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2.《诗经》二首教案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45709632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8.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2.《诗经》二首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2.《诗经》二首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2.《诗经》二首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2.《诗经》二首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2.《诗经》二首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2.《诗经》二首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2.《诗经》二首教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2.诗经二首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诗中运用的赋、比、兴和反复等写作手法,体会古代民歌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2.理解诗的主要内容,熟读成诵,体味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3.理解关雎蒹葭所体现的青年男子对美丽、善良女子的热烈追求和青年男女真挚美好的爱情生活。教学重点:1.在诵读中体会本诗的内涵。2.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3.通过比较归纳,把握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感变化。教学难点:1.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2.结合诗经的时代背景及后世评述,了解当时的爱情观与人文观。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内容及步

2、骤:第一课时 学习关雎一、情景导入:同学们,大家认为我们人类最高尚的情感有哪一些?这些情感的核心内涵就是爱。从长城内外到大江南北,从小桥流水到街头巷尾,到处都有爱的赞歌,这些爱发自内心,出于真情,当然,也包括我们人类重要的情感之一:爱情!许多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写到男女主人公的感情,都会引用一句诗“关关雎鸠,在河之州,(故意停顿,学生齐答)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对!这脍炙人口的诗句就出自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今天我们很荣幸的走入古代文学经典诗经。请看大屏。(板书课题)2、 自我研学:(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认准字形雎(j) 鸠(ji) 窈窕(yo tio) 逑(qi)荇(x

3、ng) 寤寐(w mi) 芼(mo)2.文言知识梳理 (1)重点实词关关:拟声词,一种鸟的叫声。洲:水中的陆地。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逑:配偶。寤寐:指日日夜夜。芼:挑选。(2)词类活用琴瑟友之(名词做动词用,做朋友,相亲相爱,亲近。)钟鼓乐之(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乐。)(3)古今异义左右流之(古义:捞取;今义:流出)3.作品简介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成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基本表现手法为赋、比、兴。诗经的 诗体格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时而重章叠句,反复咏唱。其语言生动传神。

4、(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朗读指导1.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作诵读指导。交流点拨:第一节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 这一节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诗。第二节中的“求”字是全篇的中心,写深切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忧思,声调急促,与前后平缓之音有别。第四、五节写幻想中求而得之的喜悦。曰“友”,曰“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应读出兴奋和快乐之情。2.学生齐读,放 录音,再听一次,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3.学生结合注释,译读全诗。(先自己试译,再在小组交流。)教师提示:诗歌重在想象、联想,对于字面意思不必字字落实,可以疏其大意

5、而不求甚解,但重点字词、关键字词要落实。交流点拨:雎鸠鸟关关地叫着,在河中央的小洲上,姑娘美丽又善良,是我的好配偶。荇菜长短不齐,在船的左右两边捞。姑娘美丽又善良,从早到晚追求她。好姑娘追求不到,从早到晚思念她。思念绵绵不断,翻来覆去,不能安睡。荇菜长短不齐,在船的两边来。姑娘美丽又可爱,弹奏琴瑟来亲近她。荇菜长短不齐,在船的左右两边挑选。姑娘美丽又可爱,敲钟击鼓让她快乐。(2)整体感知这首诗讲了一 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交流点拨: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位美丽少女的相思之情,求而不得,他日思夜想,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他做梦梦见自己弹琴奏瑟,迎娶这位姑娘。合作探究生成能力(三)精读课文

6、,理清层次。1.全诗共5个小节,层次结构是怎样的?交流点拨:第一章(第1节)描写小伙子见到一位漂亮姑娘,从而引起爱慕感情和求婚的愿望。第二章(23节)描写小伙子想追求那位姑娘,苦于无法,求之不得,因而朝思暮想,寝食不安。第三章(45节)描写小伙子梦想成婚的欢乐场景。2.关雎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交流点拨: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了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梦想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四)细读课文,探究写法。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这种手法起到什么作用?交流点拨: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

7、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是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1.总结课文关雎写一个男子对所爱慕的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了求之不得的焦虑和幻想求而得之的喜悦,表现了追求爱情中的苦与乐。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2.拓展延伸中国文字史上的“第一”交流点拨: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孙子兵法: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3、 作业: 熟读关雎,练习背诵。四、板书设计:关雎 雎鸠 好逑 荇菜 窈窕淑女 求之 (起兴) 友之 乐之

8、表达了一种诚挚、热烈、健康的美好情感第二课时学习蒹葭一、情景导入:同学们,有人会唱在水一方这首歌吗?它是 早些年一部电视连续剧的插曲,根据蒹葭改编而成,可见诗经对后世文学创作有很大影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蒹葭。二、教学新课: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认准字形蒹葭(jin ji) 溯洄(s hu) 晞(x) 湄(mi) 跻(j)涘(s) 沚(zh) 坻(ch)2.文言知识梳理(1)重点实词蒹葭:芦苇。 苍苍:茂盛的样子。 溯洄:逆流而上。溯游:顺流而下。 晞:干。 阻:险。跻:高。 坻:水中的陆地。 涘:水边。沚:水中的小块陆地。(2)词类活用道阻且右(方位名词,作形容词,弯曲)(

