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45739068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泰安市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山东省泰安市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山东省泰安市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山东省泰安市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山东省泰安市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泰安市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泰安市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泰安市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1.答第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写在试卷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科幻片流浪地球,讲述了科学家们发现太阳急速衰老膨胀,短时间内包括地球在内的整个太阳系都将被太阳所吞没。为了自救,人类提出一个

2、名为“流浪地球”的大胆计划,即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万座发动机和转向发动机,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人类暂时转入地下城生活,用2500年的星际流浪,抵达新家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流浪地球中导致人类决定飞离太阳系自救的最主要因素是( )A. 太阳急速衰老膨胀,使地球表面温度太高B. 寻找宇宙其它星球上的文明,并与之汇合C. 没有了安全的宇宙环境和稳定的光照D. 人类无节制排放温室气体引发了极端天气2. 在电影里有这么一个情节,地球大气被木星吸走一部分,地球有可能撞向木星,除了这些危险,在靠近木星时以下哪个也是地球可能面临的( )A. 被小行星等星际物质撞击B. 大气的削弱作用减弱,白天地表

3、温度越来越低C. 木星受地球引力作用,远离轨道,撞向地球D. 地球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弱,气温日较差越来越小【答案】1. C 2. A【解析】【1题详解】“包括地球在内的整个太阳系都将被太阳所吞没”表明人类飞离太阳系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为地球表面温度太高,而是宇宙环境遭到毁灭性的的破坏,没有安全的宇宙环境和稳定的光照是导致人类决定飞离太阳系自救的最主要原因,A错误,C正确;寻找宇宙其它星球上的文明,并与之汇合以及人类活动与人类决定飞离太阳系无关,D错误。故选C。【2题详解】火星和木星之间存在小行星带,地球靠近木星时,可能会被小行星撞击,A正确。地球大气被木星吸走一部分,大气的削弱作用仍然存在,且没有大

4、气的消弱作用白天地表温度越来越高,没有大气的保温作用夜晚地表温度越来越低,气温日较差越来越大,BD错误。木星体积质量较大,很难受地球引力作用,远离轨道,C错误。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太阳辐射,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2019年2月19日,我国在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完成某钻井钻探,钻井深8588米,创亚洲陆上钻井最深纪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 该钻井A. 未穿透地壳B. 深达莫霍面C. 已穿透岩石圈D. 即将穿透地幔4. 该钻井深达8 500多米表明当地拥有深厚的A. 侵入岩B. 喷出岩C. 变质岩D. 沉积岩【答案】3.

5、 A 4.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岩石类型。【3题详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分层中,莫霍面以上为地壳,莫霍面往下到古登堡面之间为地幔,古登堡面以下为地核。大陆上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33千米,“钻井深8588米”,可见未穿透地壳,也未达莫霍面,故A正确,B错误。岩石圈的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钻井既然未穿透地壳,当然更不会穿透岩石圈,也不会即将穿透地幔,故CD错误。【4题详解】油气资源多储藏在沉积岩中,油气钻井深达8500米,说明当地拥有深厚的沉积岩,正确答案为D,ABC错误。在平静无风的海面、大江江面、湖面、雪原、沙漠(或戈壁)等处偶尔会在空中或“地下”出现高大楼台、城郭、树木等幻景

6、,这种现象被称为海市蜃楼。当底层空气密度高、上层密度低时,在实际景物上方的远处出现它的影像,即“上现蜃景”;当底层空气密度低、上层密度高时,在实际景物下方的远处出现它的倒影,即“下现蜃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 下列关于蜃景的说法,合理的是A. 夏季的湖面可能出现“下现蜃景”B. 夏季的沙漠可能出现“上现蜃景”C. 冬季的暖流上空可能出现“下现蜃景”D. 夏季的柏油路面可能出现“上现蜃景”6. 当“上现蜃景”出现时,底层空气A. 对流运动强盛B. 易出现逆温层C. 等压面下凹D. 水平气压梯度力大【答案】5. C 6. B【解析】【5题详解】夏季的湖面比陆地气温低、气压高,底部密度高、上部密

7、度低,会出现“上现蜃景”,A错误。夏季的沙漠气温高、气压低,底部密度低、上部密度高,会出现“下现蜃景”,B错误。冬季的暖流上空气温高、气压低,底部密度低、上部密度高,会出现“下现蜃景”,C正确。夏季的柏油路面上空气温高、气压低,底部密度低、上部密度高,会出现“下现蜃景”,D错误。故选C。【6题详解】当“上现蜃景”出现时,底层空气密度高、上层密度低,说明该地盛行下沉气流,底部密度大、气温低、气压高,等压面上凸,对流运动弱,出现逆温层,B正确,AC错误。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是水平方向气压梯度大导致的,和垂直方向密度、气压变化无关,D错误。故选B。降雨到达地表后,转化为地表径流Q1、壤中流Q2(在土壤空

8、隙中流动的水)和浅层地下径流Q3。三种径流成分汇集到河道中形成河流径流,最后流出流域出口。下图示意一次暴雨后某流域出口处河流径流量变化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 该流域壤中流恰好全部流出流域出口的时刻是( )A. T1B. T2C. T3D. T48. 流域内植被破坏后,发生同样的降雨会导致( )A. Q1减少Q2增加B. Q1增加,Q2减少C. Q2减少,Q3增加D. Q2增加,Q3减少【答案】7. C 8. B【解析】【7题详解】降雨到达地表后,转化为地表径流Q1、壤中流Q2(在土壤空隙中流动的水)和浅层地下径流Q3,代表“地表径流”的是Q1。由图可知,从图最左段至T1地表径流在不断增加

