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管理}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与对策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5728338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604.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管理}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与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安全生产管理}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与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安全生产管理}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与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安全生产管理}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与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安全生产管理}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与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管理}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与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管理}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与对策(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全生产管理我国食品 安全的现状与对策 安全生产管理我国食品 安全的现状与对策 不足道。正因如此,我国制假售假之风屡禁不止,低劣产品充斥市场。 三是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职能不清,监管不力。由于食品安全的监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的相关 政府部门多、范围广。我国目前涉及到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有农业部、卫生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 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等,但各个部门之间职能交叉、职责不清,甚至有的相掣肘,造成食品安全监管乏力 和监管资源分散,没有形成合力,也没有建立起长效监管机制。另外越权执法、违规执法、消极执法、执政 不作为等,严重影响了监督管理的执法效果。 四是食品安全标准技术含量低、不

2、统一、不完善。据统计,我国共有食品标准约 3500 项,其中与食品安全 相关的标准约 2600 多项,已基本形成了一个由基础标准、产品标准、行为标准、检验方法标准等组成的较 为完善的食品监督管理标准体系, 但这些标准还没有真正充分发挥作用。 原因在于一是标准分散于多个部门, 使食品安全标准既有交叉重复,又有空白。二是标准不配套,不仅表现在标准个体之间,更表现在从生产到 流通过程中。三是标准技术含量低,特别是与国际现行标准之间存在不小的差距。国家标准只有 40%等同或 等效采用国际标准,行业标准更是只有 14.63%5,覆盖面远远不够。 2 国外食品安全体系建设的经验69 2.1 建立适合本国特

3、点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推行“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管理 食品安全监管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行业、多领域、多环节,需要建立分工合理、制度严明、管理协调和 发展配套的管理体制,实现“从农田到餐桌” 的全过程管理与控制。从目前情况来看,欧美、日本等发达国 家在通行的国际规则下,已经建立了一套适合本国特点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例如美国,负责食品安全 管理的机构主要有三个,一是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主要负责除肉类和家禽产品外美国国内和进口的 食品安全;二是农业部(USDA) ,主要负责肉类、家禽及相关产品和蛋类加工产品的监管;三是国家环境保 护署(FPA),主要监管饮用水和杀虫剂。此外为加强各机

4、构之间的协调与配合,美国还先后成立了“食品 传染疾病发生反应协调组”和总统食品安全委员会。 2.2 注重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强化食品安全信用管理 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世界各国提升食品安全水平的根本保障。 为此, 各国政府都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的法律 法规体系建设,把加强立法、严格执法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强化食品安全信用管理。一是加强立法,如美 国既有联邦食品、药物和化妆品法、食品质量保护法等综合性法规,也有联邦肉类检查法、 禽产品检查法等非常具体的专门性法律,这些法律法规几乎覆盖了所有食品;二是严格执法,在英国、 美国、加拿大等国,食品安全的违法者不仅要承担对受害者的民事赔偿,而且还要受到刑事制裁。

5、通过这些 严厉措施,确保有关法令、标准能得到严格遵守。三是强化信用管理。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建立了食品安全信 用档案,对食品安全情况进行跟踪监测,逐步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和严格的食品质量安全承诺和召回制度。 2.3 不断完善标准、检测与危险性评价体系,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督检查 当前,世界各国政府普遍重视完善食品安全标准、检测与评价体系,以此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督检查。一是 不断制定和完善食品质量标准, 把基于健康保护为目的的食品安全标准作为标准化战略的重点领域。 二是通 过投入巨资研制大型精密检测仪器, 开发快速检测方法, 建立严格的检验检测体系。 如在农药残留检测方面, 美国 FDA 的多残留方法可

6、检测 360 多种农药,德国可检测 325 种农药,加拿大可检测 251 种农药。三是建立 危险性评价体系,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有关法令、标准得到严格遵守。 2.4 重视食品安全预防措施,强调食品安全管理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 多数国家都强调对风险的全面防范与管理, 并充分保障公众对食品安全状况的知情权。 一方面强化对食品中是否含有对人类健康不利因素的研究, 分析可能带来风险因素的特征与性质、 影响范围、 时间、人群和程度,并采取各种措施来防范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 另一方面通过增强食品安全管理的公开性 和透明程度,让社会公众参与其中,可使相关制度更加完善、管理更为有效,同时也能

7、增强公众对食品安全 管理的信心。 3 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对策措施 3.1 制定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 根据我国的现行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情况,可考虑制定完整统一的食品安全法 ,尽快出台和完善其它相关 法律法规,同时对现有涉及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进行认真清理、补充和完善,将散存于各法律法规中有关食 品安全的内容加以整合,尽可能减少和避免立法上的相互冲突,解决法律体系的混乱,保持法制的统一性和 完整性。食品安全法 应当成为食品安全基本法,确立起我国食品安全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基本体制。 基本原则可以包括: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对食品安全承担首要责任的原则;充分依靠科技不断提高食品安全水 平的原则;广

8、泛开展食品安全国际交流与合作原则;以监管为中心,监帮促相结合的原则等。基本体制可包 括 : 综合监管与具体监管相结合的体制,部门执法与综合执法相结合的体制等。基本制度包括从农田到餐桌 全过程的各项重要制度。总之,食品安全法 应当体现公正与效率价值目标的统一,权利与权力辩证关系 的有机互动,监管与服务基本要素的合理配置。 3.2 健全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改善检测设备,提高检测能力 一是健全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尽快弥补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不规范、不够严密的缺陷,加速建立食品安全标准 体系。并参照国际食品法典 ,从食品安全的全程监控着手,把标准和规程落实在食品产业链的每一个环 节,完善食品质量标准体系,及时

