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公益课实录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45715364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14.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公益课实录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公益课实录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公益课实录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公益课实录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公益课实录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公益课实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公益课实录(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部编版七下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公益课实录教材地位:自读课文文本特质:主题型文本跳板型文本在线学生:21人授课方式:微信上课时间:2020年2月3日 下午16:4021:10(中场休息15分钟)第一部分印象中的鲁迅师:孩子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聊周老师新设计的萧红叙事散文回忆鲁迅先生,请准备好七下语文书、电脑。同时,老师给你们发送课文电子版,待会儿讨论需要涉及原文的,可复制。(学生准备。)师:聊课开始啦!我们阅读过必读书目朝花夕拾,请先结合任意一篇的情节或细节,聊聊你印象中的鲁迅。生:鲁迅是爱国的,是有志气的。藤野先生那一篇中,在面对日本同学,也包含中国人嘲笑中国人时,他没有一起参与,也没有消沉

2、,而是以此为动力努力学习,后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生:范爱农这一篇,鲁迅以朋友范爱农为回忆对象,全文描述了范爱农在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达他对爱国者的同情与悼念,由此看出鲁迅先生是爱国的。师:提醒一下,我们聊课的基础是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哦。不查资料,力求说出自己原始的认知。生:二十四孝图中,鲁迅先生对封建迷信孝道深恶痛绝,借此篇批判封建孝道不顾儿童性命。鲁迅先生推崇儿童天性,发扬“真”孝。看出他追求本真,不虚伪造作。师:大家想到鲁迅首先想到他的爱国,想到他的嫉恶如仇,想到他追求本真、崇尚自由、尊重儿童的个性。其实,他还是懂得感恩的学生、善良的富家少爷、孝顺的儿子和值

3、得深交的朋友在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中,大家看到的更多的是什么样的先生?生:不拘小节。生:觉得鲁迅先生很爽朗,平易近人。生:严谨认真的先生。生:先生对自己的工作坚持不懈。生:很细心,会鼓励别人。师:大家发现没有?萧红笔下的先生,他的工作与生活状态,与我们通过阅读他本人作品所建立的原有认知不太一样,是不是?生:是。师:这是鲁迅先生逝世三周年,萧红写的长达两万多字的叙事散文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属于悼念性的文章,也是回忆录。【屏显】回忆录,它是传记的另外一种形式。主要就是回忆的整理和记录,和一般传记相比,不见得很连贯和完整,但作者常常带着某些感情来叙述,对某些事件或者生活细节的呈现可能更加生动、亲切。回忆

4、录有两种形式:一种主要记录个人所经历的生活或熟悉的历史事件,一种主要记述自己所交往过的他人的事迹的。师:这则回忆录是第二种形式,替他人作传,相当于是鲁迅先生的个人传记,但萧红写的传记与别人写的鲁迅传记不一样。有人评价,这是悼念鲁迅先生文章中写得最好的。按照常理,你们想,悼念一位伟大的、令人尊敬的前辈去世,感情基调应该是怎样的?生:是沉重的。生:很悲伤。生:庄严肃穆。师:可是,这篇叙事散文叙事风格怎样呢?生:轻快活泼。生:有些地方很欢快。生:温馨轻松。生:贴近生活的亲切。生:情感细腻。师:其实,这只是同学们读到的一部分文字。节选文字更多的是回忆先生身体健康时的日常生活、会见朋友、与家人相处以及居

5、家写作时的状态,大家感受到的是轻松活泼的情感基调,感受到的是平易近人的先生。全篇中,也有让人泪目的,特别是先生临终前被病痛折磨的部分,读来倍感心酸。第二部分萧红眼中的鲁迅“母性”情怀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读一读下面一段文字:【屏显】萧红告诉我,在她心目中,一直想解决一个问题,就是,鲁迅先生对青年的态度。她说,在她没见到鲁迅先生面时,猜想鲁迅先生一定是位很严厉的人,但见到面后,便觉得鲁迅先生是很容易接近的。有一天,萧红便直古拢桶地问起鲁迅先生来:“您对青年们的感情,是父性的呢?还是母性的?”她告诉我说,鲁迅先生靠在藤椅上,手指夹着纸烟,吸了一口,沉吟了一下。慢慢地说:“我想,我对青年的态度,是母性的

