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华东师大版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5700664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华东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上海市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华东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上海市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华东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上海市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华东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上海市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华东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华东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华东师大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市某重点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 (第一部分涂在答题卡上,第二部分写在答题纸上)一、选择题(共60分。第1-40题每小题为1分;第41-50题每小题为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古代美洲文明的创造者是: A、雅利安人 B、印第安人 C、阿卡德人 D、苏美尔人2、要想研究古巴比伦王国的历史,最方便和较为可信的做法是: A、到当地进行实地考察 B、了解当地的民俗民风 C、参看汉穆拉比法典 D、查阅相关历史书籍3、下列图片中最能体现古代埃及人的灵魂观念的是: A B C D4、佛教创始人悉达多,本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

2、太子,据此判断悉达多出身的种姓应该是: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5、中世纪欧洲盛行封建制度,维系其封建关系的主要基础是: A、国王的权威 B、土地与契约 C、宗教与习俗 D、宗法与血缘6、1357年法王约翰二世被英军俘虏,王太子查理为筹巨额赎金可能采取的行动是: A、强迫教会缴纳贡金 B、直接要求城市加税 C、要求农奴增加地租 D、请求三级会议帮助7、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述及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时说:“男人就是城邦。”对这句话最确切的解释是: A、成年男性公民是城邦发展的决定力量 B、外邦人之外的成年男子决定城邦发展 C、全体男性参与各类事务确保城邦安全 D、全体男性

3、享有民主权利承担社会义务8、右图中的古建筑建成于: A、希腊荷马时代 B、希腊古典时代 C、罗马帝国时代 D、西欧的中世纪9、右图中的十二块铜牌陈列于罗马广场,详细列出了民法、刑法、诉讼程序等许多方面的内容。此举的历史意义主要在于: A、它是应广大平民的强烈要求而设立 B、保障了平民利益,消除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C、用文字明示法律规定,成为罗马法发展的里程碑 D、作为罗马的基本法,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成熟。10、公元3世纪中叶的古罗马学者热情地赞美道:“无论海洋还是陆地上任何的间隔距离都不能将一个人排斥于公民身份之外。”他赞扬的是罗马的: A、十二铜表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11、

4、“它借助于一种伟大的宗教和共同的制度,把阿拉伯、波斯人、土耳其人、印度人以及非洲不同部落的人团结在一起。他不仅造就了一个出类拔萃的多元社会,而且创造了一种有着许多独创发现和成就卓越的遗产”。这一“伟大宗教”的创始人是: A、乔达摩悉达多 B、耶稣 C、默罕默德 D、汉谟拉比12、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该史料所载事件可能发生在: A、公元前2070年 B、公元前1600年 C、公元前1046年 D、公元前770年13、周封邦建国体制分封的主要对象是: A、同姓诸侯 B、原殷邦方国的首领 C、古代帝王后裔 D、功臣14、在历史上,教育只是局限于贵族阶层,从这个意义上

5、说,“我们现代人都是巴黎和博洛尼亚而非雅典和亚历山大的继承人和接班人。”这是因为: A、经院哲学的产生 B、大学的兴起 C、骑士文学的盛行 D、市民文学的出现15、“当人类作出划时代的新发现不仅靠采集食物,而且通过栽培植物也可以养活自己时,一个崭新的世界展现在人类面前。”这个“新发现”出现在: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青铜时代 D、铁器时代16、就史料分类而言,下列属于直接史料的是: A、史记 B、姜子牙助周灭商神话 C、商朝卜辞 D、孟姜女哭倒长城传说17、“世界从何而来?”这一西方哲学的热门话题,由一中国圣哲作了简明扼要的回答:“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该

6、圣人是: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韩非子18、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节选自中国古代某部典籍中的一句话,其后半句是“仁在其中矣”。据此判断,这部典籍是: A、周礼 B、老子 C、墨经 D、论语19、假设一位同学通过时光隧道回到了唐朝的都城长安,以下哪一项不可能是他在长安的所见所闻: A、遇到一位自称信仰基督教的商人 B、见到一位来自罗马共和国的商人 C、在国子监有一位同学是日本留学生 D、看到有一家波斯人所开的酒肆20、据中国古代史书记载,有一朝代的统治范围:“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此记载应该出自: A、史记秦始皇本纪

