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735889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8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课件(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 市 规 划 原 理,认识城市 城市的特色作用城乡差别城市与城市化 规划城市 前期调研现状分析规划设计(各种层次的规划) 建设与管理城市 规划的实施保护政策法规的制定执行,第一讲 城市的形成、发展与城市化,主要内容提要 城市的概念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城市化,认识城市之一,序 言,城市规划专业与相关专业 城市规划是一门科学。它是随着社会、经济和工程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是与人们的审美观点、对生活环境的追求目标的不断提高而发展起来的。 城市规划与建筑学、经济地理学、测绘学 城市规划与遥感技术、计算机应用 城市规划与堪舆学、风水 如何学好城市规划 认真学习理论 积极参加实践 注意知识积累,一 城

2、市的概念 1 字源学的解释中文解释 城:“城,廓也,都邑之地,筑此以资保障也”。 市:“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2 字源学的解释英文解释 urban(城市、市政),源自拉丁文urbs,意为城市的生活。 city(城市、市镇),含义为市民可以享受公民权利,过着一种公共生活的地方。 相关的字,如citizenship(公民)、civil(公民的)、civic(市政的)、civilized(文明的)、civilization(文明、文化)等就是说社会组织行为处于一种高级的状态,城市就是安排和适应这种生活的一种工具。,二 相关学科对城市的定义 1 经济学 J. But

3、ton:城市是“各种经济市场住房、劳动力、土地、运输等等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网状系统”。 Hirsh:城市是“具有相当面积、经济活动和住户集中,以致在私人企业和公共部门产生规模经济的连片地理区域”。,2 社会学 人口相对较多,密集居住,并有异质性; 至少有一些人从事非农业生产,并有一些是专业人员; 城市具有市场功能,并且至少有部分制定规章的权力; 城市显示了一种相互作用的方式,在其中,个人并非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而为人所知,这就意味着至少一些相互作用是在 并不真正相识的人中间发生的; 城市要求有一种基于超越家庭或家族之上的“社会联系”,更多的是基于合理的法律。,3 地理学 F. Ratzel:“地理

4、学上的城市,是指地处交通方便环境的、覆盖有一定面积的人群和房屋的密集结合体”。,5 城市规划对城市的理解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李铁映(1986)从系统科学角度对城市定义的概括:“城市是以人为主体,以空间与环境利用为基础,以聚集经济效益为特点,以人类社会进步为目的的一个集约人口、集约经济、集约科学文化的空间地域系统。”,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大系统 经济子系统:涉及资源分配、财富的生产与分配; 政治子系统:以权力的形成、分配和作用为基础; 这两个子系统决定了城市社会系统的性质。 交通通讯子系统:

5、城市系统内外部相互作用的媒介与途径; 空间子系统:使各系统相互作用的物质基础,也是这种作用的结果。 这两个子系统是社会系统存在、运行和发展的基础。,城市形成的必要条件: 具有自然优势:耕地肥沃;交通便利;能得到淡水供应等。 经济发展水平 政治组织,三 城市的形成,早期城市:农业革命,出现剩余产品 导致:作为政治中心或军事中心、文化中心的城市,现代城市 工业革命,大规模的工厂化生产工厂规模不断扩大(规模经济效应); 农业生产率的提高; 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导致:工业城市、大城市,当代城市: 后工业革命,经济全球化,经济信息化 以制造业为主转为服务业为主,生产服务业的发展 空间经济结构由水平型向

6、垂直型转变等。 导致:世界城市或全球城市大都市连绵区,四 城市的发展,1 聚居与原始聚落 原始社会:自然的狩猎、采集经济生活,无固定的居住点 人类社会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农业与渔、牧业分工,形成以农业为主的固定居民点(一万至一万二千年前) 原始聚落的分布:与河流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尼罗河、两河(底格里斯、幼发拉底)、印度河、黄河、长江流域农业文明的发达与原始村落的出现(约5000年前) 原始聚落的形态:人类聚居的痕迹奥地利新石器时代(-2000年)、西安半坡遗址(-5000年),2 原始聚落的分化与城市的形成 人类社会第二次劳动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商品生产的出现。原始聚居的居民点形成以农