9、清理和修订过时的农业标准,抓紧制定急需的食品质量标准,积极采用国 际标准,加快与国际标准接轨。 二是加快认证体系建设。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证工作纳入法制轨道,明确各类认证的 法律地位,理顺相互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行 GMP(良好农业规范)、HACCP(危害分析与关 键控制点)体系认证。 三是改善检测设备。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引进和研制先进的检测设备,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在检验检疫硬件 方面的差距。 四是提高检测能力。尽快建立独立的、公正的、权威的食品安全公共实验室,为食品安全管理提供科学的、 严谨的技术支撑。要提高食品安全领域的科技水平,重点在关键检测技术、危险性评估

10、技术、关键控制技术 和食品安全标准等方面组织科技攻关研究。 3.3 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预警预报机制 根据我国目前食品安全的严峻现势,政府应通过建立快速高效的预警预报体系,以确保局势得到控制。一是 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制。 通过启动食品安全风险评价体系建设工作, 就风险评估技术及有关数据资料与 发达国家加强交流,及时获取来自其他国家的危险性评价资料。并就我国一些具有特色的食品加工技术、影 响因素开展前瞻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价, 以便对可能出现的食品安全事故做出及时有效的预报和处置。 二是建 立统一协调的食品安全信息平台。通过建立统一协调的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逐步 形成统一、科

11、学的食品安全信息评估和预警预报指标体系,及时研究分析食品安全形势,对食品安全事故和 隐患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把突发的、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降到最小,以全面提升我国食 品安全监管的效率。 3.4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社会信用体系 党的“十六大” 报告提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 ,十六届三中全 会也曾经提出“要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 度”。在这两个大背景下,我国食品安全的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是大势所趋。国务院提出,从 2003 年起, 用五年左右的时间, 建立起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 食品安

12、全社会信用体系是以完善的食品安 全社会信用制度为保障,以真实的食品安全信用信息为基础,以科学的食品安全信用风险分析为依据,以公 正的食品安全信用服务机构为依托,以食品安全问题记录为重要参考而形成的信用评估评级、信用报告、信 用披露等企业外部食品安全信用管理体系。 我国应当加紧在质检总局的统一安排下, 建立起以企业质量档案 为基础的较为完善的质量信用监管体系,以及包括查询系统、评价系统和反馈系统等科学的服务系统,以促 进我国食品市场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 我国食品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高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明显增强,取得了明 显成效。尽管如此,国内外仍然存在

13、着对中国食品安全状况的担忧。 事实上,我国已经形成了以食品卫生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为基础,以涉及 食品安全要求的技术标准等法规为主体,以地方各级政府关于食品安全的规章为补充的食品 安全法规体系。同时,已经建立了食品安全的政府机构分段监管体系。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对 食品安全承担着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及牵头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职责。我国检验检测体 系在提高食品安全保障能力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范围覆盖全国 37 个大中城市的蔬菜农药残留、36 个城市的 畜产品“瘦肉精”和 22 个城市的水产品药物残留监测。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 覆盖 54 种消费

14、量较大的食品中常见的 61 种化学污染物和多种致病菌监测。我国对依法查处 的不合格食品及其生产加工企业, 采取及时向社会公示、 责令生产经营者停售和追回的措施。 对于上市的初级农产品和食品加工还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食品生产企业只有获得由当 地质检部门发放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后才能生产。我国对出口食品许可管理则更加严格。为调 动生产者关注食品安全的积极性,我国还建立了食品安全的认证体系,促进无公害、绿色食 品、有机农产品的生产。2007 年,我国无公害、绿色和有机“三品” 产地经过认证的土地达 5 亿亩左右。 通过以政府为主导的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我国食品安全状况明显改善。我国的重大食品 安全

15、事件明显减少。全国食品安全的抽样合格率已由 2001 年的 60.3上升到 2006 年的 77.9 。近几年我国出口食品的合格率都保持在 99以上。我国对美出口食品的平均合格率高于 同期美国对华出口食品的合格率。 客观分析消费者的心存疑虑 我国以政府为主导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已见成效,然而,消费者对食品不安全风险的实 际感受没有相应降低,这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 当今世界,食品不安全的风险源不断增加,人们对食品不安全风险的认识逐步提高。尤其是 现代农业生产对化学投入物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极端气候频繁出现,污染物不断增多,都 使食品不安全风险上升。我国食品加工业和餐饮业多数为小作坊、小

16、企业。他们对食品卫生 安全比较漠视,往往又在政府监管之外。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在情理之中。 尽管食品安全问题很早就引起了各国的广泛关注,但是以政府为主导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 立时间较短。如我国在 2001 年才提出无公害农产品建设。尽管各国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存在 着明显差异,发达国家的保障水平相对较高,但总体上看,还没有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食品 安全保障机制。大型企业品牌价值高,降低食品不安全风险意识相对较强。而多数小型企业 对食品安全的保障则缺乏自律。国际上,绿色壁垒是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形式。美国等西 方国家甚至还通过提高食品进口的安全保障水平,达到在国际贸易谈判中处于有利地位的目 的。加大对他国食品不安全风险的渲染,也可能是西方国家某些利益集团为维护自身利益, 增加出口而采用的技法。 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居民对食品安全的认识水平还不高。家禽养殖周期由过去的 200 天缩短 到 40 天,一些老百姓误以为是使用激素促成的。人们对食品安全认识的有限性,给不安全 食品的市场需求带来机会;同时,一旦出现不客观的舆论宣传,就会加剧人们对食品不安全 的恐慌。 降低食品不安全风险的对策 为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