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2021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8月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45739008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南市2021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8月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东省济南市2021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8月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东省济南市2021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8月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山东省济南市2021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8月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山东省济南市2021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8月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南市2021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8月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南市2021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8月试题(含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8月)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地下水库从水利工程定义为利用天然地下储水空间兴建的具有拦蓄、调节和利用地下水流作用的一种水利枢纽。下图示意滨海地下水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地下水库的功能主要有( )A. 蓄水、供水、输送B. 航运、发电、旅游C. 蓄水、发电、航运D. 供水、输送、旅游2. 该滨海地下水库建成后会( )A. 增加库区的海水入侵B. 降低库区的地下水位C. 加速库区水补给海水D. 增加库区旱季供水量3. 与传统的地表水库相比,地下水库的优势在于( )库区的水分蒸发损失小库区的进水能力强库区淤积问题得以解决库区

2、的水体质量好A. B. C. D. 【答案】1. A 2. D 3. C【解析】【1题详解】地下水库从水利工程定义为利用天然地下储水空间兴建的具有拦蓄、调节和利用地下水流作用的一种水利枢纽,地下水库的功能主要有蓄水、供水、输送,A正确;水库位于地下,没有航运、发电、旅游的功能,排除BCD。故选A。【2题详解】地下水库建有地下水坝,该滨海地下水库建成后会减少库区的海水入侵,A错误;提高库区的地下水位,B错误;减少了库区水补给海水,C错误;增加库区旱季供水量,D正确;故选D。【3题详解】与传统的地表水库相比,地下水库库区的水体位于地下,受外界影响小,水分蒸发损失小,库区淤积问题得以解决,库区的水体

3、质量好,正确;地下水流速慢,库区的进水能力弱,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应用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珠峰自然保护区观测资料显示,该地区冰湖数量不断增加,目前已超过1000个。黑碳是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吸光性物质,观测发现,冰湖数量增加与黑碳物质的增加有一定的相关性。下图示意珠峰自然保护区1961-2018年平均降水量和平均气温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 近年来,珠峰自然保护区内冰湖数量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 大气降水增加B. 大气温度升高C. 植被覆盖率增加D. 地下水补给增多5. 目前珠峰地区的黑碳等大气污染物输入不断增多,推测

4、其主要来源地是( )A. 南亚地区B. 中亚地区C. 西亚地区D. 我国西北地区【答案】4. B 5. A【解析】【4题详解】读“珠峰自然保护区1961-2018年平均降水量和平均气温变化”图可知,近年来,珠峰自然保护区的气温波动上升,由于气温升高,冰川融水增多,所以,珠峰自然保护区内冰湖数量不断增加,B正确。读图可知,大气降水呈波动状态,总体降水并没有增加,A错误。材料没有植被覆盖率增加和地下水补给增多的相关信息,CD错误。故选B。【5题详解】南亚地区距离珠峰地区较近,而且,夏季,南亚地区盛行西南季风,西南季风会将南亚地区的大气污染物带到珠峰地区,A正确。中亚地区、西亚地区和我国西北地区距离

5、珠峰地区都较远,而且有山地、高原阻挡,带来的污染物少,BCD错误。故选A。【点睛】南亚夏季西南季风的成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移动,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成西南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印度洋形成高压,印度半岛形成低压,风由印度洋吹向印度半岛,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西南季风。末次冰盛期(末次冰期的全盛时期)是地质历史时期最近的一个极端寒冷期。在末次冰盛期内,受季风环流变化的影响,中国大陆自然带位置与现今差异较大。自然带的变化影响食物的获取,进而影响文明的演进。下图示意末次冰盛期中国大陆自然带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

6、末次冰盛期时自然带为( )A. 亚热带森林带B. 亚热带草原带C. 温带森林、草原带D. 温带草原、荒漠带7. 大地湾石器遗址在末次冰盛期石器制品数量明显减少的根本原因是( )A. 植物生物量减少B. 气温降低,降水减少C. 动物大规模南迁D. 人口数量急剧减少【答案】6. C 7. B【解析】【6题详解】读图分析可知:末次冰盛期中国东部季风区大陆自然带位置偏东、偏南。自然带位于现代的温带和亚热带过渡地带,按照末次冰盛期中国东部季风区大陆自然带位置偏南的规律,自然带应该为温带而不是亚热带;从末次冰盛期中国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可以看出,自然带位于温带草原带向亚热带常绿森林带过渡地带,因此可以判断

7、自然带应该为温带森林、草原带,故选C。【7题详解】末次冰盛期,气温低,降水少,大地湾石器遗址地区植被类型发生变化,变成温带草原;生物量减少,使单位面积生活人数量减少,导致遗址中石器制品数量减少。因此根本原因是气温降低,降水减少;而植物生物量减少、人口数量急剧减少是由于气温降低,降水减少所导致的,故B对,AD错。石器制品数量明显减少与动物大规模南迁关系不大,故C错。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关键在于理解人类活动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密切,自然环境的变化会导致人类活动的变迁。小明爷爷家在江南,他有一个烦恼,自2018年11月份以来当地一直都是阴雨天气为主,家门口的井水时涨时落,多数时间很浑浊,有时还有一股

8、猪粪便的异味。小明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可知,爷爷家住在下图中的甲处,甲处的海拔110米,承压水位海拔111米,甲地竖直向下第一隔水层顶部海拔95米,底部海拔92米。承压水是充满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 关于小明爷爷家水井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井的类型属于承压B. 井水的补给以湖水为主C. 井水有时会溢出地面D. 井水的更新周期较短9. 从地质构造和地貌分析,甲处是( )A. 向斜山B. 向斜谷C. 背斜山D. 背斜谷10. 为帮助爷爷解决这个烦恼,小明准备在原有井的基础上继续凿井,则该井( )A. 井深至少18米,井口至少加高1米B. 井深至少18米,井口不用

