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左右二零一八年说课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710671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前后左右二零一八年说课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前后左右二零一八年说课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前后左右二零一八年说课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前后左右二零一八年说课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前后左右二零一八年说课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前后左右二零一八年说课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前后左右二零一八年说课课件(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前后左右 说课人:* *小学,教材解读,学情分析,01,02,03,e7d195523061f1c0205959036996ad55c215b892a7aac5c0B9ADEF7896FB48F2EF97163A2DE1401E1875DEDC438B7864AD24CA23553DBBBD975DAF4CAD4A2592689FFB6CEE59FFA55B2702D0E5EE29CDEF586EA9A4B49DE0111998EBDAC258562680471128F21532D7E774D33685E4D28E61CA48330411CE1A2D7B1E841233D959FB6E6

2、9387B30FB,教学组织流程,教学评价,04,教学目标及难重点,问题与策略,06,05,教学资源准备,07,课标解读,(本课对应的课标),指出位置的四维属性三维空间与时间,单元教学内容,1.前后左右,2.太阳的位置与方向,3.我在哪里,认识前、后、左、右,用前、后、左、右描述位置,一天中太阳的位置变化,用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用东西南北描述自己的位置,用远近描述自己的位置,单元起始页,起始页以儿童喜闻乐见的歌谣的形式,开启本单元的学习之旅。 歌谣叙述了确定物体位置的2种方法,一种是用“东、西、南、北”描述物体的绝对位置,它不受观察者的影响,只与参照物有关;另一种是用“前、后、左、右”描述物体

3、的相对位置,它与观察者和参照物都有关系。生活中,这两种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都有应用,不同场合下会带来不同的便利。,1.前后左右,课时教学内容,活动目标:提示学生准备好“找毽子”游戏中所用到的眼罩、毽子等必要的器材 设计目的是为课堂探究做准备。,一、认识前、后、左、右。 活动目标:学习判断前、后、左、右的依据或标准,形成前、后、左、右的相关概念。 教科书呈现了两位学生讲述怎样判断左、右和前面的场景画面。 设计目的是让学生从自己熟知的左、右手出发,学习以手为参照,右手的一边为右边,左手的一边为左边;正常体位下,以脸为参照,面对的一方为前面,以背为参照,背对的一方为后面的判断方法,让学生认识到“前、后

4、、左、右”是相对于谁说的。,活动过程,二、用前、后、左、右描述位置 环节一、以“小军”为参照,描述各自的位置。 活动目标:以他人为参照,用“前、后、左、右”来描述自己位置 教科书呈现了四位学生在教室里,以小军为参照,描述自己位置的画面。泡泡语提示:“我是小军”,即大家的描述都是相对与小军来说的。 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真实的学习环境中,用“前、后、左、右”来描述自己的相对位置,感受位置的相对性,发现位置与观察者和参照物有关。并让学生学会描述位置,在描述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活动过程,二、用前、后、左、右描述位置 环节二、以“我”参照,描述周围物体的位置。 活动目标:以“我”为参照,用“

5、前、后、左、右”来描述其他物体的位置。 教科书呈现了两位学生从教室来到室外,相对而立(朝向相反),各自以自己为参照,描述周围物体位置的画面。泡泡语提示的结果显示,同一座教学楼在两个人的描述中却是不同的。 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发现同一件物体,由于选择的参照(标准)不同,位置描述也不相同,它与观察者的面对方向有关,进一步体验前、后、左、右位置的相对性。,活动过程,三、找毽子游戏,三、找毽子游戏 活动目标:对于引导者来说,锻炼的是根据对方的“前后左右”来正确判断、描述毽子位置的能力;对于寻找者来说,培养的是根据对方的描述,推断、想象毽子的位置的空间思维和想象能力。 教科书呈现了两位学生在

6、操场上,一名同学描述毽子的位置,另一名带眼罩的同学根据描述寻找毽子的情境图。 设计目的是为学生创设更加有趣的体验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科学学习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在玩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活动过程,活动目标:描述的是位置,用到的词语是前、后、左、右。 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把科学知识的学习与生活相对接,在真实情境中应用科学知识,进一步巩固科学知识,增强有序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本课的教育价值: 1.科学核心素养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乐于探究、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和有序观察习惯;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的能力。通过引发学生的方位知觉来帮助学生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从用自己的“前后左

7、右”描述物体的位置延伸到用对方的“前后左右”来描述物体的位置,促进学生对前后左右认识的进一步发展,并逐步形成一定的空间观念。 2.方法获得方面:本课为观察课,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对比观察法。让学生知道前、后、左、右是从比较中获得的,选取适当的参照物是关键。 3.知识学习方面:本课是概念性知识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是事实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语言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知道可以用“前后左右”来描述物体的方位。,02,学情分析,知识储备,认知特点,困难与障碍,从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以来,上下、左右、前后等概念就进人了小学数学各种版本的新编教材,多数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就学习了相关知识,会用上下、

8、左右、前后简单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另外,体育课上也有涉及“前后左右”方面的内容,如“向左转”、“向右转”等指令。,二年级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语言的表达往往依赖直接与感性的经验。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做到由此及彼的简单推理。,虽然学生已有了前后左右的初步概念,但只是集中于模仿和看图说话式的举例,对理解物体的前后左右与观察者和参照物的选择有关还不够深入,更难以自觉认识前后左右位置的相对性。 另外,孩子们的空间想象、空间观念也在逐步形成中。,科学、技术、 社会与环境(STSE),1,科学知识:,3,科学探究:,知道利用“前、后、左、右”可以描述物体的位置;理解“前、后、左、右”位置的相对性,知

