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血管的解剖学综述-

上传人:索马****尊 文档编号:145659454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脾血管的解剖学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脾血管的解剖学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脾血管的解剖学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脾血管的解剖学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脾血管的解剖学综述-(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脾血管的解剖学综述一、脾动脉(一)脾动脉起始位置据1085例解剖统计,脾动脉绝大多数起始于腹腔动脉(98.98%);少数有解剖变异者,其中起始于腹主动脉者占0.28%,起始于肠系膜上动脉者占0.65%,还有极少数起自结肠中动脉、肝左动脉、胃左动脉、肝右动脉及肝总动脉等。脾动脉是腹腔动脉干上的一个分支,腹腔动脉干共有三个分支,分三个类型,分别为:肝脾胃干(91.58%)、肝脾干(4.03%)及胃脾干(3.33%)。脾动脉多发自腹腔动脉左下壁(50%),其次为腹腔动脉右下壁(30%),余者为右上壁或下壁。脾动脉起始部位外径约为0.5cm。了解脾动脉的解剖对临床脾动脉插管造影有指导意义。(二)脾动脉

2、走行脾动脉因个体差异其长度差别很大,为5.723.1cm不等(平均12.5cm)。脾动脉在行程中与胰腺关系密切。有研究脾动脉和胰腺的关系,将脾动脉分成四份:脾动脉近1/4自腹腔动脉分出后很快弯向下行,此段尚未贴在胰背上,与胰及脾静脉之间距离较远;其后的3/4动脉及胰及脾静脉之间距离则较近,但此段动脉走形变异较大,可分如下四型:型:脾动脉自腹腔动脉发出后,沿胰上缘走行至脾门,占47%。型:脾动脉在行程中的中间两个份,穿过胰腺或走行于胰腺后面,占14%。型:脾动脉远段的两个份,穿过胰腺或走于胰腺后面至脾门,占6%。型:脾动脉远段的三个1/4份全部穿过胰腺或在胰腺后面走行,占33%。(【脾脏外科】张

3、子诚 夏志平)一般情况下,脾动脉由腹腔动脉发出后,向下达到胰腺上缘,再向左沿胰腺后上缘(60%),也可经过胰腺的前方(30%)或后方(8%),甚至可能包埋在胰腺实质中到达脾门。脾动脉主干按照行程可分为四段。(1) 胰上段:自腹腔动脉发出之后至胰腺之间。此段可发出左膈下动脉、胰背动脉、脾上极动脉、贲门食管后动脉、心食管后动脉、副胃动脉、副肝动脉、肠系膜下动脉、胃后动脉等分支,出现率依上述次序递减。(2) 胰段:脾动脉在胰腺后上缘。此段多呈弯曲、波浪状、是脾动脉最长的一段,主要分支有胰大动脉(恒定)、上极动脉(不恒定)、胃网膜左动脉(少见)、一至数支胃短动脉、副胃左动脉或胃后动脉。(3) 胰前段:

4、在胰尾前方的一段。多数脾动脉(70%)在此段或其近侧即开始分为终末支,大部分为上、下终末支,或者另有一中间支。主要分支有胰尾动脉、胃网膜左动脉、上极动脉、下极动脉。(4) 脾门前端:脾动脉已分出终末支,则在此段进一步分支。但在30%情况下,脾动脉在脾门前端才分为终末支。值得提出,由于脾动脉的走行及位置变异较大,分支较多,当行脾手术时应注意几个问题。(1) 脾动脉的胰腺支较多,当脾切除术时应注意勿损伤胰大动脉,因它主要供应胰尾,尤其胰尾动脉损伤后可能继发胰尾的坏死,而胰背动脉因距离较远,手术时很少涉及它。(2) 若脾脏未游离而侧支循环完整(胃短动脉、胃网膜左动脉和极动脉),可以单纯结扎脾动脉,脾

5、脏仍可存活。(3) 对于IV型的脾动脉,因它紧贴脾静脉及胰后面,分离脾动脉时,勿损伤胰腺及脾静脉。(4) 对于肿大的脾脏,可先结扎脾动脉,使大量血液进入周身循环(可以达到500700ml),一则降低脾脏内的压力,二则使脾脏体积与血液循环量减少,便于分离脾脏。(5) 一般情况下脾切除术应先结扎脾动脉,然后结扎脾静脉,单独结扎脾静脉是不可取的。(6) 应小心结扎弯曲的脾动脉,避免损伤胰腺和脾静脉。(7) 由于脾动脉终末支的起源和脾静脉属支的汇合点和起始段不确定,故应紧贴脾门游离和结扎这些分支和属支,以避免出血。(【实用肝脾外科学】 陈维佩)(三)脾动脉分支及其类型脾动脉在行程中向胰腺发出许多小的分

