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课件(全)(最新编写-修订版)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5689165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PT 页数:552 大小:14.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理学课件(全)(最新编写-修订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药理学课件(全)(最新编写-修订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理学课件(全)(最新编写-修订版)(5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药理学,药理学,一.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药理学 1.本课程为药物制剂专业课 2.学习本课程有利于其他后续课程的学习 3.学习药理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有面子 指导用药,二.药理学的基本内容 1.总论 2.作用于外周神经系统的药物 3.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 4.作用于内脏系统的药物 5.作用于内分泌系统的药物 6.化学治疗药物 7.抗寄生虫药物 8.抗肿瘤药物,药理学,三.药理学的概念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原理,并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一门基础学科,是医学与药学的桥梁。,药理学,第一章 药理学总论,第一章 绪 论,药理学的任务与内容,一.几个基本概念

2、 1.药物,指对机体原有的生理功能或生化代谢过程产生影响的化学物质,用于诊断、预防和治疗疾病以及用于计划生育。2.毒物,是指在较小剂量即可对机体产生毒害作用,损害人体健康的化学物质。,化学物质,药品 (符合应用、 便于使用、 贮运安全),二.药理学的基本任务 1. 阐明药物作用规律与其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发挥药物最佳疗效、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提供理论依据 2.研究开发新药,发现现有药物的新用途 3.为其他医学学科的研究探索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研究方法,药理学的任务与内容,三.药理学的研究内容 研究药物和机体(病原体)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药理学的任务与内容,药理学的发展简史,一.传统本草阶段 神

3、农本草经 新修本草本草纲目 二.近代药理学阶段 德国R.Buchheim(1820-1879) 建立了第一个药理实验室, 写出了第一本药理教科书, 是世界上第一位药理学教授 三.现代药理学阶段,药理学与新药研发,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第一节 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一.几个基本概念 1.药物作用:药物与机体大分子间的初始作用 2.药物效应:药物作用引起机体的反应 举例:肾上腺素 3.兴奋:使组织、器官原有功能的提高(肾上腺素) 4.抑制:使组织、器官原有功能的降低(氯丙嗪),二.药物作用的方式 1.局部作用与全身作用(范围) 局部作用:吸收入血前在用药部位产生的作用 全身作用: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

4、分布到机体相 关部位发挥作用 2.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方式) 直接作用:原发作用 间接作用:继发作用,由直接作用引起,一 药物作用,二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药物进入机体以后,只对某组织、器官产生明显作用,而对另一些组织、器官则作用很弱甚至无作用,这种在作用性质和作用强度方面的差异,即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强心苷,毛 果 芸香碱,1.治疗作用:符合用药目的,能达到防治疾病的作用 对因治疗:治本:消除致病因素(抗菌药) 对症治疗:治标:改善疾病症状(发热的治疗) 2.不良反应:不符合用药目的,导致患者痛苦的反应 副作用:治疗剂量发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 毒性反应: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

5、久积蓄过多(三致),三 药物作用的两重性,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降至阈浓度以下时 残存的药理效应 撤药反应:突然停药病情加剧,又叫反跳 变态反应:过敏反应 (接触致敏原) 特异质反应:特异质患者对某些药物的反应 三致反应:致畸、致癌、致突变 继发反应:药物治疗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后果,三 药物作用的两重性,剂量与效应(量效关系) 1.量反应:药理效应或强度的高低或多少,可用数 字或量的分级表示:血压,血糖等 无效量 最小有效量 极量 最小中毒量 最小致死量,第二节 药物的量效关系,治疗量,2.质反应:药理效应只用有无、阴性或阳性表示:死亡等 半数有效量ED50: A 量反应,最大效应一半时剂量

6、B 质反应,半数阳性反应时剂量 半数致死量LD50:质反应,半数死亡时剂量 治疗指数(TI)= LD50/ ED50 安全范围=ED95 与LD5之间距离 效能:最大效应 效价强度:性质相同药物之间的作用比较,四 量效关系,第三节 药物的作用机制,一.药物作用机制分类 (一)非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 1.改变细胞周围的理化条件而发挥作用 如:吸附,络合作用,酸碱中和,改变渗透压 (二)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 1.参与或干扰细胞代谢,抗代谢和促代谢药 2.影响生理物质转运:干扰离子激素等转运 3.对酶的影响:酶促或酶抑制剂 4.作用于细胞膜的离子通道 5.影响免疫机制:免疫增强或抑制药,二.药物作用的受

