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标准的学习评价的设计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737639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4.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课程标准的学习评价的设计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基于课程标准的学习评价的设计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基于课程标准的学习评价的设计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基于课程标准的学习评价的设计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基于课程标准的学习评价的设计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课程标准的学习评价的设计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课程标准的学习评价的设计课件(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目标的课堂学习评价的设计与实施,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姚锦祥 2017.10.10,讨论的问题,咱们对学习评价怎么看? 课堂学习评价的设计有哪些途径与方法? 如何将评价与教学、学习相结合?,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的调查(问卷星) 2017年江苏省高中历史骨干教师培训(南师大点),不止调查 / 考试 / 测评 1,702 万用户已在问卷星上回收 10.56 亿份答卷 免费使用,问卷星专业资料大全_百度文库认证机构 简介:问卷星是目前最大的在线问卷调查平台。为顾客提供问卷编辑、发放、统计分析等全方位服务。,问卷星学业评价的好平台,18.有人说“考试即评价”,您对这一说法,3.您通常依据哪些

2、形式确定学生的学期成绩,我们怎样看待考试与评价的关系?,近半数的人相信考试即评价的说法,7.您认为目前的评价方式能否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发展情况,17.您对现在高考的评价机制,我们怎样看待当前的评价现状?,正面评价和负面评价营垒分明哦!,5.您认为学生的平时成绩主要决定于以下哪几个部分?,4.您认为平时成绩在学期总成绩中的比例应当在,我们怎样看待学生的平时成绩,对学生的平时成绩赋予了较高的地位!,6.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的历史学习中,您比较在意学生,8.您在教学设计时是否会考虑评价的问题,我们怎样看待评价的依据问题?,课程标准是教学和评价依据的观点难以深入人心哦,9. 您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0.

3、 您上课的内容和方法与你所写的教学目标的关系是,我们怎样对待教学与评价的目标?,目标的科学确定确实有难度,我们的命题技术如何?,16. 您对历史学科期终考试试卷的设计技术,试卷设计技术的提高,为评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来自问卷调查的基本印象:,1.重视学习结果,也重视平时成绩; 2.重视作业的反馈功能; 3.关注目标的落实情况; 4.比较熟悉命题技术; 5.教材为本的观念还有市场,命题的依据较为迷惘; 6.还有一部分人认为考试就是评价的观点; 7.教学和评价对教参还是有依赖性; 8.现行的评价机制和方式还需要改进; 基本结论: 对考试的关注超过对评价的关注,教学评价,1.评价依据: 内容标准、学

4、业质量标准 2.评价对象: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3.评价实施: 目标的确定 方式的选择 标准的制订 4.评价结果: 结果的解释 结果的反馈,1.诊断性评价: 学前评价、过程中的评价 2.形成性评价: 评价的主要对象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常用手段课堂作业、课堂观察、课堂测验、课外作业 3.终结性评价: 评价的主要对象知识与能力; 主要形式纸笔测试,包括单元测验、学期考试、高中入学考试等,学的评价,教的评价,学业评价的体系结构,教学评价的目的,检查教学质量,诊断教学问题,提高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水平 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 专业发展,(3)多维度进行评价 注重课

5、堂学习评价和实践活动评价的有机结合。在评价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也要关注学生在复杂情境下开展相关实践活动的能力。 注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是一个动态过程。在评价中,既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也要关注学生在阶段学习完成后所达到的核心素养水平层次。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送审稿教学与评价建议 课堂学习评价: 学习的评价促进学习的评价为了学习的评价,新课标的变化为教-学-评的一体化奠定了基础,课程目标的变化 以核心素养为基础 学科特色更为明显 增强了可操作性 学业质量标准 以核心素养为基础 明确的质量标准 层次性的学业要求,逆向设计的原理,美国人

6、威金斯提出的“逆向设计”论,以“真实性评价”的课程设计原理为基础,是对泰勒原理的进一步精炼与提升。 “逆向设计”是指按照以下的要素和顺序设计课程。所谓的“逆向”是指在这一设计过程中,首先“明确预期的学习结果”和“确定如何证明学生实现了理解的标准与措施”,然后“安排各种教学活动,指导学习活动”,从学习成果和衡量该成果的评价方法开始设计课程。 (“逆向设计”过程) “明确预期的学习结果”(明确学习目标) “确定如何证明学生实现了理解的标准与措施”(选择与开发评价方法) “安排各种教学活动与指导学习活动”(安排教学),佐藤学:课堂教学的革命,佐藤学被认为是全球学校教育最有影响力的研究者之一。在他看来

7、,不仅传统的学校需要变革,教师群体也要转型。“如果说19世纪和20世纪的老师都是教的专家,那么21世纪的教师则必须成为学习行为的设计者。” 静悄悄的革命,长春出版社,2003年作者是佐藤学。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千方百计地促进交往; 创造相互学习的教室息息相通; 改变教学学校改变,三、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设计,课程标准 教材编写 评价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与评价实施 学生学习成果 崔允漷:有效教学/2009年;课堂评价/2012;,目标,教、学、评一体化的基本原理,基于目标的教学设计与评价(以大航海时代主题为例),例:通过对课程内容的细化,自己组织语言准确无误地阐明大航海时代的学习内容和要求,

