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二三次科技革命检测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45714537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3.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二三次科技革命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二三次科技革命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二三次科技革命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二三次科技革命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二三次科技革命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二三次科技革命检测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二三次科技革命检测试题(含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校名 推荐专题二三次科技革命检测一、选择题1. 人们把 18 世纪 60 年代生产领域的革命性变化称为“工业革命”,这里的“革命性变化”首先开始于的发明()2. ( 2018湛江学业考)据湛江日报报道,预计2016 年湛江到广州将建成高速铁路,届时两地只需要两个多小时就能到达。沿海高铁的建成将极大地促进粤西地区的发展。追溯高铁的发展源头,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车的发明者是()A. 史蒂芬孙B. 瓦特C.本茨D. 富尔顿3. ( 2018乐山中考) 19 世纪上半叶,英国的工场手工业基本上被机器生产所取代。导致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珍妮纺纱机的发明B. 蒸汽机的广泛运用C.电力的广泛运用

2、D. 内燃机的发明4. ( 2018乐山中考)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表反映了英、法、德、美四国实力的对比变化。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860 1910 年英、法、美实力变化表国别英法德美项目1870 年工业产量位次12341913 年工业产量位次3421A.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B. 殖民扩张C.第二次工业革命D.第三次科技革命5. ( 2018菏泽学业考)下列表述最能体现第二次工业革命特征的是()1名校名 推荐A. 代 气 代B. 蒸汽 代火 代C.蒸汽 代棉花 代D. 气 代网 代6. 美国南达科他州的一个 民,他种植 基因作物, 有全球 星定位系 的拖拉机。

3、材料反映出哪一次科技革命的成果()A. 工 革命B. 第三次科技革命C.第二次工 革命D.文 复 的科学成就7.( 2012孝感中考) 如今网上 物已 逐 成 一种新的消 方式,它方便、 省事、快捷,得到很多消 者的青 。 感 ()A. 的广泛 用B. 算机网 技 的 用C.航天技 的 用D.无 通 技 的 用8. 从火 和汽 最早出 来看,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A. 都改 了人 的生 生活方式B. 都 了相关 起与 展C.都 来了能源与 境相关 D.都体 了 力技 的运用 化9. ( 2018 城模 )“第二次世界大 期 ,美国研制了原子 并用于 践;1946 年美国投入使用的第一台 子

4、 算机,最初是用来 算炮 道的;德国人研制成功 程液体燃料火箭,是用于空 英国的。”以上史 明()A. 科技革命是 争爆 的 火索B. 科技是决定 争 的关 C.第二次世界大 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D.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 的爆 10. 霍姆林斯基 : “人的心灵深 , 有一种把自己当作 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好奇心是人天生就有的求知欲望。因 好奇心而改 了蒸汽机的人是()A. 哈格里夫斯B. 瓦特C.史蒂芬 D. 富 11. ( 2018 州模 )汽 工 的 展是科技不断 步的重要表 ,每一个 背后都有一段非同 常的故事。下列是一些知名的汽 品牌,其中与世界上第一 汽

5、 的 明者卡2名校名 推荐 本茨相关的是()A. 宝 B. 奔 C.大众D.福特二、非 12. ( 2018宜 中考)科技 明促 了社会 步,改 着世界面貌,影响着人 生活。 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自中唐到宋末(8 到 13 世 )期 ,中国是世界上最先 的社会。物 的 步可自一系列惊人的 明知其端倪 些都是一个生气勃勃的社会在其 史 盛 期的 品, 比欧洲先 。摘自 正清著美国与中国第四版(1)作者 中国 一 期“一系列惊人的 明”的特点是什么? 两例宋代科技成就来 明。材料二 近代以来中国科学技 衰落, 而西方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 展。 下列是一 近 代科技成就的 片。( 2)按序号排列材