9、3)古今异义道阻且右(古义:弯曲;今义:右边,表方位)白露为已(古义:干;今义:已经)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感受音韵美。(1)全班齐读诗歌,要求学生结合上一课时介绍的关于诗经艺术特点,体会蒹葭的音韵美。(2)听学生朗读后,教师正音,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请学生自由发言,说说作品的音韵美是如何表现的。交流点拨:音韵美表现在: 都是四言句,朗读时采用“二二”拍,听起来很整齐。作品押韵:第一章押“ng”韵,韵脚有苍、霜、长、方、央。第二章押“i”韵,韵脚有萋、晞、跻、坻。第三章押“i”韵,韵脚有已、涘、沚。运用叠词,如“苍苍、萋萋、采采”;运用叠章,统一内容的反复咏唱,这样有一唱三叹的美感。

10、(3)请男女生交错进行朗读,把自己体会的音韵美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2.感知内容大意。请学生结合注解,尽量用优美的语言翻译作品第一章的内容后,引导学生对比。第二、三章的内容是否是第一章的重复。交流点拨: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明确:三章所写的内容是相 同的,表现了一位痴心、痴情男子对心上人的爱恋、追求和求之不得的伤感。步骤三:质疑问难,深层探究1.诗歌中哪一些诗句描写了景物?所写景物有怎样的特点?写景有什么作用?交流点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描写了一幅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凄清景色,造成了一种渺远迷茫的意境,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物忧郁感伤的情

11、怀。2.诗歌中哪些诗句表现了诗人渴慕伊人,历经艰险,执着追求,然而却求而不得的苦闷感伤情怀?交流点拨:“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这些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渴慕伊人,历经艰险,执着追求,然而却求而不得的苦闷感伤情怀。3.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请说说你的理由。交流点拨:感情基调:渺远迷茫,忧郁缠绵,怅惘感伤。理由:渴慕倾心于伊人,执着地追求,不怕道路的艰险,然而伊人却宛在水中央,如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即,求而不得,故苦闷感伤忧郁。4.蒹葭的主题是什么?交流点拨:诗歌每一章前四句都是描写一种凄

12、清而苍凉的景色,这种景色衬托出人物心中的空虚、惆怅之情;而后四句写出诗人对“伊人”的上下寻求,却又寻而不见的情景,这当中既有诗人的怅惘之情,又有诗人对伊人的深切思念。步骤四:探究写法,比较阅读(一)写法探究:1.蒹葭这首诗歌中运用了哪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交流点拨:诗歌开篇便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凄凉的画面:一个晚秋的早晨,天色朦胧,笼罩在晨雾中的是一望无际的沾带露珠的芦苇。一条河流,蜿蜒而去。望远处,是一块小小的沙洲。这是一幅萧瑟的晚秋晨光图,烘托出主人公凄恻的情感。诗的每章景物描写都有不同。首章“白露为霜”,露凝为霜,是拂晓时;第二章“白露为晞”,太阳露面,天已大亮;末章“白露未已”,阳光照射

13、,露水快干。三幅不同时间的晚秋晨光图,渲染烘托出主人公久久伫立远望而始终不能见面的惆怅心情,而主人公的这种心情随着晨光画面的重叠,显得越来越急切,越来越凄婉,使这首诗在艺术上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2.这首诗采用重章叠咏的手法有什么好处?交流点拨:回旋反复,可以增强诗歌的音乐感和节奏感,更充分地抒发情感。蒹葭全篇3章12句,只变动了十几个字,不但写出了芦苇茂盛的状态、爱情道路的曲折绵长,伊人虽近在咫尺,但又遥不可及的痛苦心情,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旋律,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似乎有一种合唱、轮唱的味道。(二)比较阅读:1.关雎蒹葭都可看作是爱情诗,它们的写作手法相同吗?交流点拨:关雎一诗重在“

14、叙事”,从中可看出主人公爱慕、追求、幻想这样一条线索。蒹葭没有一个明确故事,只选一个场景。蒹葭比关雎情感意味更浓。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突出。“蒹葭”“水”“伊人”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比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2.两首诗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交流点拨:关雎是一首热情的恋歌,它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感情坦率、朴实。蒹葭表现了诗人对“伊人”的一往情深,而且写出了他欲见不得的焦急怅惘的心情。三、总结课文: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头清水,开 阔、丰盈、简单、洁净。这源泉处的草木,也跟淳朴的先民及其歌声一样简朴优美。从诗经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游历在平原秀野风和日丽中。痴情的少年千回百转,却找不到她的人。让我们干干净净与素心相通,吟诵这优美的文字,传唱这古老的歌谣!4、 布置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