9、道它与观察者和参照物的选择有关。,借助真实的学习场景,通过自主观察,能够利用“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学习过程中,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用科学语言进行交流。初步具有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的意识。,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愿意和他人合作交流,分享学习的乐趣。,科学态度:,教学目标,.科学、技术、 社会与环境(STSE),4,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我们人类的生存空间,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STSE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环境(Environment)的英文首拼缩写。它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社会发展和生活环境

10、中的作用。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在为人类创造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能源、资源、材料、环境、健康等问题,并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理解“前、后、左、右”位置的相对性,并能准确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体验、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拓展活动,回顾总结,01,02,03,04,05,06,07,教学引入,游戏引入 我来说,你来指。 老师说出“左、右、前、后”指令,同学们用手指 也可以用“传球接力” 学生按要求把球传给他左边、右边、前面或后面的同学。,活动引入(室外) 队列队形比赛,练习“向前看”、“向右看”、“向左转”、“向后转”等动作。,(在教学时,我选择第二种方式

11、,把学生带到室外,目的是节省上下楼的时间。),学习新知,一、认识前、后、左、右,1.队形转换活动一结束,就让学生谈一谈感受,思考你是怎样辨别前后左右的? 预设:学生可能说不出具体的理由,这时要引导学生说出前后左右是相对于谁说的,找出其中的判断标准。,2.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及时总结:以我们的左、右手为参照,右手的一边为右边,左手的一边为左边。正常身体位置下,以脸为参照,面对的一方为前面;以背为参照,背对的一方为后面。,活动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参照物的选择是判断前后左右的依据。,学习新知,二、用前、后、左、右描述位置。,活动过程: 1.明确活动任务:以他人为参照,用“前、后、左、右”描述自己的位置

12、,看看有哪些新发现? 2.明确活动规则: (1)以中心的同学为参照,周围四位同学依次描述自己的位置。 (2)小组成员轮流坐在中央,处在中央位置的同学以四周的同学为参照,描述自己的位置。 3.小组交流发现的问题。 预设:学生发现坐在四周的同学的位置在描述时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个人,坐在中央描述时,自己的位置也是在变化的。 4.小组讨论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并形成合理的解释。 5.师生共同小结:“前、后、左、右”描述的是物体的相对位置,它与观察者和参照物有关,不是固定不变的。,活动一:以他人为参照,描述自己的位置,讲解这部分内容时,事先我将学生5人一小组进行科学分组,任命好小组长,由小组长具体负责本

13、小组的学习活动,最后在全班交流汇报。,活动目标:初步感知用前后左右描述物体位置的相对性。,活动二:以“我”为参照,描述四周物体的位置,讲解这部分内容时,我挑选两名同学,面对面站或着背对背站在教学楼前,让他们以自己为参照,分别描述四周的物体的位置。,活动过程: 1.明确活动任务:以自己为参照,用“前后左右”描述四周物体的位置,看看有哪些新发现? 2.挑选两名学生代表,如图相对站立或向背站立,尝试描述四周物体的位置。 3.学生交流从描述中发现的问题。 预设:学生发现对于同一件物体在各自的描述中,结果却是相反的。 4.小组讨论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并形成合理的解释。 预设:两人面对的方向相反,对同一物

14、体的位置描述也相反。 5.师生共同小结:用“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时,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还和观察者的朝向有关。,活动目标:让学生继续探究“前后左右”描述物体位置的相对性,认识到它和观察者面对的方向有关,为学习下一课太阳的位置与方向做铺垫。,三、找毽子游戏,学习新知,活动安排: 1.让每2个小组自愿结合成对抗组,10名同学围成方形。 2.一小组设置毽子的位置,对抗小组选2名成员,一名同学做引导员,根据寻找者的“前后左右”来描述毽子的位置,另一名带眼罩寻找。 3.两组轮换,记录找到毽子所用时间的长短,用时少的小组获胜。 安全提示:选择的场地应当平整而开阔,围成的方形要适中。,活动目标:为

15、学生应用、巩固知识而创设更加有趣的体验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科学学习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在玩中,体验学习“前、后、左、右”方位概念的应用价值,即在超视距的情况下,怎样根据客观描述快速找到需要的物体。,拓展活动,小游戏排兵布阵,任务要求: 小组每一位成员都排在小组长的后面,但小组长却不在其他成员的前面,想想有哪些排法?,注:教科书中安排的描述照片里的人物的位置更适合室内教学。我选择在室外上课,因此做了一些改动,设置了,解决方案一图示:,回顾总结,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 , 知道了 , 还知道了 。,3.这节课中,表现最好的小组是 ,因为,2.这节课中,自己表现得怎样,判断失误几次?,活动手册

16、的使用,活动手册是与教材配套发行的,实现了与教科书的无缝对接。它不是练习册、作业本,也不是课外阅读材料,而是对学生探究活动的具体指导,是学生探究活动的真实记录,是将探究式学习方式落实到课堂的基本保证。,活动手册的使用,e7d195523061f1c0205959036996ad55c215b892a7aac5c0B9ADEF7896FB48F2EF97163A2DE1401E1875DEDC438B7864AD24CA23553DBBBD975DAF4CAD4A2592689FFB6CEE59FFA55B2702D0E5EE29CDEF586EA9A4B49DE0111998EBDAC258562680471128F21532D7E774D33685E4D28E61CA48330411CE1A2D7B1E841233D959FB6E69387B30FB,学生表现性评价量表,05,教 学 评 价,06,问题 与 策 略,教科书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