定五礼新仪中规定:凡藩国主来朝,要遣使迎劳。藩国主以束帛授使者,同时反复行拜礼,然后由皇帝约定接见日期。朝见时,文武百官立于殿廷,藩国主率随从官员由有司(礼宾官)引入皇宫。皇帝升御榻后,由官员引藩国王立于殿下。这时传令官传令所有官员“再拜”后,藩国主才能入座,通报其姓名(称“某国藩臣”)。,当皇帝与薄国主举行会见时,藩王不断地称“万岁”,其间并奏“四夷来王之舞”。这一切礼仪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好像对待界族国家元首的态度不太平等。其实不然,从当时的历史来看,外国元首来华,在一般情况下,主要是借此表示对中同皇帝的臣服之意。我国真正全面接受国际通行的外交概念和外交礼仪惯例,那还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清朝前期的外交制度.doc,二、当今主要的外交礼仪 1、迎送(Welcome and see-off)只要有国际来往就必然有迎来送往,迎送的规格视情况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