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 (共33张PPT)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45740598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3.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 (共33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 (共33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 (共33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 (共33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 (共33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 (共33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 (共33张PPT)(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6课北宋的政治,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拥立他当皇帝,赵匡胤随即回师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时间,身份,建立者,兵变地点,典故: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北宋的建立,宋朝建立时,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已出现统一的趋势,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但没有统一全国),笔记时刻,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看图表,说说五代十国政权的特点。,五代十国存在的时间图表,结论:五代十国时期,政局动荡不止,王朝个个短命。,太祖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2、?,相关史事 宋太祖即位后的一天,与石守信等大将饮酒,酒兴正浓时,宋太祖说,我当上皇帝全靠你们,可现在我整夜都睡不安宁。众将忙问其故,宋太祖答道:”如果有一天你们也被部下黄袍加身,你们也会身不由己啊.”众将知道受到猜疑,便请宋太祖指明一条生路。宋太祖让他们回家置产享受清福,第二天这些大将纷纷称病辞职交出兵权,这就是“杯酒释兵权”故事的来历。,杯酒释兵权,宋太祖在进行统一的同时,加强中央集权。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首先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宋太祖还 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他还 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

3、,将不专兵。,加强中央集权之控制军权,笔记时刻,在中央,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宋朝的宰相往往不止一人,在宰相之下,又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还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加强中央集权之削弱相权(在中央),目的,笔记时刻,在地方,宋太祖为加强控制, 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陆续取代原来藩镇手下的爪牙。为防止知州的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的长官;还 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之控制地方(在地方) 政治方面:,目的,宋太祖还下令 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

4、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后来又陆续 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之控制地方(在地方) 经济方面:,材料研读 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诉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指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 根据材料说说通判的职权和作用。,职权:辅佐知州或知府处理政务,并监察官吏。 作用:分知州权力并实行监督。,笔记时刻,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虽然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但却导致官僚机构的迅速膨胀。到北宋中期,各级官僚达到17000多人。这比实际所需人数多出两倍。庞大的官僚机构中,有时三五个人担任同一项官职,互相推卸责任,不干实事,行

5、政效率很低。,绫,铜钱,金银,禄米,绢,绵,官多俸高,通过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加强中央集权之影响,积极影响: 加强了中央集权,消极影响:,另一方面也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大量的官职设立,官员的不断扩充也使得北宋官僚机构越来越臃肿。,影响: 积极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 消极影响: 1、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2、造成官僚机构臃肿,笔记时刻,3.读史料:,材料一:军权的集中。由皇帝直接统辖禁军,收回禁军统帅权,分割兵权;设立枢密院,使“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二者互相牵制,皇帝直接掌握了兵权; 利用更戍法,使“天下营兵,纵横交

6、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以此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即兵将分离局面;实行“守内虚外 ”“内外相维”政策,使全国军队屯驻两半,一半京师,一半各地,以此均衡京城驻军与外地驻军的兵力配置。,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材料二:行政权的集中。在中央,主要是削弱和分割了宰相的权力,实行军政、民政和财政的三权分立,打破宰相“事无不统”的局面;在地方,主要是派文臣担任知州,以防武人干政,并设通判与之相互牵制,从而削减地方权力。,材料三:财权和司法权的集中。主要是将各路所属州县财赋

7、,“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辇送京师”,以消除地方对抗中央的物质基础;同时规定死刑须报请中央复审、核准,把司法权也收归了中央。,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 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这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重文轻武的政策,相关史事 宋朝重文轻武,主要是为了压抑武将,防止武将跋扈,但不是轻视武备乃至军队。事实上,宋朝对军队是极其重视的,每年的军费开支约占财政支出的七八

8、成,军队最多时达到120多万。,976年,997年,1021年,1048年,人数(单位:万),北宋禁军激增,宋朝 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朝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 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 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造就够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措施:,笔记时刻,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 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稳的风气, 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 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 积极影响,消极影响 1、军队战斗力减弱 2

9、、政治机构重叠 3、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知识拓展 重文轻武的弊端 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对政权的稳固有积极的作用,但也造成了负面的影响,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专兵,兵无常帅,导致军队的战斗力减弱。文官得到重用,逐渐形成与士大夫为主体的官僚集团,但由于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余人浮于事,导致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笔记时刻,归纳宋朝政治的特点: (1)重文轻武,文人治国。这是宋朝统治制度最明显的特点。 (2)分化事权,内外相制。“分权”是宋太祖制定政策的基本原则之一,不仅分武将的权,也分文官的权,避免任何一个官职、官员权力过重。 (3)强干弱枝,守内虚外。这有利于镇

10、压地方和农民反抗,但造成边防空虚,成为宋朝在对辽、西夏等战争中屡败的原因之一。,材料展示 关于宋朝GDP的统计: 一是香港科技大学的刘光临先生,据他的统计与推算,宋朝的人均国民收入位于历代最高峰,为7.5两白银,远远高于晚明2.88两,要到19世纪的晚清,才追的上宋代的水平。 二是英国的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他认为:“在9601280年间,尽管中国人口增加了80%,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却由450美元增加到600美元,增加了1/3;以后一直到1820年都保持着此水平。欧洲在9601280年间,人口增加了70%,人均国内总值则从400美元增至500美元,只增加了1/4。”也就是说,宋代的经济与生活水平,不但在纵向上优于其他时代,而且在横向上遥遥领先于同时代的欧洲。,(1)根据材料,说说宋朝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宋朝经济发展迅速,水平较高。,宋太宗,(2)宋朝在历史上是一个军事积贫 积弱的朝代,结合材料,说说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宋朝重文轻武,导致国家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3)启发:鉴于此,你认为国家在实施大政方针时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政策的倾向一定不能走极端; 要综合、全盘考虑战略问题; 要结合国情,实事求是、合理地实施各种政策;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在现代民族国家林立,但恐怖主义、霸权主义仍然存在的时代,适度的强军政策是绝对需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