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工作个人感悟三篇与援藏工作感悟四篇

上传人:徐** 文档编号:145713349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3.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援藏工作个人感悟三篇与援藏工作感悟四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援藏工作个人感悟三篇与援藏工作感悟四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援藏工作个人感悟三篇与援藏工作感悟四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援藏工作个人感悟三篇与援藏工作感悟四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援藏工作个人感悟三篇与援藏工作感悟四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援藏工作个人感悟三篇与援藏工作感悟四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援藏工作个人感悟三篇与援藏工作感悟四篇(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援藏工作个人感悟三篇与援藏工作感悟四篇援藏工作个人感悟三篇【篇一】通过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我对自己作为一名援藏干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的使命与担当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我深深感到,我们第八批援藏干部在新时代大有可为,必须勇于投身到火热的时代洪流中去,肩负起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与责任,扎根雪域高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创造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展现援藏新作为是时代的召唤。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论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特点,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描绘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

2、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回顾刚刚过去的五年,我们豪情满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说,我们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展望即将开启的五年,我们激情万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说,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我们第八批援藏干部于*年7月进藏,将于*年7月离藏,援藏的三年正好处于十八大、十九大两个五年的交汇点,正好处于全力

3、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节点。可以说,我们是负有特殊使命的一批援藏干部,是必须创造新作为的一批援藏干部。因为这是历史的选择,是时代的召唤!展现援藏新作为是不变的初心。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中国共产党从当年50多人的小党到如今89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政党,建党96年、执政68年。在

4、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可期可及。“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的政党,一个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的政党这样的政党将是不可战胜的。”此时此刻,重温100多年前恩格斯的这句名言,心潮起伏。不忘初心,才能从始至终;牢记宗旨,才能砥砺前行;担当作为,才能不辱使命;开拓创新,才能不负重托。自1994年中央开展对口援藏工作以来,一批又一批援藏干部满怀家国情怀来到西藏,舍弃常人所拥有的、放弃常人所享受的,扎根高原,矢志奉献,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为的就是让西藏人民早日过上和内地人民一样幸福美好的生活。为西藏人民谋幸福,为西藏发展

5、作奉献,这就是援藏的初心!从干部援藏到资金援藏,从项目援藏到智力援藏,从“输血式”援藏到“造血式”援藏,援藏干部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援藏的初心。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援藏前行,就意味着为了实现西藏经济社会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无私奉献,继承发扬“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克服高寒缺氧,甚至付出生命代价;就意味着要始终做到信念如炬、坚如磐石,坚守理想信念,接受重重考验,一批接一批继往开来,把援藏工作不断推向前进,绘就新西藏的崭新画卷。展现援藏新作为是奋斗的快乐。苏格拉底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斯大林说:“有理想的人,生活总是火热的。”十九大报告

6、描绘的宏伟蓝图,点燃了亿万国人同心筑梦的澎湃激情,但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付出巨大努力,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奋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重大政治判断,为新时代谋划发展、推动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当前,我国在发展上存在的根本问题,实际上就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年,我国内地31个省级行政区地区人均GDP排名中,最富裕的省和最穷的省差距4.09倍。虽然今日西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整体实力与内地发达省份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还是全国唯一的省级

7、集中连片特困区。这就需要我们所有援藏干部永远与藏族同胞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把西藏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夙兴夜寐、真抓实干,全力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通过产业扶贫、招商引资、项目资金和智力援藏,为西藏实现经济高速增长、民生不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作出自己的贡献,让一个日新月异、流光溢彩的新西藏闪耀在世界屋脊。这样的奋斗才是最快乐的,最有价值的。到我们离藏时才可以自豪地说,“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高原”。【篇二】一、是语言还是文化?有援藏教师反映,与藏族学生交流存在语言困难,学生汉语能力欠缺。教师认为讲得很好很生动,学生却无动于衷,不仅交流效果不佳,教师也很有挫败感。有援藏教师

8、统计发现,学生汉语能力差的,理科成绩也差,反之亦然。但是,西藏双语教学已基本普及到学前教育,对于一名高中生而言,用汉语进行日常交流,应该不成问题。那么,这种交流困难到底是语言还是文化?人际沟通有语言、文化、情感三个层次。藏族孩子的汉语词汇量一般不如援藏教师,而后者一般不会藏语,不能借用藏语词汇来辅助教学,这就属于语言沟通障碍。援藏教师对藏地生活、文化知之甚少,很难引用藏地事物辅助教学,而交流中所说所指的内地事物,藏族学生又不熟悉,这就属于文化沟通障碍。由于缺乏共通的生活经历、文化基础乃至宗教信仰,情感上难免也存在距离。总体而言,文化隔阂是主要的。教育是爱的事业,应该可以超越语言或文化的障碍。一

9、方面,学校应进一步加大双语教学力度,努力提升学生的汉语言听说读写能力。另一方面,应面向援藏教师开展藏语基础、藏文化、藏历史培训,使其更多更快地了解藏地语言文化,融入藏地生活,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教学方法上,应注意用藏族孩子身边的事情、熟悉的东西教育引导孩子,通过教学资源的本土化取得课堂教学的有效化。比如,讲分类,白牦牛、黑牦牛就是很好的例子。与学生交流的最佳方式就是多接触。援藏教师只身在藏,有时间有条件也应该与学生全天候相处,尽可能多地了解孩子们的生活学习状况以及感想、困惑。此外,援藏教师还应创造机会开展必要的家访活动,形成家校教育合力。二、是基础差还是方法笨?与内地学生相比,与国家考试大纲要

