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最新编写-修订版)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5701171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43.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最新编写-修订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最新编写-修订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最新编写-修订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 1.加强了准备性(主要体现在第一、二单元) (1) 把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为第一单元“准备课” 。 第一单元“准备课”包括数一数、比 多少两部分内容。是由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而成的。 数一数是原来的第一单元,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和经验。比多少是原来第二单元“比一比” 的内容,而原来第二单元的“比高矮” “比长短”与数学学习的关系不是很大,被删去了。 (2)将 “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位置,主要是认识“上下、前后、左右” 。是从一下移过来的,而原来“位置”中“左右的相 对性”以及“用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

2、置”则删去了。 2.降低了难度 (1)平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 认识图形原来包括: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主要是加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但在实验 过程中老师们反映:学生一下子接触的图形太多,认识辨别难度较大,不易掌握。因此现在本册先认识 立体图形,一年级下册再认识平面图形。 (2)只认识整时。 “认识钟表”原来包括:认识整时和半时,但实验过程中教师普通 反映:半时的认识比较困难,我们把“半时”的认识移到了二年级上册。本册只认识“整时” 。 二、编 排特点 1. 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这也是全套教材的一个特点。这册教材共九个单元,从内容上来看,可以分为准备性知识(第一、

3、二单 元) 、数与代数(第三、五、六、八单元) 、图形与几何(第四单元) 、综合与实践等内容。这些内容穿 插安排,互相搭配。如数与代数一共有四个单元,都相隔一单元,使同一领域的内容从总体上有所变化, 这样学生学起来,既轻松又不觉枯燥。并且每册第一单元尽可能安排内容比较少、活动性强的单元,给 一定过渡时间,让玩了一个假期的学生慢慢地恢复学习状态。 2.加强了对知识的整理。 大的单元(多个知识点)后面都安排了一个“整理和复习” (1-5 增加了) 。 具体编排上,给出整理的线索,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总结。 如对所学计算的整理,每次都给出线索 3. 增加了数学的背景知识(p60、p72) 。 教材结合

4、学生所学的内容安排了一些数学背景知识,以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 如 P60 介绍用算筹表 示数的方法,p72 简单地介绍古埃及的象形数字。 4.解决问题突出对一般过程和一般思路的体验。 对于解决问题,义务教材太强调技巧,而课标实验教材太强调情境创设,都没有把落脚点放在问题解决 的一般过程上。这次修订我们对解决问题进行了研究,总结了以往教材、教学经验,借鉴了国外教材的 一些做法,形成了现在的解决问题的编排思路:体现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让学生通过体验,了解解决 问题的一般过程和一般思路。 5.练习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 带着前面的内容进行练习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做铺垫(p68 凑十的、p80 第 3

5、 题是 10 加几的、p71、p72 第 6 题,为乘除法的学习积累感性经验) 。 6.注重知识的渗透。 如填未知加数(原来作为例题安排在 6-10 的加减法中,但深不深浅不浅,教学的度不好把握,渗透在 各部分知识的练习中。p56 暗示了未知加数,在直观图的提示下容易填出得数、P63 通过画一画帮助学 生填出未知加数、p68 借助数的组成) 。 7.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评价是老师们非常重视又感觉难以把握的问题,因此在研究了老师们的一些经验以及国内、外教材的做 法基础上,我们在每个单元的最后安排了一个评价版块,给老师们如何引导学生自我评价提供一点思路 和线索。 第一单元 准备课 (一)教材内容

6、 数一数 比多少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1数一数。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并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数数的资源非常丰富。安排一个校园场景,有非常丰富的数数资源,包括数量在 1-10 的各种事物,每 个数量的事物都不止一种。 在教材中我们给出人物数量是 20,以便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 充分地观察、充分地数。 对数数方法进行指导。 组织学生数一数身边的事物。 给出了 110 十个数字,了解学生认数字情况 数字什么时候出示可以灵活把握。 把握好教学要 求。 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地学会数数的方法。 对 110 十个数字,只是了解不 是正式教学。不要求

7、学生全部认识 110 各数。 注意结合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 “比多少”通过一一对应比较两组事物的多少,使学生初步知道 “同样多” “多” “少”的含义,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 由童话故事引出学习内容。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童话故事,以此 为背景引出学习内容。 提供了丰富的比较素材。如“一张石桌” “三个苹果” “四根萝卜” “四个小凳” “两条跳出水面张望的 小鱼”等等,教材提出“图中还可以比什么?”提示老师可以利用这些东西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充分地 感知“同样多” “多” “少”的含义,掌握比较的方法。 比较的两种事物,尽量能够建立起合理的对

8、应 关系。 练习中安排了不同形式的习题。 第二单元 位置 (一)教材内容 “上下” “前后” “左右” 。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三对方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所接触, “上下” “前后”的方位儿童基本上已建立起来了(心理学的研究 表明 : 儿童 6 岁能完全正确地辨别 “上下” “前后” ) , 所以我们先认识, 并且把它们安排在一个例题中 (去 掉了原来专门教学前后的例 2,在例 1 中加入了“前后”的认识) ;而左右相对于前两对方位难一些,所 以后认识,并且专门安排一个例题进行教学。 1. 上下、前后。 以自身为中心。 儿童辨别“左、右”有自己的认知特点和规律。有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判断左、

