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试题及答案(最新编写-修订版)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5729463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78.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最新编写-修订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最新编写-修订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学试题及答案(最新编写-修订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题型题型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5*2 填空:填空:20*0.5 选择:选择:10*1(单项) ;(单项) ;5*2(多项)(多项) 简答:简答:5 题,分值不等题,分值不等 论述:论述:1 题,题,15 分分 个体生态学个体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填空及部分选择) 监测植物监测植物是指利用对环境中的有害气体特别敏感的植物的受害症状来检测有害气体的浓度 和种类,并指示环境被污染的程度,该类植物称为监测植物。 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的有害物质过多, 超过大气及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 破坏了生物和生态 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生物和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 滞尘效应滞尘效应园林植物对空气中的颗粒

2、有吸收、阻滞、过滤等作用,使空气中的灰尘含量下降, 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二、填空、选择、简答 1、 城市用水面临两个严峻的问题是什么?、 城市用水面临两个严峻的问题是什么? 水源缺乏、水污染严重 2、 壤质土类是大多数植物生长良好的土壤;团粒结构是较好一种土壤结构、 壤质土类是大多数植物生长良好的土壤;团粒结构是较好一种土壤结构 3、 根据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范围和要求分为、 根据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范围和要求分为 酸性土植物、 中性土植物和碱性土植物。 4、 根据盐土植物对过量盐类的适应特点、 根据盐土植物对过量盐类的适应特点,可分为可分为 聚盐性植物、 泌盐性植物、 不透盐性植物

3、。 5、 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监测作用的优点?、 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监测作用的优点? (1)植物监测方法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适合大面积推广。 (2)反映大气污染类型和各污染物的复合效应. (3)植物监测具有长期、连续监测的特点。 (4)可记录该地区的污染历史和污染造成的累积受害等情况。 6、 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净化作用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净化作用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维持碳氧平衡 (2)吸收有害气体 (3)滞尘作用 (4)减菌效应 (5)减噪效应 (6)增加负离子效应 (7)对室内空气污染的净化作用 7、 减噪效应的原理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减噪

4、效应的原理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噪声遇到重叠的叶片,改变直射方向,形成乱反射,仅使一部分透过枝叶的空隙达到减弱噪 声 ; 噪声作为一种波在遇到植物的叶片、枝条等时,会引起振荡而消耗一部分能量,从而减 弱噪声。 8、 常见的防风林结构有、 常见的防风林结构有 3 种:种:紧密(不透风)结构。稀疏(疏透)结构。透风(通风)结构 9、 根据大气污染物的性质划分:、 根据大气污染物的性质划分:还原型大气污染和氧化型大气污染;根据燃料性质和大气 污染物的组成划分: 根据燃料性质和大气 污染物的组成划分:煤烟型污染、石油型污染、混合型污染和特殊型污染。 10、园林植物大气污染抗性确定方法:、园林植物大气

5、污染抗性确定方法:污染区调查 ;定点栽培对比法;人工熏气法 11、简答滞尘效应原理。、简答滞尘效应原理。 减少出现和移动; 通过降低风速,使大颗粒灰尘下降到地面或叶片上; 2 吸附大量的降尘和飘尘; 吸收一部分包含一些重金属的粉尘。 种群生态学:种群生态学: 一、名词、填空、选择 竞争:竞争:具有相似要求的物种为争夺空间和资源而产生的一种直接或间接抑制对方的现 象。 他感作用:他感作用: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 接影响的作用。他感作用是一种生存竞争的特殊形式。 协同进化:协同进化: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性状本身 又作

6、为前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的现象。 生态位:生态位: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 系。 生态入侵:生态入侵:指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栖息和繁衍地区,种群不断 扩大,分布区逐步稳步的扩展的现象。 高斯假说:高斯假说: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 关系。 二、填空、选择、简答 1、 种群年龄结构的基本类型的生态学意义是什么?、 种群年龄结构的基本类型的生态学意义是什么? 2、 生物密度效应的基本规律有哪两个?解释一下最后产量恒值法则产生的原因?、 生物密度效应的基本规律有哪两个?解释一下最后产量恒值法则

