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一中国古代史主题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45726750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2.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一中国古代史主题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重庆市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一中国古代史主题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重庆市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一中国古代史主题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重庆市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一中国古代史主题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重庆市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一中国古代史主题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一中国古代史主题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一中国古代史主题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校名 推荐主题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命题点商鞅变法(2013 重庆 B 卷 2 题)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商鞅变法的依据。商鞅的下列变法措施,旨在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是()A. 改革土地制度B.奖励军功C. 重视农业D.建立县制备考实战演练一、选择题1. (2017原创 ) 下列历史人物,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桀纣周幽王B. 周武王汤禹C. 纣启周幽王D. 纣桀周幽王2. (2016 潍坊 ) 西周建立后, 今天潍坊一带除齐国外, 还有纪国、 莱国和 杞国等诸侯国,这些诸侯对天子的义务是()A. 缴纳租税B. 治理郡县C. 镇守疆土D.监察百官3. (2016 青岛 ) 史

2、记记载:“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 避 ) 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霸 主 ) 。”该材料说明东周时期()周天子威望下降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命令诸侯之间经常进行争霸战争最终秦国完成国家统一A. B.C. D.4. (2017 原创 )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哪些原因促成他实现首霸的()齐国本身基础好任用管仲为相采用了“尊王攘夷”的策略葵丘会盟诸侯A. B.C. D.5. (2016 内江 ) 战国历史的特点,一是“乱”,二是“变”。以下各项中,不属于战国历史的是 ()1名校名 推荐A. 商鞅 法B. 平之 C. 楚庄王称霸中原D.合 与 横

3、6. (2016 德州 ) 多成 典故来源于 史,如退避三舍、卧薪 胆、 魏救 、 上 兵等。 些成 反映出春秋 国 期的哪一特点()A. 奴隶制开始瓦解B.封建制度确立C. 生 力 速 展D. 侯兼并争霸7. (2017 原 ) 史 商君列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 族多怨望”。 主要是因 ()A. 允 工商 者入仕 官B. 准 土地自由 C. 承 土地 私人所有D. 定按 功授爵 田二、判断 8. (2017 原 ) 下 列材料后判断:秦国在 国初期, 族 断政 , 、政治和 事都比 落后,国君 力 小,国力很弱,国土常常受到 国的侵占。前 361 年,秦孝公即位,年 的国君决心改 秦国的落

4、后面貌,于是下了一道 法 的求 令商鞅到秦国后, 宣 “ 国之 ”,决心 助秦孝公 行社会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有: (1) 除奴隶主 族的世卿世禄制度,取消宗室的特 ,按 功的大小重新 定官爵的等 和待遇。 (2) 除奴隶制的井田制度,在法律上承 土地私有和 。鼓励男耕女 ,凡是 好,生 粮食和 布多的免除徭役和 税。(3) 行重 抑商政策。 弃 商或因 惰而 的人, 同其家属 作官奴婢。(4) 加 中央集 ,普遍推行 制。全国 31个 ,官吏由中央直接任免;同 行 口 制, 行 坐法, 定五家 一伍,十家 一什,什伍中互相 察告 “奸人”,有坏人不告 的,什伍 坐。据 商鞅 法等改 以下表述是

5、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 在 号后的括号内填“A”; 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的, 在 号后的括号内填“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 在 号后的括号内填“ C”。(1) 商鞅 法是在秦国国 衰弱、 族 断 力且国土常受到 国侵占的 史背景下 行的。 ()2名校名 推荐(2) 商鞅变法涉及废除贵族特权、奖励军功、改革土地制度 、重农抑商、推行县制、户口编制等内容。()(3)商鞅协助秦孝公进行社会改革的主要目的在于实现其个人野心。()(4)公元前 361 年,秦国开始变法。 ()(5)商鞅变法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三、填图题9. (2017 原创 )(1) 观察下图,

6、请将下列战国时期国家名称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内。A. 战国时期都城在临淄的诸侯国国名:齐B. 战国时期都城在咸阳的诸侯国国名:秦(2) 图中韩、赵、魏三国是由哪个国家分裂而来?“围魏救赵”与图中哪一战役有关?四、材料分析题10. (2017原创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商鞅之法, 良法也。变法之令出,其法惩奸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 尚军功以树国威, 孥贫怠以绝消耗。 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执政者之具费苦心也。移动一根木头并非难事,关键是以此而树立的千金难买的威信。毛泽东材料二 弃道而用权,废德而任力,峭法盛刑,