6、支(胰体尾部动脉)。多数脾动脉(80%)在距脾门12cm处始发出若干支入脾(即脾叶或脾段动脉)。但也有少数距脾门45cm处,甚至在6cm处发出分支者。脾动脉分支在脾门处的形式有以下三种类型。(1) 分散型 脾动脉距脾门2.66cm分为终末支,称为脾叶动脉。该型约占脾动脉分支总说的80%。其特点是脾动脉主干相对较短,脾叶动脉管径细,有的叶动脉在脾门处就分出了脾段动脉。此类型脾动脉的分支较长,脾叶、脾段动脉易寻找及结扎,进入脾的范围较大,有的伴有脾上、下极动脉,故方便作脾叶、段切除术。(2) 集中型 脾动脉距脾门0.62cm分为终末支,称为脾叶动脉。该型约占脾动脉分支总数的14%。与分散型相比较,

7、集中型者脾动脉主干相对较长,脾叶动脉相对较短、较集中,无脾极动脉,多以脾上、下叶动脉干形成单独分离、结扎某一支脾叶动脉均较困难。(3) 梳型 该型约占脾动脉分支总数的6%。与前两型比较,梳型动脉主干最长,而脾叶动脉更短些,并且分成多数小细支排列成梳型进入脾门。因呈梳型进入脾门,故脾门的形态较长,不易行脾叶、脾段的切除术。(【脾脏外科】张子诚 夏志平)(四)脾叶动脉 脾动脉在脾门附近分出I级分支,即脾叶动脉,其分支形成常有4种类型。(1) 一支型:脾动脉在脾门呈单干弓形进入脾内,沿途分出数支;另一种形式为脾动脉仅分出上叶动脉供应脾大部分,而下叶动脉缺如,由胃网膜左动脉依次发出中下段、下段和下极动

8、脉,供应脾的相应部位。脾叶动脉里一支型者少见(3.0%5.17%).(2) 二支型:脾动脉在脾门附近分出两个终末支,即脾上叶动脉和脾下叶动脉。因脾叶动脉多在脾外,故脾叶切除术时易结扎脾叶动脉。据文献报道,脾上叶动脉外径比下叶动脉粗者,占44.4%,脾上、下叶动脉外径相等者,占22.2%,脾上叶动脉外径小于下叶动脉者,占33.3%。脾叶动脉的粗细与供应脾实质多少成正比。此型最多见,占79.19%98%.(3) 三支型:脾动脉在脾门附近分出三个终末支,即脾上、中、下叶动脉。此型少见,占2%23.81%。(4) 多支型:脾动脉在脾门处分出47个脾叶动脉。此型少见,占1.73%2.6%。夏穗生综合国内

9、许多研究者所观察850例脾标本得出脾动脉分脾叶动脉:一支型属7例,占0.8%;二支型730例,占86%,属绝大多数,分为脾上叶动脉和脾下叶动脉;三支型104例,占12.2%;尚有9例,呈多叶动脉(多支型),占1%。 A B C图2 脾叶动脉的分支类型A 一支型 B 二支型 C 三支型(五) 脾段动脉 每隔脾叶动脉(I级分支)距脾门03.5cm处分为脾段动脉(II级分支),多为13支,通常与脾的纵轴相垂直进入脾内,分别供应相应的一个段。每个脾叶动脉分出脾段动脉的支数并不完全相等,其中支数相等者,占65%,上叶动脉多于下叶动脉者,占26.8%,上叶动脉少于下叶动脉者,占8.2%。所以,脾段动脉可分

10、为三段型、四段型、五段型、六段型、七段型、八段型、九段型、十段型,其中以四段型为多见,即脾上叶动脉分为脾上段、脾中上段动脉,脾下叶动脉分为脾中下段、脾下段动脉。Cortes统计脾上叶动脉分出3支脾段动脉,占50%,4支占33%,脾下叶动脉分出2支脾段动脉者,占50%,3支脾段动脉者,占43.3%。每个脾脏平均6.14支(Voboril)或6.10.1516支(Cortes)脾段动脉。各脾叶动脉分出脾段动脉的具体形式如下:(1) 脾上叶动脉:走行520mm后分出脾段动脉,根据段动脉支数可分为三型:一段支型,脾上叶动脉延续为上段,供应上段。二段支型,脾叶动脉分为上段动脉和中上段动脉,分别供应脾上段