10、求相比,这里的学生基础确实要差些。但孩子们并不这样认为,因为身边的同学都是这样。援藏教师自己是否存在问题,比如没有根据教学对象的变化而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客观上,是否存在教学方法笨的问题?有位英语教师责怪数学教师,因为上英语课时学生都在做数学题。数学本是藏族孩子最畏难、最不喜欢的课程。为什么会这样?那位数学教师告诉我,“没有诀窍,要说方法,就是让学生学数学有成就感。”“关键是找出哪些知识点学生能够掌握、容易掌握,再对照每位学生,看他是否掌握,然后有针对性地反复进行辅导、练习,直到掌握为止。”实际上就是要因材施教。为此,教师要在“材”和“教”方面花费大量心血。西藏学生理科基础薄弱,使用全

11、国教材,参加全国统考,要完成教学大纲要求,难度确实很大。部分援藏教师为了确保学生能够接受,主动改编教材和习题,简化概念引入,分解知识点,强化习题练习,从而达到稳步提高的目的,并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成就感,引导他们务实学、扎实学。这些尝试和努力值得点赞。想办法、出主意,一个一个地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一天一天地进步,这才是我们援藏教师的责任所系、教育援藏的意义所在。三、是亲还是严?有援藏教师反映,课堂上学生很容易打瞌睡,藏族教师也反映,在课堂上,开始学生只是小心地低头打瞌睡,或者讲小话;如果教师不严不管,学生就会趴在桌子上呼呼大睡,或者大声喧哗、来回走动;如果教师还不管不严,学生就会随意进出教

12、室,逃课便成为常事。管好课堂纪律,援藏教师必须直面困境。如何管?对学生是亲还是严?度如何把握?这是一个普遍的教育难题。与学生打成一片,很亲近,容易全面了解学生,但学生容易嬉皮笑脸,学习时不严肃不认真。有援藏教师说,与学生走近了,学生就不听话不好管。处处注意为师尊严,不苟言笑,教师上课有威信,但课堂气氛容易沉闷,而学生不愿意同老师交流,这就难以全面了解学生,更难以开展有效教学。亲与严应该有机结合、见机行事。该亲的时候亲,该严的时候严。当然,亲不是无原则地和稀泥,不是无规矩地放任自流;严也不是不容挑战、不可超越的权威,更不是无法靠近的金菩萨。亲就是要让学生感到,老师与学生是志同道合的朋友,老师是学

13、生学习进步的帮手和引路人;严就是要让学生知道,学校是有纪律的,教学是有规律的,进步是要付出辛劳和努力的。四、是快还是慢?交流交融是对口援藏的重要宗旨,教育援藏也是如此。首批组团式援藏教师进藏已一年,他们与本地教师融合得怎么样?受援学校关心援藏教师,生活、后勤很给力,为促进融合想了很多办法。有的开展结对互助活动,有的启动青蓝工程,并留下了很多感人事迹,融合深入而快速。同时,也有援藏教师感慨,他们与本地教师除了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及集体教研活动外,彼此好像生活在不同的时空,接触交流极少。也有本地教师直言相告,援藏教师教学能力强,教研水平高,但教学效果不佳,学生管理尤欠,本地教师受益有限。深度融合尚

14、有距离,融合进度尚需加快。融合离不开必要的现实条件。受援学校应将“两个融合”作为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逐步推进,特别是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要发挥作用。学校还应建设、提供必要的交流融合场所,比如教师吧、援藏家园。融合应搭建立体化的交流渠道。除了全校性会议、活动以及个体之间的日常交流之外,还应以学科、年级、班级为轴心加强交流融合。一是以学科为纽带,打通年级界限,全校同一学科的教师定期集中在一起,广泛、深入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二是以年级为平台,打通学科壁垒,同一年级不同科任教师定期集中在一起,共同分析人才培养目标完成情况,寻求对策,分解任务,形成育人合力。三是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定期召集班级所有科任教师

15、以及管理服务人员,开展班级质量分析会,重点探究学生个性特点,寻找因材施教的方式方法,引导帮助班级每位孩子成长成才。融合应激发个体的内生动力。否则,缺乏主观能动性,就无法实现全面融合、深度融合、持久融合。内生动力除了来自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热爱,还来自激励、荣誉、成就感,以及惩戒、惧怕、挫败感。受援学校及其主管部门应创造条件,让主动融合、融合效果佳的教师获得荣誉与成就感,让不愿融合、甚至抵触融合的教师受到惩戒,感到惧怕与压力。【篇三】今年7月,先生去了西藏自治区的*市*县援藏。从未到过西藏的我,从此对于圣洁神秘的雪域高原,在向往之外,又多了一份日思夜想的牵挂。国庆节期间,先生选择了留藏,我也开启

16、了三年中第一次进藏探亲。几天中,我仓促地在*市、*市、*县跑了跑,对西藏有些浮光掠影的印象。西藏的阳光热烈的情人阳光是西藏的永恒主题。在西藏,一年之中日照时间长达3021.6小时,每天日照时间平均为8.27小时。西藏的阳光比之内地格外地新鲜、透亮、热烈。西藏的阳光没有一束束的,要来就是大片大片的,铺天盖地,让你感到阳光在你凝眸的一刹那间绽放,一切都亮得、鲜得像刚刚造出来的一样。西藏的阳光也不懂得什么叫含蓄,不像内地的阳光要先羞答答地小温,然后温暖,最后热烈。西藏的阳光一来,就让你感觉灼热得似要燃烧。行走的路人,流动的牛羊,摇动的花草树木,矗立的古老建筑,耸立的皑皑雪峰,完完全全地暴露在阳光之下,无处藏身。西藏的阳光是热烈的情人,你要么逃,要么就与之一起灼烧!西藏的天空婴儿纯净的眼一下飞机就被西藏的天空迷住。湛蓝的天空如水洗过似的,清亮透彻,没有丝毫杂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