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名师教案新人教版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45706436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4.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名师教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吉林省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名师教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吉林省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名师教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吉林省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名师教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名师教案新人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校名 推荐第 22 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教案学习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艺术与思想成就:王羲之与兰亭序;顾恺之与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通过王羲之书法艺术的介绍,使学生认识: 书法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字造型艺术,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使我国的书法升华为一种高级艺术形式,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对顾恺之绘画艺术的介绍, 了解他的人物画创作的特点和主要代表作。通过对“辉煌的石窟艺术”的介绍,认识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都是闻名世界的古代艺术宝库, 它们以令人惊叹的浩大工程、 无比雄伟的气魄和优美动人的艺术形象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

2、大创造力量。通过学习本课, 培养我们的艺术修养和文物鉴赏能力,批判地继承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能力,树立爱护文物古迹的意识。重点和难点:本课是魏晋南北朝文化的第二课,侧重介绍魏晋南北朝的艺术。这个时期是我国艺术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发展转化时期。“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和“辉煌的石窟艺术”是本课的重点子目。其中王羲之的书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突出的艺术成就,世称“唐诗、晋字、汉文章”。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是伟大的艺术宝库。“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又是本课的难点。由于缺乏书画艺术修养,分不清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字体等。这给本课学习带来难度。学法指导:1事先预习,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分析,概括提炼本课的基础知识。

3、2手脑并用, “知动学习”。课前尽量搜集一份摹本王羲之字帖,结合课后“活动与探究”让学生动手临摹其中几个字,加深对王羲之书法的认识和理解。3开展疑难问题的讨论。提出疑难问题,学会通过讨论方式,集思广益,纠正偏见,加深认识。 如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均属北魏统治者为宣传佛教、加强统治而开凿,这些石窟还有现实意义吗?我们应怎样评价这种带宗教色彩的石窟?通过讨论,正确区分石窟的内容和艺术形式,形成正确认识。4新课学完后,设计制作魏晋南北朝文化成就简表,以培养综合归纳能力。类 别代表人物朝代代表作品书法王羲之东晋兰亭序艺术绘画顾恺之东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雕刻南北朝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复习巩固:一、选择题1书法成

4、为一种艺术始于()A西汉末年B. 东汉末年C三国时期D西晋时期2下列关于云冈石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位于山西大同市B. 主要开凿于北魏前期C第 20 窟露天大佛是代表作D以雕刻和壁画艺术为主1名校名 推荐3顾恺之生活在()A西晋B. 东晋C南朝D北 朝4下列关于石窟艺术表达不正确的是()A体现了田园诗意境B. 包含外来艺术特色C不限于雕刻艺术D. 佛教盛行的结果二、材料分析题5吸取前人精华,独创一家,其字端秀清新,“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阅读材料回答:材料中反映的是什么人的艺术成就?他的代表作是什么?有何美称?后人怎样尊称此人的?一、问答题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文学和艺术上有哪些成就?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