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时训练:第19课登勃朗峰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45710822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71.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时训练:第19课登勃朗峰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时训练:第19课登勃朗峰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时训练:第19课登勃朗峰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时训练:第19课登勃朗峰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时训练:第19课登勃朗峰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时训练:第19课登勃朗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时训练:第19课登勃朗峰(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时训练班级 姓名 第五单元 第19课 登勃朗峰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隧道(su) 俯瞰(kn) 穹顶(gng) 巍峨()B.逗留(du) 缭绕(ro) 妩媚(mi) 蔓延(wn)C.颠簸(b) 沟壑(hu) 旷野(kung) 打嗝(g)D.峡谷(xi)葱绿(cng) 云锦(jn) 诺言(nu)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如我所说吧我可是名副其实的车夫之王啊。(名声或名称和实际相符)B.俯瞰脚下峡谷,只见其间一股清流急湍,环顾四周,岩壁巉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C.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天,

2、白云缭绕,轻歌曼舞(轻松愉快的歌声和柔和优美的舞蹈)D.这一彩幻只是稍作驻留,顷刻间便飘忽不定,相互交融,暗淡隐去,可又骤然反光灼灼,瞬息万变,真是无穷变幻,纷至沓来(形容数量极多,不可计量)3. 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翌日徒步尘埃络驿不绝B.巉峻苍穹瀑布色彩班斓C.畅饮敏捷疾风霓裳羽衣D.浮燥暴雨肥皂飘忽不定4. (独家原创试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雇了一辆敞篷马车,拾级而上,威严的穹顶也随之愈升愈高,耸入蓝天。B.勃朗峰周围的一些山峰奇形怪状都为浅棕色的光秃尖岩。C.五光十色中的粉红嫩绿,尤为妩媚动人,所有色彩轻淡柔和,交相辉映,妖媚迷人。D.

3、每当我们险遭不测时,他总是面不改色,和颜悦色地说:“只当是种乐趣吧,先生们,这种情况不常见,很不寻常。”5. 填入括号中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良久,我们终于()到,眼前的()色彩以及它们的无穷()便是我们从飘浮的肥皂泡中看到的一切。A.感悟绚烂变幻B.领悟绚丽变换C.感悟绚丽变幻D.领悟绚烂变换6. 破折号是本文使用频率较高的标点符号,下列选项中破折号的作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路为上坡一路都为上坡且相当陡峭。B.他说他爬山的次数比谁都多47次C.一切包在我身上我是车夫之王啊。D.那车王果然信守诺言像疾风般赶上并超过了那长长的游客车队。7. (独家原创试题)下列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不同于

4、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有一怪峰,形如塔糖。B.前往勃朗峰的途中,我们先坐火车去了马蒂尼,翌日早晨八点多,便徒步出发。C.俯瞰脚下峡谷,只见其间一股清流急湍,环顾四周,岩壁巉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D.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8.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哈,看到了吗。如我所说吧我可是名副其实的车夫之王啊。B.路上有很多人结伴而行,乘坐马车的,骑骡的因而扬起阵阵尘埃。C.自然界中最美丽最精致的造物,莫过于肥皂泡泡了:刚才空中的华丽色彩,天衣云锦,恰如那在阳光下破裂并蔓延开去的肥皂泡。D.那朋友自称“勃朗队长”,要求我们和他一同登山。9. 下列句子

5、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B.有些顶端尖峭,并微微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纤指。C.什么乱石废物,沟壑旷野,一概不顾。D.有一怪峰,形如塔糖。10.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看到乘车骑骡上山的人,觉得他们可怜可悯,是出于对那些人可以乘车的嫉妒心理。B.越往上爬,山就变得越来越高,是因为作者疲惫并且失去耐心,感觉山永远爬不完。C.作者遥望峰巅,看到色彩斑斓,联想到肥皂泡,抒发了美丽易逝、要抓住机会多欣赏美景的感叹。D.作者在文中只写了沿途的风景和颠簸之苦。11.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前往勃朗峰的途中,我们先座火车去了马蒂尼,

6、翌日早晨八点多,便徒步出发。路上有很多人结伴而行,乘坐马车的,骑骡的因而扬起阵阵尘埃。队伍分散开去,络绎不绝,前后长达一英里左右。路为上坡一路都为上坡且相当陡qio()。天气灼热难当,乘坐在缓慢爬行的骡子背上和辚辚前进的马车里的男男女女,焦zh()于火辣辣的艳阳之下,真是可怜可悯。我们可在树林中避署纳凉,稍作歇息,可那些人不行。既然花了钱坐车,就一定要使他们的旅行物有所值。(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翌日()尘埃()陡qio()焦zh()(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改为改为(3)文中“络绎不绝”的意思是 12. 文学常识填空。马克吐温,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