7、业为主的乡村和以手工业、商业为主的城市 城市的出现是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产物,是阶级对立的产物。(卡洪城) 城市的职能: 非农业人员的居住场所, 农业生产技术、信息的交流场所 宗教、文化、艺术的活动场所 商品交易的场所 保卫居民生活、工作的防御工具,中国城乡相互关系的演变 (参考“乡村-都市连续统”),没有界线界线明显界线模糊,3 城市的选址 防御的需要(保卫劳动成果,抵御入侵) 交通方便(与乡村、其他城市的联系) 环境容量(用地、人口) 良好的生存环境(水、食物、能源等),4 风水的实质良好的生存环境 (气)遇水而聚,遇风而散 风水先生是因为商业的需要而加入了许多故弄玄虚的内容 取

8、其精华,去其糟粕,为现代城市规划建设服务,五 城市的实质和特征,1 城市的实质 城市是人类聚居的形式之一 城市是一定区域的中心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和藏库 城市是一种社会的活动方式 2 城市的特征 非农业的(第二、三产业)职能 高度密集的生活居住空间 较为确定的领域界限 公共的人工环境和人工景观,3 城镇不同于乡村的本质特征,城镇是以从事非农业活动的人口为主的居民点。在产业构成上不同于乡村 城镇一般聚居有较多的人口,在规模上不同于乡村 城镇有比乡村要大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在景观上不同于乡村 城镇有较完整的基础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如给排水系统、电讯、有线电视、街道广场、影剧院等)。在物质构成上

9、不同于乡村 城镇一般是工业、商业、交通、文教的集中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职能上区别于乡村,六 国外古代城市的发展,1 早期的城市 巴比伦城 米列都城 雅典卫城 罗马营寨 庞贝城 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 2 中世纪的城市 佛罗伦萨 提姆加得 威尼斯 锡耶纳 巴黎,七 国外近现代城市的发展与城市化,1 工业革命 18世纪下半叶始于英国,19世纪40年代英国基本完成。法、德、俄、日在19世纪内相继完成。 1781年,瓦特发明蒸汽机,1814年,史蒂芬发明机车 火车、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促进了城市间的交往,机器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 经济革命带动了政治革命,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趋于成熟 工业革命

10、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机器的发明使工人的数量急剧增加,城市规模逐渐扩大 交通设施的发展使城市的联系更为快捷,运输量更大 生产力的提高与人口的增加形成良性循环 生产关系的变革带来城市建设管理的变化,现代城市问题 产生于20世纪中叶之后 城市问题产生的原因 交通量急剧增加,车速提高,交通堵塞 能量大量消耗,城市环境恶化 信息技术大幅度改进,信息量大量增加 大众消费社会形成,生产与生活产生矛盾 人口急剧增长,城市基础设施不敷使用 城市问题的具体表现 城市环境污染 空气、垃圾、污水、噪音、电磁波 居住环境不好 住宅密度过高,舒适性差 交通状况堪忧 堵塞、停车、事故 城市灾害严重 地震、火灾、洪水 社会问题

11、很多 就业、刑事犯罪,殷周时代的城市 商城(郑州) 周代的都城 周王城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 经涂九轨。左祖右庙,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 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 春秋战国时期的城市 齐临淄(长5Km,宽4Km,七万人) 燕下都 赵邯郸 秦汉时期的城市 汉长安,八 中国城市的发展与城市化,隋唐时期的城市 唐长安 日本(平城京、平安城) 元宋时期的城市 北宋东京(开封) 宋平江府(苏州) 元大都(北京) 明清时期的城市 明清北京 景德镇,八 中国城市的发展与城市化,由于帝国主义入侵形成的城市 几个帝国主义共同占领的城市天津、上海 一个帝国

