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登飞来峰》教案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45711107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登飞来峰》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登飞来峰》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登飞来峰》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登飞来峰》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登飞来峰》教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登飞来峰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 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3.知人论世,深入了解诗人。重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难点:知人论世,深入了解诗人。方法:多重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具:PPT教学过程一、导入在韩诗外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孔子游于景山之上,子路子贡颜渊从,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赋。”在古代,“登高必赋”被认为大夫必须具备的才能之一。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自然也不例外,他在途经绍兴城外飞来峰也留下一篇千古佳作,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品读赏析这一首王安石的登飞来峰。2、 讲授新课(一)山下初读与学生一起分析诗歌诵读节

2、奏,再读。(二)初登感悟请同学们自读诗歌,结合书下注释,整体感受诗意。1、自读诗歌,感知诗意2、请同学直译诗歌3、请同学用优美的语言再译诗歌(三)山坡探景1、诗人此刻驻足的位置是在千寻塔顶,这个驻足点有什么特点呢?2、“高”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呢?3.诗人在这高处,看到了什么呢?4.如何理解“浮云”。【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楚辞章句】5.如何理解诗人心中的理想,研读第二句。【桃都山有大树,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天下鸡皆随之。”玄中记】(四)沿途论世结合北宋社会背景,小组讨论。感悟再读(五)再攀识人【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新语慎微篇】结合人物生平探究王安石为何“不畏浮云遮望眼”。知人再读(六)下山寻径结合王安石其他诗作,深入感知人物情怀。明理再读三、课堂小结今天我们跟随北宋伟大的诗人王安石一起登上了飞来峰,登上了千寻塔,我们感受着初入仕途的诗人的踌躇满志,志向高远,我们也感受到了诗人为了国家的不畏浮云遮望眼的精神和坚定志向。四、作业布置了解王安石相关作品。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