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_第一框题_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课件_新人教版必修4讲课1用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738516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3.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_第一框题_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课件_新人教版必修4讲课1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_第一框题_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课件_新人教版必修4讲课1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_第一框题_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课件_新人教版必修4讲课1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_第一框题_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课件_新人教版必修4讲课1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_第一框题_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课件_新人教版必修4讲课1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_第一框题_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课件_新人教版必修4讲课1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_第一框题_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课件_新人教版必修4讲课1用(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一框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联系,(基础),发展,矛盾,(实质、核心),构成了,系联史历的继相后前是,总特征,根本内容是,是对立统一的,的源泉和动力是,矛盾观点-根本观点,矛盾分析方法 根本方法,下列诗句,包含了哪些哲学道理?,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思考,1.矛盾的含义:,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含义应注意的问题:,(1)不能把哲学上讲的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混为一谈 。如“自相矛盾”,()准确理解把握“事物内部”,-指事物本身

2、所固有的矛盾,不是人们从外部强加的,说明矛盾是客观的,漫画“他敢烧吗?” 问题探究: 1、他为什么不敢烧? 2、通过这个事例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因为两人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所以他不敢烧。 结论1:矛盾的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A乐极生悲、否极泰来 B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 C.失败乃成功之母 D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E“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问题探究:选取其中的一个例子,用矛盾的观点进行分析。,结论: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

3、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在理解矛盾的同一性时,要注意: 第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是 “一定条件”下的相互依存。 第二,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也需要一定的条件。 矛盾双方的转化是现实的、具体的,不是抽象的、虚幻的,因而需要一定的条件,没有一定的条件,就不能实现转化。,矛盾的同一性:,一方面: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另一方面: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两方面含义:,哲学所讲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

4、倾向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注意:,生活中所说的“斗争”,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请根据矛盾的“对立性”含义填空:,喜 攻 强 深,吸引 遗传 民主 战争,悲,排斥,变异,法制,和平,浅,弱,守,议一议:我们身边还存在着哪些对立斗争着的矛盾双方?,足球比赛中的攻与守 学习过程中的苦与乐 自身存在的缺点与优点 社会生活中的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福与祸、正风与歪风、自由和纪律、先进与落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暴力与和平 自然界中的排斥与吸引、遗传与变异、阴电与阳电、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猫和老鼠是一对“老冤家”,他们在同对方的斗争中不断完善自己,从而在竞争中共同生存下来

5、:老鼠会“装死”,猫会“假眠;老鼠昼伏夜出,猫的眼可以随光线的阴暗而改变瞳孔的大小,夜间仍可看见东西;老鼠的听觉极为灵敏,猫的脚下则生有肉垫,走起路来无声无息。 问:猫和老鼠是怎样在竞争中共同生存下来的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1)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依存”和“转化”都离不开对立面。如:两个人如果连差异和排斥的关系都不存在,就不会认识,更不会成为互相依赖互相扶持的朋友。,(2)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只有有某种共同基础、相互依存的东西,才会排斥或斗争;彼此分离、毫不相干的东西,谈不上矛盾,更不会排斥或斗争。如“上”与“白

6、”,(3)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如:猫和鼠之间的生存的竞争,促进了双方的共同发展。,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普遍性的含义:,a.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能不能分别从三大领域举例说明?,b.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时时有矛盾),自然界各种运动都包含了矛盾,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 命 运 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内部之间的矛盾,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阶级之间的矛盾,人口与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社

7、会运动也充满了 矛盾,人类思维领域也有矛盾,正确思想与错误思想,不同学 术观点,知与不知,音乐、美术、文学作品等都存在着格调高雅和低级庸俗的矛盾,客观世界,主观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领域,三 大 领 域 之 间 存 在 矛 盾,(A),(B),(C),(D),自然界,社会运动,思维领域,(A)矛盾萌芽,(B)矛盾发展壮大,(C)矛盾将要消亡,(D)新的矛盾,世界上有没有不存在矛盾的事物,讨论,(2)矛盾的方法论意义:,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林黛玉,薜宝钗,林黛玉多愁善感、体弱多病,有才华、美丽、纯真,却有

8、言语刻薄的弱点;薛宝钗美丽、端庄、雍容华贵,善于待人接物,成为大观园中的佼佼者。如果说,林黛玉作为一个具有叛逆性格的少女时时感到封建社会的冷酷和压力的话,那么在薛宝钗那里,她同封建势力却没有丝毫矛盾,而是水乳交融、如鱼在水了。,这是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a. 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2、矛盾的特殊性,(1)含义: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表现在:,b.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c.矛盾的特殊性还表现为事物矛盾双方也各有其特点。,你能认出这些漫画中的人吗?,这一组图片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南宋】杨万里,思

9、考:以下三首诗分别描述了什么时期的荷花特点?,秋阴不散霜飞晚, 留得残荷听雨声。 【晚唐】李商隐,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南宋】杨万里,两千多年前,我国有个叫公孙龙的思想家牵着一匹马出关,把关的人对他说,法令规定不许带马出关。公孙龙说:“我牵的是白马,不是马!白马和马是两回事。”,思考:公孙龙的论断有无合理性?从哲学角度看它错在什么地方?,“白马非马”,只看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区别,否认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联系,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互相联结,A、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B、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没有不包含普遍性的特

10、殊性。,C、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矛盾普遍性,马,矛盾特殊性,苹果,水蜜桃,菠萝,水果,共性,个性,寓 于,寓于,想一想,能不能反过来说“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普遍性包含特殊性”呢?,苹果:能吃的水分多的苹果树的果实 梨: 能吃的水分多的梨树的果实 香蕉:能吃的水分多的香蕉树的果实,水果:能吃的水分多的植物的果实,共性(普遍性),个性(特殊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共性:含果酸,糖类,多汁。,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个性共性,个性共性,个性共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水果,(共性),贡梨,水晶梨,鸭梨,香梨,(个性)苹果,(个性)香蕉,(个性)梨,(共性)

11、,结论:二者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例:,(个性),(个性),(个性),(个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1、二者相互联结,不可分割,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2、二者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普遍性变为特殊性,特殊性变为普遍性,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2) 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3)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解剖麻雀”、“抓好典型”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下节课检查: 、什么是矛盾?什么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特殊性有哪三种情形?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什么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