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检查ok-

上传人:索马****尊 文档编号:145710867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86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管检查ok-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血管检查ok-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血管检查ok-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血管检查ok-》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管检查ok-(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节,血管检查,视 诊,手背浅静脉充盈情况 右心衰竭、渗出性心包炎 毛细血管搏动征 用手指轻压病人手指甲床末端或用玻片轻压病人口唇粘膜,看到红白交替,有节律性的微血管搏动现象。,视 诊,肝 - 颈静脉回流征 1.检查方法:半卧位。用右手掌按压受检者右上腹肝区3060秒,观察颈外静脉充盈。 2.结果判断:有颈静脉明显扩张或颈静脉充盈更为明显为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3.临床意义:见于右心功能不全、渗出性及缩窄性心包炎病人。,脉 搏,检测方法:主要方法为触诊,其次脉搏计描记波形、床边监护仪。 检测血管:浅表的动脉,常用桡动脉,其他颞动脉、颈动脉、肱动脉、股动脉、 足背动脉 触诊方法:检查者手指并拢,

2、以示指、中指和环指指腹平放于桡动脉近手腕处,仔细感觉脉搏搏动情况。 检查内容:频率、节律、紧张度、强弱及波形 注意:两侧对比、上肢与下肢对比,频 率,正常成人:60-100次/分,平均72次/分,儿童较快,90次/分,婴幼儿达130次/分,老年人较慢,50-60次/分 影响因素:年龄、性别、体力活动、精神情绪 增快:发热,贫血,疼痛,甲亢,心衰、休克、心肌炎 减慢:颅高压,阻塞性黄疸,病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甲低,服某些药物(地高辛、利血平,心得安等),节 律,是心搏节律的反应 正常人:规整或稍有不整(吸气时增快,呼气时减慢窦律不齐) 病理:心律失常,如房颤、早搏、IIAVB 脉搏短绌:见于房

3、颤、频发早搏 脱落脉:见于IIAVB,紧张度,与血压高低(主要是收缩压)有关 检查方法: 检查者以食指、中指、环指置于桡动脉上,以近端手指按压桡动脉,逐渐施压阻断动脉搏动,此时所施的压力,即为脉搏的紧张度,强弱,决定于心输出量、脉压和周围血管阻力大小 洪脉或跳脉:见于高热、甲亢、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细脉或丝脉:见于心衰、主动脉瓣狭窄、休克,波形(一),1.正常脉搏:见图a 2.水冲脉:脉搏骤起骤落,有如潮水冲涌(见图b) 检查方法:握紧患者手腕掌面,将其前擘高举超过头部,可明显感知犹如水冲的脉搏 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动脉导管未闭、甲亢、严重贫血,、,波形(二),3.交替脉:节律正常而强弱交替

4、出现的脉搏(见图e) 产生机理:交替脉系左室收缩力强弱交替的结果。 意义:早期识别左室衰竭敏感、重要的体征。见于:高血压心脏病、急性心肌梗塞、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波形(三),4.奇脉:又称吸停脉。 特点: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甚至消失,呼气终止时变强(见图f)。 产生机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呼气时左室排血量减少所致。 临床意义:常见于大量心包积液和缩窄性心包炎,是心脏压塞的重要体征之一,正常人吸气时,胸腔负压增加,肺循环血容量增多,而体循环血液向右心的灌注也相应增多,因此,从肺静脉流入左室的血量较呼气时虽然略有减少,致使左室的搏出量也稍减少,但这种改变甚微,不致于引起吸气、呼气时脉搏强弱的明显变化

5、。,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时,吸气时因胸腔负压增加,肺循环容量必然有所增加,但由于心室舒张受限,充盈减少,体静脉回流不能相应增加,从右室排入肺循环血量减少,从肺静脉流入左室的血量减少,左室搏出量下降,脉搏减弱。呼气时胸腔内负压下降,从肺静脉流入左室的血量又更增加,脉搏再次出现。,波形(四),5.迟脉:见图c。见于:主动脉瓣狭窄 6.重搏脉:见图d。见于:伤寒、长期发热 7.脉搏消失:见于严重休克、多发性大动脉炎,各种脉搏波形,听诊,静脉杂音:儿童右锁骨上窝听到连续性的“翁鸣声”,属生理性的,门脉高压时,在曲张的静脉上可听到连续性的“营营”声。 动脉杂音: 甲亢、动静脉瘘连续性杂音 多发性动脉炎

