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性成形工艺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模具设计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738654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4.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塑性成形工艺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模具设计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塑性成形工艺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模具设计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塑性成形工艺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模具设计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塑性成形工艺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模具设计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塑性成形工艺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模具设计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塑性成形工艺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模具设计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塑性成形工艺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模具设计课件(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模具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模具设计,拉深是利用拉深模具将冲裁好的平板毛坯压制成各种开口的空心工件,或将已制成的开口空心件加工成其它形状的空心件的一种冲压加工方法。拉深也叫拉延。 用拉深工艺可以制得筒形、阶梯型、球形、锥形、抛物线型等旋转体零件,也可制成盒形等非旋转体零件,若将拉深与其它成形工艺(如胀形、翻边等),则可加工出形状非常复杂的零件,如汽车车门等。因此,拉深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冷冲压的基本工序之一。,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一节 拉深变形过程分析,拉深变形过程,一,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变形过程,处于凸模底下的材

2、料在拉深过程中变化很小,变形主要集中在处于平面上的(Dd)部分,该处金属在切向压应力和径向拉应力的共同作用下,沿切向被压缩,且愈到口部压缩的愈多;径向伸长,且愈到口部伸长的愈多。该部分是拉深的主要变形区。,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变形特点,二、拉深过程中变形毛坯各部分的应力和应变状态,变形区凸缘部分 过渡区圆角部分 传力区筒壁部分 小变形区圆筒底部,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三、拉深过程的力学分析,(一)凸缘变形区的应力分析 1.拉深中某时刻凸缘变形区的应力分布,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2.拉深过程中,和,的变化规律,了解它们的变化规律,对防止拉深时起皱和破裂很有必要。,冲压工艺与模具设

3、计,(二)筒壁传力区的受力分析,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四、拉深成形缺陷及防止措施,(一)起皱,影响因素 凸缘部分材料的相对厚度 切向压应力的大小 材料的力学性能 凹模工作部分的几何形状,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平端面凹模拉深时,毛坯首次拉深不起皱的条件:,锥面凹模拉深时,毛坯首次拉深不起皱的条件:,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拉深起皱的规律:,由最大切向压应力和凸缘的相对厚度的变化有关,其变化规律与最大拉应力的变化规律相似。,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二)拉裂,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二)拉裂,防止拉裂的措施:,根据板材成形性能,采用适当的拉深比和压边力; 增加凸模表面粗糙度; 改善凸缘部分的润滑条件; 合理设计

4、模具工作部分形状; 选用拉深性能好的材料。,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三)硬化,拉深时,材料的硬化规律; 材料硬化对多次拉深的影响; 消除硬化的措施;,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二节 直壁旋转体零件拉深工艺设计,一、拉深件毛坯尺寸的确定,体积不变原理; 相似原理。,毛坯修边余量的确定,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二、拉深系数及其影响因素,拉深系数的概念和意义,(一),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二)影响极限拉深系数的因素,材料方面的影响:屈强比、伸长率、厚向异性系数、硬化指数、材料的相对厚度和材料表面的状况; 模具方面:模具间隙、圆角半径、模具表面光洁度和凹模形状。 拉深条件,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5、,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三)拉深系数的值,理想拉深系数的值,实际拉深系数的值,(四)拉深次数的确定,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三、半成品尺寸的确定,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四、以后各次拉深的特点,首次拉深时,材料的力学性能均匀; 首次拉深时,凸缘变形区是逐渐减小的,而以后各次拉深时,其变形区保持不变,直到拉深终了之前; 拉深力的不同; 发生拉深破裂的时刻不同; 变形区的稳定性不同; 以后各次拉深时,材料的状态和变形状态不同;,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五、有凸缘圆筒件的拉深方法及工艺计算,窄凸缘:df / d = 1.11.4 宽凸缘: df / d 1.4,(一),宽凸缘件的拉深特点,冲

