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考历史第26单元三次工业科技革命题纲+课后练习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45726298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34.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中考历史第26单元三次工业科技革命题纲+课后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广东省中考历史第26单元三次工业科技革命题纲+课后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广东省中考历史第26单元三次工业科技革命题纲+课后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广东省中考历史第26单元三次工业科技革命题纲+课后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广东省中考历史第26单元三次工业科技革命题纲+课后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中考历史第26单元三次工业科技革命题纲+课后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中考历史第26单元三次工业科技革命题纲+课后练习(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校名 推荐第 26 单元:三次工业(科技)革命考什么? - 考点表述第一次工业革命及意义。列举电力广泛使用的史实,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本茨和莱特兄弟的发明活动,汽车和飞机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考点全解考点一:第一次工业革命及意义。1.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时间: 18 世纪 60 年代。开始于: 英国棉纺织部门。机器发明: 英国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机器。连锁反应:“珍妮机” 的发明引发了棉纺织业的一系列发明, 出现了更多更先进的纺织机器。后来, 冶金、 采矿等

2、生产部门业纷纷发明制造机器,有力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人们把生产领域这种革命性变化成为“工业革命”。2.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发明者: 英国机械师瓦特。应用情况: 1785 年后,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在许多的生产部门,也利用蒸汽机提供动力带动机器,进行生产。其他重要发明:美国的蒸汽轮船;英国人史蒂芬孙,火车机车。意义: 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从此,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3.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意义(影响)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

3、后的局面。工业革命也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考点二:列举电力广泛使用的史实,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1. 电的发明和应用。时间: 19 世纪 70 年代。表现(特点): 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了生产领域。过程:1831 年, 英国人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1866 年, 德国人自门子发明了研制出发电机;19 世纪 70 年代以后, 发电机进入实际生产领域,电力开始用来带动机器。随后, 电力广泛应用于生活领域,电车、电话、电报、电灯等的发明。著名发明家:爱迪生,被誉为“发明大王”1名校名 推荐意义: 人类历史进人了“电气时代”。2.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

4、点; 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一些后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考点三:本茨和莱特兄弟的发明活动,汽车和飞机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交通工具发明时间发明者国家汽车1885 年卡尔本茨德国飞机1903 年莱特兄弟美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 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考点四: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兴起时间 :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突破领域 : 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核心: 电子计算机广泛使用。特点: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科学技术的

5、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因素。影响: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大大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三次科技革命简表科技革命兴起时间策源地主要标志新能源交通工具时代标志第一次18 世纪下英国蒸 汽 机 的 广 泛 应煤炭汽船人 类 进 入半叶用火车“蒸汽时代”第二次19 世纪下美国电 力 和 内 燃 机 的电 力 和汽车人 类 进 入半叶德国广泛应用石油飞机“电气时代”第三次20 世纪 40美国电子计算机核能人类进入信年代原子能息时代空间科学技术和生物工程等共同影响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启示科学技术是第

6、一生产力,科技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要坚定不移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我们要勇于创新,保护环境等。2名校名 推荐问题导学1. 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第一,英国较早地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必要的政治前提。第二,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奴隶贸易等手段,最先具备了必要的资本、市场等经济条件。第三,英国的手工工场时期积累了大量生产技术与经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技术条件。第四,圈地运动的开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土地和劳动力。2. 瓦特改进的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是什么?1785 年英国机械师瓦特改进了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在许多的生产部门,也利用蒸汽机提供动力带动机器,进行生

7、产。蒸汽机为机器化大生产提供可能,改良蒸汽机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3. 简述汽车和飞机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汽车和飞机的大量使用,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4. 第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是什么?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世界成为了地球村,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于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在20世纪 90 年代迅速发展的根源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科技革命的发展相关联的。)5. 三次工业(科技)革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工

8、业革命是促进整个世界形成的重要因素我们要刻苦学习,努力创新。易错警示易错字:“蒸汽时代”的“汽”不要写成“气”; “电气时代”的“气”不要写成“汽” ; 卡尔 本茨中间要有 “ ”; 莱特兄弟的 “莱”易错为“来” 。易错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新动力是蒸汽机,新能源是煤炭;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动力是电动机和内燃机,新能源是电和石油。第三次科技革命仍处于快速发展之中,并不是已经完成。如何备考? - 应考训练一考点过关:自我评价共 25 空填写正确空正确率%1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 60 年代的英国(国家),其重要标志是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1785 年, 瓦特研制成功改良蒸汽机并首先在纺织

9、部门投入使用,人类进入了“ 蒸汽 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世界形成了西 方先进、东 方落后的局面;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2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 世纪 70 年代。其重要标志是_电力 _的广泛应用。第二次工业革命还发明了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 飞机。新的交通工具的大量使用,增强了人们3名校名 推荐的 生 能力,改 了人 的生活 方式, 大了人 的活 范 ,加 了人与人之 的交流。3. 第二次工 革命的重要 明有:19 世 80年代,德国人 卡 本茨 出 内燃机 并 制汽 成功; 1903 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制成 机并 成功, 了人 翔天空的理想。

10、4. 20 世 四五十年代以来,人 在原子能 、 算机、 航天技 、生物工程等 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志着新的科学技 革命的到来, 次科学技 革命称 第三次科技革命。 其核心是 子 算机 广泛使用。5. 第三次科技革命大大加快了科学技 化 生 力的速度, 短了知 成物 富 的 程;同 ,科学技 的各个 域之 相互渗透,一种技 的 展引起好几种技 的革命,最后,新技 成 社会生 中最活 的因素,在促 增 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6.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 了 社会生 力 的空前 展,并 一步引起了世界 构和国 经 格局的 化。二基 演 :自我 价共 15 题正确题正确率%1.英国工 革命开始于哪个生 部

11、()A. 机器制造 B. 纺织业C.手工 D.农业2. 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了工 革命。此后,法、美等国也相 完成了工 革命。工 革命完成的 志是()A. 蒸汽机的广泛 用B.交通运 的革新C. 冶金、采 采用新技 D.大机器生 基本取代手工生 3.第一次工 革命 当 的中国 生的影响是()A. 没有任何影响B. 使中国成 当 洲惟一的工 国C.英国在工 革命后迫切地希望打开中国市 ,古老的中国面 着巨大的挑 D.乾隆皇帝 嘎 尼 来的工 文明的成果不屑一 4. 克思曾 言:“自然科学正在准 一次新的革命。蒸汽大王在前一世 中翻 了整个世界, 在它的 治已到末日, 另外一个更大得无比的

12、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 ”文中“另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 指()。A. 珍妮机的 明B.火 机 的 明C. 力的广泛 用D. 机的 明5 人 史 入“ 气 代”是在()A 19 世 60 年代B 19 世 70 年代C 19 世 80 年代D20 世 初4名校名 推荐6 最早研制成功的汽车、飞机的动力机器是()A蒸汽机B电动机C发电机D内燃机7. 19 世纪末期 20 世纪初期,石油的产量迅速增长,石油工业迅速发展。依据下图提示,指出与形成这种状况有关的发明是()A瓦特改进蒸汽机B本茨发明汽车C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D史蒂芬孙发明“旅行者号”机车8.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下列同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是( )ABCD9 下列说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