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共48张PPT)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45727636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4.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共48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共48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共48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共48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共48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共48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共48张PPT)(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画(国画),中国画 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 ,主要指的是画在绢、纸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近现代以来为区别于西方输入的油画(又称西洋画)等外国绘画而称之为中国画,简称国画 。它是用中国所独有的毛笔、水墨和颜料,依照长期形成的表现形式及艺术法则而创作出的绘画。,中国画分类,中国画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现方法,可细分为: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等; 按其题材又可分: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议,论,文,山水画的意境,14,山水画,“中国山水画”的简称,国画的一种,以描绘山水景物为主。 (即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

2、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代表画作有漓江胜境图万山红遍井冈山等。画集有李可染水墨写生画集李可染中国画集李可染画牛等。,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积累生字词。 2.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学习层层深入的结构方式。 3.明确本文使用的论证方法。 4、学会赏析意境,提高审美情趣。,初读课文,1、掌握字词 2、了解课文内容,字词检测,(1)字音 惆怅 暮霭 朝朝暮暮 浮光掠影 夔门 真挚 渲染,(chu chn) (i) (zho) (l) (ku) (zh) (xun),(2)词语释义 意境:一种能令人感受领悟、意味无穷却又难以用言语阐明的意蕴

3、和境界。 惆怅:伤感,失意。 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境地。临,到;境,境界,地方。 胸有成竹: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朝朝暮暮:意思是指每天的早晨和黄昏,比喻从早到晚,天天如此。,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 木然:形容一动不动或面无表情、反应迟缓的样子。 苦心经营:用尽心思去筹划安排。 语不惊人死不休:如果写不出惊人之语,那就至死也不肯罢休。就是说出来的话没有达到目的誓不罢休的意思。,1.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议论文(对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进行阐述) 2.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1节)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6节

4、)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产生源于画家对客观事物身临其境的长期观察和全面深刻的认识,初步感知文意,3.为了说清楚山水画的意境,作者往往这样做: 以诗词等为例加以说明(而不是直接拿具体的画作来说事) 比如文中就举了李太白的送别诗送孟浩然之广陵、毛泽东的十六字令三首等来证明关于山水画意境的某些观点,初步感知文意,十六字令三首毛泽东【其一】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白话译文【其二】 山,起伏如波涛,浩瀚似江海,倒海翻江卷巨澜。山势奔腾迅猛如奔马,好似万马厮杀正酣战。,十六字令三首毛泽东【其二】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白话译文【其一】 山,高耸入云端。给快

5、跑的马儿再加几鞭,翻越山巅未下鞍。惊诧高又险,回头瞥一眼,离天只有三尺三!,十六字令三首毛泽东【其三】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白话译文【其三】 山,傲立苍穹如长剑,刺破青天剑锋没伤残。天像快要塌下来,全靠着山的支撑,天才得以铺展于宇宙间。,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说说什么是“意境”? 2.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请简要概括。 3.是否只要把握了“意境”便能创作出好的山水画作品来?请结合内容说说“意境”与“意匠”二者之间的关系。,分析探究,1.说说什么是“意境”? 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2.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请简要概括。 首先,要仔细观察对象,深刻认识对象,

6、从而产生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然后将这种思想感情与画作结合在一起,将对象的精神实质表现出来,从而形成意境。,3.是否只要把握了“意境”便能创作出好的山水画作品来?请结合内容说说“意境”与“意匠”二者之间的关系。 作者认为除了意境之外,还需要有意匠。 意境是景与情的结合,画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深厚的思想感情。而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依据上述解读,请你划分文章的层次,概括各层次意思,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说说本文在结构上的特点。,划分层次,山水画的意境,阐释什么是“意境” (1-4),

7、论述怎样获得“意境” (5-8),论述“意境”与“意匠”的关系 (9-10),层层深入,本文探讨山水画的意境,却多以诗词为例;行文中,还引用了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语句。分别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和表达效果。(题二),(1)以李太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为例,证明了,(2)以毛主席的十六字令三首为例,进一步证明了,好的意境需要通过写景来充分表现人的思想感情这一观点。,好诗词有很深的意境,每一个字都充分表达了人的思想感情的观点。,本文探讨山水画的意境,却多以诗词为例;行文中,还引用了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语句。分别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和表达效果。(题二),(3)引用“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

8、“造化在手”等语句,证明了,(4)引用毛主席沁园春雪中的词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表明,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的观点。,无论写诗、作画,都要站得高于现实的观点。,本文探讨山水画的意境,却多以诗词为例;行文中,还引用了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语句。分别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和表达效果。(题二),总之,以古诗词为例,引用人们耳熟能详的语句,一是可以有力地证明作者提出的观点;二是增添了文采,也增加了对读者的吸引力,从而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作者在谈论山水画的意境时,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呢?试举例分析其作用。,论证方法,1、举例论证:,

