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B卷(含解析)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45739005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菏泽市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B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山东省菏泽市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B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山东省菏泽市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B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山东省菏泽市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B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山东省菏泽市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B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菏泽市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B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菏泽市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B卷(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地理试题(B)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下表是我国北纬3540大陆上四地的气候资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地点年降水量(mm)15.64666777.4205.41月平均气温()-8.5-6.6-1.2-9.07月平均气温()27.423.523.923.61. 导致四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纬度位置B. 海陆位置C. 海拔高度D. 洋流影响2. 关于四地说法正确的是( )A. 地位于华北地区B. 地畜牧业比重高于种植业C. 两地位于季风区D. 地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

2、叶林【答案】1. B 2. C【解析】【分析】【1题详解】由此判断材料信息表明,四地位于我国3540N,四地均位于温带地区,但年降水量和气温年较差差异大,由此表明,纬度位置不是四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排除A;读表可知,地年降水量约15.6mm,气温年较差约35.9,降水量少、气温年较差大;地年降水量约466.6mm,气温年较差约30.1,降水量较多、气温年较差较小;地年降水量约777.4mm,气温年较差约25.1,降水量多、气温年较差小;地年降水量约205.4mm,气温年较差约32.6,降水量较少、气温年较差较大;由此判断,由地年降水量渐多,年较差减少,应是大陆性减弱,海洋性增强,因此四地气候

3、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海陆位置,B符合题意;四地降水量和气温年较差差异明显与海拔高度、洋流影响关系不大,排除C、D。故选B。【2题详解】.读表可知,地年降水量约15.6mm,气温年较差约35.9,降水量少、气温年较差大,属于特别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应位于我国西北地区,A错误;读表可知,地年降水量约466.6mm,降水量大于400mm,属温带季风气候,属于半湿润地区,一般位于我国种植业区,以种植业为主,B错误;地年降水量约777.4mm,降水量大于400mm,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因此、两地位于季风区,C正确;地年降水量约205.4mm,降水量较少,降水量处于200400mm之间,自然植被以草原为主,D

4、错误。故选C。【点睛】大陆性的气候特征是年降水量少,且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海洋性气候特征是年降水量多,且降水的季节分配较均,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小。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位超过了临界水位和强烈的自然蒸发作用,使含有盐分的地下水沿土壤毛细管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滞留在土壤表层。随着地上生物量的增加(绿色覆盖密度的增加)土壤表层的可溶性盐分逐渐减小。下图示意甘肃秦王川地区不同绿色覆盖下土壤盐分垂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47月间,导致该地表层土壤盐分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 地上生物量B. 水分蒸发量C. 大气降水量D. 灌溉用水量4. 近年来,

5、该地采取春小麦/毛苕子(牧草)套种(在春小麦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毛苕子的种植方式)的种植模式助力农民发展多种经营、脱贫增收,这种种植模式抑制土壤盐碱化最显著的时段是( )A. 4-7月B. 7-10月C. 10-12月D. 12-4月【答案】3. A 4. B【解析】【分析】【3题详解】读图可知,47月间,该地土壤表层盐分减小。材料信息表明,随着地上生物量的增加(绿色覆盖密度的增加),土壤表层的可溶性盐分逐渐减小。47 月地上生物量增加,抑制水盐上升,表层土壤盐分减小,A符合题意;47月气温逐渐升高,水分蒸发量增大,土壤表层有可能更容易富集盐分,不会导致该地表层土壤盐分减少,说明水分蒸发量不是

6、导致47月该地表层土壤盐分变化的主导因素,排除B;读图可知,4月该地表层土壤盐分高,7月较低,10月较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甘肃秦王川地区(温带季风气候)7月降水较多,4月和10月降水较少,而这两月表层土壤盐分差异很大,说明大气降水量不是导致47月该地表层土壤盐分变化的主导因素,排除C;47月,灌溉用水量较大,会导致地下水上升,更易促使土壤盐分向土壤表层富集,排除D。故选A。【4题详解】题意表明,在春小麦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毛苕子。710月春小麦收获,小麦的遮荫作用消失,土壤裸露,同时该时间段气温较高,蒸发强烈,易发生土壤盐碱化,如果在春小麦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毛苕子,土壤不会裸露,蒸发会受到

7、明显抑制,有利于抑制土壤盐碱化。读图可知,在只有春小麦的土地中,自7月 23日10月9日,表层土壤盐分上升明显,而在春小麦/ 毛苕子的土地中,土壤表层盐分上升幅度较小,所以这种种植模式抑制土壤盐碱化最显著的时段是710月,B正确;4 7月春小麦尚未成熟,正处于生长期,庄稼比较茂盛,小麦的遮阴作用较强,土壤盐碱化还不太严重,因此不是这种种植模式抑制土壤盐碱化的时段,A错误;10月12月气温相对较低,蒸发作用并不显著,土壤盐碱化还不太严重,因此不是这种种植模式抑制土壤盐碱化的时段, C错误;读右图,与10月9日相比,4月1日土壤盐分有明显上升,因此12月4月不是这种种植模式抑制土壤盐碱化最显著的时