6、吧!”端木蕻良鲁迅先生和萧红二三事师:端木蕻良是作家萧红的丈夫,他的作品在三十年代的中国东北作家群中有一定的影响力。大家可以先聊聊你所理解的“母性”。生:带有亲和力,给人一种温暖。生:对待孩子是无微不至,是体贴的,是细心的。生:对待孩子是永远充满希望、无限支持的。生:母亲爱孩子的本性。师:和所谓的“父性”应该有所不同。有哪些不同呢?生:与母爱不太相同的是,“父性”表现的大约更多的是严厉。师:同学们理解的母性是带有亲和力的,给人一种温暖的,对待孩子是无微不至,是体贴的,是细心的一种。区别于粗犷、豪放的大男子主义式的父爱。其实,正如陈红雷同学所说:母亲爱孩子是本性。老师理解的母性是无私的,自甘奉献

7、的,不计回报的,无怨无悔的。而刚与柔,严与慈,大约是我们区别“父性”与“母性”的常态化认识。师:艾里希费洛姆在爱的艺术里说:“母性的爱是对儿童的生命和需要无条件的肯定。”这是从生理学的角度解释母性是女性的专属的与生俱来的一种情怀,而鲁迅先生对青年的“母性”情怀,已经超越了性别局限,应该同时具备生理学和社会学的范畴,是先生精神与人性的另一种展现。师:其实,先生不管是对儿子海婴,还是对身边的青年和朋友,先生都具有“母性”般的情怀。请跳读课文,先自主探究,稍后交流。(学生阅读与思考中。)师:我们开始交流。请同学们首先读读鲁迅先生对待儿子海婴的语段,体会作为父亲的先生身上具备的“母性”情怀。【屏显】夜

8、里去看电影,施高塔路的汽车房只有一辆车,鲁迅先生一定不坐,一定让我们坐。许先生,周建人夫人海婴,周建人先生的三位公子。我们上车了。鲁迅先生和周建人先生,还有别的一二位朋友在后边。看完了电影出来,又只叫到一部汽车,鲁迅先生又一定不肯坐,让周建人先生的全家坐着先走了。鲁迅先生旁边走着海婴,过了苏州河的大桥去等电车去了。等了二三十分钟电车还没有来,鲁迅先生依着沿苏州河的铁栏杆坐在桥边的石围上了,并且拿出香烟来,装上烟嘴,悠然地吸着烟。海婴不安地来回乱跑,鲁迅先生还招呼他和自己并排地坐下。鲁迅先生坐在那儿,和一个乡下的安静老人一样。生:当海婴来回跑时,鲁迅并没有斥责,而是招呼他和自己并排坐下。可见,呵

9、护孩子的天性,是先生身上具备的一种“母性”情怀。师:你的意思是,要是你或者你弟弟在爸爸身边来回乱跑,有可能会遭到爸爸斥责?生:是。被他训斥不要瞎跑。生:我爸爸会说,你干嘛老乱跑,当心车子撞到你,快过来!师:的确,这是大多数爸爸的反应担心孩子安全,进而会阻止甚至会训斥孩子,而先生却没有。师:你从先生“招呼他和自己并排坐下”还能看出什么呢?生:他疼爱孩子。生:对孩子与对大人没有差异,不让他感到不安。生:他与孩子间亲密的关系,不像父子,反而像是朋友。生:平等对待孩子。师:很棒哦。好动乱跑是孩子天性,先生选择尊重。“招呼他和自己并排坐下”则更体现先生的平等意识。这样的爸爸是不是有点妈妈式的温柔体贴?生

10、:是。师:鲁迅其实心里也是担心孩子安全的,只是他与其他爸爸方式不同。我想“招呼他和自己并排坐下”,语气一定是温和的,孩子也是乐意的。先生对儿子海婴表现出的母性不仅体现在平等尊重上,还有一份母性独有的温柔体贴。师:我们再读一段文字:【屏显】从福建菜馆叫的菜,有一碗鱼做的丸子。海婴一吃就说不新鲜,许先生不信,别的人也都不信。因为那丸子有的新鲜,有的不新鲜,别人吃到嘴里的恰好都是没有改味的。许先生又给海婴一个,海婴一吃,又是不好的,他又嚷嚷着。别人都不注意,鲁迅先生把海婴碟里的拿来尝尝,果然是不新鲜的。鲁迅先生说:“他说不新鲜,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师:浏览节选语段,继续思考