7、产生的原因? 最后产量恒值法则,-3/2 自疏法则。原因:在高密度情况下,植株彼此之间对光、水、 营养物等资源的竞争激烈,在有限的资源中,植株的生长率降低,个体变小。 3、 指数形增长与逻辑斯谛形增长之间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指数形增长与逻辑斯谛形增长之间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答:资源有限还是无限 4、 举例说明何为互利共生,何为偏利共生?、 举例说明何为互利共生,何为偏利共生? 互利共生是两物种相互有利的共居关系。偏利共生是共生中仅对一方有利的共生关系。 5、 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有哪几种?、 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有哪几种? 随机分布、均匀分布、集群分布 6、 简答园林植物种群特征。、 简答园林植

8、物种群特征。 (1)种群生长环境受到人为影响很大,很少有自然的生长环境。 (2)种群的分布主要受到人为影响,特别是规划设计者的影响。 (3)种群的应用受气候的影响较大。 (4)种群的种类较少,而且有一定的局限性。 (5)园林植物种群的观赏性较强,景观效果较好。 (6)种群中较大的个体数量一般较少、分布较分散。 群落生态学群落生态学 一、名词、填空、选择 群落:群落:在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具有一定的生物种类组成,它们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 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外貌及结构,包括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并具特定功 能的生物集合体。也可以说,一个生态系统中具生命的部分即生物群落 群落最小面积:群落

9、最小面积:是指至少要求这样大的空间,才能包括组成群落的大多数物种。 优势种:优势种:群落中能有效控制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对群落的结构和环境具有明显控制作用 的树种。 3 建群种:建群种:生物群落中,优势层片中的优势种。森林群落中,乔木层中的优势种,称为建 群种。 演替:演替: 是某一地段上一种生物群落被另一种生物群落所取代的过程。它是群落动态的 一个最重要的特征。 波动:波动:群落内部的短期可逆的变化,不产生群落的更替现象。其逐年的变化方向常常不 同,一般不发生新种的定向代替。 原生裸地:原生裸地:指以前完全没有植物的地段,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甚至植被 下的土壤条件也不复存在。 次生

10、裸地:次生裸地:是植物现已被消灭,土壤中仍保留原来群落中的植物繁殖体。 二、填空、选择、简答 1、什么是群落,它具有哪些基本特征?、什么是群落,它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具有一定的外貌;一定的种类组成;一定的群落结构;一定的动态特征;一定的分布范围; 群落的边界特征;形成群落环境;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 2、简答群落垂直分层的意义、简答群落垂直分层的意义 显著提高了植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减缓了竞争。 3、 群落交错区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群落交错区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它是多种要素的联合作用和转换区, 各要素相互作用强烈, 通常是非线性现象显示区和突变 发生区,也是生物多样性较高的区域 ; 环境

11、抗干扰能力弱,对外的阻抗能力较低,界面区环 境一旦遭到破坏,恢复原状的可能性很小 ; 环境的变化速度快,空间迁移能力强,因而造成 环境恢复的困难。 4、 简答单元顶极论与多元顶极论的主要区别。、 简答单元顶极论与多元顶极论的主要区别。 单元顶级论:只有气候才是演替的决定因素;在一个气候区域内,所有群落都有趋同性的发 展,形成气候顶级。多元顶级论:气候外的因素也决定顶级的形成;所有群落不一定趋于同 一个顶级 5、 了解群落演替及其类型。、 了解群落演替及其类型。 演替是某一地段上一种生物群落被另一种生物群落所取代的过程。按演替时间分世纪演替、 长期演替、快速演替 ; 按演替起始条件分原生演替、次

12、生演替 ; 按演替基质性质分水生演替、 旱生演替;按演替方向分进展演替、逆行演替。 生态系统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 一、名词、填空、选择 食物网:食物网:生物之间的捕食和被食的关系不是简单的一条链,而是错综复杂的相互依赖的 网状结构,即食物网。 营养级:营养级:指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种的总和。 生物量:生物量:是指某一时刻单位面积上积存的有机物质的量。 生物放大:生物放大:某些物质当他们沿食物链移动时,既不被呼吸消耗,又不容易被排泄,而是 浓集在有机体的组织中的现象。 二、填空、选择、简答 1、 什么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有哪些主要组成成分,它们是如何构成生态系统的?、 什么是生态系统?