9、第3、4段:列举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诗句,说明诗歌的意境是怎样融入到自然环境中去的。列举毛主席的十六字令三首,进一步说明“写景就是写情。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第6段:作者以白石老人画虾为例来具体论证“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的观点,增强了说服力。,第7段:作者举毛泽东沁园春的例子,说明只有有了胸怀和思想的高度境界才能写出高于现实的诗词,从而说明作画与写诗一样要高于现实的道理,用作诗词来谈作画,是化抽象的道理为生动形象的例子,便于读者接受。,第8段:通过列举画松树和苏州四棵古老的柏树的例子,论述了山水画的意境是靠长期观察,从中获得对这一对象的

10、独特的认知和思想感情,然后经过创造意境而获得灵秀的山水画。,苏州四柏树,2、道理论证:,第8段:作者引用四川人的话“峨眉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有力地论证“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的观点,进而论述了画作要力求表现对象的精神实质,创造出鲜明意境,增强说服力。,第10段:作者引用杜甫的名句,有力地论证“要苦心经营意匠”的观点,增强说服力。,3、对比论证:,第8段:作者以画松树为例,把五代画家荆浩长期观察画松“始得其真”的事例,与一位出外写生的作者短暂观察画松浮光掠影的事例作对比,突出强调了只有重视长期观察才能深刻认识对象,创造出鲜明的意境,增强了说服力。,课堂小结,本

11、文通过对意境与意匠的解读,带我们了解并体悟了山水画。这是李可染对于山水画意境的阐述,更使得我们认识并深刻感受到这份情怀,也希望大家从这篇文章的手法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1、对山水画意境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画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深厚的思想感情,山水画如果没有了意境,也就没有了灵魂。 B.意境在于有情趣有画意,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那些追求自然的画作说不上有意境,难以打动人。 C.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源于画家对客观事物身临其境地长期观察和全面、深刻地认识。 D.山水画创作中,画家表达自己亲身感受的愿望越是强烈,对

12、所描绘的景物思想感情越是真挚、朴实,意境也就越是鲜明。,B,当堂训练,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描写的是送别友人时的自然景象,没有直接抒写情感,而是寓情于景,使读者能够体会到诗人深厚的友情。 B.齐白石对虾的神态和精神状态熟悉极了,虾才在他的笔下活起来,可见,画家对客观对象的认识、感悟越是深刻,画出的画越是传神。 C.中国画并不强调“光”,而注重准确表现景物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木然地画画,客观景物就会成了标本。 D.五代画家荆浩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有位画家写生十几天就画了一百多张,可见,画作数量影响着意境的创造。,D,3.请你理解“无论

13、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一句的深刻含义。 写诗,写的是生活;绘画,绘的是风景。它们都基于现实,以现实为原材料。然而,它们融合了写作者与绘画者自身的情感以及体悟,因此,它们又必然高于现实。这就是说,不论是高明的诗还是绘画,最终都会成为客观的景物与主观情感相融合的意境。,默读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意匠与意境是什么关系。(题一),(第2节)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山水画更重要的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感悟,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如果有景无情,画风景就缺乏情趣,没有画意,自己都不曾感动,当然更感动不了别人。因此说“意境是山水

14、画的灵魂”。,默读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意匠与意境是什么关系。(题一),意匠和意境的关系:意匠和意境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各种艺术门类之间总有一些共通之处,彼此往往能够互相借鉴。下面这些山水画创作的心得体会,对你的写作有哪些启示?(题三),1、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我们写文章,要选择自己熟悉的对象来写。如果不熟悉,却一定要写,那就需要先观察该对象,做到对其有了深入全面的认识、能够把握其精神实质之后再动笔。,各种艺术门类之间总有一些共通之处,彼此往往能够互相借鉴。下面这些山水画创作的心得体会,对你的写作有哪些

15、启示?(题三),2、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写作如同画画,不是对景、物、生活的照搬,应该经过作者的处理,即根据情感表达的需要,对景、物、生活进行艺术的修饰、加工。只有这样,才能让文章产生动人的效果。,各种艺术门类之间总有一些共通之处,彼此往往能够互相借鉴。下面这些山水画创作的心得体会,对你的写作有哪些启示?(题三),3、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写文章要表达真情实感,切忌无病呻吟,切忌假、大、空。,各种艺术门类之间总有一些共通之处,彼此往往能够互相借鉴。下面这些山水画

16、创作的心得体会,对你的写作有哪些启示?(题三),4、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写文章贵在独创性,要善于捕捉自己内心感受最深刻的人、事、景、物来写,写出自己的亲身体验,不要人云亦云、鹦鹉学舌。,运用课文中有关意境的论述,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赏析。(题四),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在这首诗中,诗人精确面细腻地讲述了一个夜泊客船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且情寓于景。这四句诗,只有一个“愁”字表达情感。全诗多描写自然景色,却使人深深体会到作者的羁旅之思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忧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