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卷04(解析版)

上传人:cbx****17 文档编号:145696766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卷04(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1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卷04(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1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卷04(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卷04(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卷04(解析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卷历 史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要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即王畿的方言。这些规定()A强化了中央集权B促进了文化交流和文化认同C实现了文字统一 D基本消除了地方的语言隔阂答案:B2古代国家把从事工商业的市民编入一种特殊的户口,即“市籍”。西汉征发徭役时,先征发有“市籍”的人,然后征发父祖之代有“市籍”的人,最后征发无“市籍”的农民。这表明,西汉时期()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抑制商帮的形成C市民社会地位最低D商业地位无足轻

2、重答案:A3贞观年间,唐太宗曾签署一份向未满十八岁强壮男子征兵的敕书,但门下省给事中魏征不肯签署,导致该敕书最后作废。这表明当时()A门下省掌控最高决策权B官僚体制尚可制约皇权C三公制度发展到达巅峰D科举制提升了官员素质答案:B4明末清初有学者认为,“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从中可知该学者主张()A限制君权 B正心诚意 C格物致知 D经世致用解析:材料中“明道淑人拨乱反正思起而有以救之”体现了研究学术应该关注社会实际问题的经世致用思想,故选D项。答案:D5有学者说:“魏源倡导师夷长技的目的,只是制夷,其注重点

3、在于强兵,而对富国的目的则被相对忽略了。”这说明魏源()A对西方缺少整体了解B过分注重维护清朝统治C理论实践水平相对较低D摆脱了“中体西用”束缚答案:A6下表为南方沿海某乡的人口变动统计表(单位:人)这反映了该地()时期迁出他乡种田城镇做工或经营商业出国从事工商业18801911年156011838A现代乡镇企业异军突起B传统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C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D农村经济结构在缓慢变动解析:表格中反映农民逐渐转向从事做工或者经营商业或者出国经营商业,体现农村经济结构发生缓慢变化,故选D项。答案:D7中国近代某一时期,剪辫与留辫、放足与缠足、洋装与长袍、鞠躬与跪拜、科学与迷信等长期并存。一副

4、联语在当时颇为流行:“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这一时期应是()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运动时期C清末新政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答案:D8湖南、湖北的工会会员,到1926年年底,发展到30余万人,在许多地区,工人还建立了自己的武装纠察队。农民运动也在全国迅猛发展,湖南的农民运动更是如火如荼,成为全国农运中心。这主要得益于()A中共工作重心的转移B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正确指导C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D两湖地区成为国民革命的中心解析: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反帝反封建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迅速到来,故选C项。答案:C91930年底,国民党四

5、中全会决议,地方施政要以“清查户口,兴办保甲”为中心工作,加强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同时蒋介石电令湘鄂赣三省厉行保甲。其目的是()A适应围剿红军和苏区的需要 B提高行政效能应对日本侵略C争取农民对国民政府的支持 D与共产党争夺革命的领导权解析:由材料“加强对基层社会的控制”“电令湘鄂赣三省厉行保甲”可知国共对峙时期,随着革命根据地的不断发展壮大,国民党加强对湘鄂赣地区的清查和控制,以适应“围剿”红军和苏区的需要,故选A项。答案:A10毛泽东曾说:“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下列各

6、项促进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建设的高潮”出现的是()A“双百方针”提出与贯彻B“大跃进”运动的开展C“上山下乡”运动的推行D“文化大革命”的发生答案:A1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央政府提出对国有企业可以“放权让利”,就是给企业一些自主权,一点经济利益,并在四川开始搞扩权试点。“放权让利”的主要目的是()A扩大企业自主权 B增强企业活力 C扩大对外开放 D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答案:B12古代雅典克利斯提尼建立了一种全新的组织,这种组织已不是血族团体的族籍,而只是经常居住的地区;现在要以划分的,不是人民,而是地区;居民在政治上已变为地区的简单的附属物。克利斯提尼的这一举措()A推动了雅

7、典民主进程B扩大了雅典公民范围C奠定了民主政治基础D依据财产来划分地域答案:A13下图画作是花园中的圣母(1506年),画中圣母侧身而坐,照看着两个正在嬉戏的孩子,洋溢着人世间的幸福美好。这反映了()A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复兴B文艺复兴提倡人文主义C宗教改革运动成果显著D西方浪漫主义美术产生解析:材料中的艺术作品虽然依然没有突破“圣像画”的范畴,但已有了明显讴歌人性的色彩,这是一种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故B项正确。答案:B14印第安人认为:“他把欧洲强盗带到了美洲,破坏我们的文化,掠夺我们的财富,是一个恶魔。”欧洲人则认为:“他把欧洲文明传到美洲,把落后的美洲带入文明时代,是一个功臣。”这里的“他”