13、生态系统有哪些主要组成成分,它们是如何构成生态系统的? 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各生物成分(包括人类在内)和非生物成分(环境中物理和化学因子) 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 相互依存所形成的一个功能单位。 有生物成分生产者、 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无机物、有机化合物、气候因素组成。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 动构成生态系统。. 2、 举例说明食物网对生态系统稳定的作用。、 举例说明食物网对生态系统稳定的作用。 4 生物之间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不是简单的一条链,而是错综复杂的相互依赖的网状结 构,即食物网。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强如生态系统中的羊、兔子、狼、 草。 3、 假定某块土地上所产

14、的农作物可供、 假定某块土地上所产的农作物可供 100 人食用,如果人们吃掉地里的一半农作物,另一 半用来养牛,然后吃牛肉,那么这块地可供养多少人(假设第二性生产效率为 人食用,如果人们吃掉地里的一半农作物,另一 半用来养牛,然后吃牛肉,那么这块地可供养多少人(假设第二性生产效率为 10%) 。) 。 4、 简答碳循环途径、 简答碳循环途径 生物的同化和异化过程 大气和海洋间的 CO2 交换 碳酸盐的沉淀作用 人类活动对碳循环造成严重影响,引起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5、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 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6、 森林和农田哪一个对土壤消耗较大?为

15、什么?、 森林和农田哪一个对土壤消耗较大?为什么? 农作物对土壤消耗较大。 森林作为一个生态系统, 有其完整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过程, 森林本生通过对养分的吸收、归还,能够有效地将养分保存在生态系统内部,而农作物 是人类活动的产物,随着农作物的收割,大量养分被带走。 7、 三向地带性。、 三向地带性。水平包括纬度(热量)地带性、经度(水分)地带性、垂直地带性(热量、 水分) 。我们国家从南到北,森林分布规律。 。 。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 针叶林 8、 热带雨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生产力最高的类型。、 热带雨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生产力最高的类型。 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 1.景观:景观:

16、2.斑块:斑块:在外貌上与周围地区(本底)有所不同的非线性地表区域(最小景观单元) 3.廊道:廊道:与本底有所区别的带状土地。 4.基底:基底:面积最大,连接度最高且在景观功能上起优势作用的景观要素类型。 5.斑块走廊本底的联系、区别斑块走廊本底的联系、区别 6.按照起源和类型,可将斑块分为四类:干扰斑块、残余斑块、环境资源斑块、引入斑块按照起源和类型,可将斑块分为四类:干扰斑块、残余斑块、环境资源斑块、引入斑块 7.持续时间最短、消失最快的持续时间最短、消失最快的 斑块类型是(干扰斑块) 。一般较稳定,抗干扰能力强,能 长期地存在于与基质相异的环境中的斑块是 (环境资源斑块) , 如月牙泉、 森林中的沼泽、 沙漠中绿洲等。引入斑块包括(种植斑块)和(聚居地) 。 斑块类型是(干扰斑块) 。一般较稳定,抗干扰能力强,能 长期地存在于与基质相异的环境中的斑块是 (环境资源斑块) , 如月牙泉、 森林中的沼泽、 沙漠中绿洲等。引入斑块包括(种植斑块)和(聚居地) 。 8.种植斑块的特点?种植斑块的特点? 人的活动对其影响较大,如果停止人为活动,则有的种要有本底向种植斑块迁入,种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