11、先生身上的“母性”特质。生:先生体察儿童心理,不随便冤枉孩子,很体贴。生:能站在孩子的立场,真正认真去对待一件小事。生:相信孩子。生:对孩子意见的尊重。师:有什么比认真对待孩子的言行,并无条件地相信孩子更让人喜欢呢?师:我们再读一段我们教材节选中没有的文字:【屏显】海婴每晚临睡时必向爸爸妈妈说:“明朝会!”有一天他站在走上三楼去的楼梯口上喊着:“爸爸,明朝会!”鲁迅先生那时正病得沉重,喉咙里边似乎有痰,那回答的声音很小,海婴没有听到,于是他又喊:“爸爸,明朝会!”他等一等,听不到回答的声音,他就大声地连串地喊起来:“爸爸,明朝会,爸爸,明朝会爸爸,明朝会”他的保姆在前边往楼上拖他,说是爸爸睡了

12、,不要喊了。可是他怎么能够听呢,仍旧喊。这时鲁迅先生说“明朝会”,还没有说出来喉咙里边就像有东西在那里堵塞着,声音无论如何放不大。到后来,鲁迅先生挣扎着把头抬起来才很大声地说出:“明朝会,明朝会。”说完了就咳嗽起来。许先生被惊动得从楼下跑来了,不住地训斥着海婴。海婴一边笑着一边上楼去了,嘴里唠叨着:“爸爸是个聋人哪!”鲁迅先生没有听到海婴的话,还在那里咳嗽着。师:这一段文字以前大家没读过吧?生:没有。师:这是鲁迅先生正病得沉重的时候和儿子临睡前的日常对话。师:你们看到一个怎样的海婴?生:海婴是个爱爸爸的,但又是淘气的,甚至不懂事的儿子。师:先生去世时,海婴8岁。我们能理解年幼海婴的不懂事吗?生

13、:能。师:我们继续思考先生在病重期间对海婴表现的“母性”情怀。生:这种“母性”就是无论如何都会满足孩子。生:会满足孩子的要求,说到做到。生:为了孩子不顾一切,是伟大的。生:鲁迅对孩子的宠溺,读起来,让我感到心疼。师:大家结合细节谈。也不要急,请把语句表达完整。生:“他挣扎着把头抬起来”可见他为了孩子的习惯而不顾惜自己的身体。师:“挣扎”一词看出先生当时的肺病已经很严重,也表现先生在与病魔斗争时已经很痛苦。这不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睡觉前必须养成的习惯,这样的睡前话别很有仪式感,是他们父子表达爱的一种方式。生:他喉咙里有痰却不顾自己身体状况坚持回答孩子,他爱孩子胜过自己。师:“爱孩子胜过爱自己”,甚至

14、不顾惜自己的身体,这是最朴实也是最伟大的“母性”。可是,你如果看不到先生挣扎的状态,就凭听先生的大声回答的“明朝会”,你或许会?生:可能不会感觉到爸爸的痛苦。生:爸爸依然健康。生:先生的身体没有什么大问题。师:但是,如果先生不回答海婴的“明朝会”,海婴会有什么感觉?生:海婴会觉得失落。生:海婴会担心。生:海婴会生气。生:有些稍稍的难过,因为爸爸不理睬自己。生:自己的爸爸一定有问题,因为平时爸爸都会答应自己。师:现在你们再体会体会先生身上的“母性”。生:不让孩子担心,承受一切痛苦。生:不让孩子生气。生:疼爱孩子,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师:这就是鲁迅先生身上具备的中国式的“母性”啊:无条件地爱孩子,

15、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也正是戴辛燕同学理解的让人心疼的“母性”。师:诗人柳亚子曾经说过:“近代对于儿童教育最伟大的人物,我第一个推崇鲁迅先生。”鲁迅先生48岁才得一子,他对儿子海婴更多的是隐藏在父亲伟岸躯体下的“母性之爱”,是怎样的呢?生:宠溺与呵护。生:无私付出与尊重儿子。生: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生:想要付出所有的爱。师:周海婴曾说:“父母对我的启蒙教育是顺其自然,从不强迫,不硬逼。”鲁迅先生对儿子海婴的母性情怀是无私是尊重,是不计回报、不顾生命的疼爱。他希望儿子成为一个“敢说、敢笑、敢骂、敢打”的率性自由、勇敢正直的人。这正如许广平先生对他丈夫的评价:【屏显】鲁迅先生活的时候,给予他的教育是: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愿多拂逆他的喜爱,除非在极不能容忍,极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他自己生长于大家庭中,一切戕贼儿童天真的待遇,受得最深,记得最真,绝对不肯让第二代的孩子再尝到他所受的一切。尤其是普通所谓礼仪,把小孩子教成木头人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