9、右的根据是身体的左、右 两半,后来有人证明在左、右分化中起绝对优势作用的不是身体,而是手。也就是说,儿童建立左、右 的过程是:先将左、右同自己的左、右手建立起联系,然后再与自己身体的两边对应起来,最后以自身 为标准来进行判断。教材教学左、右概念时,就是按这样的顺序来编排的。让老师背对着学生,学生 模仿老师举右手,再让学生想一想左、右两只手的习惯性分工,将左、右与自己的左、右手对应起来, 再通过“做一做”第 1 题,初步感知身体的左、右。再通过练习二的第 1 题,让学生以自身为中心确 定物体的位置,逐步建立左、右的概念。 不涉及左右的相对性。去掉了,一方面是因为有一定的难度(儿童一般在 7 岁左

10、右,不仅能以自身为 中心辨别左右,而且也能以别人为标准辨别左右) 。另一方面主要是这方面的原因,教学中老是纠缠以 谁为标准。 将左右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车辆、行人靠右行、少先队员敬礼用右手等。加深对左 右的认识。 第三单元 15 的认识和加减法 “10 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分为两段:1-5 的认识和加减法、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这两段在编排 上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点。 习习惯的培养。 数的组成。 6 的组成,是通过涂圆圈的方式,让学生在涂色的过程中体会 6 的组成,然后结合直观图让学生完整的 填出 6 的组成。学生在一张纸上涂完所有 6 的组

11、成后的图非常形象、直观而且可能很有规律,可以帮助 学生从整体上把握 6 的组成并更好地记忆。 7 的组成, 没有全部给出, 通过操作分木块, 给出了 3 组, 提出一个问题 “看到每一组, 还能想到什么?” 看到 1 组想到另 1 组,让学生联想,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 (与义务教材相比难度降低了,原来在教学 5 的组成的时候就让学生联想,现在到 7 的组成时才不出全,才让学生联想。 ) 8、9 的组成,教师通过提问启发学生自己摆出,并且 8 和 9 的组成都只给出了一部分,另一部分要求学 生通过联想推出,要求比 6、7 的组成略高一些。 10 的组成,由于我们采用的是十进制计数法,满 10 要

12、向进一,所以 10 的组成很重要。教材先让学生通 过摆小棒的过程填出 10 的五种组成,再让学生推想出 10 的另外 4 个组成,逐步加深学生对 10 的组成 的理解。 (2)加、减法。 这部分计算,主要是结合操作和图(也就是“一图二式” “一图四式” )来教学。教材本身没有什么问题 (具体说),但在实际教学中,对于“一图二式” “一图四式”老师们有一些现实问题: 经常有老师问一图到底该列几个算式?比如 在一图二式中,列两个加法算式,列减法算式 的图,有虚线。而它到了一图四式,不仅列了两个加法算式,还列了两个减法算式,那么到底什么情况 下列减法算式?教师觉得不好把握。 在列减法算式时,有的学生

13、列出了把两部分相减的算式。如:| 。学生列出 4-3=1。学 生的算式也是有道理的,这种情况怎么处理?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对教材进行了一些调整。 改变了“一图几式”的编排:压缩“一图二式” (不再作为一小段) ,直接由“一图二式”过渡到“一 图四式” ,最后由“一图四式”过渡到“一图三式” (一加两减) 。 回避了两部分相减的算式。 对于写出把两部分相减的减法算式,我们并不要求,如果学生写出也是可以的。但为了避免给教学带来 不必要的麻烦,我们回避了这种问题,一般把被减数和减数都给出了,只要求学生根据图算出得 数。 注意把数的组成练习和计算练习紧密结合起来。 (3)问题解决 这一单元我们结合 6

14、、7 和 8、9 的加减法,设计了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体验,初步了解解决问 题的一般步骤。 6、7 解决问题 图画呈现问题。 在 6、7 这部分,考虑到学生识字不多,在 6、7 这里,主要以图画形式呈现问题,用简单的文字和符号 表示信息和问题,大括号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 “?只”表示要解决的问题。这种呈现问题的方式老师 们都很熟悉。 不要求学生写单位名称和答。 这里重点是让学生体验、了解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学习按照这样的思路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于格式不 必作过多要求,这里包括本册,都不要求学生写单位名称和答。 8、9 解决问题 用画图加简单的文字呈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编排思路和前面一样(体

15、验过程,了解步骤) ,只是呈现问题的方式略有不同,这里在前面 的基础上采取用简单的文字呈现信息和问题, 以引导学生通过看文字来理解题意。 让学生自己看图提 出问题并解答。 通过前面的体验和学习,学生对一个问题的简单结构应该有所了解,在这里让学生自己看图提出问题并 进行解答,以培养提出问题的意识,并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 2. 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 教材主要是结合动态展示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的情境图,让学生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的 含义,了解运算顺序。 第六单元 1120 各数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 1120 各数的认识 分两段编排:(1)11-20 各数的认识; (2)10 加几

16、、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二)教学说明和教学 建议 (1)11-20 各数的认识 11-20 各数仍然是从数概念的几个方面:数数、数的顺序、比大小、序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来认 识的。教材安排了三个例题,例 1 教学 11-20 各数的认识,从数数、数的组成、读数几个方面来认识; 例 2 教学数的顺序和比大小;例 3 教学写数(具体说明三个例题的是什么) ,序数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 已经熟悉,没再安排例题,只在练习中巩固。 虽然仍然是从这些方面认识,但由于数的范围不同,数的特点也不同了,因此侧重点也不同了。 如数数,10 以内是 1 个 1 个地数,11-20 不仅要以“个”为单位数数,还要以“十”为单位数数。11-19 计数的结果就是一个十和几个一,20 是 2 个十。所以这里数数要从认识计数单位“十”开始,由此了解 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借助计数单位“十”认识 1120 各数。 教材在认识 11-20 各数时, 就是在认识计数单位 “十” 的基础上, 借助计数单位十来认识 1120 各数的。 结合数的组成按数位写数。 教材把用小棒计数的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