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台阶》同步练习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45710715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6.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台阶》同步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台阶》同步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台阶》同步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台阶》同步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台阶》同步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台阶》同步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台阶》同步练习(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1.台阶同步练习学校:_ 班级:_ 姓名:_ 考号:_1. 选择下面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凹凼(dng) 门槛(kn) 涎水(yn) 摔跤(jio)B.泥浆(jing) 着落(zhu) 淌汗(tng) 烟瘾(yn)C.旺盛(shng) 黏性(nin) 尴尬(gn) 胯骨(ku)D.醒悟(xng) 晌午(shng) 嘎叽(g) 扁担(dan)2. 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门槛 自言自语 老实厚道 人踩牛踏B.摔矫 低眉顺眼 微不足道 精力旺盛C.楷汗 破土动工 一起一伏 大庭广众D.泥桨 高低不齐 若有所失 宽敞阴凉3. 结合语境解释画

2、线词语有误的一项是( ) A.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形容驯服、顺从的样子)B.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非常渺小,不值得一说)C.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非常大的庭院内有很多人)D.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好像失掉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定)4.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 A.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B.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C.(父亲)觉得这脚轻飘飘的没着落,踏在最硬实的青石板上也像踩在棉花上似的。D.等父亲从厨房出来,他那张古铜色的脸

3、很像一块青石板。5.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每个炎黄子孙的共同努力与大义担当。B.有位哲人说过:“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就是阳光、空气、水和笑容。”C.给成功者一个微笑,那是赞赏;给失败者一个微笑,那是鼓励。D.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6.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因为超采地下水,月牙泉水域面积缩小了两倍。B.拥有健康的体魄,是判断一个人能否为社会多做贡献的前提。C.那石板多年前由父亲从山上背下来,每块大约有三百来斤重。D.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磨炼了意志,增长了见识。7. 下列句子顺序

4、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黄泥是用来砌缝的,这种黏性很强的黄泥掺上一些石灰水豆浆水,砌出的缝铁老鼠也钻不开。我起来时,父亲已在新屋门口踏黄泥。那天早上父亲天没亮就起了床,我听着父亲的脚步声很轻地响进院子里去。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 A.B.C.D.8. 下列对文章台阶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的语言十分口语化,作者好像在为我们讲述一个平常的邻家的故事。B.文中的父亲一生辛勤劳作,是一个淳朴、厚道、吃苦耐劳的人。

5、C.父亲一生劳作是为了抬高自家的台阶,表现了父亲好强、爱慕虚荣的特点。D.本文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突出了父亲对社会地位的追求和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9. 李森祥,衢州人,_家。1986年发表处女作_。作品小学老师获1991年小说月报第四届百花奖、_19901992浙江省优秀文学奖。他是电视连续剧的编剧之一。 10.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那天早上父亲天没亮就起了床,我听着父亲的脚步声很轻地响进院子里去。我起来时,父亲已在新屋门口踏黄泥。黄泥是用来砌缝的,这种黏性很强的黄泥掺上一些石灰水豆浆水,砌出的缝铁老鼠也钻不开。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

6、,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等泥水匠和两个助工来的时候,父亲已经把满满一凼黄泥踏好。那黄泥加了石灰和豆浆水,颜色似玉米面,红中透着白,上面冒着几个水泡,被早晨的阳光照着,亮亮的,红得很耀眼。父亲从老屋里拿出四颗大鞭炮,他居然不敢放,让我来。我把火一点,呼一声,鞭炮蹿上了高空,稍停顿一下便掉下来,在即将落地的瞬间,啪那条红色的纸棍便被炸得粉碎。许多纸筒落在父亲的头上肩膀上,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