9、至最大,T1-T2之间地表径流在不断减少,T2时刻地表径流为0,T2时刻恰好全部流出流域出口。T3时刻是壤中流最后流出流域出口的时刻,T4时刻是浅层地下径流最后流出流域出口的时刻。C正确,ABD错误。故选C。【8题详解】流域内植被破坏后,径流流速变快,植被截留、下渗减少,Q1增加,Q2减少;降落到地面上的水量向土中入渗,除补充土壤含水量外,逐步向下层渗透,如能达到地下水面,则成为地下径流,流域内植被破坏后,,下渗减少,Q3减少。因此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水循环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目前我国

10、人民币一共发行了五套,“桂林山水”、“珠穆朗玛峰”、“三峡中的巫峡”、“黄河壶口瀑布”等一些风景荣幸地印在人民币的背面,称为“国家名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9. 图中的四个景观中,与流水冲刷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A. 甲和乙B. 乙和丙C. 丙和丁D. 乙和丁10. 甲图中雄伟壮丽景观主要成因是( )A. 地壳抬升B. 流水侵蚀C. 地壳运动和冰川侵蚀D. 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答案】9. D 10. C【解析】【9题详解】根据图中景观特征判断,甲为珠穆朗玛峰,乙为长江三峡,丙为桂林山水,丁为黄河壶口瀑布。珠穆朗玛峰由内力作用与冰川侵蚀作用共同形成,长江三峡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桂林山水是流水溶蚀作

11、用形成,黄河壶口瀑布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因此图中的四个景观中,与流水冲刷作用密切相关的是长江三峡和壶口瀑布,选项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10题详解】根据图中景观特征判断,甲为珠穆朗玛峰,珠穆朗玛峰由内力作用与冰川侵蚀作用共同形成,因此甲图中雄伟壮丽景观是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C符合题意。珠穆朗玛峰是由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隆起而成,排除A。珠穆朗玛峰的形成和流水侵蚀关系不大,排除B。单纯的冰川侵蚀作用不可能形成雄伟的景观,排除D。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

12、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图a是不同气候下(湿润、半干旱、干旱)的土壤剖面发育示意图,图b是不同植被(森林、草原)作用下土壤剖面深度与有机质的质量百分比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 与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密切相关的因素是A. 生物B. 地形C. 降水D. 成土母质12. 能代表草原地区土壤发育情况的组合是A. 甲与 B. 甲与 C. 乙与 D. 丙与 【答案】11. A 12. D【解析】【11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密切相关的是动物以及植物等生物因素,A正确,BCD错误。故选A项。【12题详解】由材料信息可知降水越多,土壤的淋溶层越厚,由此可以判断,甲为湿润

13、地区,丙为半干旱地区,乙为干旱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草原地区的有机质含量相对来说是比较高的,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是降低的,且草原地区的土层的厚度较湿润地区较薄,其相对干旱地区,其土层厚度是比较大的,且有机质含量较高。而草原地带多为半干旱地带。由以上分析可知能代表草原地区土壤发育情况的组合是丙与,D正确,ABC错误。故选D项。【点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草原地带的气候一般多为半干旱气候,该区域的降水量比较少,土壤的淋溶层的厚度是小于湿润地区的土壤的淋溶层的。读中国地震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13. 关于我国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东多西少B. 西部灾情重于东部C. 青藏和台湾是地震多

14、发区D. 地震全部发生在板块交界处14. 下列关于地震灾情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随着经济的发展,地震损失一定下降B. 人口密度越大,地震引发的死亡人数越多C. 经济越落后的地区,地震损失越大D. 科技进步,抗震能力提高,死亡人数会减少【答案】13. C 14. D【解析】【13题详解】读中国地震分布图得知,我国地震西多东少,灾情东重西轻,AB错;地震分布基本遵循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青藏和台湾是地震多发区,C对。并不是所有地震都在板块交界处,选项中表述过于绝对,D错。故本题选择C。【14题详解】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防震、抗震设施趋于完善,抗震能力得到大幅提高,使得地震引发的死亡人数有所

15、下降,B错、D对。同时由于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灾害经济损失显示出上升的趋势,经济越落后的地区,地震损失越小,AC错。故本题选择D。【点睛】本题考查我国地震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人口净迁移率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迁入人口教与迁出人口数的差额与总人口数的百分比,下图示意安徽省20092018年常住人口净迁移率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 安徽省常住人口从净迁出转变为净迁入的年份是A. 2011年B. 2013年C. 2015年D. 2018年16. 2011年以来,安徽省常住人口净迁移率变化反映了该省A. 外出务工人口数量增加B. 投资环境的改善C. 常住人口数量不断增加D. 老年人口数减少【答案】15. B 16. B【解析】【15题详解】人口净迁移率=人口迁出率-人口迁入率。人口净迁出是指人口迁出大于人口迁入,人口净迁移率小于0;净迁入是指人口迁出小于人口迁入,人口净迁移率大于0。安徽省常住人口从净迁出转变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