8、段,D错误。故选B。【点睛】次生盐碱化的主要原因及治理措施原因:降水少,蒸发强;地下水位高(地势低平);不合理灌溉。措施:覆盖;改变灌溉方式;引淡淋盐;井排井灌;营造防护林带,改良农作物品种。下图中分别为非洲乞力马扎罗山(3S)和我国某山地南坡与北坡植被垂直带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 乞力马扎罗山坡基带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地形B. 纬度、洋流C. 大气环流、地形D. 大气环流、纬度6. 据图中信息判断我国的山地最可能位于( )A. 吉林B. 西藏C. 台湾D. 新疆【答案】5. C 6. D【解析】 【5题详解】 读图可知,乞力马扎罗山坡基带为热带雨林带,坡基带为热带稀树草

9、原带,其原因在于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坡(南坡)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更为丰富,坡(北坡)降水相对较少,主要影响因素是大气环流和地形,C正确;对于同一山体而言,南北坡纬度差异不大,乞力马扎罗山受洋流的影响小, ABD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读图可知,我国该山地基带为荒漠带,排除AC(吉林和台湾山地的基带应为森林);坡在半山腰出现云杉林带,说明水分条件较好,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该山地可能为天山,为南坡,为北坡(天山北坡为阴坡,土壤蒸发量较小,同时受大西洋的水汽的影响,水分相对较好,有云杉林的分布),D 正确;我国该山地基带海拔在1000m左右,西藏地处青藏高原,基带海拔较高(青藏高原

10、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B 错。故选D。 【点睛】 关于山地垂直自然带的特别提醒: 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一般而言,海拔每升高1000m,气温下降约6,因此,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布类似于从赤道向两极的自然带分布,但并不完全一致。 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差异明显,一般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呈现“少-多-少”变化,因此有时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随海拔高度的升高,降水增多,可能会出现森林带,如天山。 山地垂直带是在水平地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同一自然带,随纬度增高其分布的海拔降低。 山体所在纬度越低,垂直自然带谱越复杂,纬度越高,垂直自然带谱越简单;山体海拔越

11、高,垂直自然带谱越复杂,海拔越低,垂直自然带谱越简单;山顶与山麓之间相对高度越大,垂直自然带谱越复杂,相对高度越小,垂直自然带谱越简单。 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 图示区域河谷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光照充足 热量丰富 水源充足 降水充沛A. B. C. D. 8. 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建立的主要目的有( )防治环境污染 保护长江、黄河和雅鲁藏布江源头 保护湿地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A. B. C. D. 【答案】7. B 8. C【解析】分析】【7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河谷主要位于青藏高原地区,青藏高原的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和青海的湟

12、水谷地,它们相对青藏高原的其他地区来说,主要有海拔较低,热量相对充足,气候更为优越;地势更为平坦;土壤更为肥沃;水源较为充足,更加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正确。故选B。【8题详解】环境污染主要是由于工业生产等人类活动导致的,三江源地区人口稀少,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小,基本没有环境污染,错。三江源包括长江、黄河、澜沧江,不包括雅鲁藏布江,错。“三江源”是指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素有“中华水塔”之称,对中国的生态状况及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保护好分布在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故选C。【点睛】三江源区河流密布、湖泊、沼泽众多,雪

13、山冰川广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湿地总面积达7.33万平方公里,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4%,被誉为“中华水塔”。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 该区域能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是因为具有( )A. 光热资源优势B. 交通优势C. 土地资源优势D. 劳动力优势10. 该地区今后实现粮食增产的根本途径是( )A. 扩大耕地面积B.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C. 控制人口增长D. 提高土壤肥力【答案】9. C 10. B【解析】【分析】【9题详解】根据图中经纬度和区域轮廓判断,该地区为我国东北松嫩平原地区,纬度在45N附近,纬度高,热量条件差,因此光热资源不是图示区域成为

14、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排除A;交通优势便于商品粮的运输,但不能生产商品粮,因此交通优势不是图示区域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主要原因,排除B;图示区域为广阔的平原地区,人口相对稀疏,具有地广人稀的特征,人均耕地资源多,导致粮食产量大,商品率高,因此土地资源优势是当地成为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的主要原因,C符合题意,排除D。故选C。【10题详解】图示区域多沼泽湿地,扩大耕地面积,会出现过度开垦现象,破坏湿地,黑土流失加重,因此扩大耕地面积不是该地区实现粮食增产的根本途径,排除A;东北地区黑土广布,土壤肥沃,应发挥现有耕地的生产力,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这是该地区实现粮食增产的根本途径,

15、B符合题意;控制人口增长,并不能实现粮食增产,排除C;当地土壤肥沃,因此提高土壤肥力不是该地区实现粮食增产的根本途径,排除D。故选B。【点睛】商品粮基地应具备条件:粮食生产土地肥沃,适宜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主食,耕地面积破坏较少,高产稳产农田比重较大,余粮较多;人均占有粮食数量多,种类多,农作物的成活率高,商人采购粮食商品的意愿率高,科学增产粮食试验田的潜力大,且投资少而见效快的地区;粮食生产集中连片,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基本类似,距离丰沛的淡水资源比较近,由于集中连片易发旱情或洪涝灾害,需国家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以粮食生产和保有量为中心,粮食生产用地与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生产用地矛盾不大,存储、加工、交通便利,运输方便。中缅油气管道(下图)是继中亚油气管道、中俄原油管道、海上通道之后的中国第四大能源进口通道。它包括原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可以使原油运输不经过马六甲海峡,从西南地区输送到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