7、体理论 1.受体的概念 受体:存在于细胞膜上或细胞内大分子物质, 能特异性与药物或体内生物物质暂时结合 识别、传递信息、产生生物效应 配体与药物 配体: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内源性和外源性) 受点:受体上能准确识别并特异性与配体结合的 特定部位 ,也即配体结合位点。,药物的作用机制,作用于受体的药物,效应取决于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和药物的内在活性 A.激动药:亲和力高,内在活性高。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而产生效应。 B.部分激动药:较强的亲和力,内在活性低,微弱的效应力药物 C.拮抗药:阻断药,亲和力高,无内在活性,无效应力,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作用机制,2.药物与受体结合后的反应,3.受体

8、的特性 饱和性:数量有限 特异性:有选择性 可逆性:可被置换 高灵敏度:低浓度可产生高效应 多样性,药物的作用机制,4.受体调节 定义:指受体在与配体作用过程中,在各种 生理、病理及药理因素的影响下,其 数量、亲和力和效应力发生的变化 向上调节与向下调节 激动剂向下调节,拮抗剂向上调节,药物的作用机制,第三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一. 药物跨膜转运的方式,被动转运,主动转运,第一节、药物的体内过程,1.被动转运 药物由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 简单扩散,多数药物的转运方式 分子量小(200以下)、脂溶性大,极性小(非 离子型)药物较易通过,离子型难以通过。 易化扩散,药物通过细胞膜上的载体转运

9、依靠载体 有竞争性和特异性 滤过,直径小于膜孔(分子量100)水溶性药物 借助膜两侧的流动静压和渗透压差通过膜孔,一、药物的跨膜转运,一、药物的跨膜转运,2.主动转运 药物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转运 需要载体,需要能量,有竞争性和饱和性 3.膜动转运 胞饮 胞吐,一、药物的跨膜转运,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一、吸收 1.吸收是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循环的过程 2.影响吸收的因素 药物因素:理化性质、药物剂型、给药途径 机体因素:吸收环境、吸收部位等 3.各给药途径对吸收的影响 胃肠道给药 A 以被动扩散从胃肠黏膜吸收,主要是小肠 B 分子量小,脂溶性大,非解离型易吸收,药物

10、的体内过程,C 首关效应 口服药物吸收后经门静脉进入肝,然后进入全身 血液循环,有些药物进入肝脏就被肝药酶代谢,进 入体循环的药减少,药物效应下降。,活性药物 大多数,无活性药物 极少数,门静脉,酶,无活性或 低活性物,活性药物,活性降低,产生活性,药物的体内过程,注射给药 静脉、肌肉、皮下和皮内注射等 避免被破坏,起效快 吸入给药,气雾剂、粉雾剂等 经肺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或治疗鼻咽局部疾病 皮肤给药,膜剂,贴剂,膏剂等 可发挥局部或全身作用,药物的体内过程,二.药物分布 药物从血循环系统到达细胞间液及细胞内液的过程。影响包括 1.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结合型药物无药理活性 饱和性 竞争性 可逆

11、性,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物,药物的体内过程,2.局部器官的血流量,先向血流量大的器官分布 3.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碘 甲状腺,钙 骨骼 4.药物的理化性质和体液的pH 脂溶性或水溶性小分子易透过血管壁 5.组织器官的屏障作用,胎盘屏障,血 脑 屏 障,药物的体内过程,三.生物转化 1.药物在药物代谢酶作用下,结构和药理活性发生的改变 2.方式 氧化、还原、水解 结合反应 第一相反应 第二相反应 3.药物代谢酶(专一性和非专一性) 肝药酶,是肝内促进药物代谢的主要酶系统 专一性低、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大、易受药物的 诱导和抑制。 专一性酶:对特定基团。例胆碱酯酶 4 酶的诱导和抑制(重点),药物的

