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农民丰收节”心得体会3

上传人:晴*** 文档编号:145733026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中国农民丰收节”心得体会3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中国农民丰收节”心得体会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中国农民丰收节”心得体会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心得体会9月22日是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主题是“庆丰收、迎小康”。当前正是秋粮收获的季节,祖国大地到处是丰收景象。今年丰收来之不易,全国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发扬伟大抗疫精神,防控疫情保春耕,不误农时抓生产,坚持抗灾夺丰收,为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各地举办多彩庆祝活动,“金秋消费季”推广优质农产品,“田园运动会”吸引游客目光,田野间的层层稻浪、张张笑脸,展示“三农”发展巨大成就、展现农民群众时代风采,不断释放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农业根基稳,发展底气足。粮食生产稳中向好,果蔬供应源源不断,“米袋子”“菜篮子”丰盈充实,背后是

2、亿万农民的辛勤耕耘。春种秋收,天道酬勤,让我们向农民致敬、为丰收礼赞,共同庆贺这个美好的节日!在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习近平指出,当前正是秋粮收获的季节,祖国大地到处是丰收景象。今年丰收来之不易,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长江流域严重洪涝灾害、东北地区夏伏旱、连续台风侵袭给粮食和农业生产带来挑战。全国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发扬伟大抗疫精神,防控疫情保春耕,不误农时抓生产,坚持抗灾夺丰收,为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习近平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落实好

3、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大政方针和工作部署,在全社会形成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希望全国广大农民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为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明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金秋时节,丰收又至。疫情、汛情连番考验,让2020年的秋收景象更添一份色彩,显得格外生动。尤为不易,尤其关键,尤待从俭。庆祝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之际,正在田间忙碌的农民、干部和专家们,稻花香里犹三思。手里有粮,心中不慌。久居“鱼米之乡”的当地人深知,在肥沃的田地里种上庄稼,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是应对突发状况、度难闯关的底线和底气。丰收让决胜全面小康的底气更足。我国还有

4、四分之一的劳动者收入主要来自农业,让广大农民丰产又丰收,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重大。中国最大的国情是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只有确保粮食安全,才能谈乡村振兴、全面小康。虽然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但仍要紧打紧算过日子,因为耕地有限,而且不少耕地质量不高,无论何时都没有条件去浪费粮食。今年疫情期间,个别国家暂停粮食出口的消息引发关注。对于粮食安全,受访专家学者认为,在重视国际贸易波动影响的同时,更要特别关注国内影响因素,尤其是要遏制粮食浪费现象。连年丰收,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丰收意味着当前压力小一点,而勤俭节约才是永恒主题。目前,虽然我国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但耕地等农业资源一直处于紧平衡状态,还需鼓励休耕轮作,让有限的耕地能够适当“休息”,才能实现耕地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农民辛苦一年生产的粮食,餐桌上哗的一下就倒掉了,任何时候都不能这样干!我国每年餐饮浪费的数量惊人,不仅是对农业劳动者的不尊重,违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更对我国粮食安全造成负面影响。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赵皖平认为,遏制粮食浪费现象,应该多措并举。除了广泛征求意见,制定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进行监管约束外,要加大宣传力度,把拒绝浪费粮食的观念种在每个人心里。在决胜全面小康之年,农业丰收意义非凡,不仅能坚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个“底线”,而且使经济社会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更有底气。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