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安全原理精编版

上传人:ahu****ng1 文档编号:145712105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PTX 页数:48 大小:725.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章 安全原理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第2章 安全原理精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第2章 安全原理精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第2章 安全原理精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第2章 安全原理精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章 安全原理精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章 安全原理精编版(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章 安全原理,事故致因理论 海因里希因果连锁论 事故构成模型 事故预防理论 海因里希事故法则,2.1 安全的内涵和特性,(一)基本概念 1、安全 安全的概念可归纳为两种,即绝对安全和相对安全。 绝对安全观认为,安全指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即消除能导致人员伤害,发生疾病、死亡或造成设备财产破坏、损失,以及危害环境的条件。 相对安全观认为,安全是相对的,绝对安全是不存在的。,美国哈佛大学的劳伦斯教授将安全定义为“安全就是被判断为不超过允许极限的危险性,也就是指没有受到损害的危险或损害概率低的通用术语”。 安全依附于生产过程,伴随生产过程而存在。但安全不是瞬间的结果,而是对系统在某一时期

2、,某一阶段过程状态的描述。 安全是指在生产活动中,能将人或物的损失控制在可接受水平状态。,安全的定义具有下述含义:,(1)这里所讨论的安全是指生产领域中的安全问题,既不涉及军事或社会意义的安全,也不涉及与疾病有关的安全; (2)安全不是瞬间的结果,而是对某种过程状态的描述。 (3)安全是相对的,绝对安全是不存在的; (4)构成安全问题的矛盾双方是安全与危险,而非安全与事故。因此,衡量一个生产系统是否安全,不应仅仅依靠事故指标; (5)不同的生产领域,可接受的损失水平是不同的,因而衡量系统是否安全的标准也是不同的。,2、危险,危险是指在生产活动过程中,人或物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超出了可接受范围的一种

3、状态。 危险与安全一样,也是与生产过程共存的过程,是一种连续型的过程状态。 危险包含了隐患和事故结果。,3、风险(危险性),风险是描述系统危险程度的客观量。 这主要有两种考虑: 一是把风险看成是一个系统内有害事件或非正常事件出现可能性的量度; 二是把风险定义为发生一次事故的后果大小与该事故出现概率的乘积。,一般意义上的风险具有概率和后果的二重性,即可用损失程度C和发生概率P的函数来表示风险R。 为简单起见,大多数文献中将风险表达为概率与后果的乘积:,4、安全性,从系统的安全性讲,安全性是衡量系统安全程度的客观量。与安全性对立的概念是描述系统危险性的指标风险(危险性)。 假定系统的安全性为S,危

4、险性为R,则有:S=1-R。若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危险因素,就等于创造了安全条件。,安全性与可靠性:,可靠性是指系统或元件在规定条件下、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而安全性则是指系统的安全程度。 可靠性与安全性的共同之处: 从某种程度上讲,可靠性高的系统,其安全性通常也较高,许多事故之所以发生,就是由于系统可靠性低所致。,区别: 可靠性不同于安全性,可靠性要求的是系统完成规定的功能,只要系统能够完成规定的功能,它就是可靠的,而不管是否带来安全问题。安全性则要求识别系统的危险所在,并将它从系统中排除。,5、事故,对于事故的确切内涵,至今尚无一致的认识。概括起来如下: (1)事故是违背人们意愿的一

5、种现象; (2)事故是不确定事件,其发生形式既受必然性的支配,但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偶然性的影响; (3)事故发生的原因,可归结为三类:目前尚未认识到的原因;已经认识,但目前不可控制的原因;已经认识,目前可以控制而未能有效控制的原因; (4)事故一旦发生,可以造成人、物受到伤害或损; (5)事故的内涵相当复杂。,事故的定义:,事故是指在生产活动过程中,由于人们受到科学知识和技术力量的限制,或者由于认识上的局限,当前还不能防止或能防止而未能有效控制所发生的违背人们意愿的事件序列。它的发生,可能迫使系统暂时或较长期地中断运行,也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者环境破坏,或者其中二者或三者同时出现。,事故