12、体内过程,四.排泄 1.药物的原形或代谢 产物通过排泄器官 或分泌器官从体内 排出体外的过程。 2.肾,主要排泄器官 肾小球的滤过 肾小管的分泌 肾小管的重吸收,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的体内过程,3.胆汁排泄:肝肠循环,药物,无活性结合物,胆囊,生物转化,肝脏,4.其他途径,胆道,小肠,原型药物,肠道吸收,肠道,酶,门静脉,药物的体内过程,(一).时量,时效曲线 1.时量,时效曲线 以药物剂量或血药浓度 为纵座标,用药后时间 为横座标,血药浓度随 时间变化的关系可绘制 出一条曲线,第二节 血浆药物浓度动态变化,潜伏期,持续期,残留期 药峰时间,药峰浓度 最小有效量,最小中毒量,血浆药物浓度的动态

13、变化,(二)时量曲线的意义 1、时量曲线的形态的意义 2、时量曲线的时间段 潜伏期、显效时间、达峰时间、残留期 3、曲线下的面积 (三)连续多次给药的血药浓度的动态变化 1、稳态浓度与给药总量成正比 2、稳态浓度的波动幅度与每次用药量成正比 3、达到稳态浓度的时间,.给药途径与药时曲线的关系,血浆药物浓度的动态变化,药动学参数及应用 1.表观分布容积,指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达到平衡状态时,体内总药量与血药浓度的比值 意义(1)Vd反映药物在组织中分布,分布容积大的药物,组织分布广,反之则组织分布少。(2)推测药物分布范围。(3)推测药物剂量 2.消除半衰期(t1/2) 血浆药物浓度降低一半所需时间

14、。,血浆药物浓度的动态变化,3.时量曲线下面积(AUC) 反映药物进入体循环的相对量 4.生物利用度 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和程度 A,进入体循环药量 D,给药剂量; 5.清除率(CL) 单位时间内多少容积的药物从体内被消除干净 是衡量药物消除快慢的指标,血浆浓度的动态变化,三.药物消除动力学 1.恒比消除(一级动力学消除) 体内药物按瞬时血药浓度(或体内药量)以恒定 的百分比消除。 2.恒量消除(零级动力学消除) 体内药物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的量。 3.非线性消除,血浆药物浓度的变化,第四章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第四节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一 药物方面的因素,一.剂量和剂型 1.剂量 同一

15、药物,同一剂型在不同剂量或浓度下 作用强度不同 用途不同 2.剂型 同一药物,剂型不同,作用强度和持续时间不同 液体吸收快,肠溶片、缓释和靶向制剂各有特点 同一药物,剂型不同,药物的作用不同 同一药物,剂型不同,副作用和毒性不同,一 药物方面的因素,二.给药途径和时间、次数 1.同一药物,给药途径不同 起效时间不同 静注吸入肌注皮下口服 直肠皮肤 作用效果不同,一 药物方面的因素,2.给药时间 饭前用药起效快,饭后用药刺激性小 根据用药结果选择用药时间,催眠药,利尿药 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有昼夜差别 半衰期短的药物,应增加给药次数 毒性大或消除慢的药物,应延长给药间隔,一 药物方面的因素,药物相

16、互作用 两种或多种药物合用或先后序贯应用,引起药 物 作用和效应的变化。 即一种药物的体内过程被另一种药物所改变, 使前者的药动学行为发生明显变化,其结果是药 物的半衰期、血浆蛋白结合率、血药浓度、生物 利用度、峰浓度等均可发生改变。,一 药物方面的因素,协同作用,合并用药作用增加总称协同作用。 A.相加作用:两药合用的效应是两药分别作用的 代数和,称相加作用。 B.增强作用:两药合用的效应大于两药个别效应 的代数和,称增强作用。 C.增敏作用:是指一药可使组织或受体对另一药 的敏感性增强,称增敏作用。,一 药物方面的因素,拮抗作用,合并用药效应减弱,两药合用的效应 小于它们分别作用的总和 A.药理性拮抗:当一药物与特异性受体结合,阻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