11、和中上段。该类型约占80%。三段支型,脾上叶动脉分为最上段动脉,分别供应最上段、上段及中上段脾组织血液循环。(2) 脾下叶动脉:走行1040mm后,脾段动脉支数分为两型:一段支型,脾下叶动脉延续为脾下段动脉,只供应下段。此型约占33.33%。二段支型,脾下叶动脉分为中下段动脉和下段动脉,分别供应同名段。此型约占66.67%。(3) 脾中叶动脉,延续为中段动脉或中下段动脉,供应相应的脾段。(【实用肝脾外科学】 陈维佩)图31.脾动脉干2.上叶动脉3.下叶动脉 4.中段动脉5.上极动脉6.下极动脉 7.胃网膜左动脉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1999年第5卷第4期 荣万水姜洪池)(六)脾亚段动脉 脾段动脉

12、可分出23个III级分支,称为亚段动脉,它与脾长轴垂直进入脾的膈面。脾亚段动脉支数最少9个,最多21个,平均16个。脾亚段动脉再依次分为小梁动脉(IV级分支)、中央动脉(V级分支)、笔毛动脉(髓动脉、鞘动脉、VIVII分级支),再经过脉毛细血管末端开放于脾索或连于血窦。脾叶、段动脉除上述常用分型名称外,尚有各种亚型,如有的根据脾叶动脉的粗细、相互形成夹角以及有无极动脉等分成若干亚型。有的根据脾叶动脉分出脾段动脉支数再分成若干亚型。脾脏呈节段性血管供应及脾叶、段之间存在少少血管区,为脾叶段切除术及脾栓塞术提供解剖依据。 (七)脾极动脉它是指不经过脾门而直接进入上、下极的动脉(表5)(1) 上极动

13、脉:多数(80%)起自脾动脉主干,少数(18%)起自脾上叶动脉,若直接从腹腔动脉发出称为双脾动脉或第二动脉(2%),个别可从脾上段动脉发出。脾上极动脉出现率为14%62%,长度约2.715.4cm,直径为1.56mm。上极动脉支数约23支,它可发出胃短动脉、胃后动脉等。(2) 下极动脉:常发自胃网膜左动脉(57.5%)、脾下叶动脉(38%)或脾动脉主干(14.5%)。下极动脉的出现率约为22%82%,较上极动脉为多。长度为2.49.7cm,直径为1.52mm,支数约15个。上下极动脉同时存在者,约占12%26%。脾极动脉的出现率及支数的变异对临床颇为重要,当脾创伤时,脾极膈面是常易受损伤的部位

14、,由于脾极动脉是上段或下段血液供应的补充来源。因此,做脾修补或部分切除时,必须注意极动脉的情况妥加保护。此外,当脾部分切除术时,在结扎脾门血管时可能忽视脾极动脉而导致撕裂出血,故手术时应了解其位置。表5 脾极动脉出现率(%)研究者上极动脉下极动脉上、下极动脉Michels6582/Mikhail125012Vobor19il3018/陈维佩142518张振弘15.22219丁太平364016徐文香6068/夏穗生31.338.813.3(【实用肝脾外科学】 陈维佩)(八)脾脏的分叶和分段脾脏根据血管的分布所供应组织的血液循环可分为脾叶和脾段。脾叶是脾叶动脉及其分支脾段动脉供应血液循环的脾脏组织

15、脾段是每个脾段动脉供血区的脾脏组织。类似于肝、肺和肾的分叶分段。综合文献报道.脾叶脾段的类型有以下几种情况。二叶四段型(图4) :该型最常见,约占总分型的51.1% -94.8%。二叶三段型:此型较为少见,约占17%。更少见或罕见的还有二叶五段型、三叶四段型、三叶五段型、三叶六段型、三叶八段型乃至多叶多段型(四叶六段以上型)等。每个脾段组织为1 -4cm不等。根据对经动脉造影及ABS腐蚀标本的观察,绝大多数脾叶、脾段间有较明确的界限,是一无或少血管分布的区域。这一特点为外科脾叶、脾段切除术提供了解剖学基础。脾的亚段是由脾的亚段动脉供应血液循环的脾脏组织。一般每个脾段分为两个亚段,亚段的大小及血管的分布方式变异较大。图4 脾脏的分段(九)脾动脉分支间的吻合 尽管脾动脉有较清晰的分叶和分段,但作为整体血液供应,也象其他器官一样,有着丰富的动脉分支吻合,完成脾脏整体的血液供应。脾外吻合:包括脾上叶动脉、下叶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医学试题/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