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初中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八章第一节实验《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名师精选说课稿北师大版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45709106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9.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初中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八章第一节实验《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名师精选说课稿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湖北省初中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八章第一节实验《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名师精选说课稿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湖北省初中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八章第一节实验《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名师精选说课稿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湖北省初中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八章第一节实验《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名师精选说课稿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省初中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八章第一节实验《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名师精选说课稿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初中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八章第一节实验《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名师精选说课稿北师大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校名 推荐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本次说课主要包含五个部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一、教材分析1. 在课标中地位和作用课标中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描述是: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本活动是课标建议的必做探究实验之一。该活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为进一步学习 “食物在胃、 小肠内的消化” 做好铺垫, 最终帮助学生形成对消化过程的正确认识。2. 在教材中地位和作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是北师大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4 单元第 8 章第 2 节食物的消化

2、和营养物质的吸收第二课时内容, 在演示实验淀粉和葡萄糖透过透析袋之后。本节是全章的知识核心,也是本章的教学难点。3.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理解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推理解决问题和实验操作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科学的饮食观念。4. 教学重难点重点: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体验实验过程。难点:( 1)对照实验的设计。( 2)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二、学情分析我校地处农村, 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 不少同学都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提高学习积极性。初中阶段学生好奇心强,思维

3、活跃,对探究实验非常感兴趣,通过大半年的学习和训练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探究实验相关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知识准备方面,学生在上一节已经学习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对淀粉已有一定的了解。三、教法学法1. 教法: 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该实验,我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和分组探1名校名 推荐究模式开展。 只有实验器材由教师提供, 实验材料由学生从生活中获取,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知识。运用实验获得的体验指导生活。归纳起来,就是通过教师的情境引入、提问启发、 指导实验、 引导交流,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不断思考。2. 学法:

4、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掌握知识和技能。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讨论交流、思考归纳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体验,在交流中展示收获,在体验中提高能力。四、教学过程课前准备由于教材前面一节, 包含有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的鉴定实验, 让学生对各种食物的鉴定充满兴趣,因此在实验前的准备阶段由学生带感兴趣的实验材料来进行实验。教师的任务具体来说包括: 1. 准备实验报告。 2. 进行分组。 3. 对学生进行部分实验仪器的操作培训。 4. 对学生带来的实验材料进行选择和初步的处理。设计意图:通过精心、充分的师生共同课前准备,预设课堂实验的各种可能状况,便于有效、高效的实施课堂教学。具体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六

5、个环节,分别是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探究方案、实施方案、交流总结和拓展延伸。创设情景教师展示学生带来的实验材料,并提问 :1. 同学们,我们每天从外界摄取大量的食物,如大家带来的米饭、馒头、土豆,玉米,花生等,这些食物中的主要成分是分别是什么呢?学生回答问题。 2. 经过我们上一个演示实验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些营养物质能不能被直接被人体吸收?3. 我们以淀粉为例思考淀粉没有甜味,而且咀嚼馒头时感觉到有甜味,这一现象说明了馒头的淀粉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设计意图: 通过教师的引导回忆前面学习的内容及日常普通生活体验。 努力切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欲望,引入新课。提出问题教师这时

6、布置任务,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提出问题, 做出假设。 小组同学完成任务填写在实验报告上。教师提问: . 是口腔中的什么物质让淀粉发生了转变,这种变化是否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分泌等作用有关?设计意图:通过现场体验,教师问题引导,培养学生分析、思考并发现问题的能力。探究方案在探究之前先确定实验材料是什么?分析各个材料的优缺点,及选择的原因。老师在这些材料中确定四种,并解释原因。1. 学生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上的问题,初步设计实验。2. 要求各组小组先确定自己组的实验材料,再根据提出的问题,和假设,应该怎样设计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什么?设计一个简单2名校名 推荐地实验计划,并进行展示

7、。 3. 组间互相点评,实验还有什么不足,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的意见或者需要补充的? 4. 出示提示问题,帮助各小组完善实验计划。设计意图:通过思考交流,明确模拟的方法,通过方案的交流分析,突破实验设计的难点,通过讨论,完善实验计划,通过指导,鼓励学生进行创新,通过实验,体验合作的重要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实施方案交流总结首先各小组按照制定的计划进行实验,教师巡回观察, 个别指导, 及时纠正学生不规范的操作。(重点提示:分工合作、药品取用、滴管使用、水浴控温等)其次是各小组对本组的实验结果进行观察,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对本组的实验结果进行交流。(交流按照如下程序进行:我们组提出的问题是什么?怎么设

8、计的?结果如何?我们得出了怎样的结论。)最后, 师生共同对本节课的知识目标进行总结,实验中还有什么不足之处,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真实实验,体验实验乐趣,通过观察分析、交流展示,引发学生思维碰撞和深入思考,培养生物学科特有的语言表达规范并得出结论。完成知识的建构。拓展延伸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实验,给你什么启示?同学们通过实验的体验,得出怎样的感受?设计意图:回归生活,让学生关注健康,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课堂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个人感觉比较成功的方面有1、教师课前准备充分,便于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2、本节课, 教师只提供实验器材,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由“小组讨论”“小

9、组展示” 实现,既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又把课堂真正地交给学生。3、实验创新,如:取唾液的方法。控制温度的其他方法的实践。4、贴近生活,材料来源于生活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形成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变学生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不足之处 :1 . 学生展示和交流的语言不够严谨。2. 在实验操作上有些方面还是不规范。附实验报告:3名校名 推荐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班级: _姓名 :_小组号: _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 1. 实验变量是什么?2. 我们组选取的实验材料是什么?3. 我们组设计的对照实验是试管12加入唾液或者清水4. 除了变量外,还有那些量需要确定?5. 怎样检测淀粉的存在?1. 为什么取唾液前要漱口?2. 为什么试管要震荡?模拟口腔中什么的功能?3. 为什么要 37加热?不加热会怎么样?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材料淀粉检验现象实验前预期结果实验后+唾液+清水得出结论: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