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安义中学高中生物4.3群落的结构名师精选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45722943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28.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安义中学高中生物4.3群落的结构名师精选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江西省安义中学高中生物4.3群落的结构名师精选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江西省安义中学高中生物4.3群落的结构名师精选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江西省安义中学高中生物4.3群落的结构名师精选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西省安义中学高中生物4.3群落的结构名师精选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安义中学高中生物4.3群落的结构名师精选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校名 推荐4.3群落的结构一、教材分析群落的结构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 3 第 4 章第 3 节内容,本节包括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等内容。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延伸了前面有关种群的知识,又为后面的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奠定基础。鉴于课时内容地位,要让学生正确理解群落的结构及基本特征,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同时,在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的基础上,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即学生应能够将知识应用于现实中,应用于生活、生产之中。二、教学目标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2、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3、尝

2、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 群落的结构特征。 解决方法 引导学生理解群落的概念,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和群落的空间结构。巧用教材中的问题探讨和资料分析,联系实际突破重点。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 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解决方法 联系具体的事例,让学生自己比较,归纳和总结群落的结构特征。四、课时安排2 课时。五、教学方法探究法。教具准备:探究材料、图片、课件。六、学生活动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中探究活动的操作。2、思考、分析、回答相关问题。七、教学程序(一)明确目标(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

3、成过程第 1 课时 问题探讨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材P71 讨论题。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群落不是一定空间内各种生物简单的集合,而是通过种内的斗争或互助,种间的共生、竞争、捕食等关系建立起的有机整体。一个群落是共同生活在一个地区的生物大家庭,具有一定的组成和结构,其中的各种生物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种群水平上的研究对象是同一物种的生物集合体,而群落水平上研究的是不同物种的生物集合体。群落是比种群层次更高,范围更广的角度来研究生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在群落水平上科学家要研究哪些问题呢?学生阅读教材P71 相关内容,明确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4、学生阅读教材P72 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从物种组成上说出两个森林群落的主要差别?2、什么叫丰富度?教师总结: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例如,我国新疆北部的森林,主要是由常绿针叶树种组成,而南方许多森林的主要树种是阔叶树;不同群落间,种群数量和种群中个体数量差别很大。例如,在热带森林的生物群落中,植物种群数以万计,无脊椎动物种群数以十万计,脊椎动物种群数以千计。但是,在冻原和荒漠的生物群落中,种群数量要少得多。认识一个群落的物种组成, 首先,要调查该群落分别有多少种植物、 动物和微生物, 列出它们的名录。其次,还要进一步搞清群落中各种群相对数量和比例。在生态学上,描述一个群落中种

5、群数量的多少是用丰富度来表示。学生阅读教材P72 73 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之间是什么关系?2、猞猁和雪兔之间是什么关系?3、列举种间关系的其他例子?1名校名 推荐教师总结种间关系:学生阅读教材P74 75 相关问题,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群落的空间结构?2、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哪些方面?3、决定森林植物重直分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什么?而决定动物垂直分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什么?4、决定群落水平结构分布主要有哪些生态因素?教师总结: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直接影响群落中动物的垂直结构,动物种类的多少是随植物层次多少而变化的,因此,由于森林的植物层次比草原植物层次多,所以森林

6、群落一般比草原群落的动物种类多。水生群落也有分层,例如一个池塘,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就是植物分层;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的分布就是动物分层的实例。阳光、温度、水分等生态因素对动植物的分层有直接影响。群落的水平结构往往是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身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造成种群密度上的差别。此外,群落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是群落表现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 例如,林冠下光照的不均匀性, 对林下植物的分布就有密切影响。 光照强的地方, 阳生植物较多,而光照强度弱的地方只生长着耐阴植物。(三)总结群落的概念、物种组成、空间结构及种间关系。(四

7、)作业布置教材 P77 的练习。(五)板书设计第 3 节 群落的结构一、群落1、群落的概念2、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3、群落的物种组成2名校名 推荐群落中物种多样性群落的生长形成4、群落的特征群落的结构群落的优势种群落丰富度群落营养结构二、种间关系三、群落的空间结构1、概念2、垂直结构3、水平结构第 2 课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是课程标准中建议的一项活动,旨在使学生能从种群的组成上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依据教材中探究活动的要求与步骤,在野外采样,在实验室进行观察。这样做学生可以感受到采样地点真实的环境情况,利于学生建立群落与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的观念;若无条件,也可以

8、由教师事先将不同地点的土样采集到实验室(可用大塑料整理箱盛放) ,注明采集地点的环境(最好配有照片) 。这样,学生在实验室便能进行该项探究活动。1、提出问题群落中物种的组成与群落所处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环境因素对群落物种组成的影响,可就此广泛提出问题,进而提炼出比较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教材中已列出一些问题,帮助引导、启发学生确定探究的问题。2、制订计划制订计划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在前面的各项探究活动中都强调了这方面的教学要求。本项探究活动的要求是让学生用列表的方法制订一份研究计划,教材中提供了式样,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结合具体的探究问题制订可行的研究计划。3、

9、实施计划本课题包括三个操作环节;取样、观察和分类、统计和分析。关于“取样” ,教材中已作了比较详细的说明。使用诱虫器取样比较方便,且效果好,但时间可能要长一些。也可采用简易采集法:将采集到的3名校名 推荐土壤放在瓷盆内,用放大镜观察,同时用解剖针寻找。发现体形较大的动物,可用包着纱布的镊子取出;体形较小的动物可用吸虫管来采集。采集到的小动物可放入酒精溶液中,也可将活着的小动物放入试管中。“观察和分类”需要借助动物分类的专业知识,一般学生难以鉴别。教师可以事先将当地土壤中常见的小动物列好名册,供学生分类时参考。 “统计和分析”的教学要求是让学生设计一个数据收集和统计表,并据此进行数据分析,这也是科学研究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教学中要从科学、简明、美观等方面,对学生的设计进行评价。(三)总结丰富度的统计方法。(四)作业布置写一份研究报告。(五)板书设计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提出问题制定计划准备实施计划取样采集小动物观察和分类统计和分析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