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五常市第三中学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导名师学案北师大版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45731406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54.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五常市第三中学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导名师学案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黑龙江省五常市第三中学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导名师学案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黑龙江省五常市第三中学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导名师学案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黑龙江省五常市第三中学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导名师学案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黑龙江省五常市第三中学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导名师学案北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五常市第三中学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导名师学案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五常市第三中学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导名师学案北师大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校名 推荐第 16 课 秦汉开拓西域与丝绸之路一、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秦朝时,秦始皇派蒙恬北伐匈奴。西汉初年,汉高祖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开始对匈奴采取攻势,先后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此后双方和睦安宁,昭君出塞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二、张骞通西域1张骞出使西域目的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经过公元前 138 年和公元前119 年,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意义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2西域都护的设置:公元前60 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三、丝绸之路1开辟的条件:西域开通以后,汉朝在通往中亚、西亚的路线上修道路、设驿站、筑

2、长城等以确保道路畅通。2丝绸之路:从长安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因丝绸是运输最多的商品,故称丝绸之路。3作用: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问题 1】张骞两次通西域有什么意义?探究:( 1)为汉朝平定匈奴奠定了基础;( 2)促进了汉与西域的友好往来;( 3)公元前60 年,汉在西域设西域都护,管辖西域,从此新疆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4)促进了汉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开辟了丝绸之路。【问题 2】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什么影响?这条中西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价值和作用?探究: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

3、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利用。1匈奴是我国古老的游牧民族,他们主要生活在()。A蒙古高原B青藏高原C新疆地区D四川盆地1名校名 推荐2(2011山东聊城) 下图是 “单于天 降”瓦当,单于是我国古代哪个少数民族最高首领的称号()。A匈奴B契丹C女真D蒙古3下列历史事件与汉武帝有关的是()。A昭君出塞B张骞出使西域C班超经营西域D蒙恬负责修筑长城4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去实地探访古代丝绸之路,他们不应该去的省份是()。A四川B陕西C甘肃D新疆5小青家乡有葡萄、石榴和核桃等特产。这

4、些物种最先由西域传入中原是在()。A夏朝B商朝C秦朝D汉朝6以下是某同学所作的关于丝绸之路的读书笔记,请指出其中的四处错误并加以改正。卫青出使西域,促成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交通线丝绸之路的开通,从洛阳往西经河西走廊,出阳关西行,经西藏,越葱岭,至大月氏,再西行到安息和大秦,这就是横贯亚洲和非洲的丝绸之路。( 1)错误: _ 改正: _( 2)错误: _ 改正: _( 3)错误: _ 改正: _( 4)错误: _ 改正: _参考答案:1.答案: A2. 答案: A3. 答案: B4. 答案: A5. 答案: D6. 参考答案:( 1)错误:卫青 改正:张骞( 2)错误:洛阳 改正:长安( 3)错误

5、:西藏 改正:新疆( 4)错误:非洲 改正:欧洲1现今发现的匈奴文物,上面镌刻的文字全是汉字,此现象说明了()。2名校名 推荐A 匈文化交流的密切B匈奴 常到中原地区 掠C匈奴是古老游牧民族D 匈之 的 争 延不断2在一堂 史公开 上,教室的大屏幕上出 了以下内容, 你判断 句 出自于()。 与匈奴 一家,世世勿得相 相攻。A蒙恬之口B 之口C班超之口D呼 邪 于之口3(2011广 湛江)有人 :“ 2 000 年前, 是中国的名片;1 000 年前,瓷器是中国的名片;500年前,茶叶是中国的名片”其中与“ 是中国的名片”有关的 史事件是()。A 通西域B商鞅 法C秦始皇加 中央集 D百家争

6、4新疆地区隶属中央政府的管 ,成 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始于()。A秦朝修万里 城B 出使西域C班超出使西域D西域都 的 置5 以忠 、勇毅和智慧,成就一番大事 ,成 了中国古代杰出的外交家和探 家。受 的影响, 期与之 名的 史人物是()。A 羽B蒙恬C班超D昭君6文物保 的 想从 向西沿 之路考古,他 会先后 ()。A 安河西走廊西 欧洲B河西走廊西 新疆欧洲C 安西 河西走廊欧洲D河西走廊 安西 欧洲7(2011山 宁)下 是当代史学研究者 代开辟的“ 之路”的 价,你 材料中所提到的 一“主 ”的起点 是()。在 达一千多年的 里,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 多人 文