6、料二科技 明出 的先后 序_ 。( 3)指出材料二中 地交通工具使用的 力分 是什么。材料三科学不 刷新了我 的世界 景,也刷新了我 的日常生活。然而, 在科学成功的背后, 我 必 看到一个潜在的危 正在 露出来;人 通 大 模地开 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 了人 生存的根基。摘自吴国盛科学的 程( 4) 任 材料二中的一 科技 明, 科学改 “我 的日常生活”同 也存在“潜在的危 ”。 人 如何 科学“潜在的危 ” 。答案解析1. 【解析】 选 A。本 考 学生的 、 和辨析能力。 A 是珍妮机, B 是汽船, 3名校名 推荐C 是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图D 是火

7、车机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 世纪 60 年代英国开始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最早开始于棉纺织部门,珍妮机的发明是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2. 【解析】 选 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及其发明者: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车的发明者是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瓦特改进了蒸汽机, 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 德国工程师卡尔 本茨发明了内燃机并制造出汽车。B、 C、 D均与题干不符,故选A。3. 【解析】 选 B。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明确题干中时间信息“ 19 世纪上半叶”“英国”可判断此事件为工业革命,分

8、析得出:A、B 均为工业革命的成就, A 为开始标志, B 为核心发明,而C、 D 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成就,故选B。4. 【解析】 选 C。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明确表格中时间要素为 “ 1860 1910”,分析图表现象得出:1870 年,英国工业产量世界第一,而在 1913年,美国、德国经济实力明显上升,超过英、法,成为世界第一、二号强国,英国排名则变为第三,由此可确定,产生此变化的主要原因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经过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强大起来的国家为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导国是美、德,故选C。5. 【解析】 选 A。本题考查学生综合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

9、键应明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第二次工业革命特征” 。通过分析可知“蒸汽时代” “火车时代” “棉花时代”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而“网络时代”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故B、C、D可排除。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钢铁使用广泛,故“钢铁时代”符合题意;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电力广泛应用,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故选 A。6. 【解析】 选 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辨析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遗传基因”“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这些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7. 【解析】 选 B。本题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网上购物”属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范畴,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8. 【解析】

10、选 D。本题是否定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比较分析能力。A、B 是火车和汽车出现的积极意义;C 是消极意义;火车和汽车主要靠蒸汽机和内燃机带动,使煤炭、石油产业得到发展,故D 叙述不正确。9. 【解析】 选 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分析能力。战争中为了克敌制胜,各国想尽办法发明新式武器,由此推动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故C 符合题意。10. 【解析】 选 B。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史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史料链接所学可知,经过多次试验,瓦特完成对蒸汽机的改造。1783 年,又把蒸汽机与工作机4名校名 推荐连在一起,使人类第一次完成了在劳动中以“热”力代替人力的革命性飞跃。11

11、. 【解析】 选 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分析能力。链接所学知识可知,1885 年德国人卡尔本茨试制汽车成功,后来,我们中国人根据本茨姓氏的译音,译为“奔驰”车。12. 【解析】 本题以科技为主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能力。第(1)题要抓住“一系列惊人的发明” “特点”等要求,仔细分析材料可得出答案。第(2)题中,是飞机,发明于1903 年;是汽车,发明于1885 年;是电脑,出现于20 世纪 40 年代;是火车,发明于 1825 年,由此可知本题答案是。第(3)题要抓住“陆地交通工具”“动力”两个关键词来组织答案。第(4)题,第一问要弄明白,“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是指科技发明积极的一面

12、, “潜在的危险”是指其负面影响,可任选一项成就从两方面分析;第二问可从多角度组织答案,言之有理即可。答案:( 1)特点:远远比欧洲先进。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 2)( 3)是内燃机;是蒸汽机。( 4)例如:火车的出现,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煤炭的大量使用也极大地污染了环境。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下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加强国际合作; 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答出任意一点,言之有理即可)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北京时间2011 年 11 月 3 日凌晨,“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现刚性连接, 形成组合体, 中国载人航天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获得成功。这两个航天器组5名校名 推荐合体飞行段由“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负责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