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45713321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设计目标确定的依据:1. 课程标准相关要求知道安史之乱,了解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和影响,知道黄巢起义和唐朝的灭亡,了解五代十国的基本知识2.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但认识能力不高,仍带有片面性;在个性方面,自我意识有了迅速发展,因此要注重趣味性和学科严谨性。3. 教材分析唐朝是一个社会开放、文化发达、经济繁荣、对外交流活跃,对中国及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一个封建王朝,在中国古代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但是经过安史之乱,唐朝衰落下去,直至灭亡,令人叹息,所以本课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学习目标:1. 通过学习,知道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探究安史之乱的影响2. 知道黄巢起义

2、的原因及影响,了解唐朝的灭亡3. 了解五代十国的局面形成的实质和影响评价任务:1.通过自学教材上的文字材料和史料补充,小组探究,口述出“安史之乱”出现的的原因,并知道安史之乱的经过,分析安史之乱的影响(评价目标1)2.在学习安史之乱的原因和影响时,知道唐政府没有解决节度使权力过于集中的状况,出现了藩镇割据,再加上其他原因,小组共同探究交流(评价目标2)3.小组成员交流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及影响(评价目标3)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有人说,一段历史就是一本书,书中记载着太多悲欢离合;有人说,一个朝代就是一本书,书中描绘了多少繁花落寞。我瞬间感觉自己成了一个诗人,同学们,我们从小都知道唐诗,今天的中

3、国诗词大会更是风靡全国,诗让我们沉醉、让我们感慨、让我们回忆。唐诗见证了唐朝的繁华、衰落和灭亡,那大家通过老师展示的部分唐诗,来展开今天的学习历史的神奇之旅吧!2多媒体展示杜甫的诗忆昔和春望、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3.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4.推进新课教学环节教师行为学生行为环节一自主学习认真思考对比归纳展示交流合作探究课前分组,指导学生从教材的导言部分开始,从23页到26页,进行自主学习。(用时6分钟)播放幻灯片问题1为什么会发生安史之乱?问题2:安史之乱的经过是什么?问题3:史料补充并结合教材,分析安史之乱的影响教师小结 阅读教材,提炼有效历史信息,学会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史实的能力

4、1. 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2. 小组派代表展示学习成果,交流(达成目标1)环节二认真思考交流展示归纳总结安史之乱结束后,节度使的权力并没有被削弱,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通过材料、图例,)引导学生分析唐朝衰亡的原因问题1.唐末的社会状况是什么样的?问题2.黄巢起义对唐朝有什么影响?问题3.唐朝的灭亡培养学生从历史材料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分析图表,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达成目标2)环节三 学生总结教师总结唐朝灭亡后,藩镇割据进一步升级和演化,形成了五代十国,引导学生去分析。但是分裂动荡的时代有统一的趋势指导学生进行小结,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达成目标3)作业设计:引导和指导学生画出本课的知识结构图或者思维导图,教师总结。板书设计: 第5课 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唐朝衰亡五代十国由盛而衰安史之乱致命打击黄巢起义唐朝灭亡后梁灭唐作业设计:1.完成本课内容的思维导图2.课下作业:搜集从唐朝建立到灭亡期间的历史知识,加入图片或诗句等资料,做成历史手抄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