7、险记百万英镑等。13. (独家原创试题)下列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有一怪峰,形如塔糖。B.前往勃朗峰的途中,我们先坐火车去了马蒂尼,翌日早晨八点多,便徒步出发。C.俯瞰脚下峡谷,只见其间一股清流急湍,环顾四周,岩壁巉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D.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14. (独家原创试题)品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在逗留高地、向山下的阿冉提村进发之前,我们曾仰面遥望附近的一座峰巅,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曼舞,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五光十色中的粉红嫩绿,尤为妩媚动人,所有色彩轻淡柔和,交相辉映,妖媚迷人。我们

8、干脆就地而坐,饱览独特美景。这一彩幻只是稍作驻留,顷刻间便飘忽不定,相互交融,暗淡隐去,可又骤然反光灼灼,瞬息万变,真是无穷变幻,纷至沓来;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1)文中加点的词语“稍作”“顷刻”“骤然”有什么表达效果?答: (2)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答: 15. (2019湖南岳阳汨罗弼时片区期中)综合运用。 (1)读下面两则关于马克吐温的小故事,假设你是马克吐温,你会怎样巧妙回答呢?一次,马克吐温乘火车外出,火车开得很慢。当人来查票时,马克吐温把一张儿童票递了过去。查票员说:“真看不出来您还是个小孩子。”马克吐温回答说: ”一次,

9、马克吐温想向他的邻居借几本书看。邻居说:“您可以随时到我的书房里看书,但我的原则是,所有的图书都不能拿出这间屋子。”马克吐温听了,没有说话就告辞了。过了几个星期,那位邻居来向马克吐温借园子里的剪草机。这位幽默大师笑着说道:“ ”(2)读下面的小故事,说说画线句子的言外之意是什么。有人向德国著名画家门采尔诉苦:自己画一幅画只需要一天,可是卖掉它却要等上一年。门采尔认真地回答:“换一下,画上一年,准在一天里卖出。”答: 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常戴一顶破旧的帽子在街上溜达。一次,有人嘲笑他:“你脑袋上边的那玩意儿是个什么东西?能算顶帽子吗?”安徒生毫不客气地回敬道:“你帽子底下的那个玩意儿是什么东西

10、?能算个脑袋吗?”答: 16. (2019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日出刘白羽登高山看日出,这是从幼小时就对我有魅力的一件事。落日有落日的妙处,古代诗人在这方面留下不少优美的诗句,如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可是再好,总不免有萧瑟之感。不如攀上奇峰陡壁,或是站在大海岩头,面对着弥漫的云天,在一瞬时间内,观察那伟大诞生的景象,看火、热、生命、光明怎样一起来到人间。但很长很长时间,我却没有机缘看日出,而只能从书本上去欣赏。海涅在哈尔次山游记中曾记叙从布罗肯高峰看日出的情景:我们一言不语地观看,那绯红的小球在天边升起,一片冬意朦胧的光照扩展开了,群山像是浮

11、在一片白浪的海中,只有山尖分明突出,使人以为是站在一座小山丘上。在洪水泛滥的平原中间,只是这里或那里露出来一块块干的土壤。善于观察大自然风貌的屠格涅夫对于俄罗斯原野上的日出,却作过精辟的描绘:朝阳初升时,并未卷起一天火云,它的四周是一片浅玫瑰色的晨曦。太阳,并不厉害,不像在令人窒息的干旱的日子里那么炽热,也不是在暴风雨之前的那种暗紫色,却带着一种明亮而柔和的光芒,从一片狭长的云层后面隐隐地浮起来,露了露面,然后就又躲进它周围淡淡的紫雾里去了。在舒展着云层的最高处的两边闪烁得有如一条条发亮的小蛇:亮得像擦得耀眼的银器。可是,瞧!那跳跃的光柱又向前移动了,带着一种肃穆的欢悦,向上飞似的拥出了一轮朝

12、日 可是,太阳的初升,正如生活中的新事物一样,在它最初萌芽的瞬息,却不易被人看到。看到它,要登得高,望得远,要有一种敏锐的视觉。从我个人的经历来说,看日出的机会,曾经好几次降临到我的头上,而且眼看就要实现了。一次是在印度。我们由马德里经孟买、海德拉巴、帮格罗、科钦,到翠泛顿。然后,沿着椰林密布的道路,乘三小时汽车,到了印度最南端的科摩林海角。这是出名的看日出的胜地。因为从这里到南极,就是一望无际的、碧绿的海洋,中间再没有一片陆地。因此,这海角成为迎接太阳的第一位使者。人们不难想象,那雄浑的天空,苍茫的大海,从黎明前的沉沉暗夜里,升起第一线曙光,燃起第一支火炬,这该是何等壮观。我们到这里来,就是为了看日出。可是,听了一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