6、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决定宽凸缘件的拉深系数的 因素: 相对凸缘直径df / d ; 相对拉深高度h / d ; 相对圆角半径r / d ; 其中, df / d的影响最大,而r / d的影响最小。,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宽凸缘件的拉深特点: 宽凸缘件的拉深变形程度不能单纯用拉深系数来表示; 宽凸缘件的首次极限拉深系数比圆筒件要小; 宽凸缘件的首次极限拉深系数与零件的相对凸缘直径df / d 有关, df / d越大,则极限拉深系数越小; 宽凸缘件的首次极限拉深系数还应考虑毛坯的相对厚度。,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二)宽凸缘筒形零件的工艺计算

7、,毛坯的计算; 判别工件是否一次拉成: m m1,h / d = h1 / d1 3.拉深次数的确定; 4.半成品尺寸的确定:dn,rn,hn,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三)宽凸缘零件的拉深方法,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1 中型件df 200mm; 3 凸缘过大而圆角半径过小,首先以适当的圆角半径成形后按图样尺寸整形; 4 凸缘过大,利用胀形的方法成形。,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六 阶梯圆筒形件的拉深,(一)拉深次数,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二) 拉深方法的确定 若任意两个相邻阶梯的直径之比dn / dn-1 都大于或等于相应的圆筒形件的极限拉深系数,则先从大阶梯拉起,每次拉深一个阶梯,逐一拉深到最小的阶梯

8、,阶梯数也就是拉深次数。 若某相邻两阶梯直径dn / dn-1之比小于相应的圆筒形件的极限拉深系数,则按带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进行,先拉小直径dn,再拉大直径dn-1 ,即由小阶梯拉深到大阶梯。,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二)拉深方法的确定,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二) 拉深方法的确定 3.若最小阶梯直径dn过小,即dn / dn-1过小, hn又不大时,最小阶梯可用胀形法得到。 4.若阶梯形件较浅,且每个阶梯的高度又不大,但相邻阶梯直径相差又较大而又不能一次拉出时,可先拉成球面形状或带有大圆角的筒形,最后通过整形得到所需零件。,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三节 盒形件拉深,一、盒形件的

9、拉深变形特点,直边部位的变形,圆角部位的变形,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盒形件变形的特点: 1)盒形件拉深的变形性质与圆筒件一样,也是径向伸长,切向缩短。沿径向愈往口部伸长的愈多,沿切向圆角部分变形大,直边部分变形小,圆角部分的材料向直边流动。即盒形件的变形是不均匀的。 2)变形的不均匀导致应力分布不均匀。在圆角部的中点 最大,向两边逐渐减小,到直边的中点 最小。故盒形件拉深时要产生破坏,首先就发生在圆角处。又因圆角部材料在拉深时容许向直边流动所以盒形件与相应的圆筒件比较,危险断面处受力小,拉深时可采用小的拉深系数,也不容易起皱。,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3) 盒形件拉深时,由于直边

10、部分和圆角部分实际上是联系在一起的整体,因此两部分的变形相互影响。影响的结果是:直边部分除了产生弯曲变形外,还产生了径向伸长,切向压缩的拉深变形。影响的程度,随盒形件形状不同而不同,也就是说随相对圆角半径rB和相对高度H B的不同而不同。rB愈小,圆角部分的材料向直边部分流的愈多,直边部分对圆角部分的影响愈大,使得圆角部分的变形与相应的圆筒件的差别就大。当rB=0.5时,件成为圆筒件,盒形件的变形就与圆筒件一样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当相对高度肜B大时,圆角部分对直边部分的影响就大,直边部分的变形与简单弯曲的差别就大。因此盒形件毛坯的形状和尺寸必然与rB和HB的值有关。不同的rB和HB ,盒