6、的特征:,(1)事故的因果性; (2)事故的偶然性、必然性和规律性; (3)事故的潜在性、再现性、预测性和复杂性。,6、隐患,隐患可以定义为:在生产活动过程中,由于人们受到科学知识和技术力量的限制,或者由于认识上的局限,而未能有效控制的有可能引起事故的一种行为(一些行为)或一种状态(一些状态)或二者的结合。,(二) 基本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安全与危险是一对此消彼长、动态发展变化的矛盾双方,它们都是与生产过程共存的连续型过程。描述安全与危险的指标分别是安全性与危险性(风险),二者存在以下关系:安全性=1-危险性。 事故与安全是对立的,但事故并不是不安全的全部内容,而只是在安全与不安全一对矛盾斗争

7、过程中某些瞬间突变结果的外在表现。系统处于安全状态并不一定不发生事故,系统处于不安全状态,也未必完全是由事故引起。,危险不仅包含了作为潜在事故的各种隐患,同时还包含了安全与不安全的矛盾激化后表现出来的事故结果。 事故发生,系统不一定处于危险状态,事故不发生,也不能否认系统不处于危险状态,事故不能作为判断系统危险与安全状态的唯一标准。 事故总是发生在操作的现场,总是伴随隐患的发展而发生在生产过程之中,事故是隐患发展的结果,而隐患是事故发生的必然条件。,(三)安全问题的普遍性,1、安全的系统性; 2、安全的相对性; 3、安全的依附性; 4、安全的间接效益性; 5、安全的长期性; 6、安全的艰巨性。

8、,2.2事故致因理论,一、海因里希因果连锁论 (一)定义 又称海因里希模型或多米诺骨牌理论。在该理论中,海因里希借助于多米诺骨牌形象地描述了事故的因果连锁关系,即事故的发生是一连串事件按一定顺序互为因果依次发生的结果。如一块骨牌倒下,则将发生连锁反应,使后面的骨牌依次倒下。,(二)海因里希模型5块骨牌含义,(1)遗传及社会环境(M)遗传及社会环境是造成人的缺点的原因。遗传因素可能使人具有鲁莽、固执、粗心等不良性格;社会环境可能妨碍教育,助长不良性格的发展。这是事故因果链上最基本的因素。,(2)人的缺点(F)人的缺点是由遗传和社会环境因素所造成,是使人产生不安全行为或使物产生不安全状态的主要原因

9、.这些缺点既包括各类不良性格,也包括缺乏安全生知识和技能等后天的不足。 (3)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H)即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4)事故(D)即由物体、物质或放射线等对人体发生作用,使人员受到伤害或可能受到伤害的、出乎意料的、失去控制的事件。 (5)伤害(A)直接由于事故而产生的人身伤害。,(三)优缺点,(三)优点 移去因果连锁中的任一块骨牌,则连锁被破坏,事故过程即被中止,达到控制事故的目的 。 (四)缺点 它对事故致因连锁关系描述过于简单化、绝对化,也过多地考虑了人的因素。,二、以人为失误为主因的事故模型,(一)模型原理 此模型认为人的失误是构 成所有类型伤害的基础。失误: 错

10、误地或不恰当地 响应了一个刺激。 (二)模型解释 在工人操作期间,各种 “刺激”不断出现,若工人 响应的正确或恰当,事故就不会发生。,如果没有危险,则不会发生伴随有伤害的事故;反之,若出现人为失误,就有可能发生事故。 然而,即使客观上存在着不安全因素或危险,事故是否能造成伤害,还取决于各种机会因素。 (三)模型不足 尽管这个模型在描述事故现象时突出了人的不安全因素,但是却不能解释人为什么会发生失误,而且也不适用于不以人为失误为主的事故。,二、轨迹交叉论,(一)基本思想: 轨迹交叉论是一种从事故的直接和间接原因出发研究事故致因的理论。其基本思想是:伤害事故是许多相互关联的事件顺序发展的结果。这些