9、加高C. 井深至少15米,井口至少加高1米D. 井深至少15米,井口不用加高【答案】8. D 9. B 10. A【解析】【8题详解】有图可知,一共有三种形式的水井,自流井、承压井和潜水井。潜水井是利用潜水,而承压井和自流井是利用承压水。自流井,因为承受压力,所以可以顺压力方向进行自流。由材料可知,当地一直都是阴雨天气为主,家门口的井水时涨时落,多数时间很浑浊,有时还有一股猪粪便的异味。可以判断井水类型为潜水井,A错误。潜水接受地表水和一部分地下水的补给,因此极易受到地表径流的影响,因为潜水容易受阴雨天气以及地表水的影响,处于第一个不透水层之上,所以接受补给的面积较大,更新速度快,更新的时间短

10、,正确答案选D,井水的补给以地下水力主,而承压水的补给以湖水为主,B错误,只有自流井的井水有时会出地面,C错误。故选D。【9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盐城的弯曲方向是向下弯曲在地质构造上是向斜地貌形态为谷地,因此整体来说是向斜谷并未发生任何地形倒置现象,而是保持原来的形态,因此正确答案选B。【10题详解】该井水类型为潜水井,抽取的是潜水,因此想変改要井水时滩时落,多数时间很浑浊,有时还有一股猪便的异味的情况,需要改变井水类型,将其变成承压水。因此需要凿穿第一个不透水层,由材料可知,甲处的海拔110米,甲地竖直向下第一隔水层底海拔92米,因此凿穿第一个不透水层还需更再向下挖18米,凿穿之后,该井水

11、型便成了承压井,但是因为承压井受到水压的影向,水从高压流向低压达到平衡,甲处的海拔110米,但是低于承压水位海拔111米,为防止自流出井,要井口加高1米,故选A。【点睛】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河槽展宽,出现分汊现象。河槽沉积物具有流河域与海域来沙的混合沉积特征,总体呈现主槽粗、边滩细。下示意长江口河槽等深线(理论最低潮面)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 图中甲地的地貌类型是( )A. 洪积扇B. 冲积岛C. 江心洲D. 河漫滩12. 南、北两支河槽等深线分布特征表明( )A. 长江干流北移B. 南支不断淤塞C. 北支河

12、槽发育D. 南支径流量大【答案】11. D 12. D【解析】【11题详解】从图中等深线分析,甲地是理论最低潮时出露水面,高潮时没入水下的泥沙沉积体,地貌类型是河漫滩,D正确。洪积扇为河流出山口形成的扇状堆积体,A错误。冲积岛和江心洲是高潮时也能出露水面的河心岛,BC错误。故选D【12题详解】从图中分析,南支河槽宽度大,北支河槽宽度小,根据北半球河流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分析,北支河槽流量小,泥沙沉积快,河道变窄,南支冲刷强,河道变宽,长江干流南移,ABC错误。南支河槽宽,河道深,径流量大,D正确。故选D。【点睛】河漫滩和河心岛虽然都是泥沙沉积形成的,但高度不同,河心岛沉积体高于最低水位水面,长期出

13、露。河漫滩只在低水位时露出。植被覆盖度是指植被 (包括叶、茎、枝)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统计区总面积的百分比,气候、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一个地区的植被覆盖度。下图为我国某山脉4-10月南、北坡植被覆盖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统计示意图.据此完成问题.13. 该山脉可能为A. 天山B. 阴山C. 秦岭D. 南岭14. 该山脉2900米以上植被覆盖度下降主导因素是A. 土壤B. 水分C. 光照D. 热量15. 图中甲处南、北坡植被覆盖度基本一致,其主要原因是A. 水热条件相似B. 人类活动相似C. 植被类型相似D. 地形地势相似【答案】13. C 14. D 15. B【解析】【13题详解】根

14、据材料图示显示4-10月不同海拔植被覆盖度状况,4-10月为我国绝大部分植被的生长期,图示南北坡植被覆盖度在1000-3000米左右可达到90%以上,说明该山脉植被覆盖率较高。且在2000米以下的位置,南坡植被覆盖度高,说明在2000米以下的同海拔高度,南坡水热条件好,天山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因为气候干旱、降水少,所以其植被覆盖度较低,北坡受北冰洋和大西洋水汽的影响,水分条件比南坡好,所以北坡应比南坡植被覆盖度高,故A错误;阴山海拔高度在400-2000米左右,南岭海拔最高处约为2000米,图示山脉接近4000米,故BD错误;秦岭是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夏季雨热同期,水热

15、丰富,植被覆盖率高,则覆盖度较高,且秦岭海拔高度接近4000米,故该题选C。【14题详解】根据材料气候、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植被覆盖度,读图2900米以上的植被覆盖度南北两坡都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下降,2900米以上的山区土壤随海拔的升高变化较小,所以其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受土壤影响小,故A错误;2900米以上的山区因水汽减少,降水较少,且变化不大,故其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受水分影响小,故B错误;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光照条件越好,植被覆盖度应上升,与图示不符,故C错误;随海拔升高,气温下降,热量条件变差,植被覆盖度应下降,故该题选D。【15题详解】据第一题,该山脉为秦岭,南坡为阳坡和迎风坡,所以南坡水热条件比北坡好,甲处南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坡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且北坡坡度较陡,南坡较缓,故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其南北两坡植被覆盖度应不会相同,故ACD错误,根据材料影响植被覆盖度的因素还有人类活动,若南北两坡人类活动相似可能使植被覆盖度相同,故该题选B。二、综合题1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米德兰运河和易北哈维尔运河是德国两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