6、SM 肾动脉狭窄上腹部吹风样SM 腹主动脉狭窄腹部SM,听诊,枪击音: 又称射枪音,用听诊器在股动脉或肱动脉处听到的一种短促如同枪击的声音,呈“嗒,嗒”声。 杜氏(Duroziez)双重杂音: 将听诊器体件置于股动脉上,稍加压力时听到收缩期和舒张期均出现的吹风样杂音,不连续。,血压检查,动脉血压简称血压 (Blood Pressure,BP),血压的测量方法,直接测量法:将特制导管经皮穿刺置于主动脉内,通过换能器读取数据 间接测量法:即袖带加压法 血压计:成人标准气袖宽约12cm,手擘过于粗大或测大腿血压气袖增宽至20cm,儿童气袖宽9cm。,间接测量方法及步骤,1.安静环境休息510分钟,

7、采取仰卧位或坐位,右上肢裸露并伸直轻度外展3540,肱动脉、血压计O刻度与右心房同一水平; 2.将袖带的气囊部分对准肱动脉, 缚于上臂,袖带下缘距肘弯横纹上约2-3cm; 3.听诊器胸件置于肘窝肱动脉上(不能压在袖带下面); 4.向袖带内充气,边充气边听诊,待肱动脉搏动消失,再将汞柱升高20-30mmHg;,5.收缩压的确定:缓慢放气,两眼平视汞柱缓慢下降,按Korotkoff分期法,听到第一声响的汞柱数值为收缩压(第一期); 6.舒张压的确定:最终声响变低或消失时的汞柱数值为舒张压。 7.记录:收缩压/舒张压 mmHg 如126/88mmHg。 8.脉压差=收缩压-舒张压 9.平均动脉压=舒

8、张压+1/3脉压。,血压标准,理想血压 120/80mmHg 正常高值 120139/80 89 1级高血压 140159/90 99 亚组:临界高血压 140149/90 94 2级高血压 160179/100109 3极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80/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40 90 亚组:临界收缩期高血压 140149 90,血压测量方法,血压变动的临床意义,高血压: 至少3次非同日血压值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为高血压,如仅收缩压增高为收缩期高血压。主要见于高血压病,占95%,其次见于继发性高血压如肾脏疾病,肾上腺皮质和髓质肿瘤,肢端肥大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颅

9、内压增高等。,血压变动的临床意义,低血压: 血压低于90/6050mmHg时称为低血压,常见于休克,急性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心包填塞等。也可有体质的原因。 两上肢血压差异常:正常双上肢血压相差510mmhg ,一般右上肢偏高。若相差10mmhg.见于多发性大动脉炎,先天性动脉畸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血压变动的临床意义,上下肢血压差异常:正常下肢血压高于上肢血压20-40mmHg。如下肢血压等于或低于上肢血压见于主动脉缩窄,胸腹主动脉型大动脉炎,闭塞性动脉硬化,髂动脉或股动脉栓塞等。,血压变动的临床意义,脉压改变:脉压40mmHg为脉压增大,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动脉导管未闭、甲亢和严重贫血,

10、老年主动脉硬化症。若脉压30mmHg为脉压减少,见于主动脉瓣狭窄,心衰,低血压,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等。,周围血管征,定义:由于脉压差增大所致,主要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贫血等 内容:(1)枪击音 (2)Duroziez双重杂音 (3)毛细血管搏动征 (4)水冲脉,发生机理 由于收缩压增高或偏高,舒张压降低使脉压增大所致。 临床意义 周围血管征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也见于甲亢、严重贫血、高热。,周围血管征,第七节,循环系统常见疾病 的主要症状和体征,二尖瓣狭窄,一、症状 1.呼吸困难: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 2.咯血:大咯血,粉红色泡沫样痰; 3

11、.咳嗽:呼吸道感染。 二、体征 1.视:二尖瓣面容,心尖搏动左移 2.触:心尖部舒张期震颤 3.叩:梨形心 4.听: S1亢进,P2 亢进、分裂,开瓣音, 二狭杂音:心尖部局限性舒张中晚期低调隆隆样递增杂音,左侧位清晰, Graham-Steell杂音:肺瓣区舒张早期递减型高调哈气样杂音出现房颤时,心音强弱不等,心律绝对不齐,脉搏短绌,二尖瓣关闭不全,一、症状:慢性病变者可有乏力、心悸、劳力性呼吸困难,晚期表现为左心衰竭。 二、体征 1.视:心尖搏动左下移位 2.触:抬举样心尖搏动,重度关闭不全者可扪及收缩期震颤 3.叩:心界向左下扩大 4.听:S1 减弱;可闻及3/6级全收缩期高调吹风样一贯

