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学论文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145708905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心理学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生心理学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心理学论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关于小学生同伴接纳的调查【摘要】人际关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学习社会规范和与人相处的技能。在社会学习过程中,小学生学会了适应,在适应中又得到了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有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也能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发展。小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由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构成。其中,同伴关系是亲子关系、师生关系无法替代的,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功能。同伴关系基本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同伴接纳,一种是友谊关系。基于心理学家对小学生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及本次见习的调查,本论文主要着眼于小学生同伴关系中的同伴接纳【关键词】人际关系 小学生 同伴关系 同伴接纳【引言】同伴关系是小学生

2、人际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对儿童社会性发展、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具有重要作用。儿童与同伴的关系是一种水平关系,交往双方的社会力量大致相等,交往的原则是平等互惠,彼此的行为也非常类似。在这种社会交往中,儿童有机会实践他的社会技能,并且学会只有在平等的关系中才能学会的社会技能如合作、竞争和亲密关系。同伴接纳反应的是群体对个体的态度。在小学生的同伴团体中,有些儿童是非常受同伴欢迎的,很多同学都愿意和他们一起玩;有些儿童则受到同伴的排斥,别人不愿邀请他们参与游戏和活动;还有些儿童似乎被人遗忘,不大有人理睬。有些儿童在同伴中很有影响力,成为活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大多数儿童在团体中只是具有普通地位。因此反

3、应一个儿童在团体中的价值有两方面的特质,一是声望或者称受欢迎程度,二是地位。发展心理学家通常以社会测评法来评定儿童在同伴团体中的地位或声望,运用一种叫提名法的技术,即要求儿童说出三个最喜欢的同伴,同时也提出相同数目他们最不喜欢的同伴。这样,团体中每个儿童都有正面提名(受欢迎的人)数和负面提名(不受欢迎的人)数,两者之差为儿童的社会声望;两者之和为儿童的社会地位。根据儿童的社会声望和社会地位这两个指标,可以将儿童分为五类。(1)受欢迎的儿童:他们得到同伴许多正面提名及少量的负面提名,受到同伴的喜爱,具有较高的社会影响力。(2)被拒绝的儿童:他们不受多数儿童欢迎,只有少数儿童喜欢他们,但他们有较高

4、的社会影响力。(3)被忽略的儿童:他们所得的正面提名和负面提名都很少,他们有低的社会影响力和中等程度的社会偏爱。(4)争议性的儿童:他们得到许多正面提名和负面提名,他们在社会偏爱的得分是中等的,但他们有较高的社会影响力。(5)普通地位的儿童:他们得到的正面提名和负面提名都是一般程度的。其中,被拒绝的儿童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很强的攻击性;另一类是不具有攻击性,但是焦虑、低自尊,与同伴接触表现出退缩。后者还可进一步划分成:(1)害羞被拒绝的儿童;(2)不好斗、友善但不合作也不善于解决社会问题的儿童。被拒绝和被忽略的儿童都没有被同伴接纳,这对于他们适应学校的生活是非常不利的。尤其是被拒绝又有很强攻击

5、性的儿童,在学校受到同伴的排斥容易使他们流向社会,与一些不良少年混在一起,沾染不良习气。可见,同伴接纳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通过本次调查将理论付诸实践,为小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接纳关系提出可行性建议。【方法与过程】1、调查对象:xx小学一年级一班学生 2、调查方法:访谈法为主,文献法为辅 3、过程:查资料、见习观察、访问老师和学生、整理材料、分析总结等【正文】一、我先从影响儿童同伴接纳的因素的因素入手,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方面:(1) 父母的教养方式:说理、敏锐的权威型家长的子女往往是受成人和儿童喜欢的;专制型的、没有情感反应的父母的子女常常是不受同伴欢迎、不合作、具有攻击性或破坏