7、以虐戾为俗,欺旧交以为功,刑公族以立威,无恩于百姓,无信于诸侯。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故孝公卒之日,举国而攻之,3名校名 推荐东西南北莫可走,仰天而叹: “嗟乎!为政之弊至于斯极也 !”卒车裂族夷,为天下笑。斯人自杀,非人杀之也。盐铁论非鞅篇请回答:(1) 据材料一指出毛泽东的评论中包含了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毛泽东认为商鞅变法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2) 材料二认为商鞅变法最大的弊病是什么?从商鞅个人的结局中你得出什么认识?(3) 商鞅变法对当今民主法制建设有何借鉴意义?【答案】重庆 2012 2016 中考真题精选命题点商鞅变法B【解析】奖励军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军队战斗力,选项A、

8、C、 D 不符合题目要求。故选B。备考实战演练1. A 【解析】本题考查夏、商、周相关史实。禹建立夏朝,其子启继位,夏朝最后一个王是桀;汤建立商朝,最后一个王是纣;周武王建立西周,最后一个王是周幽王;正确顺序:启桀汤纣周武王周幽王。2. C 【解析】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分封制的内容是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缴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天子作战。3. B 【解析】本题考查东周时期的社会特点。根据材料得出周天子威望下降,诸侯不4名校名 推荐再听从周天子命令,诸侯之间常进行争霸战争,所以选,发生在战国时期,不属于这一时期的历史史实

9、,故选B。4. A 【解析】本题考查齐桓公成为首霸的原因。齐国是东方大国,本身基础好;管仲改革使齐国国力更加强盛;当时分封制遭到破坏,各诸侯不尊敬周王,外来民族侵扰, 齐国提出了“尊王攘夷”的策略;这些因素最终促成了齐桓公的霸业。葵丘会盟, 只是称霸的标志,而非原因。5. C 【解析】本题考查战国时期的特点。楚庄王是春秋五霸之一,晋楚争霸,持续了百余年。后来,楚庄王大败晋军,做了中原霸主。C项不属于战国历史;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秦国的著名变法;长平之战是发生在公元前260 年 ( 战国末期 ) 秦赵之间的战役;合纵连横是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6. D 【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

10、国时期的特点。退避三舍来自春秋时期的城濮大战,卧薪尝胆来自吴越争霸, 围魏救赵来自桂陵之战, 纸上谈兵来自长平之战, 这些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兼并争霸的特点。7. D 【解析】 本题考查商鞅变法。 “宗室贵族多怨望”, 即奴隶主贵族反对商鞅变法。商鞅变法规定,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这极大地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因此遭到了他们的反对。故选D。8. (1) (5)AABCC【解析】 (1) 从材料信息“秦国在战国初期,贵族们垄断政权,经济、政治和军事都比较落后, 国君权力较小, 国力很弱, 国土常常受到别国的侵占”可以得出题中的判断是正确的。

11、 (2) 从 材料对商鞅变法内容的表述来看,材料列举的改革四个方面的措施涉及了废除贵族特权、奖励军功、改革土地制度、重农抑商、推行县制、户口编制等项内容,故本题判断正确。 (3) “公元前361 年,秦孝公即位,年轻的国君决心改变秦国的落后面貌,于是下了一道变法图强的求贤诏令。”故本题的判断是错误的。(4) 商鞅变法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曾长期被封建统治者沿用,题中对此政策的评述是正确的,但材料没有涉及。 (5) 题中对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的分析是完全正确的,但材料未涉及。9. (1) 左框: B;右框: A(2) 晋国。桂陵之战。10. (1) 奖励军功;奖励耕织,重视农业。改革者态度坚决,获取了人民的信任。(2) 法律过于严酷。改革者要德、法并用,不能施行严刑峻法。(3) 要把普法工作作为一种制度 确定下来,使之有长期性、稳定性,树立法律的权威;5名校名 推荐领导干部要学习法律,具备基本的法律素养;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中应将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结合起来。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