7、法挺得高。因而,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不知怎么回事,我也偏偏在这让人高兴的瞬间发现,父亲老了。糟糕的是,父亲却没真正觉得他自己老,他仍然和我们一起去撬老屋门口那三块青石板,父亲边撬边和泥水匠争论那石板到底多重。泥水匠说大约有三百五十斤吧,父亲说不到三百斤。我亲眼看到父亲在用手去托青石板时腰闪了一下。我就不让他抬,他坚持要抬。抬的时候,他的一只手按着腰。三块青石板作为新台阶的基石被砌进去了。父亲曾摸着其中一块的那个小凹凼惊异地说:“想不到这么深了,怪不得我的烟枪已经用旧了三根呢。”(选自李森祥台阶)(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下列语句中的画线字词极有表现力,请作简

8、要赏析。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 (3)新屋造成了,父亲明明该高兴,为什么“却露出些尴尬的笑”? (4)台阶和背影,一篇是李森祥的小说,一篇是朱自清的散文。不同的体裁,不同的事件,却用同样的“一线串珠”式写法,为我们留下了两个难忘的父亲形象。请对两文的线索和父亲形象分别加以分析。1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山一样的屋顶李宣华一场冰雹把山村老家的屋顶瓦片砸坏了不少。母亲心急火燎地打来电话:“快,制止你爸,他要去屋顶修漏了呢!”老家木屋是两层的木瓦房,屋顶的外形很普

9、通,与别人家的并没有两样,中间高两头低,远远看去就像一座山。在我心里,老屋的屋顶永远都像壮年时的父亲那样结实,我清晰地记得,建屋那年我只有9岁,屋顶木构落架,敏捷胆大的我跟随矫健的父亲,从长长的木梯爬到屋顶帮工打下手。眨眼间,30多个年头过去了,木屋如同过了保修期的车辆,需要更多的精心呵护。就在去年春,一根屋顶瓦梁凹陷,孱弱的父亲不顾母亲劝阻,执意爬上楼顶修补。父亲颤颤巍巍修补的那一个多小时,是母亲如今想起来依旧后怕的度秒如年的煎熬期。她站在一处可以清晰看见父亲修补的地方,一动不动地仰着头,屏着气息瞪着双眼,唯恐一不小心就会惊扰了父亲。待父亲修补下梯,一向自诩身体比父亲好的母亲,忽然间身体酥软

10、,晕厥过去。电话里我就感觉到了母亲潮湿的眼泪在往心里滴。我要父亲接电话,执拗的父亲不接。老家离城太远了,开快车也得两三个小时。村里的年轻人为生计都到外打拼去了,在家的都是些“留守老人”,所幸我大多留有电话。于是,一个接一个地耐心打电话,恨不得每个大叔大伯大婶都能立马放下手中活儿往我家赶。虽然各自都有同样的雹灾遭遇,但他们还是如我所愿,热心地到我家,劝解我那急性子的父亲。直至,我和我带的工人师傅赶回了村里。对此,父亲根本不领情,还喋喋不休地嗔怪母亲给大家添乱。生性脾气好的母亲,一边一个劲地给父亲赔笑,一边细声细气地还嘴:“还以为年轻,都不记得自己岁数,不记得自己生病才好了多长时间了。”我趁势劝慰

11、两位老人,一起搬到城里居住。哪知,就这事,两个人又和先前一样,把心齐到了一起:“不成,木屋没人看管霉得快,我们不在家,以后你们回来都没个站脚的地方。”我知道父亲对这栋木瓦房的感情。两次被我奶奶卖到他乡做人儿子的父亲,一心回村,白手起家,在住了几十年茅草房后,盖起这幢认为可以为一家人遮风挡雨的温暖木屋。随后几年,他又放眼长远,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在房子周边不同地段盖了三个木谷仓,平整出三块晒谷坪。一切的一切皆因为他在考虑,日后我们三兄弟成家后分家,能有所依靠,不会再像他当年和母亲结婚时一样眼前空空,要什么没什么。欧洲有句谚语说,每对老父母都是我们潜在的屋顶,他们离去,我们就像被掀掉屋顶坐在废墟中