11、形件毛坯计算方法和工序计算方法也就不同。,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一)低盒形件(H=0.3B)毛坯的计算,二、盒形件毛坯的形状与尺寸的确定,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二)高盒形件(H=0.5B)毛坯的计算,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高盒形件(H=(0.708)B)毛坯的计算,对高度和圆角半径都比较大的盒形件(H=(0.708)B),拉深时圆角部分有大量材料向直边流动,直边部分拉深变形也大,这时毛坯形状可做成长园形或椭圆形。将尺寸为AB盒形件,看作由两个宽度为B的半方形盒和中间为A-B的直边部分连接而成,这样,毛坯的形状就是由两个半圆弧和中间两平行边所组成的长圆形,长园形毛坯的圆弧半径为

12、: Rb=D/2,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长圆形毛坯的长度为: L=2Rb+(A-B)=D+(A-B) 长圆形毛坯的宽度为:,若KL,则毛坯做为圆形,半径为R0.5K,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三、盒形件的拉深变形程度,当r=rp时,与圆角部相应圆筒体毛坯直径为:,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四、盒形件多工序拉深方法及工件尺寸的确定,1、高方形盒件多次拉深,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2、高矩形盒件多次拉深,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四节 拉深工艺,一、拉深零件的结构工艺分析,工艺性好,是指既能满足产品的使用要求,又能够用最简单、最经济和最快的方法生产出来。,1、对拉深零件的外形尺寸

13、要求,1) 对于圆筒件一次拉成的相对高度:表411,2) 对于盒形件:r=(0.050.2)B,H(0.30.8)B,3) 对于凸缘件:d/D=0.4,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2、对拉深零件的形状要求,1)应明确标出是内形尺寸还是外形尺寸;,2)尽量避免采用非常复杂的和非对称的拉深件;,3)复杂零件的多次拉深时,要考虑中间工序的毛坯定位问题;,4)凸缘下面有成形的拉深件的成形。,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3、对拉深件的圆角半径的要求,1)圆角半径应满足:rp =t, rd =2t, r =3t,,2)尺寸公差应在IT11级以下。,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二、拉深工艺力的计算,1. 压边装置及压边力,1) 压

14、边力,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压边力的大小,QAp,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2)压边装置,(1)弹性压边装置,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宽凸缘拉深,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刚性压边圈,(2),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2. 拉深力的计算,首次拉深力,后续拉深力,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3. 拉深功的计算,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浅拉深时,深拉深时,首次拉深功,后续拉深功,电机功率,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三、拉深工艺的辅助工序,1. 润滑,2. 退火,3. 酸洗,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五节 拉深模具设计,一、拉深模具的分类及典型结构,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一)首次拉深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落料拉深模,冲压工

15、艺与模具设计,双动压力机上使用的拉深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二、拉深模工作部分的结构和尺寸,(一)凹模圆角半径rd,rd对拉深工艺的影响 拉深力; 拉深件的质量; 拉深模的寿命。,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二)凸模圆角半径rp,凸模圆角半径rp对拉深工 艺的影响,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三)凸模和凹模的间隙C,间隙C 对拉深力、拉深件、模具寿命的影响。,采用压边圈,无用压边圈,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四)凸模和凹模的尺寸及公差,工件的尺寸精度由末次拉深的凸、凹模的尺寸及公差决定。因此,首次及中间各次的模具尺寸公差和拉深半成

16、品尺寸公差都没有必要做严格的限制,取毛坯公称尺寸即可。若以凹模为基准时,则其的尺寸 为:,凸模的尺寸为:,凸、凹模的制造公差根据工件公差确定,工件公差为IT13级以上者,模具的制造精度为IT6IT8,工件公差为IT14级以下者,模具的制造精度可按IT10。,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以凹模为准:,以凸模为准:,末次拉深凹模尺寸,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五)凸模和凹模的结构形式,拉深凸模与凹模的结构形式取决于工件的形状、尺寸及拉深方法、拉深次数等工艺要求,不同的结构形式对拉深的变形情况和变形程度的大小及产品的质量均有不同的影响。,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当毛坯的相对厚度较大,不易起皱,不需要用压边圈时,应采用锥形凹模。 当毛坯的相对厚度较小,必须采用压边圈进行多次拉深时,应采用如图示的模具结构。,d=100mm,t=0.51mm,t=1.02.0mm,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