7、 B、汉书武帝纪 C、资治通鉴贞观十五年 D、元史地理志21、汉书刑法志载:“(秦朝)丁男被甲,丁女运输,苦不聊生”这句话反映了秦朝的: A、劳动人民勤劳 B、赋税沉重 C、兵役和徭役繁重 D、法律严酷22、“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拷问以尽其材,则英俊以可得矣。”这里的“臣”、“陛下”分别是: A、贾谊、汉景帝 B、晁错、汉文帝 C、董仲舒、汉武帝 D、魏征、唐太宗23、从秦到西汉中期,中国社会的统治思想几经变化才最终确定下来。这种变化的顺序是: 儒家 道家 法家 A、 B、 C、 D、24、东汉后期在经济军事上对中央集权构成巨大威胁的是: A、外戚势力 B、宦官势力 C、士

8、大夫势力 D、地主豪强势力25、3-6世纪的中国历史被历史学家称为“魏晋南北朝”,这里的“魏”是指: A、东魏 B、西魏 C、曹魏 D、北魏26、历史上经常出现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背离的现象,即所谓“种瓜得豆”。中国古代下列政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直接反映这一现象的是: A、秦朝郡县制 B、西汉郡国并行制 C、元朝行省制 D、清朝军机27、西汉“不行黜徙(意为废除、取消)而藩国自析”来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是: A、“削藩” B、颁布推恩令 C、创设刺史制度 D、推行内外朝制度28、按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成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封德彝等人要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

9、,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敕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敕三、四出”魏征还是拒不署敕,严辞反驳唐太宗说:“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由此可以看出: A、唐朝时相权高于皇权 B、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 C、唐朝时已经出现君主立宪制 D、中书省草拟的诏敕超越其部门权限 29、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由北而南移动,最终完成南方经济领先北方的格局是在: A、魏晋南北朝时期 B、唐后期 C、北宋时期 D、南宋时期 30、下列中国古代历史的盛世中,出现在唐代鼎盛时期的是: A、贞观之治 B、光武中兴 C、文景之治 D、开元盛世 31、右图是南北朝晚期的形势图,最后一个消 失的政权是: A

10、、 B、 C、 D、32、历史学家钱穆在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能体现唐代宰相委员制特点的是: A、门下省对诏书的审核权 B、政事堂制度 C、中书省、门下省之间的互相制约 D、三省六部制33、“历史有什么用?”,古往今来人们已作出无数回答,其中唐太宗的回答是: A、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B、考古以证今,规时而达用 C、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D、鉴前世兴衰,考当今得失34、唐代前期,在西部疆域维护丝绸之路安全的军政机构是: 安西都护府 西域都护府 安北都护府 北庭都护府 A、 B、 C、 D、35、“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

11、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对这一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奉天承运,皇位永继 B、控制言论,维护统治 C、严刑峻法,钳制思想 D、废除丞相,确保皇权36、“并无特出之首长,亦无权向各部及各督、抚直接发布命令。盖仍不过清王室一御用机关,不得目之为政府中之最高枢机。”文中省略的应该是: A、中朝 B、政事堂 C、内阁 D、军机处37、在下列四幅两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示意图中,其错误的一项是:西夏 辽 北宋西夏 金 北宋辽 金 南宋西夏 金 南宋 A B C D38、孔子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此话揭示了春秋战国时期: A、政治权力下移 B、礼乐

12、制度破坏 C、社会动荡纷争 D、经济领域发生变革39、南宋著名的三大贸易港口是: A、泉州、广州、明州 B、泉州、苏州、福州 C、泉州、大都、广州 D、泉州、杭州、扬州4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遗产大会一致表决通过将中国安阳殷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是因为殷墟发掘了以下的重要文物: A、甲骨文、陶器 B、宫廷遗迹、青铜器 C、玉琮、青铜器 D、甲骨文、青铜器(41-50题每题为2分)41、下列是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其中排序正确的是: A、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 B、郡县制分封制行省制郡国并行制 C、分封制郡国并行制郡县制行省制 D、行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分封制42、下列组合能突出反映中国古代汉族与其它民族间关系的是: 赤壁之战 孝文帝改革 唐蕃关系 靖康之变 A、 B、 C、 D、43、从图一(汉郡国并行图)到图二(元行省分布图)的变化,最能够反映出: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 B、郡县制仍然是地方一级制度 C、地方势力是中央集权的隐患 D、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消除44、公元10至14世纪,中国历史进程的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