12、型粗糙杂音,向左腋下和左肩胛下传导,主动脉瓣狭窄,一、症状 1.头晕、晕厥或心绞痛 2.呼吸困难: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 二、体征 1.视:心尖搏动增强,向左下移位 2.触:抬举样心尖搏动,胸骨右缘第2肋间可扪及收缩期震颤。 3.叩:心界正常或向左下扩大 4. 听:主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3/6级全收缩期吹风样粗糙、响亮菱形杂音,颈部传导,主动脉瓣区第2心音减弱,有反常分裂,心尖区有时闻及S4。 5. 血管检查:迟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一、症状:心悸,心绞痛,体位性头晕;晚期可有左心衰竭。 二、体征 1.视:面色苍白,心尖搏动左下移位,范围弥散 2.触:抬举样心尖搏动 3.叩

13、:靴形心 4.听: 主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3/6级舒张早期高调叹气样递减型粗糙杂音,坐位前倾、深呼气时明显; Austin-Flint杂音:二尖瓣区舒张中晚期隆隆样杂音, 不伴有开瓣音和S1亢进 5. 血管检查: 血压: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宽。 周围血管征:颈动脉搏动,水冲脉,毛细血管搏动征;股动脉枪击音(Traube征),股动脉双期杂音(Duroziez征),心包积液,一、症状:胸闷、呼吸困难;原发病症状 二、体征 1.视:前倾坐位;心前区饱满,心尖搏动不明显 2.触:心尖搏动不易触及 3.叩:心浊音界呈三角烧瓶样,随体位变化; 4.听:炎性渗出初期,可闻心包摩擦音;渗出液增多时,摩

14、擦音消失,心音遥远;缩窄性心包炎时,可闻心包叩击音 5. 其它: (1)Ewart征 左肺下叶因心包积液压迫出现肺不张,左肩胛下区语音震颤增强,叩诊为浊音,听诊闻及支气管呼吸音; (2)心脏压塞征:动脉系统:动脉压减低,脉压变小,脉搏细弱,奇脉;静脉系统:颈静脉怒张(吸气时更明显:Kussmaul征),肝脏肿大,腹水,下肢压陷性水肿,心力衰竭,一、左心衰竭 症状 乏力,劳力性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嗽,咯血 体征 (1)视:端坐位,呼吸困难 (2)触:严重者出现交替脉 (3)叩:无 (4)听:双肺湿罗音;舒张期奔马律,心力衰竭,二、右心衰竭 症状 体循环淤血: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

15、吐;肝区疼痛 体征 (1)视:颈静脉怒张 (2)触:肝脏大,肝颈静脉回流征,下肢水肿 (3)叩:胸水(右侧多见),腹水 (4)听:右室奔马律,相对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思考题,1.心脏视诊的内容。 2.影响心尖搏动位置的生理和病理因素。 3.心脏触诊的内容。 4.心脏浊音界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有哪些? 5.心脏听诊的内容有哪些? 6.简述心脏各瓣膜区听诊顺序。 7.心左界与心右界分别由哪些解剖结构组成? 8.如何区别S1与S2? 9.分析杂音的要点。,思考题,10.第二心音增强或减弱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11.周围血管征包括哪些内容?简述临床意义 12.心脏震颤常见于哪些疾病?其发生的时期、部位及疾病的关系如何? 13.典型二尖瓣狭窄患者,视、触、叩、听诊有哪些异常体征? 14.典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视、触、叩、听诊有哪些异常体征? 15.典型心包积液患者,视、触、叩、听有哪些异常体征?,思考题,16.试述奇脉的产生机制及临床意义. 17.心房颤动的听诊特点有:_, _, _。 18.第一心音出现标志_开始,第二心音出现标志_开始。 19.听到开瓣音常提示:( ) A.二尖瓣狭窄伴二尖瓣关闭不全 B.二尖瓣轻、中度狭窄,瓣膜弹性和活动性较好 C.二尖瓣严重狭窄,瓣膜钙化 D.二尖瓣狭窄伴左心衰竭 E二尖瓣狭窄分离术的禁忌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