6、性的儿童。(2) 认知技能:聪明的、学习好的儿童常常受欢迎。在学校学习很差的的学生往往受到同学的排斥。(3) 儿童的名字:名字比较吸引人的儿童比名字不吸引人的儿童更受欢迎。儿童有个怪名字可能会被同伴嘲笑,使他们处于不利地位。(4) 生理特征:外表具有吸引力的儿童容易受到成人和同伴的喜爱。(5) 儿童的行为特征:即使儿童有漂亮的外表、聪明的头脑,如果他的行为是不恰当的,也不会成为受欢迎儿童。受欢迎儿童活泼外向、友善、合作,有很多利他行为。被忽略的儿童常常是害羞和退缩的,不企图进入同伴团体,很少引起他人的注意。被拒绝的儿童往往攻击性强,不爱合作且爱批评同伴团体的活动,亲社会行为少。二、案例及分析(

7、1)熊胤,女,七岁半,身体健康,无家庭遗传病史。爸爸是公务员,妈妈是小学老师,亲生妹妹刚满两个月。在爸爸妈妈的言传身教下,从小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在家里自觉学习并帮妈妈料理家务以及照顾妹妹,喜欢和妈妈分享身边发生的有意思的事儿,比如那几天回家都会给妈妈讲我们这些见习的大姐姐们。在音乐课上学会了一首歌于是迫不及待地想回家唱给妈妈听。在学校里,是他们班的副班长,成绩稳定在前三名。活泼聪颖且乐于助人,经常听到同学喊她的名字,下课后总领着一群孩子玩游戏,很受同学欢迎。(2)杨杰,男,七岁半,身体健康,无家庭遗传病史。爸爸在酒店工作,事务繁忙,经常出差。妈妈为全职太太,有一个两岁大的弟弟和一个未满一岁的妹

8、妹。爸爸工作忙,很少顾及家里的事,妈妈在家忙里忙外,与他的交流蛮少。在学校,作为熊胤的同桌,与熊形成鲜明对比。杨杰内向不爱说话,同学们也不找他玩,下课后一个人安静地坐在座位上。第一天我就注意到了他,找他说话他害羞得低头不语,这时班上同学纷纷围过来要我不跟他讲话因为他是班上最笨的学生,成绩最差。这之后,我经常无意识地关注杨杰,尽可能不留痕迹地帮助他,发现他的亮点并给予他适时的鼓励,增强其自信心,鼓励他大胆融入集体。并尝试着在班上指出杨杰的优点,他不是一个笨孩子,你们每个孩子都不笨。告诉同学间要平等相处的道理。走的那天,杨杰很主动地帮我搬板凳,并问我什么时候再来,让我很感动。(3)从上述案例中,很

9、明显的看到小学生两种不同类型的同伴接纳。案例一中的熊胤是受欢迎儿童,案例二中杨杰是被拒绝儿童中的害羞一类。从他们的背景我们可以找出形成这两种反差的原因。首先,父母的教养方式:熊的父母文化水平较高,注重言传身教,经常与孩子交流沟通,有一个民主和谐的家庭环境,引导孩子快乐地成长;杨的父母与他的交流沟通较少,忽视了孩子的情感需要,是他性格内向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认知技能:熊是典型的优秀学生,杨是同学们眼中的差生,同学们对他们的接纳很大程度上受此影响。最后,儿童的行为特征:熊活泼外向、友善、合作,积极融入集体,杨内向退缩不企图进入同伴团体。获得同伴欢迎的程度自然不同。三、解决对策如何引导小学生建立良

10、好的同伴关系?从上述案例的分析中归纳几点,如下:1、 家庭:父母要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情感动态。形成良好的教养方式和教育方式,让孩子在快乐中收获成长。2、 学校:在学校,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是老师,所以老师的作用不可忽视。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关注班级动向,注重赏识教育,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多组织班级活动,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营造积极团结的班级氛围。3、 小学生:作为这一关系的主体,内因是最重要的。小学生自身的积极配合并往正确的方向发展是关键。【结语】同伴接纳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主要以两个反差较大的案例分析影响小学生同伴接纳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合自己的见习感悟所想所做。希望对这方面有所进步,不足之处,望提出建议,有待改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