8、教学与评价设计 创设基于史料和问题的情境 创设基于情境的问题链 组织小组讨论,形成性评价 学生的讨论 学生的回答,课前,课后,自我反思、同伴互导(课堂观察)等,实现课程标准、教学、评价三位一体的教学,课后练习,实施教学与评价 基于预设,贯彻教学与评价目标,课中,(一)教学、评价与目标一致性的意义,1.以目标引领教学规范教学 2.将评价引入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从学习成果倒逼教学 改变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和观念 4.促进学生的自我评价,(二)基于课程标准设计教学和评价的步骤,(1)确认教学与评价目标 即“如何分解标准的相关内容使之更加具体、清晰?” (2)确定评价任务 即“证明学生达到应知和能

9、做的最好途径是什么?” (3)设计教学和评价活动 即 “什么方法和策略才能最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4)实施教学与评价 即“如何获得学生应知和能做的表现证据?” (5)检验/修正整个过程 即“是否需要补充教学?补充什么?”,中外历史纲要相关课程内容 1.16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1.17 中古世界的多元面貌 1.18 大航海时代 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大航海时代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1.19 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通过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

10、史渊源,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1.20 改变世界面貌的工业革命,高中实验稿相关课程内容 5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2)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3)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初中的相关课程内容 知道神曲、莎士比亚的戏剧等,初步理解文艺复兴对人的思想解放的意义。 从租地农场、手工业工场等生产组织的确

11、立,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经济社会的重要变化。 通过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全球航行,初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 知道“三角贸易”,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和残酷性。,与新航路开辟有关的课程内容,高中修订稿与实验稿有什么不同?与初中有什么区别? 知识体系?内容范围?学习视角?,1.“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 动植物、疾病和人群在内的生物意义上的流动 农产品、工业产品和其他商品之间的商业交流 印刷术、火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技术和文化的传播 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也有了巨大的变化 2.新航路开辟“对不同区域文明产生的不同影响” 对美洲和大洋洲的土著人来说是一场灾难 欧洲人却从

12、中获得了巨额的财富和利益 3.“大航海时代是重要节点” 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转折点 世界近代历史开端的标志性事件,1.18 大航海时代(内容标准的分析) 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1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2理解大航海时代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3 要素分析,过程与 表现,结果与 影响,大航海时代,要素分析策略: 1.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 2.分层次; 3.要点化; 4.可操作,确定教学与评价目标,1.按时序列出1500年前后从欧洲到亚洲和美洲以及环球航行的线路,说明由此引起的东、西半球之间以及与大洋洲之间的交通变化,以

13、及人们对世界认识的改变。 (时空观念) 2.从动植物等生物意义上的流动、商品交流和文化技术传播三个方面,举例说明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的表现和意义。 (历史解释) 3.能够以“三角贸易”等内容的材料为证据,说明新航路开辟对美洲、非洲和欧洲文明的不同影响,从不同区域文明的立场出发感受其不同的遭遇。 (史料实证) 4.比较新航路开辟前后不同文明之间的联系状况,概括大航海时代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转折性意义。 (历史解释) 策略: 1.以学习内容为单位展开,一条内容写一个目标; 2.以核心素养为中心建构目标内容; 3.内容的表述具体化,以可测量为标准 4.充分利用内容标准的分析成果, 5.

14、要点化,一般为4到5条,确定教学与评价任务,1.列举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的表现 2.解释新航路开辟对不同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 3.展示大航海时代对人类发展进程的历史意义 策略 紧扣内容标准的表述 以目标为指导,一条目标对应一个任务 能够设计成活动,具有可操作的特点,与任务相关的活动的设计,活动的要素: 活动目标、活动情境、活动内容、活动方法; 活动与任务的关系: 针对一个任务设计一项活动;针对一个任务设计几项活动;一项活动中可以包含几个任务。 任务1:列举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的表现 活动1: 任务2:解释新航路开辟对不同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 活动2: 任务3:展示大航海时代

15、对人类发展进程的历史意义 活动3:,针对任务1的活动设计: (1)说出三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清前期玉米、红薯的推广,欧洲人的餐桌,移居美洲:马牛羊, 小麦葡萄等,(2)新航路的开辟给各地区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约公元前6世纪的世界地图 古希腊天文学家、自然哲学家阿那克西曼德( 约公元前610年一前546年)绘制,7世纪的世界地图 圣伊西多尔(约560年 - 636 年)绘制,(3)欧洲人对于世界的认识有何变化,哥伦布(约14511506年),航海家们的探索使“世界”逐渐接近真实,哥伦布(约14511506年),新航路-新世界-新交流-新发展,人类视野真正开始面对全球,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欧洲

16、,非洲,亚洲,美 洲,金,针对任务2的活动设计: (1)新航路开辟给欧洲文明带来了哪些影响?,印第安人口变化示意图,(2)新航路开辟对美洲和非洲文明有怎样的影响,1500-1650年,美洲人口有何变化?它是由哪些因素所造成的?如何评价?,针对目标3的活动设计,观看视频: 讨论 1.怎样理解大航海时代? 2.怎样看待大航海时代到来的历史意义?,“大航海时代”主题的评价指南,课堂评价反馈形式,1.课堂上的理答行为 2.课外作业的批语 3.小组讨论的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课堂评价信息的利用,教师反思,改进教学设计 学生反思,改进学习方式 评估课堂教学的效果,决定下一阶段的教学 记录学生的突出表现,作为平时成绩,谢谢大家! 祝老师们天天好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