7、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 在了一起,被 世界 史展开的主 。A西 的洛阳B西 的 安C西 的成都D西 的河西走廊8西 后期人 的餐桌上可以享用的蔬菜有()。胡 卜大蒜番茄黄瓜ABCD9 下列材料:材料一“ 始开西域之迹。 ” 材料二3名校名 推荐请完成:( 1)张骞几次通西域?分别是什么时间出发的?( 2)由张骞出使西域遇到的种种艰难险阻和挫折,你得到什么启示?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丝绸之路示意图材料二西汉的疆域图( 1)仔细阅读材料一,你能否将图中所标序号代表的丝绸之路经过地区的名称填在括号中?示例:(长安)()()()()( 2)对材料二中斜线覆盖区域,西汉政府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这

8、一措施有何历史意义?( 3)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两幅图,你认为丝绸之路对西汉疆域的形成产生了什么影响?11活动与探究:体验“秦时明月汉时关”镜头一 :诗说“汉与匈奴为一家”咏史戎昱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题昭君墓翦伯赞汉武雄图载史册,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4名校名 推荐问题 1:上述两首诗句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有人说:“今天, 王昭君已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是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已不是一座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对此,谈谈你的感想。镜头二:张骞拜别汉武帝课本剧旁白:汉武帝时候,国力强盛,决定对匈奴进行大规模的反击,于是

9、派张骞联络大月氏。启程的日子到了,汉武帝亲自相送。张骞叩别。张骞:“送人千里,终有一别,陛下请回吧!”汉武帝:“爱卿,此去西域凶险异常,然匈奴事一日未了,则国无宁日,望卿不辱使命,早去早回。”张骞:“能为国效力,为陛下分忧,乃臣毕生所愿,定当鞠躬尽瘁,万死不辞! ” 旁白:张骞等人拜别后,一路西去。问题 2:汉武帝为何要积极备战,放弃“和亲”?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请你设想一下张骞出使西域会遇到哪些艰险?你如何评价张骞出使西域?参考答案: 1. 解析: 从图中的汉字可以判断当时匈奴没有自己的文字。采用汉字, 说明汉匈文化交流的密切。答案: A2. 答案: D3. 解析: 张骞通西域,开辟了

10、著名的丝绸之路。答案: A4. 解析: 公元前 60 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答案: D5. 解析: 从题干中的“东汉时期”分析,只有班超符合题意。因为项羽和蒙恬是秦朝时期的人物,昭君是西汉时期的人物。答案: C6.解析: 古代的丝绸之路是从我国的长安出发向西经河西走廊,到西亚、欧洲,故正确的答案应该是A项。答案: A7. 解析: 丝绸之路的起点是西汉的长安。答案: B8. 解析: 丝绸之路开通后,石榴、葡萄、胡萝卜、黄瓜和大蒜等西域物产传到中原。番茄最早产于美洲,在明朝中后期才传入我国。答案: C9. 参考答案:( 1)两次。公元前 138 年和

11、公元前 119 年。( 2 )成功者应具备有胆、有识、有行、有恒的基本素质。我们要学习他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面对困境矢志不渝的坚强意志。10.参考答案:( 1)河西走廊新疆西亚欧洲( 2)公元前 60 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 总管西域事务。 从此,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或新疆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3)正是由于丝绸之路的开通,加强了西域各国与西汉的联系,汉朝与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西域各国也纷纷归附汉朝。11. 参考答案: 问题 1:昭君出塞。昭君出塞为汉匈两大民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值得肯定。问题 2:原因,汉武帝时,国力昌盛,开始对匈奴采取攻势。目的,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艰险,路程遥远,道路艰险;经过匈奴控制地区,生死难料;茫茫戈壁,食物缺乏;交通工具简陋等。评价,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此后,汉朝与西域诸国互派使5名校名 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