12、。说得多在理啊,爱在屋顶,爱如屋顶。父亲老了,但他的爱不会老,一如母亲对他的情真意切的爱。只是,岁月渐老,屋顶渐老,父亲对屋顶的爱,需要我们子女源源不断地输送养料,去支撑,去呵护。唯此,才能让我们子女不那么早尝到入坐废墟的苦楚。(选自智慧与思维2018年第2期,有删改) (1)文章以修屋为线索展开叙述,理清文脉,在横线处依序填写相应的内容。制止修屋 执拗修屋 回忆盖屋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段的画线句子。 (3)结合全文分析父亲的形象。 (4)第段文字能否去掉?说说你的理由。 (5)本文的标题“山一样的屋顶”有怎样的含义?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1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日落家

13、园刘水清世界上再没有比日落家园更让人感动让人心跳的事情了。我小的时候经常问奶奶:“那日头落哪里去了?”奶奶一会儿说,落在老鸹的翅膀里,驮着上西天了;一会儿说落在山的眉峰上,一看可不是,那山正在闭目沉思,满腹的愁思化作漫天的晚霞,晚霞或许是这个世界的翅膀呢,是孔雀太阳开屏了吧。有时,我坐在水塘边,先看到塘中的水皱起柔柔的略微发红的粼波,鸭子雪白的翅膀也罩上了一层少女的羞赧,“呱呱”的叫声,似沉在水塘里的往事,空落、寂寥。渐渐,就见太阳的脚,轻悄悄地伸进塘边的芦苇丛中,苇梢就抹上了胭脂,亮丽生辉。整个苇塘,宛如依稀的梦境。后来,突地一下,苇塘跌进了暗绿的黑,外面是稀薄的微明的阳光,里面是黑黑的世界

14、。塘中苇,摇着青蓝的天,摇落满天的星星,叮叮咚咚沉入水塘。这时候,如果再听到鸭叫,便暖暖的,仿佛从晋人陶渊明居住的田园里传出一般。有时,我坐在碾盘上,蓦然听到梆声起落。晚归的牛,拖着便便大腹,在姗姗归去的夕阳中,不慌不忙迈着同样蹒跚的步履。牛不同凡响的额头,濡染着夕阳的清辉,两只犄角,峥嵘突兀。渐渐,夕阳从牛的头上,抽去了最后的余晖。牛“哞”地仰天长啸,这一声长啸,气吞山河,震落了家园的树叶。牛那魁梧的身影,随着西坠的落日,渐渐厚重、厚重,直至变成了剪影、雕塑和化石,镶嵌进家园的牛棚里。世界上再没有比牛儿哞叫、夕阳西下更令人感动的了。日落家园时,人影散乱,鸟声啁啾,但家猫却分外精神抖擞,它爬到

15、院墙上时,夕阳恰好抹在它那浑圆的肚子上,猫大概要生小宝宝了,我看它吃力地在墙头上踯躅,清澈如潭的大眼睛,望着家园的落日,涌出两泓动情的泪珠。家猫在院墙上“喵喵”地叫着,仿佛召唤着西归的落日,让其慢走慢走。渐渐就见那日光,在猫尾巴上一擦,天就像一块炭一样落下来,点燃了屋顶袅袅的炊烟。家猫的尾巴在墙头上,蛇一样缥缈而去。这时候你才发现时间正在汩汩流淌,流淌在牛奶般的稠稠的黄昏里。日落家园,让人惆怅,让人怀念。父亲背着一大捆草,从山上慢慢挪下来。刚下山时,太阳还有那么一大截。父亲的额头被远来的夕阳照得熠熠生辉,额上的汗珠油亮,滚动,一滴滴地叹息在疲惫的土地上。父亲的腰愈佝,夕阳愈矮,涂在父亲背着的草垛上,就像着了火。父亲背着一团火,从山腰墨一般洇下。随着夕阳的冉冉下落,草垛愈来愈实,直至变成一个庞大的奶头山,压在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