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语文专题训练:古代文化常识练习100题(含答案和解析)

上传人:英**** 文档编号:145740854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70.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高考语文专题训练:古代文化常识练习100题(含答案和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2021高考语文专题训练:古代文化常识练习100题(含答案和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2021高考语文专题训练:古代文化常识练习100题(含答案和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2021高考语文专题训练:古代文化常识练习100题(含答案和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2021高考语文专题训练:古代文化常识练习100题(含答案和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高考语文专题训练:古代文化常识练习100题(含答案和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高考语文专题训练:古代文化常识练习100题(含答案和解析)(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高考古代文化常识专项练习100题附答案解析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衔枚”是古代行军时,士卒口中衔着形状如筷子的器具,防止喧哗,以免被发觉。B“出”是指京官因获罪被贬谪到地方任职,如白居易琵琶行中“予出官二年”。C“布衣交”,指贫贱之交,也指有地位的人与平民的交往,布衣是古代平民的衣着。D“赙赠”是指封建时代,死者的上司及亲戚朋友拿出钱财帮助丧家办理丧事的习俗。2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长恨歌中“梨园弟子白发新”的“梨园弟子”,是指唐玄宗在梨园里教练出来的一批艺人,后来称戏曲界为“梨园行”。B过小孤山大孤山中“列置烽燧”的“烽燧”

2、即烽火,是古代边防报警信号,夜间燃的火称为烽,白天烧的烟称为燧。C伶官传序中“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的“少牢”指祭祀时用的牛、羊、猪各一头,羊、猪各一头则称为“太牢”。D祭十二郎文中的“十二郎”是韩愈的侄子韩老成,他在家族中排行第十二,唐代习惯以行第、郡望、官职称呼别人。3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吾妻归宁归宁:出嫁女子回娘家探望父母。B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癸丑:这里以干支纪年,永和九年为癸丑年。C太史文起文公太史:官名,负责修史等事。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4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选项( )A御史在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拥有弹劾纠察之权。B太学是古代设在京

3、城的全国最高学府,秦始皇时始设太学。C五经指儒家经典诗书礼乐春秋D晦,阴历每月最后一日。5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整理编写,共33卷,分为十二策。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B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声调激愤;羽,声调悲凉。C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战国始有,秦汉沿置。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郎中作为医生的称呼始自宋代。D宗庙,是古代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宗的场所,又称祖庙

4、。古人把宗庙、社稷与国家视为一体,常以宗庙、社稷代指国家。6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与公羊传穀梁传都是为解释春秋而作,所以它们被称为“春秋三传”。B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秦伯、郑伯皆是用爵称。C“寡人”即“寡德之人”,是古代帝王的谦称,类似的谦称还有陛下、孤。D大(d)夫,古代官名。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大夫世袭,有封地。后来大夫成为一般任官职者的称呼。7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一项是( )A“秦御史前书曰”中的“御史”是一种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诸侯、

5、官吏,该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B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之人称为孝廉。C班固两都赋中“两都”指长安和开封,和张衡的二京赋中的“二京”一样。D前四史中,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后汉书作者范晔,东汉人。三国志作者陈寿,晋朝人。8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龄称谓:豆蔻是女子十三四岁,及笄是女子十五岁,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弱冠是男子二十岁,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期颐指一百岁。B红楼梦中贾宝玉是贾政的儿子,林黛玉是贾宝玉姑母的女儿,他们之间的悲欢离合是故事的主线。C古代职官:博士和学士,在中国古代既是官名,又是学位名称,六国、秦汉时期在诸子、诗赋

6、、术数、方技等方面都设有博士,魏晋时征文学之士,主管典礼、编纂、撰述等事务,统称学士。D高老头巴黎圣母院堂吉诃德哈姆雷特的作者分别是法国的巴尔扎克、雨果、西班牙的塞万提斯、英国的莎士比亚。9下列对诗句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州司马青衫湿”:“青衫”是指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B“一去紫台连朔漠”:“紫台”犹紫禁,帝王所居。江淹恨赋:“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生长明妃尚有村”:“明妃”即王嫱、王昭君,汉元帝宫人,晋时因避司马炎讳改称明君,后人又称明妃。C“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左迁”即贬官降职。