12、主义独立占领的城市青岛、哈尔滨、旅大、广州 原来的封建城市的局部变化北京、成都 由于交通或工业的发展形成的城市 由于交通发展形成的城市郑州、石家庄 由于手工业、工业发展形城市唐山、阳泉,“城王权”+“市商业”=“城市”。,中国古代城市,就性质而言,始终不曾脱离政治堡垒的特征,纯粹商业性的城市从不曾占到主流地位。政治地位是城市的根本命脉,城市经济淹没在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中,无关乎整个国计民生。,城市在根本上讲是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的产物,但在它集聚、生成以及之后总是要受控于一些具体的力量。 一面是生活的自然需求,一面是王权的意志,这是概括了的城市在初始阶段所遵循的全部主客观原因,它们共同决定了城

13、市的物质要素及其结合方式。 相比之下,作为主观原因的王权意志表现得更为活跃,正是它的种种表现使得城市同以往的村落有了本质的差异。 现在,人们将分散和集中作为区别村落和城市的基本特征,但集中不仅是物质要素在空间上的简单聚拢,更重要的在于集体力量的凝结和统一意志的形成,而这种状态是在王权的驯服下才得以实现的。,从吕氏春秋和淮南子来看,战国至汉初,人们是认定夏鲧为作城的创始人。也有筑城始于禹说,艺文类聚卷六三引博物志曰:“禹作城,强者攻,弱者守,敌者战,城郭自禹始也”。当代学界也一般以夏代为我国城市的起源时期。至于筑城的目的,吴越春秋“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之说已成共识。再一次佐证了王权是城市起源

14、的关键因素。,除古代埃及、日本和英国外,高大的宫殿、庙宇居中,环以坚固的城墙,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地区早期城市的典型模式,对内对外展示着王权至高无上的地位和震摄的力量。这样以实体形式传达威势信息成为所有专制主义地区和时代城市建设原理中最重要的一条。,就城市自己的生命过程来讲,基本上是统治中心、商业交换中心和生产中心三大功能逐一参加复合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派生出相应或连带的其他功能,日趋演化为复杂的综合体,成为一种文明的铸模。它以人和物在空间上的集聚为诞生,以人和物在空间上的解体为消亡,集聚是它的基本特征。,自然环境中国古代城市选址的首重因素,(1)城市作为“人居环境”要求良好的外部自然条件 温和的

15、气候、肥沃的土壤、丰富的物产,以及良好的地形地貌和山川河流,是倍受关注的几项主要条件。 (2)自然环境优越的古三河地区是中国最早的城市密集地区 以所谓的三河地带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因此成为中国最早的城市密集地区秦汉以前三河指河内(黄河以北的华北平原)、河东(今山西西南部)和河南(黄河以南的华北平原)。,(3) 富庶的关中地区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又一个重心地区 依托着富饶的区域自然条件,围绕着都城发展起了城市群。汉代在长安周围奉行陵邑制,即在每个皇帝陵园附近建一座陵邑,内有护陵的官员、卫队、宫女,特别还有从外地迁来的豪富 ( 4) 春秋战国城市选址的环境意识 如管子中的许多论述,比如乘马篇中的“凡立

16、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勿近旱而用水足,下勿近水而沟防省”。,(5)“山水相连,封闭内向”是中国古代城市理想的外部环境模式 中国风水思想中理想的“风水宝地”,对它的追求贯穿于中国古代人居环境建设的始终,大到城市,小到村镇,再到一房一屋,无不如此。东汉仲长统乐志论云:“使居有良田广宅,背山临流,沟池环匝,竹木周布,场圃筑前,果园树后” ,最早表述了中国文人士夫心中向往的居家环境,具有广泛的代表性,1 城市化现象 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城市规模急剧扩大是城市化的主要表现。 城市化的发展动力 由于工业化引起的社会大变革 聚集效应和规模效益是城市化的关键 现代化的技术和信息及环境要求带动其他城市的发展,九 城市化,城市化的含义,城市化一般简单地释义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具体表现: 人口职业的转变 产业结构的转变 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城市化=城镇化 城市化水平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市化水平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城市化水平是“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 我国城市化水平的统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