8、是()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答案:C15法律在近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下面是某一法律文件的一些相关信息。据此可知,该法律文件是()A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 B1781年美国邦联条例C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D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答案:D16下表是18701913年美、德、英、法工业产值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变化表。出现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国别年份美国德国英国法国1870年23%13%32%10%1913年38%16%14%6%A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C对世界市场的激烈争夺 D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崛起解析:据图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德等新兴资本

9、主义国家迅速崛起,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由于技术老旧等原因开始走下坡路,故选B项。答案:B171921年,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列宁对到访的美国商人阿曼德哈默说:“现在我们必须从头做起重新发掘我们的经济潜能。”为了“发掘经济潜能”,苏俄()A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C恢复了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D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解析:依据材料“1921年,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现在我们必须从头做起重新发掘我们的经济潜能”可知列宁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的关系发展经济,实行了新经济政策,故C项正确。答案:C181947年4月,美、英、中、法等23个国家进行关税减让谈判,双边关税谈

10、判共进行123项,涉及大约5万种商品。10月,23国签订关贸总协定。关贸总协定除每年召开大会外,主要活动是主持减税谈判,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这说明关贸总协定力图()A建立新的国际金融体系B提高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话语权C根除各国利己主义政策D推动世界贸易制度化和体系化答案:D19下图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解析:根据图中联合国成员数量的洲际分布变化可知,从1945到1975年,亚洲和非洲成员国明显增多,而亚非国家多为第三世界国家,说明第三世界发展壮大,故A项正确。答案:A

11、20某些画家根据光色原理对绘画色彩进行了大胆革新,打破了传统绘画的褐色调子,并直接面对自然风景写生,将光色瞬间变幻的效果记录下来。这一绘画流派是()A. 古典主义 B. 浪漫主义 C. 印象主义 D. 现代主义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2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1884年12月,英国议会通过人民代表制法,它把城市中的“房主选举权”原则扩大到各郡区,使部分农业工人也获得了选举权。这样,城市和农村地区的选举资格基本统一起来,英国的选民总数又增加1倍,达到450万人。不过,依靠父母生活没有单独成家立业的男子,以及家庭佣人和全部妇女仍

12、被排斥在选举大门之外。1885年1月,议会通过了重新分配议席法,这样基本接近于平均代表制原则,对居住在人口稠密的大城市的工人有一定的好处。在1918年的法案中,授予年满30岁的妇女以选举权,1928年又将妇女选举权的年龄限制降低为21岁。 摘编自英国的议会改革材料二到1952年底,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认真分析了的发展态势和国际形势,得出了中国将面临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的正确结论。 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会议,“决议在1953年召开由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的乡、县、省(市)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在此基础上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3年12月,毛泽东对总路线的内容作了最后的、完整的阐

13、述,这样宪法的指导思想、根本任务等一系列问题也就明确了。到1954年下半年,召开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和宪法草案的制定等各项工作已经基本就绪。摘编自一届全国人大为什么在1954年召开(1)根据材料一,归纳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英国普选改革的成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第一届全国人大在1954年召开的条件。(6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普选权与民主政治建设的关系。(4分)答案:(1)成果:工人的选举权逐步得到保证;代表平均制原则基本实现;妇女的选举权限制逐步被放宽。(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引起英

14、国社会结构的进一步变化;社会进步,人们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民主体制不断发展与完善。(6分,每点3分) (2)条件:国内:政治方面,军事斗争基本结束,政权已经稳定,民主改革积累了经验;经济方面,土改完成,恢复发展经济的任务基本完成;思想上,毛泽东解决了宪法的指导思想、根本任务等问题;国际:战争取得胜利,赢得了较稳定的国际环境。(6分,国内2分,国际2分) (3)关系:公民普选权的大小是衡量一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标准;普选权的发展是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全面进步的体现;民主政治发达国家的公民获得的普选权也相应更高。(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2中国近现代留学潮,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其整个发展过程呈现出明显的阶段特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早期留学欧美运动始于幼童留学美国。从1872年到1875年间,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幼童赴美留学。由于海防的需要,从1877年开始,清政府又派出福建船政学堂四批学生赴欧留学,它开清政府向欧洲官派留学生之先河。留欧学生归国后很多成为北洋海军中的骨干。 摘编自周棉等清末留学欧美运动析论材料二经历重创的清政府开始把眼光从“泰西各国”转向小国日本。1898年8 月,光绪皇帝发布上谕称:“自以派人出洋游学为要”“至游学之国,西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