7、迁:改官。有三种情况:一是平调,二是升迁,三是降职。古代常在迁的前后加字加以区别。如“迁受”“迁除”“迁进”表示升迁;“迁调”“迁官”“转迁”说明调职;“迁谪”“迁削”“左迁”常指降职。D“如何四纪为天子”:“四纪”是指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十二年)为一纪。四纪即为四十八年。唐玄宗当了四十五年皇帝,故约略称“四纪”。10下列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之人称为孝廉。B旬假:当时官员五天休息一天,叫做“旬休”。C三径就荒:三径,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子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来三径就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D簪笏:指代官职

8、。簪,束发戴冠用来固定帽子的簪。笏,朝见皇帝时用来记事的手板。11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生”,是古代中国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呼,明清后又指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B从弟:唐代以前指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唐以后指同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同今之“堂弟”。C崩:古代对死的一种讳称,专指皇帝的死亡。可用“崩殂、薨、不禄”替代。D“陛下”,本指宫殿的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先呼台阶下侍者而告之,后成为与帝王面对面时对帝王的尊称。12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召有司案图”中的“有司”是官吏的通

9、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B“九宾”是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指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C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文中“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采用的是年号纪年法。D“斋戒”是古代的一种礼仪,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等严肃庄重的场合前沐浴更衣、洁身清心,以示虔诚。13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B“辇”是古代用人拉着走的车子,后多指天子或王室坐的车子。C“节”,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

10、。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即“持节”。D“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王、公、侯、伯、男五种爵位。14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侍郎,是古代官名。隋唐以后,中书、门下及尚书省所属各部皆以侍郎为长官之副。韩愈曾任刑部侍郎、礼部侍郎等职。B在古代,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文中的“师襄”,“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C“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社会上具有一定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的统称。D“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

11、书,也可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艺。“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指前者。15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庙祝:庙堂中管香火的人。B巡按:中国古代官职之一,“巡按御史”的简称,负责考核吏治等事务。C致仕:仕途已经结束了,即被贬或流放。D盐引:古代官府在商人缴纳包括税款在内的盐价后,发给商人用以支领和运销官盐的凭证。16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守”又称“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从苏轼诗“料得清贫馋太守”中,我们可知文与可担任过此职。B“刺史”是官名,汉武帝元封五年始置。职任监察,官阶高于郡守。C“节度使”为唐代在边境及重

12、地所设置,掌管当地军政大权。安史之乱后,内地也遍设节度使,总揽军政大权,成为对抗中央的军事力量,世称“藩镇”。D“都督”是古代军事长官的一种,兴于三国,其后发展成为地方军政长官。民国初年各省也设有都督,兼管民政。17下列对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是中国古代一种论文文体。昭明文选里将“论”分为两类:一是史论,二是政论。政论即“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如六国论。B“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候、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候二等,诸侯有自己的封地,面积大小一样,必须服从王室,按期纳贡,并随同作战。C“郡”是古代的行政区域,始见于

13、春秋时期,不同朝代称谓不同,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立郡,汉增加郡的数量,隋唐废郡设州,明清称府。D“六国”指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因为都在崤山以东,也被称为“山东”六国。18下列对史记选读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易服色:更改服饰器物的颜色。太史公自序选文中指汉武帝按照五行相克的信仰,将汉朝开国时承袭秦朝的土德(崇尚黄色)改为水德(崇尚黑色)。B玺符节:玺,原为印的统称,秦始皇规定皇帝之印称“玺”。符为古代君王征调兵将时的凭证。节,为古代使者所持,作为代表皇帝的象征。C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只有羊、豕为“少牢”。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

14、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D古代行军以车为阵。出入之处,仰起两辆车子,使两车的辕相向交接为门,叫做“辕门”。后来也指领兵将领的营门及督抚等官署的外门。1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C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祇、人鬼。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

15、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20下列有关课内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中”,指函谷关以西,秦故地。如“自以为关中之固”中的“关中”指的就是这里。B“迁”是古代官吏调动常用的词语,“左迁”是贬职,升官极少用“右迁”一词;表示兼任官职的词语有“领”“兼”“摄”。C古代学校又称“庠”“序”“太学”,明清最高学府是国子监(jin),入监读书的人叫监生,教学人员称博士、助教等,主管国子监的教育行政长官是教授。D“君子”一词出自易经,后被孔子引用并上升为士大夫和读书人的道德品质,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的“君子”就特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2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单于,古代藏族领袖的称呼,与匈奴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