11、事件可分为人和物(包括环境)两个发展系列。当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各自发展过程中,在一定时间、空间发生了接触,使能量逆流于人体时,伤害事故就会发生。,(二)优缺点,1、优点 统计数字表明,80%以上的事故既与人不安全行为有关,也与物的不安全状态有关,因而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我们采取相应措施,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二者之一,避免二者在某个时间、空间上的交叉,就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控制事故的发生。,2、缺点 事故的发生并非完全简单地按人、物两条轨迹独立地运行,而是呈现较为复杂的因果关系 。在人和物两大系列的运动中,二者往往是相互关联,互为因果,相互转化的。有时人的不安全行为促进

12、了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发展,或导致新的不安全状态的出现;而有时物的不安全状态也可以诱发人的不安全行为。,(三)相关交通系统模型,道路交通事故模型 a、b、c为事故点,铁路交通事故模型 a、b、c区间、车站 d、e平交道口,三、瑟利模型,该模型把事故的发生过程分为危险出现和危险释放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各自包括一组类似的人的信息处理过程,即感觉、认识和行为响应。 在危险出现阶段,如果人的信息处理的每个环节都正确,危险就能被消除或得到控制;反之,就会使操作者直接面临危险。 在危险释放阶段,如果人的信息处理过程的各个环节都是正确的,则虽然面临着已经显现出来的危险,但仍然可以避免危险释放出来,不会带来伤害或

13、损害;反之,危险就会转化成伤害或损害。,四、安德森模型,模型是在瑟利模型之上增加了一组问题,所涉及的是: 危险线索的来源及可察觉性 运行系统内的波动(机械运行过程及环境状况的不稳定性) 以及控制或减少这些波动使之与人(操作者)的行的波动相一致,3.3 事故构成模型,一、单因素链型 一个因素促成下一因素发生,下一因素又促成再下一个因素发生,彼此互为因果,互相连锁导致事故发生,这种事故模型称为单因素链型。,二、多因致果型,多种各自独立的原因在同一时间共同导致事故的发生,称为多因致果型。,三、复合型,上述两种模型的混合,四、铁路运输子系统,(一)铁路运输子系统的结构 (二)系统运作,(三)系统特点,

14、4.结合部多,5.系统质量指标:安全、正点,(四)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系统,五 、铁路运输安全,1.运输安全,行车安全,接发列车安全,途中运行安全,错办进路,两冒,信号误显示,切轴、燃轴,颠覆、脱轨,平交道口冲突,制动失灵,货物偏载,调车安全,解体,编组,取送车,其他:火灾、爆炸、车辆溜逸,2.管理特点,2)行政管理安全一票否决制,3)安全竞赛百日安全无事故竞赛,1.4事故预防理论,一、事故预防的目标 1、道德的目标; 2、法律的目标; 3、经济的目标。,二、事故预防原则,1、技术原则 要预防事故的发生,就需要针对隐患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进行治理。 (1)消除潜在危险原则;(用新系统代替旧系统,从根

15、本上消除事故隐患) (2)降低潜在危险严重度的原则; (3)闭锁原则;(通过系统中的机电联锁或互锁保证安全) (4)能量屏蔽原则;(防止意外能量作用到人体上),(5)距离保护原则; (6)个体保护原则; (7)警告、禁止信息原则。 2、组织管理原则 (1)系统整体性原则; (2)计划性原则; (3)效果性原则;(既要考虑经济效益,也要考虑社会效益) (4)组织协调安全工作原则;(多部门协调) (5)责任制原则。,三、海因里希事故法则,事故法则即事故的统计规律,又称1(死亡或重伤):29(轻伤或微伤事故):300(无伤害事故)法则。 法则反映了事故发生频率与事故后果严重度之间的一般规律,且说明事

16、故发生后其后果的严重程度具有随机性质或者说其后果的严重度取决于机会因素。,四、海因里希工业安全公理,人员伤亡是事故的结果,事故起因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大多数事故的原因 人员在受伤害之前,已经数百次面临危险 人员受伤害的严重程度是随机的;大多数情况,人员在事故发生时可以免受伤害 人员产生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原因 防止事故的四种有效方法 防止事故的方法与企业生产管理、成本管理及质量管理的方法类似,企业领导应该承担预防事故工作的责任 专业安全人员是预防事故的关键 促进事故预防的经济性因素,1、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20.9.2220.9.22Tuesday, September 22, 2020 2、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